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我的清明作文15篇

我的清明作文

我的清明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清明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清明作文1

  《清明見聞》清明節的時候我和媽媽、爸爸,還有我的外爺去曲江南湖遺址公園遊玩了。

  清明節的早晨,爸爸、媽媽早早就穿好了衣服,他們急匆匆的叫我起來,我眯著眼睛極不情願的起了床。

  我們出發了,我拿著我的小槍一邊走一邊玩,很快我們就到了曲江遺址公園,坐在車上遠看公園門口那個標誌性白色熱氣球高高的飄著,彷彿一個大大的球形棉花糖飛在空中,等我們走近了,只見哪裡是人山人海,有老人、有兒童,還有很多年輕人,特別讓我興奮的是還有幾隊穿著軍裝列隊遊覽的解放軍,門口不遠處淺黃色小火車不時地鳴響汽笛,像在催促我們趕緊上車。由於天氣晴朗,很多人都帶著照相機為家人拍照。

  進入公園以後,只見平靜的湖面上飄著很多遊船,湖邊岸上的柳樹都長出了嫩嫩的枝葉,淺綠色的柳條像是春姑娘的頭髮一樣柔軟的垂了下來,隨風飄蕩,有些地方的柳條比較低,我還跳起來摸了摸它們,我也想感受一下春天。湖邊的亭廊上擠滿了餵魚和休息的遊人,岸邊紅銅質地的侍女和人俑的雕塑旁邊擠滿了拍照合影的人,岸邊的草地上人們三三兩兩的坐著,那裡開滿了美麗的桃花和櫻花,潔白的白玉蘭花,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

  最有趣的事,我還在那裡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那是我們在遊園的時候發現了一位五歲的小男孩,爬在桃花樹上下不來了,急的直喊媽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我看到了趕緊跑過去幫助他,把他抱了下來,然後我們就成了朋友,我們一直在家長的後面玩,只到天色不早了,我們才提著手中的食物回家了。

  由於我在西安,儘管我沒有回家鄉祭奠故去的親人,但是遠在外地的爺爺和奶奶,他們表我們去祭奠了故去的親人,不管怎麼說這次的清明節對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既幫助了別人,交到了朋友,也遊覽了南湖公園,學到了些關於清明節的知識。

我的清明作文2

  在中華傳統節日中,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要屬清明節了。因為清明,我們全家老老小小又可以聚在一起了。

  清明一大早,我們坐車來到了莪山公墓山頂。我捧著兩束菊花,爸爸手持鐮刀,媽媽拎著響炮,大姨父扛著鋤頭,小姨、大姨、表弟和表姐拿著供品,我們走在一條山路上。

  石板上長滿了青苔,剛下過蒙蒙細雨,地上滑溜溜的,小路兩旁長滿了蒼翠欲滴的竹子,土地中冒出了五六個筍尖。

  爸爸拿著鐮刀,在除草;小姨父掄起鋤頭,挖出墳墓邊上的枯葉枯草;大姨父用掃把,把小姨父挖出來的垃圾掃到一邊。

  “砰砰砰……”身後放起了響炮。小姨那兩歲半的小兒子聽了,拍著手笑道:“過年嘍!大媽媽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人們一聽這話,都樂了。

  掃完外公的墓,媽媽她們三姐妹去掃曾祖母的墓了,爸爸他們還在打掃,我們三個小孩,等不住,自己走路下山去了。

  “啊!”到了半山腰,走在最前面的表姐發出一聲尖叫。我和表弟湊過去一瞧,在一個土坑裡,有一隻刺蝟。我們連忙下山,告訴了小姨夫。小姨夫找來一個桶和我們一起上山,我們回到土坑前,小姨夫用兩根手指拎起了一根刺,再把刺蝟放進桶裡。

  到了莪山家裡,那刺蝟一直捲成“刺球”,想玩都玩不了了。於是我和表弟在這五六年沒人住的房子裡尋寶。這以前是大姨的家,這幾年大姨在勝峰開廠,她們一家都住那邊去了,但這房子裡還有很多沒有搬走的東西。

  先來到玩意兒最多的大表姐房間裡,先從衣櫃搜起,弟弟隨意一看,啥也沒有,我卻不信邪,非要自己手搜,動手一翻,就看見衣服底下有一部粉紅色的蘋果手機,但沒電了。又在下一個櫃子看到一把玩具刀,在抽屜裡,發現了一個二階魔方,又在其他房間裡找到了三部舊手機和一瓶沒開封但過期的雪碧。

  雪碧是不能喝了,魔方又不會玩,我一看這些手機的充電插口,家裡一個也沒有,拿了也沒用,於是只帶著玩具刀。

  在大人眼裡,清明節是鄭重且悲傷的,但在我們小孩眼裡,清明節卻有無限樂趣。

我的清明作文3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傳統清明時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傳統清明時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傳統清明時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我的清明作文4

  春花細雨絲絲綿,瓊枝葉飄濃陰密。小園香徑、獨徘徊,幾多餘情,四月枕上、淚紛飛。

  誰人華章,盛開紙上傷。一季花開,陌上香。一季悲怨,枕上傷。輕狂說與誰年華,沉醉哪陣清風下!我欲乘風江東去,奈何斷橋不歸舟,西風醉,幾度痴人淚,難守望。

  朝花夕拾酒中悲,世人皆感朝花美,我笑眾生皆為塵;黃昏夕拾悽,幾人懂。

  酒中花開悲中酒,生於此,何嘆,逝去此,何憾。

  小樓一夜聽風雨,幽風裹細雨,淋溼了哪朝的古道涼亭;一曲長恨君王淚,又唱絕了哪朝的帝王悲。

  遙遙相望,隔江映上紅,又寄來幾縷春。

  凌落春花飛無數,百花隨風香未盡,縱有殘花香隨絮,一枝斜橫牽征衣,淚滿夕陽殷勤留,那一襟幽怨,又將要向何處寄。

  隔江獨相望,疏影桃花香;看雲,聽水,誰將又在詩箋的文字中流浪,誰將又在詩行裡放牧著荒蕪的思想。

  水墨寫意的宣紙上,又是誰人的妙筆描下了伊人的紅妝。

  四月的清風吹醒了眉梢上沉睡的惆悵,轉眼又是一年春之傷,

  看柳絮漫天的飛翔,輕盈若蝶,轉瞬便隨著時光匆匆的消亡,剩下綠葉拂風,一絲青柳,一寸柔腸,任它花開花謝,片片,便皆成了傷。

  小園香徑,落滿桃花香,這一季花香,又留在了誰人的旅途上,清月又照在誰人的瘦影上,幾番風雨,送走春光,任細雨淋溼歸鴻,鴻翅扇成簾上風,自古及今,多少離情與別恨,皆被寫入唐詩與宋詞中,悲情往事,要怎樣才能寫入我那不成韻的詩行。

  看朱成前,碧心迷亂,放眼難覓舊衣冠,誰念江中帆。凝真凝幻,如夢如煙,獨釣寒江。何人悲我不少年,塞外月光照冷湖面竹上霜,映寒了素箋上的春天!

  暗香,浮動,恍如夢。一曲廬州月唱絕誰人指上憂傷的張揚,捲簾西風,吹醒誰人午夜漫延的思緒。

  任少年輕狂,也再不復當年的風氣,有情收起無情心,江山風月身相寄,浩蕩。

我的清明作文5

  今年又逢傳統佳節清明節。

  今天是傳統佳節清明節,我、弟弟、爸爸和媽媽還有奶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走了一段路,終於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著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裡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裡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太公、太婆和小爺爺你們“走”的那麼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心裡想:以後,我每年都來!

我的清明作文6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著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裡,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著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溼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裡,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溼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我的清明作文7

  清明節,又來臨,我呆呆地望著天空,不禁又陷入對外公的懷念。因為在我那絢麗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外公給予我的愛實在太多太多。

  我依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和那雙手,那張佈滿皺紋而又充滿精神的臉和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著青筋的手,它們曾經和外公一起……

  兒時,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張木凳上看著外公掃地。外公拿著一把掃把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著比自己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得到處都是灰塵。外公性情溫和,也不說什麼,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怨言。那時侯,我還,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納悶,常常扯著外公的衣角,略顯淘氣地問:“外公,為什麼,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潔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掃地。我看著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還不時“噢”幾句應聲。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心底裡對外公也不免產生幾分敬佩。

  一次,冬天時分,天氣寒冷,我剛起床下樓,又見外公在掃地。我走出去,坐在門口的板凳上,託著下巴呆呆地看著外公,過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脫下來,給我披上。我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現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唇泛青,可那時外公已經在掃地……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您喜歡的桃花又開,散發著泥土的氣息,您,可聞到它們的芬芳,感知到有個童稚的心靈在呼喚您,在呼喚您啊!

  現在,雖然外公已經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的腦海裡浮現。因為,外公給我那無私的愛實在太多,他那勤勞樸實的形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

我的清明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到清明就連著那綿綿的細雨,踩著鬆軟的泥路,攜一束黃白色的花,於或深或淡的哀思中探訪草叢樹林深處的那方墳冢。這是一個帶著憂傷色彩的節日,承載著的是對逝者的悼念和憂愁。

  沒有一個節日是像清明這樣莊嚴而沉痛的。它的沉痛來源於那個忠臣的傳說:在患難之中給重耳“割股充飢”介子推,卻在晉文公稱霸春秋之際毅然決然地帶著母親歸隱山林,即使被熊熊烈火活活燒死也不改志向的堅持和氣節著實令人欽嘆。為了紀念這個用功之臣,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就成了禁火日,天下百姓只吃“寒食”。“悲哉,足下”這樣一個無火的忌日註定就該是清冷沉痛的。

  商業化的今天清明的那些瑣碎傳統也早已被人遺忘在腦後。相傳在古代,清明節有插柳的習俗,傳說柳是可以避邪的,所以在這一天大人小孩會在門前屋後插上柳條,還可以在頭上戴柳枝編制的帽子。據說插柳的風俗,亦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但清明也不盡是哀傷和憂愁的,清明時節溫暖而溼潤的氣候,卻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民間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即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是一個萬物“吐故納新”的時節,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所以清明這一天也有了踏青的習俗。

  不管是祭祀緬懷,還是插柳踏青,繁忙的現代人都應該記住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這個不是用來慶祝的節日。在這一天攜家人走出快節奏的生活,帶上祭奠的菊花,緬懷一下已逝的親人,感受一個“吐故納新”時節裡清明的景象!

我的清明作文9

  傳統清明時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裡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裡,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裡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我的清明作文10

  星期四,是一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一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是我並不覺得,因為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溫暖的,我的心也是溫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說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說,接著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說話,但是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說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是這裡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像是烈士的精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為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裡面記載著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為,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為,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著,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我的清明作文11

  每年的傳統清明時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傳統清明時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於傳統清明時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和常識哩!盪鞦韆。

  盪鞦韆是古代的一種習俗。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著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傳統清明時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傳統清明時節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為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恆而深刻的。插柳。據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也是傳統清明時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採茶。採茶是南方人的一種傳統清明時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採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讚美傳統清明時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傳統清明時節習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動後,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有關傳統清明時節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我的清明作文12

  阡陌交錯的荒野上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清明的故事,那依舊響徹耳畔的聲音,竟在我記憶的扉頁上烙下痕跡。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你走過了一個衝破天際的晨曦,那你也一定有一個落葉歸根的黃昏。還記得那時的我喜歡靜靜的從一株枯槐樹下撿起一片殘碎的葉子。清晰而又殘缺的紋絡,讓我又一次想起了春天裡的它,想起了枝頭上的綠。風一吹,也便化作了一縷詩行,颯颯作響。

  杜牧、酒

  不知是酒沉醉了杜牧,還是杜牧走過了清明的迷途?還記得在鄉間一條又一條青石板路,兩側的小河輕輕的還會從眼前靜靜的流過。顫抖的柔波盪漾著兩岸垂青的楊柳,倒映的枝條牽扯著春雨紛紛嘀嗒的聲音,滌清了杜牧蒼老面孔上多年漂泊的塵垢。

  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或許他只會在孤鬱沉寂時用酒來慢慢麻醉自己,本以為陳年的酒香定會引起他在一個漫天哀愁的季節裡開懷暢飲的雅興。可清明的酒,摻雜了太多這個季節的雨水和遠處只能抬頭仰望的杏花。昨天的牧童或許又站在那個曾經的拐角,又重新等待起杜牧走過的身影吧?依舊熟悉的路上,天陰沉沉的下著雨。

  杜牧應該屬於那種走進來的人。但我也曾看到過許多從這裡走出的人,他們帶著這裡曾經賦於他們生命和流動的血液,卻留給了這裡僅僅只是某個夕陽下遠去的身影,及一連串沒有色彩的故事。

  走在清明的拐角,杜牧在他心靈停留的歸宿裡寫下了一首詩的長度,一杯酒的故事,一個季節的細雨紛紛。走出的人,就永遠不再回來了,他們去尋找生命寄託的另一個歸宿,可他們也會和杜牧一樣憶起昨日的芬芳和溫馨。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聞著酒的醇香來懷念杜牧,我認為這不是一種痴人的說夢。還可以把他當作一首詩來讀,一首關於《清明》的詩。

我的清明作文13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意境好像又出現在我們的身旁。但是,我們真的能像古人一樣,懷著冰心似的心靈去祭奠先租嗎?

  清明時節本是追憶親人,緬懷故人的傳統節日。如今卻變得不再文明:當唸經佈道,超度亡靈的迷信行為危害社會時;當鞭炮齊鳴,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時候;當別墅、賓士、IPhone也成為祭祀用品的時候;當以權謀私開公車掃墓滋生腐敗的時候;當車水馬龍影響交通的時候;當煙塵繚繞,滿天紙灰汙染環境的時候,如此愚昧的祭拜行動,被逝去的亡靈看到了,不知是什麼滋味。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文明之邦,雖然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完全可以用更加文明的辦法來度過清明節。如:用植樹、種花的方式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音樂來祭奠先人。還有網上祭掃從20xx年第一次出現在網上祭堂起,目前全國各地已有數十個網路祭堂。逝者的音容笑貌儲存在網上,悼念者隨時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點一枝蠟燭、留一曲旋律,抒發自己的思念。這樣不僅寄託了我們對死者的哀思,而且還更加文明,環保。

  過清明節其實還有另一層意義:讓人們對還活著的親人盡孝。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一層,親人還在的時候,不管不顧;親人離去的時候,後悔莫及,令人痛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正不道出了人生的最大無奈嗎?所以,先把身邊的人照顧好了,再看看那些照顧過我們的人吧!

  在此,願陽光下的墓地,瀰漫著溫馨的溫暖。願那些不愧對一生的人,在土地下,安心的長眠吧!

我的清明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的前一箇中午,大家都說,清明節三天之內晚上不能出去,要不就會看見吊死鬼或被鬼魂附體,顏聰聰還看了看我胳膊上的部位,看看找不著魂。可我就不信這個邪,就是完善要出去,所以我叫上了王佳,我們一起去“探險”當我們商量完以後,顏聰聰還說:“你們千萬不要全,真的會招魂的”我根本不信,因為我覺得這是迷信。所以我就要看個究竟。過午的時候,我正好洗了頭髮,穿好了新衣服,等待晚上的到來。我聽顏聰聰說了,吊死鬼晚上才來呢,所以,我要等到七八點再去找王佳。

  到了七點半了,我想要出去,媽媽卻說,世界上根本沒有鬼的,不過——你可以做鬼來嚇人啊!我想這是個好主意。我叫了王佳,偷偷地在王佳後邊,然後又神不知鬼不覺的繞到了王佳的前邊的小房子那裡,我偷偷地,偷偷地躲在了那個小房子旁邊,等待王佳的到來,給她一個“驚喜”王佳看我不在了,害怕的快點走到了那個小房子哪裡,嘴裡還一直叨嘮:“韓欣怡是不是被餓死鬼吃掉啦?啊啊啊啊啊不要啊”當她快到的時候我趕緊把頭髮弄到前邊去。王佳來了,我輕輕的腳步沒把她驚醒,然後——

  “啊啊啊啊啊啊——”王佳叫著。那是因為王佳中了我的詭跡。啊哈哈哈,我原來還是很厲害的。隨後,王佳對我說:“啊,你想下死我啊,我還以為你被餓死鬼吃了呢!唉”“這是給你的驚喜啊”我激動地說。“不是驚喜,是驚嚇吧!”說著,我們哈哈大笑起來。還沒等我們笑完,一個亮光出現在了我和王佳的眼前,我們又一次大叫了起來,我仔細一看,哦,原來是爸爸不放心,害怕我們這兩個膽子小的女孩子會把狗看成鬼了呢!

  這次的探險真好玩。不過,我要向王佳道歉,畢竟我嚇了她嘛!

我的清明作文15

  我等待,等待著清明節的到來。在那一天來到之前的星光璀璨、霓光重現的夜晚,我早已入睡。

  第二天黎明四點的時候,太陽無上山,公雞未打鳴,可是我呢,早已關掉那麻雀般的鬧鐘,早已換好一套整潔的衣服,早已梳理平自己亂糟糟的頭髮,早已完成刷牙和洗臉。過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全家人就出發啦! 我趕緊乘上那炫酷的汽車,開始了清明的旅程。我在車上觀察那眼花繚亂的美景。哇,一根根稻子猶如一位位士兵筆直地站著;一隻只蝴蝶彷彿被風颳過的落葉翩翩起舞;一間間房子如同一座座聳立的山連綿不斷······

  這兒的景色都可以和仙境一比,那麼,山裡的景色一定會比這兒更美!我想著想著,就到了。 我感覺有一股新鮮的空氣在呼喚著我。我迅速下了車,衝向那長滿綠樹的山峰、衝向那動物圍繞的樹木、衝向那存滿繁花的土地!我走向一步步的臺階,看著一片片的青苔,雖然有點兒髒,但卻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在這座大山裡走的很慢很慢,只有一個目的――――欣賞周圍的景物。這裡的樹稀奇古怪,大部分的我都不認識。特別是那棵用蔓藤纏繞住的、長著白蘑菇的、樹枝像個老巫婆的古怪的樹。如果晚上你看到這種樹,無論你多麼膽大,也都會被它的“人”樣嚇倒的。

  當然,這兒也長了一些我常見的樹。有蠶寶寶吃的桑樹、有像掌狀的梧桐樹、也有婀娜多姿的柳樹姑娘······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要下山了。於是,我就像上山一樣,興致勃勃的看著四周。突然,一隻尾巴像雨傘的可愛松鼠在一棵高高的大樹裡跳躍著。我津津有味地看,可就在一瞬間,那隻松鼠突然消失了。當我正走下最後一個臺階的時候,我又衝了上去,想看看那隻可愛的松鼠在哪。到了最後,我還是禁不住家長的勸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座一年來的大山。

  雖然清明節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而這二十四個小時我也不能一直在玩耍。但是這短短的幾個小時卻讓我見識到了世界的廣大、山峰的美麗!總之,這幾個小時的時間我沒有白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