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通用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1
清明假日的一天,我們去爺爺家過節,爸爸提議我們一起做艾餃。
我和爸爸先到一塊陰涼的土地上,摘來一大袋綠色的艾葉,這艾葉又嫩又香,我想做成艾餃肯定很好吃。我們把艾葉拿回家,清洗乾淨。奶奶把它們煮了一下,撈出後剁了起來。這時,我和爸爸把粳米粉、糯米粉和白砂糖倒入一個大盆裡,用手攪拌均勻。等奶奶把艾葉剁好,把碎艾葉也放入盆裡,然後加入熱水,就開始揉麵團了。奶奶說:“麵糰要揉得像橡皮泥一樣有韌勁才行。”我們揉哇,揉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一大團綠色的麵糰揉好了。接下來,我們將麵糰一小團一小團地扯下來,放在手心搓幾下,把它們變成一個個小球。這些小球白中帶著盈盈綠意,猶如一顆顆寶石。
我在奶奶和爸爸的指導下,拿起一個“寶石”放在手心,“啪啪啪”拍扁,再用手指由裡向外不斷地捏,把它捏成了一張大餅。在大餅中間放了一小團豆沙餡,再把大餅輕輕對摺,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邊按緊,一個半月形的艾餃就做成了。
我把艾餃往蒸籠裡一放,哎呀,和奶奶做的艾餃差距太大了,而且,我的小艾餃立不住。爸爸說:“你的艾餃底不平,當然立不住了!”他幫我把艾餃底捏平,果然就不會倒了。我點點頭,表示學會了,就又開開心心地繼續做了起來……
終於,一籠粉綠、可愛的艾餃做成了,奶奶把它們放在灶上開始蒸。大約過了半個小時,一股清香從蒸籠中散發出來,奶奶說:“熟了,可以吃了。”說完,她關了火,開始盛取艾餃。我則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口水都快下來了。
當一碗墨綠色、帶著艾葉清香的艾餃放到我面前時,我馬上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我覺得這是我吃過的最甜、最香的點心了。
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2
清明節祭奠祖先的日子,可以做艾餃、泡菊花茶等傳統方式來悼念祖先。
今天,我就興致勃勃的對媽媽說:“我們去做艾餃吧!”“好呀!”說完,我們就先去青龍山水庫採艾葉,但是因為現在還是早春,天氣還有些冷,所以還不那麼有艾草,我們只摘到了一點,回到家裡,就要洗剛剛採來的艾草了,如果不洗,那麼上面就會有許多細菌,吃了要生病的。媽媽洗了一遍又一遍,上面連一絲灰塵也不留為止。洗完了艾草,我們就把艾草放進鍋裡一直煮,直到煮爛為止,接著,我們就開始和米粉了,和米粉要花許多時間,要一直揉,直到它完全硬,變成一個深綠色的艾粉團,揉好艾粉團,就要開始做艾餃了,我先從艾粉團中用刀切下一個與乒乓球差不多大小的艾粉團,再把他搓圓,然後用手掌輕輕地從中心向周邊推壓。但是我做的艾餃與媽媽做的真是天壤之別,媽媽笑著說:“你擰的粉團太小了,當然做不大,而且芝麻白糖要放在中間,否則餡會漏出來的。”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連續做了幾個,肚子果然圓鼓鼓了,站在桌上,就像一個個威武計程車兵。我又和媽媽做的比了一下,已經看起來差不多了,我高興極了。我們動作嫻熟,不一會兒,就包了十多個,最後,要放進鍋裡煮了。不久,艾餃出鍋了,一隻只艾餃脹得滿滿的,像是要生小孩似的,特吸引人。我咬了一口,味道果然是與眾不同,裡香外嫩,散發著艾草的淡淡的清香,叫人直流口水。
俗話說,清明吃艾餃,不怕大雨淋。我吃著我自己親手做的艾餃。感到十分甜蜜,我想把這份甜蜜分享給外婆。
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3
哈哈!又到清明節了,終於可以暢暢快快的玩一把了。一談到清明的習俗,大家一定會脫口而出:掃墓、做艾餃。
這不,我們家週日晚上便搓搓打打做起艾餃來。外婆在廚房裡煮艾草,我也沒閒著,急急忙忙的把各種餡料放到桌子上。聞著香噴噴的芝麻餡我不禁口水直流看看周圍沒人,便偷偷摸摸地往嘴裡送了一口。這滋味棒極了,如玫瑰之香,似蜜糖之甜,讓人心曠神怡。我忍不住又往嘴裡送了一口,這時背後響起了一個聲音:“小饞貓,又在偷吃什麼好東西啊?來,給我也吃點。”我一聽撲哧一聲偷笑起來,說:“沒有啊!沒有啊!有也不給你吃。”一會兒,外婆也把艾草燒好了。
揉麵團的大工程就要開始了。聽外婆講,別看這道程式挺簡單,要知道這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的。揉麵對手勁、力度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呢!在我和爸爸的齊心協力下,終於揉出了一團讓人滿意的麵糰。我看著柔軟的麵糰,覺得它想一塊翡翠,雖然沒有翡翠那耀眼的光芒,卻有著翡翠那無瑕的綠。這麵糰發出淡淡的香氣,雖然沒有玫瑰香那麼高貴,卻有著茉莉、菊花香那麼的淡雅。
我心心念念做艾餃的步驟終於要開始了。看見媽媽很快就做了一隻漂亮的艾餃,我也不甘示弱,趕緊擰下一顆小麵糰,急急忙忙地搓成球形,用力往下一壓,哎呀!怎麼變形了呢?不行再試一次吧!我又把它搓圓,換了一個方式往下壓,可依然十分不圓潤,這可把我愁壞了,看見媽媽已經做了三四個艾餃了,我急的大聲叫道:“媽媽,媽媽,快來幫幫我呀!我怎麼就壓不圓呢?”媽媽應聲而來幫助我,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壓起來,可我還是壓不好。我有點氣餒,但媽媽卻鼓勵我再試一試,我又試了一試,哈!真比前幾次好多了,這使我有了動力,我又多來了幾次,啊!我終於成功了。我拿著麵皮,懷著興奮的心情,勺了幾勺芝麻,把麵皮對摺,壓緊四周,並折出一圈花邊。
我做的艾餃雖然沒有媽媽做的美觀,但它也是我的一番心血。想一想,著艾餃煮好後一定很好吃,因為這裡面融入了我們一家人的歡樂與幸福!
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4
清亮節前旦,奶奶擊電話來對我說盤算在清明節的時候做些艾餃並要我和爸媽到時回往吃。我高興地許可了,末於等到了4月5日,爸爸帶著我跟媽媽一起樂不可支地回到了老家!
一入家門,阿杰哥哥就嚷著要去田間採艾草。於是我們拎著竹籃跑遍全部原野,在草叢中細心覓找著艾草。該我發明它時,就會有很大的成績感,並大聲嚷著爸媽一起過去戴。沒多久,籃子已被裝得滿謙的,這時媽媽就對我們下命令似的叫:“夠了,夠了,我們當回去動工啦!”
歸到野面我望到奶奶早未將做艾餃的餡置在餐桌上,甜的,鹹的皆有。甜的是由豆沙、紅糖等攪拌在一訖的,鹹的是鹹菜、竹筍、肉絲等協調而成。交下去可要忙壞奶奶了:她先將咱們剛採回來的艾草上的葉子放在淨水中洗清潔;而後抬在鍋中煮熟,拿沒來後擠幹水取麵粉混雜在一伏揉啊揉,不一會兒就被揉成了一長條青綠色的點團,最後分捏出來一個又一個的小糰子。一旁的爾瞅著很賴奇請求奶奶學我教作艾餃。不外沒等我幹多少個,就有了另種的設法主意,我把艾餃做成各種各樣的外形,有的佳像大餅、有的惡像湯糰、還有的似乎小鳥……實是可惡極了!奶奶還一個勁地誇我很能幹又有創意!
艾餃雖然做美了但還不能立刻吃,就差最後上鍋蒸了。聞著鍋中披髮出來的一陣陣幽香,我差點淌下了心水,爸爸啼著說我真是一隻小饞貓。終於等到啟了鍋,吃著本人疏手做的艾餃,感到很厚味,還一口吻吃了好幾只呢!
清明節固然從前了,但我會永遙記住這個難記又快活的日子。等到明年清明節時,我還是會鋪天蓋地去找艾草,仍是會和家己聚在一起做艾餃、蒸艾餃、吃艾餃。呵呵,替什麼呢?由於這個風氣將不會轉變……
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5
清明節那天,我和媽媽在做艾餃。
那一天,我開心的對媽媽說:”清明節到了,可以吃艾餃咯!”媽媽卻對我說:“你會自己包艾餃嗎?”我蠻不高興的對媽媽說:“難道你會包啊,據我所知,某人好像從沒包過艾餃啊!好像還一直在旁邊流口水,那口水一蹦一跳的,活像一隻小兔子,而且,著口水最低還能到肚子呢!”“哼”媽媽不懷好意的'哼了一聲。幸好這時,奶奶出現了,她把我們拉住,說:“好了,別再吵了,跟我做艾餃去!”
做的時候,我們都認真地看著奶奶,但是,包起來一個個都亂了手腳,媽媽包的,就像一顆顆星星似的,而我包出來的,更是慘不忍睹,弄得奶奶都哈哈大笑,,最後,她把我規規矩矩的請出了廚房,在外面吹冷風,後來,等我進來時,她們早就包好了,不過,吃著自己做的艾餃,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清明節做艾餃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詩映入腦海,算算日子,今天又到了清明節了。往年的清明節,我都是與媽媽和奶奶一起在家裡包艾餃、做艾糕的。可是今天一大早媽媽就坐車到外婆家——新昌,幫忙摘茶葉去了。我只好與奶奶一起做。
首先,奶奶在一邊準備餡料,因為家裡眾口難調,有的喜歡吃甜的,有的卻喜歡吃鹹的。所以這一次,奶奶特地準備了芝麻餡的和鹹菜筍絲餡的。而我則在一邊幫忙把艾草葉給洗乾淨了。接著,奶奶接過我已經洗乾淨了的艾草,放入一邊已經準備好了的鍋中,汆水。煮艾草時清香四溢,有一種艾草特有的香味。接下來的剁艾草的步驟裡就沒有我什麼事了,於是我便乖乖地呆在一旁,看奶奶是如何行動的,這樣以後自己也好做嘛。只見奶奶熟練地擠幹艾草的汁水,放在砧板上,拿起菜刀快速地切著,又再次放到鍋里加熱。這些動作全部一氣呵成,真是羨慕啊!什麼時候我也能做得像奶奶這樣好。之後便是揉麵團了,加入粳米粉和糯米粉,趁熱揉在一起。一邊做,奶奶一邊還告訴我,因為這樣子做出來的艾餃才會更加軟糯。最後包艾餃的過程是我做的最好的了,畢竟以前包做得最多的也是這一步。其實這步是最簡單的了,放入餡料,像包平常的餃子一樣,只不過是大一號而已。
把包好的艾餃放入鍋中,大概蒸了十五分鐘左右,艾餃就出鍋了。不是我黃婆賣瓜自賣自誇,我包的艾餃真心不錯,不信,歡迎你隨時到我家來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