查文庫>活動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1

  活動目標:

  1.鞏固複習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在遊戲中對圖形進行簡單的分類。

  2.樂於幫助圖形寶寶和雞媽媽,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形寶寶(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圖形寶寶的家

  3.各種圖形鈕釦(形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筐子盒子若干。

  4.貓媽媽貓寶寶胸飾。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貓媽媽,幼兒演小貓,引起幼兒的興趣。

  放音樂《大貓小貓》,貓媽媽帶領小貓們聽《大貓小貓》音樂做動作進入教室。

  二、送圖形寶寶回家,複習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播放哭聲錄音:

  提問:寶寶們,誰在哭呀?貓媽媽尋找哭聲的來源,原來是圖形寶寶在哭,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寶寶嗎?引導幼兒說說。(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來是圖形寶寶迷路了找不到家,寶寶們能幫幫他們嗎?願意幫助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嗎?(出示三幢房子)

  3.圓形寶寶說,他家房子的窗戶是圓圓的。

  (寶寶們找找看,哪個房子是圓形寶寶的家,請你把他送回家。)

  三角形寶寶說,他們家的房子的窗戶是三角形的。

  (誰願意送三角形寶寶回家?)

  正方形寶寶說,他家的房子的窗戶是正方形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送正方形形寶寶回家)

  4.師:我們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家,圖形寶寶說要謝謝我們,小貓們應該怎麼說呀?(不用謝)你們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寶寶。

  三、幼兒操作幫雞媽媽分鈕釦

  1.貓媽媽在家突然電話響了,貓媽媽接電話。

  師:剛才“雞媽媽打電話過來,說她的紐扣廠工作太忙了,想請我們小貓去紐扣廠幫忙,你們願意嗎?”

  2.雞媽媽廠裡生產的紐扣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都混在了一起,寶寶們願意去幫雞媽媽把紐扣按形狀分一分嗎?那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鈕釦。(引導幼兒說出:圓形鈕釦、三角形鈕釦、正方形鈕釦)

  3.教師示範:什麼形狀的小筐放什麼形狀的紐扣。

  4.幼兒操作:幼兒6人一組,一個桌子上6個盒子,3個小筐,幫雞媽媽把紐扣送入盒中,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進行分類。

  5.貓媽媽檢驗講評

  寶寶們看這是我們剛才幫雞媽媽分的紐扣,誰願意上來看看,我們有沒有分對啊?(請一名幼兒上前檢驗)

  寶寶們真棒,幫雞媽媽正確的分好了紐扣。雞媽媽要謝謝你們,你們該怎麼說啊?(不用謝)

  三、結束部分:

  1.我們幫雞媽媽分了紐扣,你們開心嗎?雞媽媽廠裡以後還會生產許多許多紐扣,我們以後再去幫她分紐扣好不好?

  2.帶小貓跟著音樂離開教室,結束活動。

  看,我們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家。

  我們正在幫雞媽媽分鈕釦呢!看我們認真分得多認真!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2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並給這些圖形按照顏色,形狀不同分類,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本次數學活動,選擇了幼兒常見的幾何圖形,讓幼兒自主操作探索,互相交流學習,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說目標活動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幼兒能熟練地辨認四種基本幾何圖形,並能和實際生活相聯絡。

  2、引導幼兒能不受大小的影響,按一定特徵進行正確的分類,並能大膽講述自己的分類過程。

  3、激發幼兒數學分類活動的興趣,並能在活動結束後按要求整理材料,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活動重難點:按照圖形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分類後說出是按照顏色、形狀分的)。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活動準備是:

  (1)課件製作,音樂《找朋友》《郊遊》,運動操影片。

  (2)自制不同大小、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若干;四種基本圖形的相像實物。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電子白板把圖形按照不同顏色、形狀的分類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4、遊戲法: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

  (二)學法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圖形寶寶分類排隊以及拼圖,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

  五、說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透過律動運動操引起幼兒上課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圖形,藉機引出課題,交代學習目標。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梳理思路,展示過程。教師用電子白板演示分類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圖形分類的認識。

  (2)幼兒分組嘗試分類提出分類問題之後,讓幼兒先思考一下如何分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幼兒藉助學具分小組動手分一分,說一說。

  (3)運用拓展,課外延伸出示拼圖,啟發幼兒用幾何圖形自由快樂拼圖。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遊戲活動播放找朋友音樂,在音樂聲中找朋友,找到與自己手中卡片相似的實物為好朋友。加深對分類的理解。

  4、小結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相像並告訴爸爸媽媽。

  5、以郊遊律動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3

  在《圖形分類》整個活動中,幼兒對圓形、長方形、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這六種常見圖形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並透過二次分類的練習,讓幼兒對常見的圖形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縱觀整個活動的過程,實習生的組織過程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存在著不足:

  (1)第一個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認識的圖形,此時教師把幼兒所說的圖形直接畫在黑板上,但是教師沒注意到,此時所呈現給幼兒的這些圖形是不標準的,如果教師能事先準備這些圖形,當幼兒說出一種圖形的時候教師直接就可以出示,這樣即省時,又給孩子看到了標準的圖形。

  (2)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從眾多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圖形中找到與自己座位上相同的圖形,這一環節教師把每個孩子要找的圖形事先黏貼在座位上,這樣省去了教師分配給每個孩子一種圖形的指示。與此同時教師提供的各種圖形有利於幼兒的兩次分類,幼兒即要排除大小的干擾,也要排除顏色的干擾。

  (3)第三個環節教師分給每個孩子一種圖形,請幼兒將圖形貼到教師事先畫好的“家”裡。這裡教師提供的是同種顏色的圖形,幼兒很快就完成了這一任務。這個環節相對前兩個環節而言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前面幼兒已經操作過兩次分類,這裡再回到單一層面的分類,對幼兒來說沒有實踐意義。

  (4)第四環節教師提供圖形組合畫,讓幼兒小組合作找出圖形畫中每種圖形的個數。此時教師適時的觀察和引導很重要,實習生在這點方面還應有多覺悟。

  總的來說,這節活動課還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值得關注的是,實習生以後要多注意自己的語速,放慢語速,讓幼兒聽明白到底是幹什麼,還有就是語言不夠緊湊,就是語言組織不嚴密,要多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組織好完美、更優質的活動課。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4

  活動目標:

  1、識別圖形,並學著按圖形顏色,形狀,大小的不同進行二、三維分類。

  2、在觀察,比較中訓練思維的正確性。

  活動準備:

  1、圖形卡片大的紅色,蘭色若干。

  2、幼兒操作的小的圖形卡片各色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圖形,按顏色,形狀不同進行初步的分類。

  教師:

  1、小朋友,看,黑板上有什麼?他們都一樣嗎?哪裡不一樣?(顏色和形狀不一樣)

  2、看我的圖紙上有什麼?(紅、藍)表示什麼意思?誰來分一分?

  3、我這裡還有一張圖紙?表示什麼意思?我把圖形再擺在一起,請小朋友上來分一分。

  小結:我們按圖形的顏色和形狀不同把卡片分了一下。

  二、按二維進行分類

  教師:老師這裡還有很多的圖形卡片,它們就躲在你的凳子下面,請你拿出來,我們一起來玩《圖形找朋友》的遊戲

  1、說一說,你手上拿著怎樣的圖形?

  2、大家都認識自己的卡片了,下面遊戲開始了,聽我的口令,我說:紅色的圓形,誰的手上是拿這個卡片的,我們就是好朋友了,大家一起碰一下吧。

  3、蘭色的橢圓行

  4、有3條邊的紅色圖形……等

  小結:我們剛才按圖形的不同特徵進行了分類。圖形卡片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三、幼兒操作

  教師:我想把好玩的遊戲放在區角里,需要小朋友幫助整理圖形卡片,請小朋友按找我手上的盒子裡的要求去整理。

  看,盒子裡的圖片,表示什麼意思?

  好,現在請小朋友2個人一組,一起去把盤子裡的圖形按盒子上卡片的要求分清楚。

  四、教師和幼兒一起檢驗。

  我們一起來檢驗一下大家分的對不對。教師檢驗2——3個,其他的盒子我們拿到教室裡請大家一起來檢驗好了。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分類》5

  活動目標

  1、認識肯定、否定標記,理解它們表示的意義。

  2、引導幼兒學習按肯定和否定標記給圖形分類。

  3、能講述操作過程及其結果。

  活動準備

  教具:一次分類板,幾何圖形片,肯定、否定標記,磁板一塊。

  學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

  認識標記--按標記分類--幼兒操作--活動評價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認識一次分類板。

  出示圖一、圖二,"圖上有什麼?"(圓形、三角形、……)"除了這些圖形外,圖上還畫了什麼?"(方框、虛線)"虛線表示什麼意思?"(虛線是圖形片從上往下走的路線)(2)認識肯定、否定標記。

  出示圓形標記,"這是什麼標記?"(圓標記)"圓標記放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表示這裡是圓形的家)出示否定圓形的標記,"這是什麼標記?"(不是圓形標記)"不是圓形的標記放在這裡是什麼意思?"(表示這裡不是圓形的家)(3)按標記給圖形分類。

  教師指一圓片,"這是什麼片片?"(圓片片)"它應該回哪個家呢?"(圓形家)教師指一方片片,"這是什麼片片?"(方片片)"它是不是圓片片?應該回哪個家?"(它不是圓片片,應該回不是圓片片的家。)"誰來送這裡的片片回家,要邊送邊說'你是什麼片片、回什麼家',或者'你是什麼片片、不是什麼片片,應該回什麼家'。集體檢查是否正確。

  2、小組活動。

  (1)看標記送片片回家。

  (2)看圖按標記印數字。

  (3)依樣塗色。

  3、活動評價。

  表揚能邊操作邊講述過程的幼兒

  1.活動目標

  (1)複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的認識;

  (2)能根據這些圖形的形狀、顏色兩種不同特徵,進行分類;

  (3)願意並喜歡進行分類活動。

  2.活動準備

  (1)貓、兔、蝴蝶頭飾各一個,籃子兩個;

  (2)每人一個分類板;

  (4)不同顏色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餅乾圖片及標記各若干。

  3.活動過程

  Ⅰ匯入

  (1)玩《餅乾商店》的遊戲,引出活動。

  提問:"倉庫裡有些什麼樣子的餅乾?"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倉庫裡的餅乾,說出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的圖形的餅乾。

  Ⅱ幼兒第一次操作

  (2)遊戲《送餅乾》,學習給圖形分類。

  提問:"你會把什麼樣的餅乾運到這個櫃檯?為什麼?"

  老師扮演經理,幼兒扮演營業員,經理引導營業員觀察並說出其它櫃檯的標記是什麼形狀的,再把倉庫裡剩下的餅乾按標記的形狀運往櫃檯,看誰運得又快又對。

  重點指導幼兒給圖形分類。

  Ⅲ分享經驗

  (3)操作活動《分餅乾》,說出分類的方法。

  提問:①"為什麼要把這些餅乾放在同一個櫃檯?"②"它們除了形狀一樣,還有什麼不一樣?"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按餅乾的形狀、顏色分類。

  Ⅳ幼兒再次操作

  (4)遊戲《買餅乾》,練習按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玩法:請幾個幼兒分別戴上小貓、小兔、蝴蝶的頭飾,扮顧客來買餅乾。根據幼兒的個體發展水平,採用不同的方式安排三個水平層次的營業員幫顧客選購餅乾。

  重點指導幼兒按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4.延伸活動

  在數學區投放不同顏色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繼續讓幼兒練習按圖形、顏色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