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風> 有關民風的作文600字四篇

民風的作文600字

有關民風的作文600字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的作文600字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1

  瑤族的婚禮是這樣的:瑤家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由選擇物件,父母不加干涉。“趕歌圩”“坐歌壇”是瑤家姑娘、小夥戀愛的獨特方式,男女雙方透過對歌,把愛慕之情都流露於歌聲之中。“拿籃子”是瑤族青年選擇物件的又一重要方式,雙方在“拿籃子”“送籃子”中互相接觸、瞭解,確定雙方的愛情關係,再透過雙方父母同意,正式訂親。瑤家最主要的婚姻形式有“招郎”“兩不闢宗”“男從女姓”三種。瑤族女子在社會中享有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討丈夫”。她們主要是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漢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為“郎”。“兩不闢宗”俗稱“兩邊走”,即婚後男方仍用原來姓名,夫妻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隨父姓,依此類推。“男從女姓”即男子到女家後改從女家姓。

  而瑤族的禮服瑤族男女服裝主要用青、藍土布製作。瑤族婦女善於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髮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繡有花彩紋飾。男子喜有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和長衫之分。

  瑤族的節慶活動也很有意思比如每年農曆的十月十六是瑤族隆重的“盤王節”。節日裡最熱烈的場面要數跳黃泥鼓舞,據說這是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瑤王。一隻母鼓相配四隻公鼓組成舞群。母鼓斜挎胸前,用雙手拍擊,公鼓則是豎著拿在手中,用左手敲擊,動作隨著音樂的變化,舞姿雄健灑脫。跳黃泥舞母鼓的鼓點最重要,它指揮和掌握著整個舞蹈的節奏,公鼓是合著母鼓的鼓點變化的。因此擔負打母鼓的常常是寨子裡的老鼓手。黃泥鼓敲響之後,幾位裝扮漂亮的姑娘,手持花巾,踩著鼓點穿插其中,邊歌邊舞,高潮時,圍觀的群眾情不自禁地加入歌舞的行列。公鼓和歌隊把母鼓緊緊圍在當中,猶如群星拱月,母鼓又不時和公鼓對應敲打,整個舞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2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全國各地有很多習俗,如捏兔兒爺,“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塑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非常熱鬧。還有燃寶塔燈、走月亮、走三橋等習俗。

  而家庭聚會更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中秋之夜,我們一家人在溫馨的家裡吃了團圓飯,然後在天台邊吃月餅邊聊天邊賞月。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抬頭仔細地望月,心裡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據說,中秋節那天晚上,月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一次,月亮是那麼的圓,那麼的亮,像玉盤、像圓圓的月餅。我不禁想起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等描寫月亮的詩。

  我們一家人猜燈謎、談理想、講故事、唱兒歌、玩得真開心!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夜已深了,我們只好戀戀不捨地回去睡覺啦。我期盼著下一個中秋節!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3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傳統的風俗,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中國春節的民風民俗。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民俗之三――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

  民俗之四――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兒童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兒童的枕頭下面放壓歲錢,保護兒童。在明清時代,“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因此一些地方把給兒童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裡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兒童,祝願兒童“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這就是中國傳統春節的民風民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民風的作文600字 篇4

  盼啊,盼,終於,一年一度的篝火會到來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過元宵後,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衚衕口,這時滿衚衕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這裡,有說有笑。忽然有人喊:“開始烤火了。”於是人們都趕緊跑到家抱柴禾,不一會的功夫就抱來一大堆柴禾。我點著火,人們齊聲喊:“篝火會開始嘍!”大人們圍在一起興奮的說:“終於盼到篝火會了,這一年過得真快啊!”奶奶也慈祥的說:“是啊,這日子好過啦,年的味道更濃了。”對門笑著說:還是新中國的新農村好啊!我家今年新添了一臺電視機還有一臺拖拉機,另一個也搶著說:“我家也添新電器了……

  我們小孩圍在一起,嬉笑著,打鬧著,我說:“今年我買了點小女孩玩的小花炮,你們呢?小宇說:“我也是,媽媽還給了我壓歲錢,現在媽媽掙的錢多了,出手也大方了。”他滔滔不絕地說著,我趕緊打斷他說:“我們開始放花炮吧。”我點著一個“滿天星”然後藉著燈光用“星語”寫下了我今年的願望。又閉上眼睛祈求這個願望的實現,夥伴們也不約而同的寫下了自己的願望。按照家鄉的習俗,我們就該一起放跑了,於是,人們都拿出各式各樣的炮來,天空中頓時出現了多彩的圖形,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瞬間中。

  哥哥、姐姐們也聚在一起,說著自己新一年的夢想和計劃。最後就是表演節目了,我們紛紛來到抽獎臺抽獎。“耶”!今年是我表演。我不由自主的喊出聲來。我用嘹亮的聲音說:“我為大家表演一段拉丁舞恰恰恰。”雖然沒有音樂,但是,我隨著觀眾的掌聲跳出了節奏。

  伴著一陣歡歌笑語,篝火會結束了,在笑聲中,我們又走進了新的一年。我們也會微笑著去迎接和麵對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