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母愛> 享受母愛作文合集4篇

享受母愛作文

享受母愛作文合集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享受母愛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享受母愛作文 篇1

  我從小就知道,她不是我想要的母親,我也不是她想要的女兒。

  我心目中的母親,應該對孩子溫和耐心,說話輕聲細語。當我有開心的事想向她訴說的時候,她會用含笑的目光注視著我;當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她會用溫暖的手摟著我因抽泣而顫抖的肩;她喜歡哼著歌為我梳小辮兒,會用疼愛的語氣對別人說:“我那閨女呀……”

  可事實上,母親對我們說話時常是“高八度”。記憶中,她從來沒有誇獎過我,儘管我成績優秀,是眾多鄰家孩子的“學習榜樣”,可她總能“雞蛋裡挑骨頭”,並在別人誇我時抖摟出這些材料來貶低我。她不許我讀小說,不許我留長髮,不許我和男生說話,甚至不許我去女同學家玩兒!長大後回想起來,給我最多委屈的就是她!

  毫無疑問,我也令她失望,她並不避諱這一點。

  首先是我的長相令她不滿意。從小我就聽她對人抱怨:“就這一個女兒,還長得不像我!”母親很漂亮,鵝蛋臉,細眉大眼,皮膚白淨,讀書時就是無數男生傾慕的物件。可她最後卻嫁給了貌不出眾的父親,而我偏偏長得像父親。

  我的性格也令她不滿,不僅“倔得像驢一樣”,而且生性不活潑,一點兒都沒有繼承她繪畫、吹簫的藝術天分。最讓她惱火的是我“不聽話”,她不許我做的事我都做了,而且拿定主意就不聽任何勸阻。最後更是借上大學之機一跑了之,畢業後在外地結婚成家,遠遠地逃離了她的掌控。

  心牆在“靈魂伴侶”面前倒塌

  在心理學研究中,涉及兒童早期經歷時,有一個躲不開的概念——“重要他人”,這是指在兒童早期生活中與之關係密切的撫養人,通常指父母。在學心理學的過程中,我也曾無數次地回顧和探究自己的童年經歷,並慶幸在我生命中排第一位的“重要他人”不是母親,而是外婆。

  在我出生僅4個月時,母親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給外婆撫養,3年以後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在人生的最初3年,外婆給了我無條件的關愛與呵護,此後她也一直是我精神上的“堅強後盾”,無條件地支援我的任何決定。所以我一直認為,外婆是我的“重要他人”,父母只能位居其後。

  但是在薩提亞學習班上,我第一次接觸到另一個概念——“靈魂伴侶”,這指的是那個對你的生命產生深刻影響的人。這影響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負向的。

  在獲知這個概念的第一瞬間,我感到內心深處彷彿有一堵堅硬的石牆在剎那間崩裂、傾倒,我不禁淚如泉湧。因為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母親,也才忽然發覺,我的所有任性之舉都是為了反抗她對我的控制,我個性中的許多方面都是在與她對抗中形成或得到強化的。而且,我是那樣地愛她,害怕失去她!我的母親才是我的“靈魂伴侶”!

  抗拒母親的生命謎團

  在薩提亞學習班上,蔡敏莉老師說到,嬰兒也會有記憶,一個人在嬰兒期是否受到良好的照顧、撫養人對他的基本需求的滿足與否,會被銘記在他的身體裡,銘記在每一個細胞上,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生命中的一些謎團也就有了答案。在我和外婆共同生活的時候,父母、爺爺、奶奶等親戚長輩都曾來探望過我,我對其他人都表現得乖巧有禮,惟獨對母親充滿敵意。母親第一次來看我時,我還不滿兩歲,但我就是不許她踏進“我和外婆的家”,也不叫“媽媽”。也許,當時幼小的我用身體“感知”到了面對的是誰,於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憤怒,用拒絕承認母女關係來控訴她對我的“遺棄”——這為母親與我的關係定下了不和諧的基調。

  回想起來,青春期與母親的爭鬥也有著積極的意義。為了躲避母親的指責,我埋首於書卷之中,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樂趣,並在一生中受益匪淺;為了避免受到干涉,我常常獨自決策、行動……這雖然有些冒險,卻讓我有了面對社會的勇氣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不唯上、不唯權”的個性;為了逃離她的控制,我遠離出生的小城,讓自己得到了更大的舞臺和更廣闊的視野,收穫自然更多!

  能否以尊重我的方式愛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自己成為母親後,我對母親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體諒,也知道她對我的所有控制和管束都是出於愛,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她深深的不安全感,這與她自幼喪父,又生長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有關。

  雖然明白了這些,但我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卻沒有大的改觀。母親仍然經常在電話中指責我,說我沒有以她認同的方式照顧孩子;我的應對模式也仍是迴避,“顧左右而言他”。

  我不再對她的指責生氣,但仍然在內心感覺不舒服。即使我已經能從指責中感到她對我們的愛,卻依然不能接受她的方式。我希望母親能尊重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將她的模式強加於我。

  在心理學研修班上,對父母的“控訴”是一個常見的主題,因為沒有一對父母能夠做到完美無差錯,也幾乎沒有一個孩子不曾受到父母有心或無心的傷害。

  在薩提亞學習班,同樣有不少人哭訴父母的偏心、苛責甚至離棄。這時,蔡敏莉老師會問哭訴的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100%,但你的父母只能給你50%或30%,甚至更少,你願意接受它嗎?”

  她告訴我們,父母受到他們自身和環境的種種限制,不可能100%地照顧好孩子,而且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我們只能接受這個現實,接受父母給予你的不完美的愛。“對於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只能順服。否則你只能一直背著這個憤怒,讓它繼續耗費你的能量,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奇蹟發生在喋喋不休之後

  從邏輯上和理論上我能接受這一說法,但內心有一個聲音在抗議:“我願意接受她的愛,但就是無法接受她的方式!”

  那幾天,無論是在結對或分組討論中,還是在課間及午餐時,我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與同伴探討我與母親的關係。我第一次發現,自己之所以對母親有著那麼多的怨恨和失望,都是因為我對她有著太多的期待!

  我是那麼在意她對我的態度,那麼渴望得到她的讚揚,那麼關注她的情緒,那麼害怕會失去她!我為多年來我們之間的相互傷害而感傷,同時也感覺到我內心仍留存著對母親的憤怒,因為我一直期待著她能改變愛我的方式。這憤怒同樣讓我感覺不舒服。

  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一天晚上,在向一位朋友講述那些天的學習所得時,我突然發現,說起母親“愛的方式”,我的內心竟然能保持平靜,委屈和憤怒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感激母親幾十年來始終如一地愛著我這個“不如意”的女兒,感激她對我桀驁不馴、恣意頂撞的寬容,也感激命運讓我在今生今世成為她的女兒!

  也許我們和父母的緣分就是如此

  這種變化是奇特的,我至今也感到驚訝,也許是充分的宣洩讓我的憤怒得到舒緩。心理學實踐表明,多次傾訴可以使人情緒歸於平穩,並能夠較為平靜地看待現實。這幾天的討論看來讓我的委屈得到了宣洩。

  也許是在不知不覺中我逐漸接受了這樣的觀點:我期待母親改變愛我的方式,但這種期待是我的。但當期待不可能實現的時候,我是否一直要捧著它?我是可以選擇放下的。

  放下它,對愛不再追求完美。我們總說人生不必追求完美,但對於情感,我們往往期待它符合我們的美好願望,這種願望可能是單方面的——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母親。

  我要做的應該是接受這個觀點,並順服它。在這裡,順服並不是屈服、順從的意思,而是正視現實。也許,今生今世我和母親的緣分就是這樣的。如果你不能改變一個人,那就接受這個不完美的愛吧!這會讓你減少憤怒、終止無謂的消耗,可以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具有建設性的事情上來,迎接新的開始。

  我何必對理想母親的那個夢念念不忘呢?父母只能給我這種形式,可它已經是愛了。

  上週末去外地出差,回來的路上因雷雨導致航班延誤,輾轉到家洗漱後上床,已是後半夜了。第二天一早,被電話鈴聲吵醒,我摸索著拿起聽筒,就聽見母親的女高音在喊:“什麼時候回來的'?也不告訴我一聲,你做事從來都不考慮我們的感受……”

  睡意蒙朧的我忙解釋:“飛機晚點了,半夜才回來的……”

  “哦,那你接著睡吧!”母親“啪”地撂下了電話。

  清醒過來的我不禁莞爾: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也許她今生都無法改變了,但我可以主動放下我的期待——用忽略的態度,直接接受她的愛,享受這份愛

享受母愛作文 篇2

  母愛是一團火,這團火給我溫暖,使我明白了許多許多。

  在學校裡,每月都有自願參加的比賽,但有些比賽專案我缺乏自信心,時常猶豫不決。這時,媽媽會對我說:“去吧,去挑戰自己,第幾名無所謂。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敢於挑戰自己,才能戰勝別人。”每當聽到這些話,就會覺得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我心中滾動,也讓我有信心去完成各項比賽。

  小時候,我身體很弱,經常生病。有一次,我和媽媽吃冰棒,一到晚上我就發了高燒,媽媽一量溫度計已經39度了。媽媽連忙跑著我往醫院跑。在路上,媽媽還一直問我舒不舒服。到了醫院,醫生說要馬上打針,媽媽又給醫生說好話讓我睡在病床上。當我清醒時,外面已經下起了大雨。因為病房的窗戶關不緊,雨水淋到了我的身上。媽媽看見了,用身體擋住了窗戶,雨淋在媽媽的身上,風颳到媽媽的臉上,但媽媽只穿了一身單薄的衣服。看到這些,我晶瑩的淚水嘩啦啦地流了下來。媽媽見我醒了,連忙過來問我渴不渴,餓不餓,還給我讀作文書。等我打完針已經是凌晨3點了,媽媽揹我回到家。在媽媽的房間傳來一陣話語:如果不是我要自作主張給她買冰棒,孩子也不會痛苦地去打針,都是我不好啊!聽到這話,我的淚水又流了下來。

  啊,母愛就是一團火,又像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那盞燈無時無刻地幫助著我。在這盞燈的陪伴下,我的童年將更美好。

享受母愛作文 篇3

  享受母愛

  母愛像無形的寶,永遠在我們身邊,永遠都能感受到。

  ——題記

  1歲時

  “嗚、嗚、嗚……”一個剛滿1歲的小男孩在她媽媽的懷抱裡啼哭——那就是我。我在母愛的搖籃裡甜甜地睡著。多麼幸福!啊,媽媽!

  4歲時

  “媽媽、媽媽”一個剛滿四歲的小男孩從幼兒園回來一個勁兒地叫媽媽——那就是我。我在媽媽的眼下快樂成長。在媽媽眼下,高高興興地玩耍著沙。那是我在一生中最快樂時光。在那時,我在媽媽眼中只要聽話,我就可以玩。在那時,我是多麼幸福啊!在母愛中度過。媽媽總是忙這忙那。沒空休息。有空休息時,就要看著我。唉,媽媽!

  7歲時

  “媽媽,我得了100分。”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男孩把自己的考試成績告訴媽媽————那就是我。在一年級時,我由於不太適應這種學習。導致學習過程中有些題不會做。我的媽媽又多了一份工作————晚上教我做題:每天晚上,媽媽總是很晚才能入睡。從那以後,我知道了一個母親會為自己的孩子努力付出,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讓孩子有半點委屈!哦,媽媽!

  12歲時

  “媽、媽……”一個剛上初一的男孩告訴媽媽自己的學習成績進入到全班前10了————那就是我。在小學升初中時我僅考了全班第16名,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努力。我衝進了前10。媽媽笑了。那笑是高興中帶有苦和酸的味道。呀,媽媽!

  在我一步步長大的背後,總是隱藏著母愛。母愛要細細去品嚐,去理解。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母愛無私博大的胸懷!

享受母愛作文 篇4

  夜晚,我獨自坐在窗前,望著無際的天空。看見兩顆星星,一大一小依偎在一起,閃閃發光。有一種愛,濃厚,醇美,那就是母愛!

  無數次整理房間,為我洗衣縫褥;無數次打開臺燈,為我拉衣蓋被;無數次輕叩房門,把我從沉睡中叫醒;無數次端上牛奶,讓我喝完上學;無數次叮嚀囑咐……每一次地早起,只是為了讓我有頓飽餐;每一次地晚睡,只是為了等我完成作業;每一次起早貪黑地幹活,只是為了讓我有更好的學習條件……你就這樣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著,無怨無悔。

  考試失敗後,你用爬滿老繭卻異常靈巧的手,一次又一次地將我那顆破碎的心,小心翼翼地“縫好”。你將鼓勵、信任、牽掛、希望慎重地“縫入補丁”,那份情意時刻圍繞著我的心房,一直形影不離。

  有一回,你病了,而且病得不輕,那一聲接一聲的咳嗽聲時常刺痛我的心。我勸你別為我準備早飯了,可你卻說:“那怎麼行呢?”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想自己弄早飯,卻發現一頓豐盛的早餐已擺上了桌。

  那天晚上,寒風嘶吼著,一切都像死一般地沉寂。我費力地騎著車,在即將到家的時候,我隱約看見一個人,在路上徘徊著,起初我並不在意。近了,近了,她——是母親。母親見了我,有點不知所措。她說:“我擔心你,就不知不覺地走到了這兒。”我無語,拉起母親的手一道回家,卻發現母親的手凍得冰冷冰冷的。一路上,儘管狂風無情地怒吼著,但我心裡卻異常溫暖。

  母親,把你比做放風箏的人,我則是在你頭頂上空搖曳著的風箏,雖然彼此分離,但是那不斷的線,卻傳遞著你愛的資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風雨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陰蔽。”人生旅途中,我的腳步,就是你愛的節奏。

  母親!您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高俏的身材,沒有纖細嫩滑的手,但是您卻有一顆樸實無華的心,一顆深愛我的心。您的愛如溪泉中的流水,一直流到我的心田。

  母愛是一罈老窖,需要細細品嚐,才能品出它的濃厚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