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趣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書趣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書趣作文1
金秋十月,落葉飄飄,伴著秋風的瑟瑟,迎面吹來一絲淺淺的書墨之香。翻開那古書,我坐在長椅上靜靜地看著,感受書的智慧,書的世界。
回身凝眸千萬年,時光是那般有趣,讓所有的歷史都記載在了這令人回味無窮的書裡。古人云:“天下事,利害常相伴;存全利而無少害者,唯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一卷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書籍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樂趣,讓我告別了世俗的平庸,渴望走向真正的精神世界。
高爾基的《童年》中,我被他堅強、善良純真的品質深深打動,他那幾乎全部是陰霾的童年卻從不使他感到悲哀,而是快樂地感受著每一天。即使曾痛訴過那淒涼的世界,但他依舊洋溢著樂觀、進取的精神。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不為命運所屈服,頑強執著,他不畏病魔,堅強地站了起來,越過了肉體的束縛,通往精神的世界。他用生命編寫了一部小說,即使生活的鐵環已經徹底粉碎,他依舊拿起新的武器,繼續生活。他堅定不移的.信念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全新地認識到了真正的生命價值。《紅樓夢》中悽美的愛情,何嘗不是對這個無情世界的控訴?書中的描寫更是讓我震撼,讓我深思,感慨那命運的悽慘,時光的灰飛煙滅。
一絲惆悵,一絲寂寞,宛如那流星劃過夜空,正如書中的情節一般,讓人心絃緊繃,感觸那世界的淒涼,那生命的美好。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雅人交流,提高自身修養,增強生命的深度,學會追求,學會感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為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關於書趣作文2
書帶給我們的歡聲笑語可真不少呢!讀不同的書籍,不僅可以開闊你的視野,還彷彿帶我們走進了夢幻的境界裡。我也喜愛閱覽書籍,閒暇時,總少不了書的陪伴,我覺得書和我就是形影不離的朋友。
“呵呵,笑死我了”。從樹蔭下傳來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瞧!一個小女孩坐在樹蔭底下捧腹大笑,手裡捧著一本漫畫集,看得津津有味正陶醉這歡笑聲中。那變會是我經常的形象。看著那一個個方塊字和生動畫面,便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與興奮狂笑出來。
書帶給我們的歡樂不僅僅是字表意思的有趣。我被書所吸引,是因為每當我輕輕翻開書頁,總會被書頁那迎面撲來的芳香而迷住,感受到每個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奇幻魅力,是它們勾住了我的靈魂。
書中的劇情也會使我牽腸掛肚,讀了《海的女兒》,我為小人魚付出的代價感到悲哀,被她美麗的歌喉所吸引,彷彿聆聽到了美妙的旋律在盪漾。
我也常常會如醉如痴地幻想自己也能成為夢境中的主人物,常常一幻想,就會使我流連忘返,沉浸在書的夢境中。
書能使我枯燥的心情變得歡快。我經常因為心情煩惱而生悶氣。但當我捧起書,它就像一把心靈的鑰匙,打開了我的心結,我完全就拋掉了煩惱,放下了壓力,整個人又輕鬆又快樂。
一個人捧著書,漫步在樹林裡,享受著微風帶來的清爽和書給我們帶來的無限樂趣,那該會是多麼的美妙,多麼令人愜意。
我的生活因為有了書伴我成長,才會給我的人生新增樂趣,給了我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世界因豐富多彩而美妙,是書給世界增添了樂趣和光彩。
關於書趣作文3
有的書,像甜甜的蜜桃,很好吃,一咬就愛上它;有些書卻像青青的橄欖,初嚼,並不好吃,還有一些苦澀,但是多嚼幾下,便會感到一股清香,以後越嚼越有味,嚼到最後,竟會有一股甜味……
記得程頤說過:“外物之位,久則可厭;讀書之樂,愈久愈深”。書讀的越多,也便越能體會到其精妙之處。我從小就愛看書,書是我最好的朋友
讀書之樂,與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種靜趣,一種心趣。晚上,大家都睡了,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臺燈下,書便絮絮叨叨地講起許多道理來,讓我一點也不感到寂寞。於是,看上幾頁,我就忘卻了自己,飄飄然飛進了書中那個世界。我用眼與它娓娓而談,或是狠狠地反駁它幾句。它總是耐心地聽我說完,又重複一遍它的主張,直到把我說服為止,然後我便為我的朋友又教會我一個道理而感到快樂,也對它的博學感到欽佩
有的書像風塵僕僕的流浪漢,又像走南闖北的導遊,肚子裡裝滿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風土人情與美麗誘人的風光。它如磁石一般吸引著我,讓我實在捨不得放下書,讓自己不得不晚上十點多還向夜燈挑戰
也有的書,像一位歷史專家,將我帶入硝煙紛飛的戰場,帶進戒備森嚴的宮闈,帶進“茅簷低小”的農舍。我聽到斯巴達克的怒吼,聽到轟隆的炮聲,聽到原子彈的轟鳴,聽到南昌起義劃破夜空的槍聲,聽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前歌的奏響。我懂得了美與醜,懂得了好與壞,懂得了正義與邪惡,也懂得了這句話:忘掉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有人說過,“讀書人”要有三個“萬”:“讀書破萬卷”,“胸有萬卷書”,“家藏萬卷書”。如果能實現這三個“萬”,那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關於書趣作文4
“積財萬千,無過讀書”――《顏氏字訓》
我認為學習的源泉來自於讀書。
我的書屋裡,有一整架書。每每獨自摩挲大小不一的書,聞吸飄飄蕩蕩的油墨香,我心中總是充溢著一股歡欣與愉悅。取出一冊,慢慢翻閱,怡然自得。
古人讀書有“三味”之說,即“讀書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無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痴書切切,非同尋常。
記得小時候,從朋友處偶然借得《三國》,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讀書心切,回家後我立即關上房門。燈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室外,燈火輝煌,街市嘈雜,我卻在書中神遊,全然忘我。轉眼已月光朦朧,萬籟俱寂,不由得有些睡意。讀完此章也罷!我挺直腰板,依舊靜心翻閱著……
迷迷糊糊地,我聽到親切而柔和的喊聲。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定眼一看,是母親在呼喚。我不知睡了多久。母親衝著我笑道:“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勤奮啦?”我漲紅了臉,慌忙棄書而睡。
讀書從此成為我永遠的樂事。外面的世界確定五彩繽紛,但送走了白天的學業之後,我在幽靜斗室,伴一盞燈火,手執一卷,全身心投入,任思緒如駿馬奔騰,盡情馳騁,覽遍異域風土人情,目睹歷史興衰榮辱。與主人公同悲同喜,斥可笑可鄙之輩,哭可卑可憐之人,體驗與主人公同樣的生命旅程,品嚐咀嚼先哲們的睿智和超凡的感悟,讓理性之光粲然於腦海,靜靜地揣摩人生的快樂,命運的多舛,人世的滄桑,心底有了陣陣莫名的感動,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奮和靈感奔湧。於是乎,筆尖不由得顫起來,總想寫些什麼,說些什麼……
邊讀書邊反省,漸漸的讀書的興趣越發越濃厚,於是我就越發渴求好書,一旦遂得心願,無不興奮久久,歌之舞之。懷著珍愛的心情給新書包一書皮,挑剔地再三地檢查邊角,並將其整弄慰貼。一旦與友人侃起“書經”,立馬有“幸甚至哉”的感覺,而且帶著一種近似狂熱的虔誠。
閒暇之時,談書之外仍想讀書,寄情於此,欣然自娛,正如東坡老先生之言:“此心安處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