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關於掃墓的作文(9篇)

掃墓的作文

關於掃墓的作文(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掃墓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掃墓的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時,不禁讓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詳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道出了古人對親人的眷眷思念,而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傳承了古人的習俗:掃墓、吃青團、放孔明燈等等。

  清明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都去給我的太爺太祖母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爺太祖母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出他們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祖母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裡,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爺太祖母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一到那兒,祖父就在太爺太祖母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糰等供品,然後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祖父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祖父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太爺太祖母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太祖母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西斜了。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鬆了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裡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隻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著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摺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一下子成了機靈小紅軍。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關於掃墓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潤溼的空氣中飄著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著鮮花、蠟燭來到了鳳凰山陵園給爺爺掃墓。

  順著石階拾級而上,掃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獨自一人站在墓前,雙手合十,低著頭、閉著雙眼在輕聲地念經,彷彿在唸著什麼密碼,我一句也聽不懂。可她看起來是那樣莊嚴虔誠,姑姑說她是在超度亡靈,我也聽不懂,我正想問,又想起媽媽給我打的“預防針”——莊嚴的場合不要隨便說話,我只好硬生生地把問題嚥了回去。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哀痛的哭聲,我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女士正拍打著墳墓痛哭著,邊哭邊訴說著什麼。多可憐啊,她準是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會兒,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一群孩子跑上來了,他們急著想要放萬花筒呢,聽著那震耳欲聾的聲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討厭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寧靜。

  終於到爺爺的墓前了,站在爺爺的墓前,我小聲地念著墓碑上的字,唸完,我心裡一震,原來爺爺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離現在有十五年了,遺憾的是我根本沒見過爺爺。要是爺爺還健在,我遇上困難一定會向爺爺請教,因為爺爺一定有辦法嘛。姑姑點燃了蠟燭、香,燒起了紙錢,她對著墳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來,拜著拜著,我發現姑姑的眼眶紅了,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滑落下來,我的心裡也感到酸酸的。爸爸告訴我,爺爺是一個勤勞、寬容又多才多藝的人。爺爺一生坎坷,生前是婁岙小學的校長,為了辦好教育,他勤勤懇懇,募集資金建學校,招聘優秀的老師,把學校辦得蒸蒸日上。爺爺是村民們敬仰的文化人,他經常為村民們寫信、寫春聯,婁岙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爺爺寫的對聯。爸爸經常教育我,要向爺爺學習,做一個優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顆顆大大的燭淚不停滑落,彷彿是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離開鳳凰山陵園,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們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媽媽告訴我,掃墓不光是為了緬懷、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訴先祖,我們會更幸福地生活著,讓先祖們含笑九泉。山上開滿了一樹一樹的金銀花,樹木抽出了新的嫩芽,遠處,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嫣紅……

  教師評語:全文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但文章描寫中所透漏出的“文氣”與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悟是恰如其分的吻合。文章酣暢淋漓,詳略得當,結構合理,過渡也很自然,由此可見文章作者比較深厚的寫作功底。全文的描寫都是在為文章最後的主題呼之欲出做鋪墊,通篇讀完,給人以一種一氣呵成,意境悠遠的感受。

關於掃墓的作文3

  我們這裡稱是掃墓,掃墓就是祭拜先人的儀式,所謂掃墓就是要打掃一下先人的墓。

  聽說,掃墓有很多禁忌,例如:掃墓之前,不要吃早餐,這樣會對先人不禮貌,掃墓之後才可以吃早飯。不要大聲鮮花,嬉戲打鬧,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了。最後回家,還要用雄黃酒洗一下手,(雄黃酒要放到水中泡,不要直接拿雄黃酒去洗,有劇毒,要小心!)好像是為了去除髒東西。

  星期五早晨,早晨竟然沒下雨,媽媽打電話給大姑笑著說:“大姐,今天沒有下雨,要不去媽哪裡掃墓吧。”“好的,看今天天氣這麼好,那就去吧”說完,大姑就結束通話電話,我十分開心,因為我要去補課,但是要去掃墓,所以我不用去補課了。我一蹦三尺高,立馬站了起來,“趕緊打扮好衣服,準備去掃墓。”媽媽笑著說。姐姐已經好久沒去掃墓了,但是,今年不同,因為姐姐今年要去高考了,所以去增加福氣,這種東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很快,我們就準備好要去掃墓了,因為我奶奶的墓有很大一塊地的,但是由於政府要徵收土地,所以就搬到離一塊土地去了。

  我們先到大姑家,一路上,我們的摩托車坐著三個人十分擁擠,姐姐和我必須有一個要下去大姑的電動車上,我和姐姐便爭論起來,到最後我還是敗下陣,被逼無奈去大姑的電動車上去了。因為我們沒有賣冥幣服飾......要買的東西,要到一家店賣這樣一家店去,我們買了很多。

  經過,漫長的路程,終於到了,剩下的路就要自己走下去了,到了差不多,有很多野草擋住了去路大姑和媽媽在前面,邊走邊割草,一路上,就像在戰場上勇猛殺敵一樣。終於過來了,周圍野草遍地生,正應驗了那句話“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大姑先在面前插香燭的地方把草割掉,再割四周的草。我呢?也拿打火機點燃紅蠟燭,插在四周的土地上,再把燒酒拿出來,擺在墓前,還擺了六杯,因為我奶奶生前很愛喝酒,讓奶奶多喝一點,然後,就開始燒冥幣服飾了,先是用紅蠟燭點燃,然後找來一支樹枝,我來調整火勢,用樹枝挑起一點,這樣就可以讓空氣流通,火勢更大。

  燒完後,媽媽讓我過來一起祭拜先人,大姑口裡不知默唸著什麼,我們拜了三下,然後就準備放鞭炮了。放鞭炮是最後再點的,我和姐姐都躲得遠遠的,生怕被鞭炮彈到。大姑用剩下的冥幣點燃引火向鞭炮。不一會兒,鞭炮就噼裡啪啦的想起來,我們都捂住耳朵。很快,鞭炮打完了,我們也就回去了。

  掃墓結束了,我們也準備去大姑家那裡吃中午飯了......

關於掃墓的作文4

  今天上午,我們家所有的人都做準備去外公的墓上去掃墓,我們開始向著外公的墓走去。

  在走去的路我們看見了路旁的油菜花田,油菜花田裡有許多的蝴蝶和蜜蜂在花間飛舞。正當我沉醉在春天的美麗時,我聽見了一輕,一重,一遠,一近的煙花爆炸的聲響使我頓時清醒過來了。

  來到我外公的墳墓前,我的爸爸和姨夫,各自拿著鋤頭和鐮刀,連手一起,把外公的墳墓周圍下過春雨後長出的嫩草清理地乾乾淨淨的,而我們其他的人把帶來的扁的金元寶,拿來開始吹了。

  爸爸和姨夫把外公的墳墓清理地乾淨後,姨夫找了一塊乾淨的地方坐下了,而我的爸爸去別的地方挖來新的泥土把挖來新的泥土堆在墳頭上,意思是:他的子孫已經給他掃過墓了。

  爸爸堆好後,我囂張地對他說:“爸爸你敢不敢來試一試吹金元寶,看看你能不能吹成一個立體的金元寶。”因為我已經可以一次就能成功吹成立體的金元寶。

  “我當然敢,而且我只要一次就能吹成立體的金元寶,你敢不敢跟我進行比賽,我保證能贏你”爸爸毫不畏懼和吹牛逼地說。

  “比賽就比賽,”我也毫不畏懼地說:“誰怕誰啊!”因為我認為我的爸爸是吹牛逼的,而且我一吹就一個立體的金元寶,所以我毫不畏懼我的爸爸。

  開始比賽了,我不緊不慢地拿起扁的金元寶開始吹,因為我有必勝的把握,所以我不緊不慢地開始吹,而我的爸爸可是快馬加鞭。

  比賽結束了,但是我爸爸手裡的扁的金元寶除了有好的五個金元寶“存活”,其他的都一個也沒有“存活”,不是吹不成立體的金元寶,就是吹地破了一個大洞,而我卻吹起了十五個完美無瑕的金元寶。

  在我和我的`爸爸比吹金元寶的時間裡,我的媽媽她們把祭品拿了出來了對我們說:“快來拜一下,先拜山公山母,再拜外公,讓外公保佑你讀書好和保佑你健康,拜山公山母的時候要雙手合攏拜,拜外公的時候要雙手抱拳拜。”聽完這一句我先雙手合攏拜山公山母了,拜完山公山母我再雙手抱拳拜外公了,我拜完後該輪到了其他的人拜了。

  其他的人拜完後我的爸爸對我們說:“你們先走,我留下來放鞭炮。”

  “那你小心點,放完趕緊跟上我們”我提醒我的爸爸小心點說完後我們就走了。

  爸爸把一個鞭炮放到墳墓的前面,把一個鞭炮放到墳墓的右面,把最後一個鞭炮放到墳墓的左面。爸爸從褲袋裡掏出用來抽香菸的打火機連續點著了三個鞭炮後,用快馬加鞭的速度跑了下來,追上了我們,我們一起走到家了。

關於掃墓的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五年級同學按照慣例要代表學校去校外幹一件與眾不同的“大事”,我還是第一次去呢,那就是——去掃墓。還沒去過掃墓的同學還以為是要拿著掃把去墓地掃地呢,我也是第一次去參加這個活動,也有這樣的念頭。不過去了之後覺得很有意義呢!

  這次去掃墓的地點是人民公園紀念碑。因為要在這兒呆較長時間,所以允許我們帶吃的來,包括零食。乘公交車到了人民公園後,我們“跋山涉水”,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在樓梯下的廣場上擠滿了其他小學的代表,專門來紀念碑緬懷革命烈士的,可以說是水洩不通啊!由於很多小學都來了,等了較長時間才輪到我們。我們來到後開始了“掃墓”活動儀式。

  天,又陰又冷,風嗚咽著席捲大地,我們帶著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踏上了”紀念烈士之旅”。學校的大隊長站在石階上宣佈活動開始:“掃墓活動現在開始。出隊旗,少先隊員敬隊禮。”同學們的手齊刷刷地伸到頭上,臉嚴肅地仰望上面,只見兩個護旗手跟著一個主旗手步伐雄壯有力地從一旁整齊走過來,她們風姿颯颯,真不愧是頂呱呱的好旗手!這時大隊長宣佈道:“現在為革命烈士默哀。”我們聽話地低下頭來。年少無知的我心裡暗暗的想:先輩們,保佑我學習進步吧!這要讓人知道肯定說我是個瘋子吧。約莫過了一分鐘左右,大隊長又發話了:“默哀完畢。請同學們向烈士獻詞。”該我們出馬的時候了,一定要好好表現啊!我神情嚴肅走上階梯,排好隊,便開始朗誦:“懷著崇敬,帶著自豪,我們來到烈士念碑前……”我懷著自豪的情感朗誦完了這些詞。同學們的心好象都連在了一起,如果沒有先輩的獻身精神,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時光,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我們隨後轉過身去,把我們帶來的一朵朵小白花放在了烈士的“腳下”,敬了一個禮,然後慢慢地走下臺去。我真為我剛剛的表現感到自豪。然後其他同學也獻上自己的心意——白花,這時,烈士們“笑”了。天空灑出了一點微光,我們的紅領巾顯得更加鮮豔耀人了!

  紅領巾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染成的,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好好學習。

  這次的掃墓活動,令我刻苦銘心,永生難忘!

關於掃墓的作文6

  今天是4月4日,也是清明節的後一天,我們的學生要到Xx去烈士館掃墓。

  我們吃過午飯不久,班主任謝老師就叫我們坐下分食物,還交待了我們在路上要做到文明坐車,文明走路,文明用語和文明用餐四大講究``````,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我們就乘公交車出發了。

  公交車開到半路時,已經近二點,車裡非常熱鬧:低年級的小朋友說說笑笑,嘴裡還不時的唱著:“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

  過了一會兒,就到了車站。我們步行走到了Xx,去Xx的掃墓的學生非常多,有小學生,中學生。我們順著石階走了上去,我看見不遠處有一株大榕樹,遠遠望去,就像一把光禿禿的掃帚。我們繼續順著小路向上走,路旁有一些松柏,有的像一把大鐵錘,有的像一團小棉球,還有的像合攏的綠珊瑚``````形態不一,多姿多樣。我又沿著草木茂盛的石路直上,終於來到烈士館,向西遠眺,太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半邊臉。通過了狹窄的小道,我們到了後院。“哇”!我叫了一聲,你猜我看見了什麼?原來我看見了一棵櫻花樹,因為昨天下過雨,所以櫻花樹下很潮溼,櫻花像珍珠一樣落了下來,落在了地上和石階上,紅紅的櫻花,不正是革命先烈們在戰場上撒下的鮮血嗎?

  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烈士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不一會兒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願,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朝向石碑,莊重地默哀,心裡無比的悲傷``````當掃墓儀式結束時,我們就去參觀烈士陳列館。

  在解放戰爭中,瑞安籍的戰士去打仗,英勇犧牲的人很多,共有90多名犧牲了,陳列館中劉英烈士36歲犧牲,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賣在溫州被捕,經過審問,劉英同志一言不發,甚至連舌頭都沒動一下,最終在同年5月18日壯烈犧牲了。還有謝文錦,蔡雄等烈士`````

  離開了陳列館,我們排隊走出,忽然,我看見幾根不屈不撓的小草在石壁縫隙里長出來,烈士們也不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我仿拂看到烈士們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與敵人作戰,勇往向前,永不放棄``````

關於掃墓的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默唸此詩,漫漫的哀思、悠悠的傷懷油然而生。迷惘的思緒如縷縷涼風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店後,一定是一片荒涼的墳墓,屹立著民族的魂魄,為這悽清的節日披上一層傷感挽衣。

  清明節縮短了古今時空的距離,讓今人抵達汨羅江畔不朽的堤岸。傾聽屈大夫低沉的哀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尤其未悔。”世態炎涼,統治黑暗,汙濁的現實中容不下屈原挺直的身軀,只有汨羅江的滔滔巨浪才能讀懂屈大夫千瘡百孔的心靈!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們用端午節祭奠屈原,然而在這清明落寞的節日裡,有誰去聽聽屈原跳動的脈搏?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邁,不是激情,而是悲壯,而是哀慟,而是為屈原——一代民族魂魄逝去,奏響的輓歌。端午佳節,喜慶不是人們的過錯。汨羅江畔,龍舟拂水而過,人們的吶喊與助威卻和屈原投江的悲壯行為成強烈的反差。喜慶不屬於屈原,只有這清明的思念才是撫慰屈原逝去的心靈。

  屈原沉入汨羅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個升騰的靈魂隨他飄走。

  《離騷》開拓了浪漫主義的先河,體味了民族的苦難,理解了屈原的怨憤。經得住時間沉澱的,往往是永恆的。時至今日,它還閃閃發光,如黃金一樣。跳蕩在“坎坎伐檀”聲裡的苦難猶在耳邊。“怨憤”隨汨羅江水流轉千萬年。

  汨羅岸邊,那個徒步行走的詩人,是你,屈原。那個“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的三閭大夫!面對國君,你盡忠盡誠;面對百姓,你鞠躬盡瘁;面對一片天地,你無怨無悔。你本想帶領祖國走向輝煌,可世事卻讓你空有滿腔抱負卻報國無門,你本想“不分先主後主”,可世事卻讓你“處江湖之遠,獨憂其君”。

  一腔熱血,一副衷腸,在生與死之間,你選擇了後者;在屈辱與堅守之間,你選擇了後者。你選擇了壯烈的死,與你的精神,你的品性,你對祖國對百姓的愛一同永沉於汨羅江!

  你的生命結束了,可是百姓記著你,歷史記著你,汨羅江記著你,中國記著你!

  清明,屬於精忠報國的岳飛,屬於虎門硝煙的林則徐,屬於赤膽忠心的文天祥——八千里路,開拓與進取是不進的動力;三十功名,家與民族是不滅的掛懷。

  收回思緒,站在列祖列宗的墳前。清明節,我為中華民族的一切脊樑敬一柱清香,祭奠那不朽的忠魂!

關於掃墓的作文8

  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準備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奶奶、小姑媽乘上了爸爸的車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奶奶便向我說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來到了我們永康的花街那兒的一座山上,那裡樹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爾也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因為今天早上剛剛下過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泥濘起來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飯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接著,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標好了以後,奶奶讓小姑媽拿出12支香給她,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衝,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說道:“太公、太婆,今天我們來看你們,給你們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給我們一點嗎!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裡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別是今年就要考大學的表哥,讓他一次性就考上重點線,上一所好學校。你們能答應我嗎?太公、太婆?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答應我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儘管用吧!”說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還囑咐爸爸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爸爸便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媽媽有敬起了酒來。除了爸爸,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說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說罷,便把手中的塑膠帶丟進了火堆中。幹完了,奶奶把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餘的就放在了那兒。快要走了,我對太公、太婆說:“太公、太婆,再見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們的。”

關於掃墓的作文9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平生第一回去仙遊楓亭為祖父、祖母及姑姑、姑丈掃墓。算是對他們有個交待。

  對莆田為什麼是冬至時節全民掃墓,有了初步的瞭解。據說此風俗是緣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中原的百姓到了農曆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禁食,以紀念仙逝的先人。這種習俗由於戰亂,中原的先民遷徙到長江以南也把它帶到遷徙地。由於莆田民風淳樸,此習俗流轉至今,保留髮揚光大,已經成為當地老百姓約定俗成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莆仙地區的老百姓統統上山祭祖、掃墓。滿山遍野活躍著一群群穿紅衣裳的莆仙女人,也成為當地冬至節日裡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二十一日去看老師,師母問我來仙遊幹什麼?我說,掃墓。她竟然反問,女孩子掃什麼墓?我不解,為啥女兒不能掃墓。原來當地風俗,女兒出嫁就是人家的人了,再沒有資格為父母掃墓。所以當地只要是獨生女戶,非要讓女婿入贅或做“兩顧”。目地之一就是自家老倆口百年之後有人掃墓,不至於絕後,死後連個掃墓的人都沒有。瞭解到這樣的習俗,此時才理解沒有兒子人家的悲哀,懂得當年我的父母為什麼要把我留在家裡的原因。因為我們是二女戶。由此可見莆田傳統習俗力量強大。在福建省的其他地區,這種女兒不能為父母掃墓的習俗早已革除,我在外地長大、生活,從不知道今天還有這樣落後的風俗習慣,而且在莆田堂而皇之地盛行,這是為什麼?

  另一件事就是看見父母墓碑上雋刻著還活著的兒子、媳婦的名字。這也是過去我不曾知道的事。這樣的行事我認為很好。符合現代環保節約土地的觀念,一家人在一起;其次不浪費資源,以後有人去世,只要把骨灰盒安放即可。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其他地區早有這樣的做法。

  第三件事是直到今年的冬至因為去掃墓,我才發現大哥的外孫女管她的舅舅喊伯父。大哥的女兒也留在家裡。我不解,因為大哥有兒子。好奇問大哥,他竟不回答。之後瞭解才知蹊蹺之處。原來是大哥嫌女婿條件差,故意出難題。誰知女婿願意,也就成就一樁姻緣。

  這些莆田獨特的風俗很有意思,值得細緻品味,它充分的反映莆田人對待人生的體驗和感觸,民間習俗力量根深地固強大,依然夠威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