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錦集6篇

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錦集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解決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決方案 篇1

  在電腦音箱的使用過程中,大家都遇到過噪音的問題,嚴重的時候,真讓人有砸音箱的衝動。如果問專業音響發燒友,他們會告訴你有多種解決方案:摩機、換電容、改電路、升級發燒線……100多元的電腦音箱不值得這麼折騰啊。其實有時候問題不會那麼複雜,有些情況下可以對症下藥解決(當然不是100%保證解決哦)。

  1

  聲音小噪音卻很大:接觸不良是禍根

  解決方法:清理音訊線接頭或者更換音訊線

  音箱用了幾年,有聲音時大時小的情況:聲音小了經常要開到更大的音量聽得見,偶爾音量又突然復原了,突然變大的聲音很容易嚇人一跳。

  其實這很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因為音訊線介面氧化導致接觸不良而已。要知道的是,當接頭處接觸不良時,音訊訊號經過會大幅衰減,就會出現聲音變小,噪音增大這些問題。同時接觸不良還會使音箱的輸入阻抗大增,在這種情況下,音訊線就成為了一條收集干擾訊號的天線。再加上音箱必須加大音量才有足夠的聲音,這樣干擾訊號不斷增加,放大的倍數也增加,雙重的影響,導致了噪音劇增。

  知道原因後,解決起來也就簡單了,我們只要用砂紙將音訊介面上的氧化層去除後,就有相當大的機率讓音箱聲音恢復正常。不過音訊線表層原有的鍍層被破壞後,很容易產生二次氧化,讓故障再次出現。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更換一條音訊線,更換介面鍍金的音訊線是最好的選擇,這倒不是為了提升音質,而是因為鍍金能極大的增強介面處的抗氧化效能,減少接觸不良帶來的影響。

  2

  音箱被手機干擾

  解決方法:更換一條帶遮蔽訊號的音訊線並讓手機遠離音箱

  想必很多錘友都知道電腦音箱有一種神奇的“未卜先知”的功能,在手機來電的前幾秒,音箱都會“滴滴滴滴”響起來。

  更神奇的是,只有聯通和移動手機有這種特異功能,電信手機基本沒有這種情況,這是咋回事呢?

  這個神奇的功能呢,主要是由於GSM特殊的通訊方式造成的:GSM制式的手機和基站,不管是否通話,每秒都要進行兩百多次的“握手”式輪詢通訊,平常待機這一訊號很小,不會干擾到音箱的運作,但是當來電或接收簡訊時,手機在訊號基站的指揮下,會突然大幅度增加發射的功率,以正常接收來電。

  所以,在兩百多赫茲以及其諧波頻率的巨大幹擾訊號下,如果音箱自身的遮蔽和抗干擾措施不足,就會突然出現“滴滴滴”的干擾聲。說到這,肯定有人會說了,現在都4G時代了,還說這干擾是GSM技術造成的,你唬人呢。其實儘管現在4G發展迅速,但現階段國內運營商,語音通訊時還是使用語音回落,也就是行動網路用4G,語音通話卻用2G,因此打電話還是容易產生干擾。

  當然,這樣的干擾是手機與音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完全消除。但是,你可以試著更換一根帶遮蔽訊號的音訊線,這樣可以儘可能減少因為手機干擾而造成的噪音。當然,由於部分音箱內部設計得不夠合理,即便是更換了音訊線,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只能儘量讓手機遠離音箱,就能減少噪音的出現。

  3

  USB裝置互相干擾也會產生噪音

  解決方法:使用USB充電器為音箱供電或是將音箱與其它裝置插分別拆在不同組的USB口上

  現在不少小音箱採用的都是USB供電,在使用其他USB外設時,使用者經常能聽到音箱裡傳來噪音:當讀卡器一開始讀寫資料馬上就會出現噪音,甚至還能從音箱中聽到一用硬碟執行時的嗒嗒聲。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無論是桌上型電腦還是筆記本,一般是每兩個USB介面為一組,每一組USB介面之間的電源是相通的,無任何隔離。這樣,USB介面上裝置用電量的波動和干擾訊號,都會影響到到另一個USB介面的供電電源,進而影響另一個USB介面的裝置。這樣各種外設的噪音就會透過介面USB供電,竄入音箱中,再經過音箱的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從音箱裡聽到各種各樣的噪音。

  在這種情況下,用單獨的USB充電器為音箱供電是最好的辦法,但不少USB音箱有一線通功能,即USB介面即負責供電,也負責音訊傳輸,這樣使用充電器後,就無法一線通了,只能插電腦USB介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某個USB介面連線了音箱,那麼同組另一個USB口上就不要插其它裝置,尤其是滑鼠,行動硬碟等易干擾USB音箱的裝置了。

  在連線USB音箱之後,再在同一組USB介面上插入其它裝置,易產生干擾。

解決方案 篇2

  孕媽如在外就餐可以選擇自助餐。自助餐從烹飪方式上大概分為冷盤、炒菜、油炸類、燒烤類、沙拉、焙烘糕點、湯類、中式主食等。從食物多樣的角度講,自助餐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均衡就不那麼容易了。因此孕媽在吃自助餐時候需要掌握一些搭配技巧。品種上要葷素搭配,蔬菜、水果、魚、肉類食物等都儘量攝取到,減少油炸、燒烤類食物的攝入,也不要吃得過飽,以免能量過剩。

  營養師評價

  孕媽吃自助餐一定要摒棄“吃夠本”的思想,我們的目的是均衡營養,因此不要吃撐。高蛋白高價格的海鮮不宜多吃,雖然孕期需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但不是越多越好,適宜即可。豬排、牛排、雞腿、雞翅淺嘗輒止即可,因為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容易造成能量過剩,誘發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疾病等。要想自助餐吃得營養健康,請記住:飯前先喝湯,食物選多樣,蔬菜水果不能少,海鮮肉類多不得,粗糧薯類要選擇。

解決方案 篇3

  系統概述: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注重在三個方面:電子商務系統、增值服務及ASP、內部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透過提供有效多樣的交易模式,擴大使用者群、增加交易量。

  增值服務及ASP:提高使用者的忠誠度,同時增加網站的收入。

  內部管理系統:內部管理系統包括商流管理、物流管理、資金流管理、資訊管理及辦公自動化系統,其目的是規範內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功能模組

  從目前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了解各自的特點及需求,吸取市場上現有的成功經驗,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電子商務系統

  B2B電子商務系統: 在B2B系統中,最終應實現目錄式交易系統、拍賣式交易系統以及交換式交易系統,業務範圍覆蓋相關產品的採購及銷售。

  B2C電子商務系統: B2C系統應包括線上交易、線上支付、配送及個性化客戶服務等功能。

  電子商務入口網站: 透過商業聯盟等形式,採用先進的電子化服務技術實現行業的電子商務入口網站,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務。

  CRM系統: CRM系統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各種工作流程,同內部後臺系統相互配合,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個性化電子商務及資訊系統。

  增值服務及ASP: 宿主服務(Hosting), 為使用者提供各種宿主服務,宿主服務的內容包括WebHosting及ApplicationHosting。

  B2E服務: B2E是指BusinessToEmployee。將企業的內部流程透過Internet/Intranet加以實現,透過B2E實現企業內部的辦公自動化流程,可以縮短系統建設過程,降低維護難度,並有利於不同內部工作系統的有機整合。

  線上支付閘道器: 實現會員間的結算服務,實現會員及使用者的線上支付服務

  銀行貸款信用擔保: 一項和銀行合作為會員提供的金融服務,與B2B定單系統結合,為銀行和會員提供就B2B交易的貸款擔保。

解決方案 篇4

  概述

  ERP是近代管理理論、思想、方法和企業價值觀的整合,是企業管理實踐的重要工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逐漸深入,中國經濟越來越迅速地融入國際市場大迴圈,特別是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為中國的企業提供了參與全球競爭的機會。在這個大前提影響下,中國企業比以往更加重視企業資源計劃資訊化管理系統的發展。然而企業在選用傳統的ERP產品時,由於ERP產品本身相對固化的應用模式,要麼使用者根據軟體的要求進行業務流程重組,要麼軟體商針對業務需求進行二次開發,?難以找到與企業相適應的結合點。兩種途徑都伴隨著高成本與高風險,同時也是ERP實施成功率極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鑑於此,金算盤軟體有限公司在金算盤VP平臺基礎上,推出了既蘊含國際化ERP管理思想和技術,又符合中國現代企業管理的現狀和管理程序的金算盤VPS/ERP企業資源計劃解決方案,能夠適應企業在推行ERP的過程中,從自身既有模式逐步過渡到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的ERP管理模式。

  金算盤VPS/ERP解決方案是一套基於Internet和電子商務平臺的解決方案,廣泛適用於各類大中型企業。該方案萃取了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精髓,集銷售管理、生產計劃管理、供應管理、集團財務管理於一體,幫助企業把客戶、經銷商、供應商以及協作單位納入到一個緊密聯絡的生態鏈中,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經營活動;滿足企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擴大競爭優勢。計劃、執行、考核與處置功能在整個方案流程中得到實現,使企業整個管理流程更加清晰、預算控制更加有效、企業決策更加科學。

  特點

  1、注重集團應用

  面向跨地域集團化企業設計,使金算盤VPS/ERP解決方案集成了強大的遠端WEB應用,企業可在Internet/intranet上實施業務管理;而遠端資料傳輸則為企業集團公司與分公司之間的遠端資料傳遞提供方便。更為強大的企業集團管理功能既統一了集團企業編碼體系,又實現了對所有集團賬戶的收集、彙總、合併和分析,實現企業資源管理集中化。

  2、領先的體系架構

  各子系統間採用領先的獨立體系架構,既適應跨職能部門的獨立應用,又滿足在部門級和企業級的任意整合,在各個管理結點間形成流暢的單據流和資訊流,無須依靠專門的資料傳遞工具即能實現資料匯流和集中管理,使用上具有極強的彈性。

  3、豐富的個性化應用

  預留了充足的自定義單元,滿足個性化的需要。靈活多樣的單據、報表輸出格式和套打功能,滿足檔案輸出和列印的各項要求;自由定義報表條件和結構,使使用者在不放棄原來的工作模板的前提下,根據實際工作情況組合更多的個性化模板。結合金算盤綜合應用軟體包(SDK),能更深層次的擴充套件自定義功能,使個性化設定更加靈活。

  4、規範的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支援流程定製技術,滿足重組工作流程的需要,並能詳細、準確地描述各流程之間的工作規範,體現企業工作流、單據流、責任流的統一。橫向動態整合,實現團隊作業方式,縱向壓縮組織,使組織扁平化,提高管理效率。

  5、有效的生產計劃管理

  有效降低庫存和在製品,減少資金佔用;有效控制車間領料時間及數量,使加工過程更流暢;有效控制生產進度和節奏,使產品交貨期得到有效保證;生產計劃、採購計劃及對外加工計劃更準確,提高了客戶信譽度。

  6、多角度的資料分析功能

  包含財務分析和經營分析功能,從往來、資產、供應、銷售、庫存等不同業務側面入手,幫助企業將離散的資訊有效的組織起來,形成全面詳盡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分析報表,為領導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7、專業的決策支援技術

  決策支援系統具有操作簡單、資料任意組織能力強、圖表一體的特點,提供資料彙總、切片旋轉及鑽取等專業分析手段,幫助使用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時間段來觀察、分析資料,從而得到隱藏在結果背後的複雜原因,增強領導層的決策能力。

解決方案 篇5

  摘要:由於英語閱讀教材在其結構設計方面的侷限性,使得這一被稱之為“泛讀”的課程幾乎變成了半個精讀。要克服該教材的侷限性,應採用導學模式,引導學生透過對特定主題的資料進行廣泛閱讀,在探索、研究、分析來完成英語閱讀學習任務,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同時培養自身對國內外重大事務和社會問題的關注意識。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材;教學模式;導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633X(20xx)11-0000-00

  由於受到前蘇聯以《精讀》和《泛讀》為核心課程的傳統英語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強調語言技能訓練教育思想的影響,英語專業閱讀課程的教學要求中強調的重點是一直是語言知識和技能。加上近年來四、八級考試的需求,在英語教學中技能培訓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英語專業的閱讀教材在其編寫、設計方面也盡力迎合這種需要,這使得多數的'英語閱讀教材的不能較完整地體現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培養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典型的英語專業閱讀教材的基本結構和可能帶來的教學效果。以高教社的《英語泛讀教程》為例,其結構為四部分:課文、閱讀技巧、快速閱讀、課後閱讀。練習有閱讀理解、詞彙、問答。從選材看,它滿足了大綱培養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人才的要求,選材涉及到了社會生活和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但練習幾乎全是技巧訓練,每單元總共也就兩篇文章。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閱讀技巧無機會運用於實踐,也很難有所提高。由於對課文主題無需深入研究,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無從得到鍛鍊,對課程所涉及的社會、自然科學問題了解膚淺,難以展開討論,更別說提出獨特見解了,其思辨能力也不能得到訓練。

  從教學大綱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可看出教材與大綱的差距。大綱培養目標部分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主要指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獨立提出見解和創新能力。而我們的教材的恰恰缺失了這方面能力培養的必要的指導。在教學原則方面,大綱強調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但如果學生閱讀的材料侷限於課文和課後閱讀這兩篇材料,教學也僅僅圍繞課本、閱讀資料和相關練習展開,學生的思維、綜合、分析、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是一句空話。大綱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強調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教師如果按教材進行教學,其教學組織形式往往是課前學生預習(有一部分預習),課堂上介紹背景(學生感覺很有收穫,書本上沒有),教師提問(部分能答上),課文講解(學生很高興,輕輕鬆鬆學知識),練習講解(對答案)。照這樣的模式,四年下來學生除了在英語技能方面得到了一些訓練以外,在思想上得到了什麼啟發,在學習中發現了什麼,又在學習中研究了什麼,都值得商榷。

  從以上分析看英語閱讀教材在結構上的侷限性是明顯的。黃源深教授曾尖銳地指出外語人“思辨缺席”的問題並提出了自己的教學思想。他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真正的自主學習是“透過‘閱讀—討論—寫作’這一基本學習模式來獲得知識、技能和思考能力,即圍繞某一專題閱讀相關的英語參考書(多本),用英語記下自己的心得,或收集材料自制PPT,接著是參加有關這一專題的討論(seminar),用英語發表自己的見解,乃至加入由此引起的爭論,最後是就這一專題用英語寫一篇短論(paper)”。(黃源深,20xx)黃教授提出的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閱讀課程中是可以借鑑的。如果把它改成形成圍繞課文特定主題的“指導—閱讀—討論—寫作的課堂教學模式,或許能夠找到克服英語專業閱讀課程侷限性之路。筆者更傾向於把它稱之為“導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閱讀教材的結構調整和教師更有創造性地運用現有英語閱讀教材,克服其侷限性有所啟示。

  之所以把這種教學模式稱之為“導學模式”是因為以這種方式組織教學活動,教師的角色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即從語言知識、技巧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指導者。這一教學模式所遵循的教學理念是維果茨基的支架理論。

  該理論所涉及的教學活動主要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搭腳手架、進人情境、探索嘗試、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它屬於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影響下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其中強調了透過教師的引導、幫助(支架功能),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進人情境、探索嘗試),使學生形成各方面的能力(獨立探索),最終讓學生獨立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撤去支架)。 既然英語閱讀課程被稱之為“泛讀課”,那麼課程對學生的教學指導設計方面必須符合其特點,即涉及主題的廣泛。在“導學模式”中學生閱讀活動的主題(或專題)設定是指導學生閱讀活動開展的首要環節。英語專業的閱讀教材本身涉及的題材就很廣,它涵蓋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內容。有些課文主題明確,如涉及環境、人口、食品安全等,但有些不是很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做出必要的取捨。泛讀課的重點應該是專題閱讀、研究、闡述和討論,而不是技巧訓練。如果一篇課文的主題無研究、探討價值,學生不感興趣,或很難與學生的自主閱讀結合起來,教師就應該學會放棄。在教材編寫中應考慮到為學生設定有研究、探討價值的,符合學生心理的主題,以避免學生只注重語言訓練而對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思想、觀點不加思考地接受的現象。

  有了學生感興趣的、可進行深入探討的主題後,相關的閱讀活動便成為可能。學生為了參加專題探討必須閱讀更多資料,而課文所含的內容已無法滿足這種需要,這就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此時教師的功能也就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研究、探索活動的指導者。教師透過提供、指定閱讀資料,示範查閱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網路、資料庫、數字圖書等進行資料查閱、整理、綜合、分析,展開研究性閱讀。這樣的閱讀活動克服了教材在閱讀量方面的侷限性,又聯絡了課文內容主題,可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鍛鍊。學生此時不是簡單地考察自己是否讀懂了課文,而是在研究相關問題的同時展開更廣泛的閱讀,更多地接觸相關專題的語篇和詞彙,更深刻地理解了相關的英文句型、單詞的用法和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在教材的編寫中,應將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涵蓋其中,把侷限於課本的英語閱讀變成課程學習和網路閱讀相結合的真正意義上的泛讀。

  討論環節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督促、檢測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對相關專題進行講解、發表見解的機會。該環節所涉及的內容不僅僅是討論,而是涵蓋了小組研討,PPT製作,專題講解等方面的活動。它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分析、綜合能力,促進了協作學習,提高了批判意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其思想觀點的平臺,同時促使學生自然地將英語的聽、說、讀、寫結合起來。此時英語已不再是學習的目的,而是深入研究某專題、參與課堂討論活動的手段。這個環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已經不是簡單的知識和技能傳授,而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式、討論式的教學活動。這教學模式改變了目前英語專業的閱讀課程泛讀不像泛讀、精讀不像精讀的尷尬局面。

  寫作環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擴充套件。目前閱讀課程的主要寫作是讀書報告,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傳統教學活動。但僅侷限於對幾十年前小說中的思想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勢必會與社會脫節,會對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反映遲緩或漠不關心,更難說會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了。該環節的專題寫作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思辨能力,批判精神都有促進作用。如果在教材中把以上環節都聯絡起來,學生的對相關專題的研究會更加深入,知識更系統,認識更深刻,分析能力更強,也會更有見解。這也正符合了大綱的人才培養要求。

  以上透過對英語專業閱讀教材侷限性的分析和解決方案的探討,可以看到對該課程教材結構進行調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網路化的時代,英語專業的閱讀課程不應該仍然是基於一本教材的閱讀教學活動,而應該是以教程為指導的、主題鮮明的、基於網路的、較為深入的閱讀和研究活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泛讀”。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xx.5

  [2]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xx.(1)

  [3]維果茨基,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餘震球選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解決方案 篇6

  1 訊號完整性問題及其產生機理

  訊號完整性SI(Signal Integrity)涉及傳輸線上的訊號質量及訊號定時的準確性。在數字系統中對於邏輯1和0,總有其對應的參考電壓,正如圖1(a)中所示:高於ViH的電平是邏輯1,而低於ViL的電平視為邏輯0,圖中陰景域則可視為不確定狀態。而由圖1(b)可知,實際訊號總是存在上衝、下衝和振鈴,其振盪電平將很有可能落入陰影部分的不確定區。訊號的傳輸延遲會直接導致不準確的定時,如果定時不夠恰當,則很有可能得到不準確的邏輯。例如訊號傳輸延遲太大,則很有可能在時鐘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處採不到準確的邏輯。一般的數字晶片都要求資料必須在時鐘觸發沿的tsetup前即要穩定,才能保證邏輯的定時準確(見圖1(c))。對於一個實際的高速數字系統,訊號由於受到電磁干擾等因素的影響,波形可能會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糟糕,因而對於tsetup的要求也更加苛刻,這時,訊號完整性是硬體系統設計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必須加以認真對待。

  一個數字系統能否正確工作其關鍵在於訊號定時是否準確,訊號定時與訊號在傳輸線上的傳輸延遲和訊號波形的損壞程式有關。訊號傳輸延遲和波形破損的原因複雜多樣,但主要是以下三種原因破壞了訊號完整性:

  (1)反射噪聲 其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訊號的傳輸線、過孔以及其它互連所造成的阻抗不連續。

  (2)訊號間的串擾 隨著印刷板上電路的密度度不斷增加,訊號線間的幾何距離越來越小,這使得訊號間的電磁耦合已經不能忽略,這將急劇增加訊號間的串擾。

  (3)電源、地線噪聲 由於晶片封裝與電源平臺間的寄生電感和電阻的存在,當大量晶片內的電路輸出級同時動作時,會產生較大的瞬態電流,導致電源線上和地線上電壓波動和變化,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地跳。

  一個數字系統的結構可能非常複雜,它可能包括子板、母板和底板,板間連線是透過一些連線子或者電纜來實現的,而高速印製板上的訊號則是透過傳輸線、過孔以及晶片的輸入輸出引腳來進行互連的。這些物理連線(包括地平臺和電源平面)由於存在著傳輸特性的差異,從而使訊號完整性到了破壞。因此,為保證一個高速數字系統正常工作,必須消除因為物理連線不當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2 保證訊號完整性的方法

  當訊號線的長度大於傳輸訊號的波長時,這條訊號線就應該被看作是傳輸線(長線),並且需要考慮印製板上的線間互連和板層特性對電氣效能的影響。在高速系統中,訊號線通常被建模為一個R-L-C梯形電路的級連。由於訊號線上各處的分佈引數存在差異,尤其是在晶片的輸入、輸出引腳處,這種差異更加明顯。由於阻抗的不匹配,會導致訊號在訊號線上產生很大的反射。消除反射的習慣做法是儘量減小高速傳輸線的長度,以減小訊號線的傳輸線效應。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在輸出、輸入端處端接匹配電阻來達到阻抗匹配的目的,並以此來消除訊號的反射。

  當幾條高速訊號並行走線且這些訊號線之間的距離很近時,就不能忽略串擾對系統的影響。兩條並行的訊號線之間的串擾可以用圖2來建模,圖中“非門”輸出線上的訊號會在“與非門”的輸出線上產生干擾。反過來,“與非門”輸出線上的訊號也會在非門輸出線上產生干擾。從圖中可以看到:如果兩條並行線之間的距離越小,並行線並行的長度越長,則並行線間的感性耦合、容性耦合就越大,串擾也就越大。從減小感性耦合和容性耦合的角度來看,消除串擾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大並行線間的間距,同時儘量減小並行線的並行長度。當然也可以改變印製板上的絕緣介質特性引數來減小這種耦合,以達到減小串擾的目的,但這可能會增加制板的費用。

  有時候在PCB板尺寸要求很苛刻的情況下,未必能夠保證並行線間的足夠空間,因此要適當改變佈線策略,儘可能地保護比較重要的信

  號線,並依靠端接來大幅度地消除串擾。基於不同的佈線拓撲結構,端接的策略也可能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單贈載網路一般採用序列端接;菊花鏈結構一般採用AC並行端接;星形佈線一般也採用AC並行端接(如圖3所示)。

  電源噪聲一直就是讓設計人員頭痛的問題,尤其在高速設計中,消除電源噪聲就不再像在每一個晶片的供電引腳上並聯電容進行電源濾波那麼簡單了。採用π型等效電路以及磁珠等,會給清除電磁干擾帶來一定好處。但是在高速系統中,由於高頻訊號在傳導的過程中,其訊號迴流透過電源系統(尤其是多層板中的平面層)所造成的高頻串擾,才是高速系統中電源噪聲的最大來源。

  有效地旁路地和電源上的反彈噪聲,即在合適的地方增加去耦電容,例如一個高速訊號的過孔也可能會對電源產生很大的噪聲,因此在高速過孔附近加上去耦電容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要注意消除系統中的不同電源間的互相干擾,一般的做法是在一點處連線,中間採用EMI濾波器。

  3 DSP系統中訊號完整性的例項

  在正交頻分複用OFDM調製解調系統中,

  時鐘率高達167MHz,時鐘沿時間為0.6ns,系統構成中有TMS320C6701 DSP以及SBSRAM、SDRAM、FIFO、FLASH和FPGA(如圖4所示)。其中FIFO採用非同步FIFO,主要用作與前端介面的資料快取;DSP的DMA高速地將資料搬移到SBSRAM或者SDRAM中;DSP處理完資料由多通道緩衝串列埠(MCBSP)將BIT流輸出到FPGA中進行解碼處理。由於系統工作在很高的時鐘頻率上,所以系統的訊號完整性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對系統進行分割,系統中不僅有高速部分,也有非同步的低速部分,分割的目的是要重點保護高速部分。DSP與SBSRAM、SDRAM介面是同步高速介面,對它的處理是保證訊號完整性的關鍵;與FIFO、FLASH、FPGA介面採用非同步介面,速率可以透過暫存器進行設定,訊號完整性要求容易達到。高速設計部分要求訊號線儘量短,儘量靠近DSP.如果將DSP的訊號線直接接到所有的外設上,一方面DSP的驅動能力可能達不到要求,另一方面由於訊號佈線長度的急劇增加,必然會帶來嚴重的訊號完整性問題。所以,在該系統中體體的處理辦法是將高速器件與非同步低速器件進行隔離(如圖4所示),在這裡採用TI的SN74LVTH162245實現資料隔離,利用準確的選通邏輯將不同型別資料分開;用SN74ALB16244構成地址隔離,同時還增強了DSP的地址驅動能力。這種解決方案可以縮短高速訊號線的傳輸距離,以達到訊號完整性的要求。

  其次是對系統中高速時鐘訊號與關鍵訊號進行完整性設計。與SBSRAM介面的時鐘高達16MHz,與SDRAM介面的時鐘高達80MHz,時鐘訊號傳輸處遲大小和訊號質量的優劣將直接關係到系統的定時是滯準確。在設計佈局佈線時,總是優考慮這些重要的時鐘線,即透過規劃時鐘線,使得時鐘線的連線遠離其它的訊號線;連線儘量短,並且加上地線保護。本系統中由於要求大量儲存器(使用了4片SDRAM),對於要求較高的同步時鐘來說,如果採用星型佈線,就很難保證時鐘的扇出能力,而且還將導致PCB佈線尺寸的增大,從而直接影響訊號完整性。因此很有必要採用時鐘緩衝器來產生4個同相的、延遲極小且一致的時鐘,分別接到4片SDRAM上,這樣不但增加了時鐘訊號的驅動能力,同時秀好地保證了訊號完整性(如圖5的所示)。對於其它的關鍵訊號諸如FIFO的讀寫訊號等,也應盡心設計。

  第三點是解決訊號的反射、串擾噪聲問題。這一點在一高速系統中顯得尤其重要,解決的辦法是透過採用先進的EDA工具,選擇正確的佈線策略和端接方式,從而得到的理想的訊號波形。在設計本系統時,基於IBIS模型,使用Hyperlynx進行設計前模擬。根據模擬結果,選擇出最優的佈線策略。圖6為端接和未加端接的訊號波形及串擾波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到端接對消除反射、振盪和串擾到了明顯的作用。

  最後是解決系統中的電源和EMI問題。首先一定要儘量減小系統中的各種電源之間的互相影響,如數字電源和模擬電源通常只在點處連線,且中間加磁珠濾波;還要選擇合適的位置放置去耦電容,做到有效地旁路電源和地線上的反彈噪聲;最後是在印製板的頂(TOP)層和底(BOTTOM)層大面積鋪銅,用較多的過孔將這些地平面連線在一起,這些措施對解決EMI和電源噪聲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該系統採用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案,首先進行系統級設計,將相容的器件放置在相對集中的區域;然後進行重要訊號的設計,保證在重要訊號的設計規則下順利佈線;接下來用EDA軟體輔助消除反射、串擾等噪聲;最後進行電源和EMI軟體。該系統現已除錯透過,實踐證明以上保證訊號完整性的措施是必要而且正確的。

  隨著新工藝、新器件的迅猛發展,高速器件的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高速電路設計也就成了普遍需要的技術。訊號完整性的分析在高速設計的作用舉足輕重,只有解決好高速設計中的訊號完整性,高速系統才能準確、穩定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