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1

  初讀《槐鄉五月》,深受其吸引。那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整篇課文展現了槐花盛開的美麗,香氣的迷人,槐鄉孩子的勤勞能幹、熱情好客和淳樸可愛。毫不猶豫地我便選擇了它作為公開課的教學內容。

  真巧,隨著開課時間的臨近,我們家鄉的槐樹也相繼開花了。課前我採摘了一些將教室稍稍佈置了一下,整間教室都沉浸在槐花的清香裡。我想孩子們在這樣的教室讀這篇課文更能感受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鄉孩子的快樂。

  “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這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於是教學一開始我便設計了以小黑板出示這句話,讓學生自由朗讀。緊接著丟擲問題:“為什麼說‘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並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美,繼而去表現美。一方面,我結合文章特點設計自由讀、比賽讀、男女生讀、齊讀、角色體驗讀,讓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結合課文中插圖,教室的環境佈置,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發揮自己的想象去讀,以達到讀中感悟的目的。

  例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去描繪槐花的形態美,我在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理解作者語言之後,設計問題:“小朋友,你們眼中的槐花像什麼呢?”進而豐富學生對槐花形態的想象,用心去欣賞槐花。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讀課文,對課文的理解就跳出文字本身了。

  再如:“嗡嗡嗡”、“啪啪啪”,讀讀這些擬聲詞,它們使文章語言更富形象性的同時,也如同一個通道將課堂中的學生與蜜蜂、槐鄉孩子相連線。讓學生去猜小蜜蜂說的話,像槐鄉孩子一樣跑一跑,改變身份,融入文字才能感受作者創作時所處的意境。

  在教第三自然段時,我逐漸放開。請事先化裝好的幾個小姑娘和小夥子來到講臺前,頭上戴滿槐花的小姑娘,笑容滿面。袋中塞滿槐花的小夥子美滋滋地吃著槐花。無需我多講,孩子們便心領神會。

  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的情緒方面有所欠缺。這次教學也讓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處。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地教好語文,教活語文!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2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透過多媒體手段,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但在朗讀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教學中我也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區域性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為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透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透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3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散文,文章如詩般清新流暢,語言如歌般富有韻律。讀完文章,第一感覺就是,要帶著學生美美地讀好它。因此,“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本課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一、以讀代講,感受槐鄉美

  在本課教學時,本人設計了多次讀書,力求讓學生在課堂上書聲朗朗。個別讀、齊讀、自由讀、配樂讀、表演讀、分組讀、老師範讀等形式不同的朗讀就不下二十次。老師設計各種方式讓學生能多讀、樂讀。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並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美。

  朗讀不光只是一種形式,也不是一種技巧,從技巧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種捨本逐末的指導得到的效果並不好,老師要著力在激發學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讀。因此,巧用媒體,給學生提供圖片、音樂創設槐鄉五月的意境。在這樣的“閱讀情境”中,學生的朗讀情趣盎然。

  二、以悟促讀,品味語言美

  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老師談“講”色變,認為老師講就陷入“煩瑣分析”的樊籬。其實不然,畢竟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特別是處在三年級這個語文學習的轉折期的學生來說,老師應該充分認識自己不僅是學生的、合作者、參與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語文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對字詞的品味、推敲。引導學生扣詞扣句的感悟、推敲,正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體現。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了幾處對語言文字的推敲。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這兩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是美的,但城市學生對從未見過槐花,要讓學生純粹地從讀文感悟,是很困難的。如何讓學生體驗到這種美,圖文對照學習是一個途徑。在學生從文字中粗淺地感受到槐花就像“玉雕的`圓球”時,出示像“玉雕的圓球”狀的槐花,讓學生看這幅圖上的槐花像什麼,當學生紛紛回答,像“玉雕的圓球”時,老師追問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提醒學生好好地看圖,從花的顏色、光澤、許多花簇擁在一起的樣子,感受作者把槐花比作“玉雕的圓球”是十分貼切的。這時,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咀嚼和圖片的直觀的形象,“玉雕的圓球”般的槐花便開在學生的腦海裡了。再透過圖片,將學生存留在頭腦中的文字元號啟用,感受加深,體驗豐富了。由圖到文,從直觀的形象思維到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填補了學生認知上的空白,符合兒童認知的一般規律。

  再如讀到“她們飄到哪裡,哪裡就會有一陣清香”時,追問學生,此時怎麼不用“走”,而用“飄”,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小姑娘走路時非常輕快,由此可見,她們的內心是十分快活的。葉聖陶先生曾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一個“飄”字中蘊藏著槐鄉孩子的“樂”,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師設疑,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不遺餘力地感悟、品味,從而體會文章譴詞造句的精妙。

  “‘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裡裝著喜盈盈的滿足。”

  這兩句話有中蘊涵著對仗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煩瑣的講解只能讓學生感到味同嚼蠟,讓學生分成兩大組輪讀這兩句話,體會對仗語言的“應和”之美。然後將這兩句話分成小詩狀排列,讓互相對仗的語言一一對應,讓學生在對比中反覆誦讀,將這種語言美、文字美積澱。

  三、以寫促讀,感受人物美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語言輕鬆活潑,且富有韻味的對仗語句隨文可得,透過讓學生改寫小詩的形式,對文字進行“二度創造”,想象小姑娘,小小子在五月的槐鄉快樂生活的場景。

  學生改寫兒童詩其實也是對本文的一個吸收、內化,運用的過程,也是對前文朗讀欣賞對仗語言這個知識點的鞏固。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在這一環節中靈感迸發,不僅能做到語言對仗,而且想像豐富,“掛”“纏”“繞”“叼”“衝”等動詞也用得極為貼切,充分體現了槐鄉兒童的活潑、快樂。

  本課教學,本人的願望是除了教出閱讀的本色,讀出文字的特色,還要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使課堂開放而富有情趣,在教學中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內驅力,使他們很積極地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這是吸收。接下來小詩的創作,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對文字進行再創造,讓學生將內化的語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達到“情動辭發”的境界。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4

  今天鎮教委來我校開展“導學案式”課堂評比活動。我講了《槐鄉五月》這一課。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如畫,富有韻律。因此,我“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為最重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欣賞語言文字本身的美,感受槐鄉人情物趣;並透過主線教學設計,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和創設美。

  教學中,我覺得自己做的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1、注重了課前的組織教學。

  (上課前五分鐘)我說:“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有這麼多的領導和老師來聽課,你們緊張嗎?”生:“不緊張。”

  我說:“可老師有點緊張,你們誰能說幾句鼓勵我的話啊?”

  生甲:“老師,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

  生乙:“老師,不用緊張,你一定能行。”

  我說:“聽了你們的鼓勵,老師不緊張了,可是我看到有些同學也緊張,那麼也請你們大聲的對自己說一句:我能行。我最棒。”

  生大聲說出,然後我又說:“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說:我倆能行,我倆最棒。再對全班同學說:我們能行,我們最棒。”

  就這樣學生放鬆了,心情愉快了,有了好的學習狀態,我為教學開了好頭。

  2、注重了課堂激勵性評價。

  課堂上,當學生積極提問或響亮的回答後,我不僅及時的進行了語言表揚,還獎勵了糖果,因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個個小手舉得高高的,回答既完整又真確。

  3、為讓學生感受“飄香的季節”,賞槐花之美,品語言之神韻。我做到了以下幾方面:

  (1)自主探究感悟美。對這樣一篇詩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異。我讓學生們透過個體自主感悟,說說槐鄉的槐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自行體會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點,再使學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優美的文字,體會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讀品味美。我曾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是基本手段,讀是綜合,讀是表達,把讀變成一種理解,一種評價。”我覺得這話非常有道理。課文詩一樣的語言直接激發了學生感情朗讀的慾望,欣賞著美麗動人的槐花,伴隨著舒緩輕柔的音樂,學生靜心朗讀體味,透過個體領悟讀、集體感受讀,讓自主體味後的朗讀,讀出文的意境。

  (3)個性想象表達美。本篇課文對槐花的描寫,留下了許多藝術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每個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學時我透過多媒體課件出現槐花開放的遠景和近景,讓學生展開充滿詩意的想象,對槐花之美進行再創造,這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進一步理解和提升。整個環節的交流給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快樂,自由地表達心中所感。

  不足之處:

  今天講的是《槐鄉五月》的第二課時,但我為了展示學生的書寫,開始設計了《基礎達標》,在這一環節足足用了10多分鐘,因而影響了後面的教學,導致這課沒有完成預期設計的教學任務,十分的遺憾和惋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備學生。堅持不懈的實施“學案式”教學,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使自己能在教學改革中不斷的成長。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5

  在教學《槐鄉五月》第2自然段之前,我向同科目的老師請教這個自然段理想的教法。她們認為據課文逐層去理解,學生較易接受。可一走進教室,我就忍不住想嘗試另一種教法。

  我踩著鈴聲走進教室:“同學們,五月,洋槐開花了,大家想不想去槐鄉旅遊?”“想!”學生異口同聲。“那好,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走進槐鄉。請自由讀《槐鄉五月》第2自然段,然後告訴大家:去到槐鄉,你最想幹什麼?”這問題一經提出,班裡就像炸開了鍋,很快小手林立。“老師,我最想吃槐花飯!”一學生迫不及待。“我也想吃槐花飯!”“我也是!”學生爭先恐後。“喲!這麼多人對槐花飯情有獨鍾!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大飽口福吧!我這也有一大碗槐花飯,”我拿起一個盒子,“請一個同學到講臺來,給大家說說他是怎麼吃槐花飯的。”班裡一反常態,非常踴躍。我請了曾超波。他到了講臺上,隨手拿起桌上的一個礦泉水瓶,“我喜歡吃辣的。我可以在槐花飯上面澆麻油蒜泥、陳醋。”

  呵,這樣子,好像早就彩排過的演員!講臺下面情不自禁地送給了掌聲。我內心一陣欣喜。看著下面躍躍欲試的學生,我不忍就此打住,就再讓兩個學生來表演,且邊演邊解說吃法。龍子佳的表演尤其讓我感到意外,那可真的像電視節目中介紹風味小吃的主持人。

  就在眾學生在座位上“狼吞虎嚥”“槐花飯”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吃著如此美味的槐花飯,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們的答案也出乎我的意料:“這兒的人太聰明瞭,竟能做出這樣的人間美味來!”“這裡的人真能幹!”……“槐鄉的人除了勤勞能幹,還有什麼特點?”“小朋友臨走時……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一學生照搬課文原話。“你手中的槐花多有重?要錢嗎?從這你感受到了這兒的人怎樣?”“熱情大方!”臺下齊唰唰地回答。“除了吃槐花飯,你還想幹什麼?”“我想躺在槐樹下傻乎乎地睡。”那憨厚老實的韋尚賢站起來說。“你可真會享受!”我投去了讚許的目光,然後作陶醉樣,“躺在槐樹下,既可以聞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又可以欣賞那美麗潔白如瑞雪的槐花。這是多麼幸福的感覺啊!”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說說到了槐鄉自己最想幹什麼,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最想學的內容。這樣的問題一經提出,學生立即興趣盎然,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再如:“吃著如此美味的槐花飯,你想到了什麼!”“槐鄉的人們除了具有勤勞能幹的特點外,還有什麼特點?從槐鄉孩子送禮,你感受到了什麼?”以上諸多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去感悟槐鄉不但景美,而且人更美。常言道:教無定法。所以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嘗試不同的教法,未必見得不是好事。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6

  《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抒情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洋槐花盛開的動人景象,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課文第一段,描繪了槐鄉五月到處盛開著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段,設想中走進槐鄉的小朋友定會聞香沉醉,受到熱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敘寫孩子們用槐花裝點自己。最後一節總寫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作者巧妙地將槐花與孩子融為一體,既讚美槐花,又讚美人。

  選擇這篇文章作為開課內容主要是讀完文章,第一感覺就是,就是要帶著學生美美地讀好它。因此,“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透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但在朗讀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透過老師多一些的範讀,使學生朗讀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在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區域性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為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透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透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前半部分花的時間稍微多了點,在引導學生體會槐花為什麼這麼多時,還應有效藉助多媒體,設計更為合理些。在教學中讓我也認識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師自身的語言上,有時比較囉嗦,不夠簡練。透過此次教學,讓我歷練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畢將再接再厲,向更高的目標奮鬥。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7

  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抒情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洋槐花盛開的動人景象,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課文第一段,描繪了五月的槐鄉到處盛開著洋槐花,婀娜多姿、香氣醉人的美好景象。第二段,寫被香氣燻醉的孩子們盡情地享受槐花飯的香甜,設想中走進槐鄉的小朋友一定會聞香沉醉,受到熱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敘寫孩子們用槐花裝點自己,表達他們對槐花的喜愛之情。最後一節總寫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作者巧妙地將槐花與孩子融為一體,既讚美槐花,又讚美人。

  語文教學中讀書是必不可少,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書方式,如:個別讀、齊讀、自由讀、表演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力求讓學生透過朗讀來感受槐鄉的花美、人美以及文章的語言美。透過這次教學更讓我明白了讀書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技巧,要著重激發學生的情感,要不然讀書就是徒然的。所以今後在朗讀指導上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

  一篇美文如果深挖進去的話會挖出很多內容,但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我抓住了幾個中心句,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讓學生體會這種對稱句式的妙用濃化了情境氛圍,如同詩的意境疊加。這裡,“遠”“近”對稱,用景語渲染了洋槐開花“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的情境。“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情為心聲,體會這種誇張性的讚美,不但不感到唐突、張揚,反而覺得熨貼、自然。最後透過“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讓學生透過讚歎的朗讀把由衷的讚美之情一下子宣洩出來,體會作者讚的對,頌的準,讓全文的美好意蘊達到了新的價值層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了許多的不足,除了自己預設的內容順利講完之外,在課堂調控上、關注學生上和問題引導上都存在不足之處。像最後想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槐鄉的花美人美”但最終還是沒能引導學生說出。另外,在整個教學中給與學生的評價少之又少,今後要多多注意,注意關注每一位學生,及時給與他們不同的評價。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8

  《槐鄉五月》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文的設計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透過開放的教學設計,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境,讓學生在文字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行自我建構、學習閱讀、促進表達。

  一、抓一句而動全篇。

  一上課,就請學生用一句話說說對槐鄉五月的總體印象,這樣順勢出示文章的中心句,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為表達主線,讓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便於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二、充滿個性地選讀。

  感悟“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時,在學生聽伴有優美音樂的課文朗讀後,引導學生交流:槐鄉的槐花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並讓學生帶著“能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讀出槐花的多和香”來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筆畫一畫有關的詞句,寫寫自己的閱讀感受。而在感悟“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這一部分內容時,讓學生以遊客的身份走進槐鄉,去觀察,去感受。以“走進槐鄉,你在槐鄉遇到了誰?拍下了哪些有趣的鏡頭”統領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讀讀想想,圈圈畫畫,說說議議,攫取看到的最有意思的鏡頭進行彙報。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內容說讀,並進行感悟想象,深化了個性化閱讀,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品味文中優美的文字,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和個性化理解閱讀,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自由地說。

  當學生欣賞完課文中描寫的槐花“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像玉雕的圓球、像維吾爾族姑娘的小辮兒”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實每個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引導他們觀察槐花開放的遠景和特寫鏡頭,並讓他們學著作者的樣子說說,孩子們有的說像一隻美麗的玉鐲,有的說像大雪覆蓋的柳條,有的說像一隻只玉蝴蝶,有的說像冰刻的小鈴鐺……孩子充滿詩意的想像,是對槐花之美的再創造,是對課文文字的進一步理解和提升,是學生個性的展露。

  當孩子們對槐鄉的美景流連忘返,為槐鄉鄉村風情所陶醉時,策劃槐花節的活動水到渠成,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把槐鄉介紹給更多的遊人,帶領孩子共同策劃令人神往的槐花節。這個創意,由課內走向了課外,為槐鄉寫一份介紹,讓更多的人瞭解槐鄉,鞏固和提升了課文內容,培養了語文綜合能力,以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的探索,以一篇課文的學習帶動一個課題的研究,這正是本課教學的更重要的意義所在,也是新課程理念的突出體現。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優秀9

  詩意語文,詩意課堂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散文,語言優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感覺越是美的課文,越是難上實在。考慮到是向家長開放,我們教研組選擇上第一課時,下面簡要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1.紮實訓練字詞。

  本課中的一些字詞很有特色,針對學生的預習,我們設計了下列詞塊教學。

  ①一組動作的詞:挎著籃子擺出槐花飯拌上槐花蜜讓學生透過朗讀、觀察,發現規律。

  ②兩組有規律的詞:甜絲絲香噴噴白生生喜盈盈白茫茫傻乎乎∥山山窪窪坡坡崗崗大大咧咧讓學生透過朗讀,發現規律,並說出同類型的詞語,豐富學生的積累。同時,又進行詞語辨析,如“白茫茫”、“白生生”,提高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

  2.品味槐花之美。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透過多媒體課件,先讓學生欣賞精美的槐花圖片,感受槐花的獨特魅力。當學生仍沉醉其中的時候,引領他們賞析如詩般美妙動人的語言文字。我先讓學生透過默讀,體會槐花的特點:多、白、美、香。再讓學生透過細細品讀,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感受槐花的特點。如在教學槐花香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香的詞語,並重點推敲“清香、醇香、濃香”,讓學生反覆朗讀,說說感受到了什麼?有學生感受到香味的濃烈,有學生感受到香味越來越濃了,越來越香了。從孩子的回答中,我想:槐鄉的孩子走到哪裡,哪裡就會有香。此時,我相信,教室裡的學生也聞到了,整個空間都是香的啦!真應了那句“浸在香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