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調查報告

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調查報告

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調查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近50天的教育實習,希望透過實習,深入到中學教學一線,瞭解中學教育現狀,進一步提高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個人教學技能的形成。本次實習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見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和實習總結。期間積極努力,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老師,親身收穫頗多。同時我考了我實習的中學& mdash& mdash第三十中學作為主要調查物件,針對語文課程進行了深入的調查。這裡介紹一下我的實習教育調查報告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教學方法上。

  在我的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學方法,比如解決問題、介紹時代背景、廣泛閱讀課文、講解生詞、分段、分析課文、總結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使得整個過程簡單而枯燥。另外,大部分老師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語文課堂更是枯燥乏味。老師按照固有模式在平臺上講了很多,學生在平臺下做自己的事,少數認真聽講的學生似乎抱著一定的興趣心態高分。整個課堂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不再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是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被動物件。這不僅束縛了年輕人積極的思想,而且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我認為,現代教育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正確引導學生,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有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接受好老師的教育,有權抵制這種教育。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只是學生髮展的外在因素,知識的真正獲得和發展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因素。學生主動學習作為內因已經不存在了,即使是對老師和課本最好的外因也會失去意義。

  第二,老師上課提問。

  我發現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老師會在課堂上連續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對錯問題,或者是自己選擇提問、填空,甚至是自己問自己、自己回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踴躍回答,或者說回答的很好,但是學生的回答顯然非常倉促,習慣性的不深入思考,回答的很快,而且這些回答一般都在老師的控制之下,以至於課堂牢牢的控制在以老師為中心的氛圍中。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際上整體教學質量不高。

  三、教師課堂點評。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一些學生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老師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而一些學生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答案,透露出他們不尋常的思維痕跡。但一般情況下,老師不夠敏感,只對學生做簡單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的回答有的老師評語單一蒼白,不能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出恰當恰當的評語,讓人覺得老師的語言是空洞的。甚至有的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後謾罵表揚,不管問題的價值和學生回答的價值,老師都是一個調調是的,很好,很好。等等。這種隨意的表揚,讓很多同學覺得很隨意的回答問題。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實則是對教與學雙方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四,教師講課的內容。

  聽了一個月的語文課,發現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經常會插入這樣的話:這個字和這個字很重要,考試的時候也經常考;注意這句話的翻譯,可能會涉及到考試;這種閱讀理解題需要學生好好看看,類似的題

  整個語文課在語文老師的善意提醒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每次學生聽到這種話,都會反應迅速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為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嗎?不,很明顯,是為了考試。考試獨立於教育教學,考試內容代替教學目標,分數成為最終的教學目標。記得上課的時候,我試著和語文老師交流教學方法,我說:老師,你看,我們班可以這樣擴大和延伸嗎?也許上課會更有趣。老師簡單回答:沒必要考!我驚呆了。我不考,就不說。語文教學純粹是為了考試嗎?

  我很困惑。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說:中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這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衍生的教學目標從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人文素質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來考慮。這四個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人類發展意義重大。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這些理論目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老師講課主要用課本。如果課本上有什麼,他們會給出一個模型解釋。課本上什麼都沒有,老師就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提。不要說知識技能沒有提高,人文素質,情感態度,甚至應用能力都談不上。

  然後,在擔任班主任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關於學生學習過程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學生可以自律,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進步,希望取得好成績,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而且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成功的快樂。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評價很累很快樂,學習興趣濃厚。

  然而,這裡也有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

  第一,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透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我發現抄作業的現象在班裡相當普遍,近90%的學生反映了班裡抄作業的現象。

  二是學生課業負擔重,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我實習學校的學生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二點休息。除了上課時間,每天課外學習時間都在4個小時以上,而有些科目的作業時間每天都在2個小時以上。如果每門課的作業都一樣,學生如何應對?即使三科每個作業花兩個小時,學生也完成不了。其實這麼多學生抄襲作業,說明他們的課業負擔真的太重了。由於課業負擔重,加上家長和老師的不斷監督,他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加。

  這是我在這次實習中的所見所感,也是我這個月考察的收穫。在新的教育體制下,良好的教育方法和理論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與實際教學實踐相一致,甚至出現脫節。我們只期望教師的個人素質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越來越能適應實際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