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存> 【精選】生存的作文彙總10篇

生存的作文

【精選】生存的作文彙總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存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存的作文 篇1

  昨天從書城回家的路上,我在馬路的公交路牌上看到一組有關水的公益廣告,題目是“當水成為奢侈品”,畫面上普通的兩瓶礦泉水居然標價是20xx元!現在超市這樣的水的價格最多才2、3塊錢,要是真的有一天變成20xx塊錢一瓶的水,那媽媽每個月的工資到底能買幾瓶這樣的水啊?我們每天至少需要喝7、8杯水呀!

  一路上聽爺爺說深圳以前的天空是蔚藍的,空氣非常的清新,晚上還能在夜空裡看到數不清的星星呢,可是今天的我已經看不到繁星似錦的壯麗景色了。

  走進家門開啟電視我又看到最近我國西南旱災的新聞,看著乾裂開的土地、看著溫總理緊鎖的眉頭……地球上的災難太多了,罪魁之首還是我們人類,是我們破壞大自然的結果。看著災區的小朋友們到處去背水,一口水你也捨不得、我也捨不得互相的謙讓,我被震驚了。

  媽媽說保護自然從現在做起,從我們每個人做起還來得及,為了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要節約每一滴水、習慣隨手關燈、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膠製品、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是啊,現在電視、報紙早已經開始宣傳各種各樣的無碳生活,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象太陽能一樣的清潔能源的推廣,政府推出的無車日、植樹節等活動,看來人們已經意識到我們目前的生存危機了。

  深圳這個美麗的城市許多地方的環境已經遭到破壞了,例如紅樹林的泥土已經散發出臭味了,深圳河已經渾濁不清了,大梅沙的沙灘上到處是白色汙染物了。

  但願《20xx》它永遠只是個電影,我想在深南大道上抬頭看到璀璨的星空!

生存的作文 篇2

  這個星期,在5節生存訓練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我一身中只能用到1次,但這1次就僅僅足夠了。

  這個星期裡,我每天都踴躍發言,有什麼實驗我也勇於嘗試。這5天裡,我學到急救,逃生等等之類的知識。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星期1和星期4了,星期一那天,老師首先播放了一個影片。那是日本發生大地震時的影片,我仔細地看著,上面的海嘯不到幾秒鐘就蔓延到日本的城市裡。那些海嘯高達十來米,好像一堵水牆,連一座座高樓大廈和十分堅固的大橋也被這些來勢兇猛的海嘯給沖走了。一條小河和海嘯相比,就等於大象與老鼠的差別,海嘯一兩秒鐘就把一條小河給吞噬了。可見那次的海嘯有多麼的可怕。看完後,老師又接二連三地放了幾個影片,輕重讓我感受最深的就要數那個車禍事件了的影片了。在那輛車上,坐著一男一女,在發生車禍時,他們都繫著安全帶,還有車子裡準備的安全氣囊。如果沒有了這些安全設施,就會和影片裡的蘋果一樣,粉身碎骨。

  在星期四那天,我們看了一些影片,上面叫我們受傷了該怎麼辦,其中有骨折和溺水。骨折分兩類,另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開放性骨折了。開放性骨折發生後,要先用乾淨的溼毛巾擦一擦傷口,然後用綁帶綁住,再用兩個沙袋放在頭部兩邊,使病人不再亂動。老師重點講了我們溺水了該怎麼辦,老師把一個假人推了上來,再讓我們看了一段搶救的影片讓我們大致明白該怎麼做。首先應該拍拍傷者的肩膀,看看他有沒有醒,如果沒有醒的話就採取措施。先找到我們身體兩根骨頭交叉的地方,一隻手再壓在他心臟的方便,另一隻手再放上來,再壓。如果溺水的人是大人,就要壓30下,但如果溺水的人是小孩,我們就應該壓15下。

  這個星期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希望以後能用得到。

生存的作文 篇3

  “茫茫宇宙,誰是奇蹟?萬物生靈,誰最美麗?”蔚藍色的地球孕育了生命,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物種之間殘酷的競爭。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每一個物種都在為生存而戰。而星期四中午的那個發現,更讓我對“生存之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月的無錫早已生機盎然,美麗的附小校園正值暮春年華,紫金花綻放出生機與活力,述之科學館前更是草色青青,幾株嬌嫩的日本晚櫻剛剛脫去“櫻花盛裝”換上了一身綠葉,各路“昆蟲大軍”便已經開始了它們的生存“掠奪”。

  吃過午飯,我們六(6)班全體同學在洪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述之科學館前,目的就是讓我們仔細觀察日本晚櫻的葉片。我輕輕拉了一下枝條,纖細柔嫩的枝條上挺立著幾片鮮嫩可愛的綠葉。但奇特的是,有好幾片葉子上長了一坨類似“瘤狀物”的東西。這些“瘤狀物”內部中空,淡綠色,鼓起的部分還有很多長短不一的褶皺,“瘤狀物”的前端還有一道深深的口子,摸起來手感舒適,透著綠葉的清新,活像一條肉嘟嘟的綠色蠶寶寶。我抬頭望去,其它幾棵櫻樹的樹葉上也都佈滿了許多鼓鼓的淡綠色“瘤狀物”。這些“瘤狀物”形態各異,有的蜷成一團,葉片好像活生生被打了個大包;有的拱著身子,彷彿一條蛆蟲正在爬行;還有的無力地趴在葉片上,好像一長條癱軟的五花肉。每一棵櫻樹都是濃綠和淡青的交融,平面與立體的結合!

  回到家,我經過“百度老師”的“悉心教導”,終於明白了樹葉上“瘤狀物”的來歷,其實它就是被昆蟲啃食或繁殖後,植物組織損壞後加速生長形成的物體。而此時我又回想起日本晚櫻葉片上的鋸齒,不禁恍然大悟,心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象鼻蟲和蚧殼蟲充當肉盾,率先對櫻樹發起了衝鋒,可由於葉緣上的鋸齒,它們的“空襲”徹底以失敗告終。這時,蚜蟲大軍也從樹枝上向葉片發起進攻,白花花的蚜蟲幼蟲和蟲卵裹滿枝丫。蚜蟲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開始啃食葉片。很快,它們啃過的地方便形成了一個個蟲癭。啊,那長著蟲癭的葉片是日本晚櫻和昆蟲們生存的戰場!

  世間萬物,都在與其它物種競爭,那一片蔚藍的天空,被鮮血染紅的河流,翻滾著波濤的大洋,還有那一望無垠、飛沙走石的大地,它們都是物種們生存的戰場、競爭的舞臺!如果沒有競爭,弱小的植物怎麼戰勝昆蟲和小動物?不堪一擊的老鼠怎麼進化成翱翔夜空的蝙蝠?只能食草的短頸鹿怎麼能成為身高六米的草原巨人?小小的林蜥怎麼可能讓自己後代的吼聲深深震撼了地球一億六千年?又怎麼會讓那些四足行走,靠採摘野果為生的人類祖先成為如今創造了輝煌文明,戰無不勝的世界最強者?這一切,都是因為競爭才成就瞭如今氣象萬千的美麗自然、人類社會。

  此時此刻,我不禁又想到了我們全體六年級的畢業生們,共同面臨的嚴峻問題——小升初。放眼全市,各個學校強手如林,當這千萬強者在同一考場拼搏時,唯有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小升初“生存的戰場”中,笑到最後。生命的意義刨根問底,其實就是競爭!只有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自我鍛造,才能在漫長的人生中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這才是生存之道!競爭之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人生需要鍛造才得以生存,而競爭就是生命鍛造中的關鍵一環。

生存的作文 篇4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騎著單車,載著風,在夕陽的倩影裡揮灑青春?

  在冗長的夜裡等待,等待黎明開啟寂靜而濃重的黑夜。牧童吹起了明亮的笛音,嫻熟的指法打亂了月悠長的身影。凌亂,是年少成長的心,蛻變,註定會有傷痛,正如風,漂泊註定是它唯一的歸宿。

  誤解,不是宿命安排的錯,只是蛻變的掙扎。少年的輪廓鋒芒畢露,蒼白的臉上青春盪漾,宛如一碗淺灘,風起,漣漪泛泛。對於秋雨文學的“攻擊”是韓寒最先發起的,口水戰的觀眾隔岸觀火,對於韓寒的狂妄,指責的人不在少數。後來,韓寒沉默了,他依舊寫他的文章,依舊出他的專輯,依舊專心擦著心愛的賽車馳騁。可貴的是,在那麼多的聲討中,他從未滿臉愧疚地出來到過歉,或是為了他那些有些冒昧的舉動,可貴的是他的堅持。

  人們說,他太輕率,出言不遜,連對前輩的尊重都沒有。

  少年說,都是做文學的人,同行更沒有貴賤之分。

  人們說,他膚淺的文字擁有的只是些思想單薄的叛逆者。

  少年說,這雷同於餘秋雨的文學,是對舊文學的衝擊,並沒有錯。魯迅也曾有過的主張。

  少年支援,是因為有彼此瞭解的心。韓寒本質沒錯,只是也許他改理智些。讓人不解的是狹隘的人心,知道他太輕狂,卻為何不把這種舉動看作是80後洋溢的熱情?偏激是他們的特徵之一,而這種激進又怎能被否定?紛至沓來的不屑的眼神射下了這初出茅廬明亮的目光,而人們把這種權威叫做代溝!

  盤坐在窗臺之上,等待極光拉開夜幕,然後歡呼躍雀的迎接黎明。我們是怕黑的孩子,卻怎知朝陽已被湮滅。我們依舊暢談嫦娥奔月,卻對后羿射日不再誇口。

  吹著風,陽光炙熱得有點勉強,不再管時間是否會呼嘯而過,只是猜想人生這條飄浮不定的航程,我們該被硬生生地鑿開,還是該深入混沌裡孤芳自賞?

  工藤說:“跟上這個城市的節奏,是我們唯一能生存的方式。”

  生存的方式?那些自信和驕傲都滿滿地凋零,只是不懂天空的底色為何總是黯淡模糊。

  工藤清清嗓子,笑了:“沒學過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們也該讓他們跟上我們的節奏。”

  不知是不是風太大,工藤的音調好像吟唱一般堅定。兩個少年飄揚著髮絲笑了。

  年少的心年少懂。

  路過幼兒園,稚嫩的童聲和歡笑久久不停,兩個少年趴在門口,捨不得離開……

生存的作文 篇5

  我們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容易出現危險。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生存!以下就是我搜集到發生危險應該如何應對。

  為了防止有不法分子敲詐、勒索、搶劫、綁架,我們應該做到:上學、放學時儘量走人多的地方,不要走人少的道路、廢棄廠房。上學時、放學後儘早回家,不要在外面玩兒到天黑。平時身上不要攜帶較多的錢物。不要講究高消費,否則很容易被壞人盯上。所以我們外出時不能存在僥倖心理,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知識,使自己在遇到異常情況是能夠沉著鎮定、機智的保護好自己。

  從而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生存的作文 篇6

  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他。那麼,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哪?

  這本書叫《魯賓遜漂流記》。故事並不複雜: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賓遜,不甘於像父輩那樣,平庸的過一輩子,一心向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毅然捨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隻打翻,魯賓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就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

  除了精彩離奇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魯賓遜的性格。他敢於冒險,敢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島,也決不氣餒。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穀子,訓養山羊,曬野葡萄乾,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曬面做麵包。在島上的第24年,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 “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個忠實的奴僕。就這樣,魯賓遜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的王國。面對人生困境,魯賓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現在,在西方,“魯賓遜”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魯賓遜漂流記》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還在於它的真實性和不凡的藝術表現力。在他之前,歐洲的長篇小說大都是以帝王將相的業績或騎士美女的浪漫傳奇為主要內容的。笛福開始嘗試用日常語言來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小說雖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對魯賓遜荒島生活的描寫逼真而自然,表現了作者非凡的形象力和藝術表現力。此外,小說通篇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這一切給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大家一定都看過。它講述的是一位叫魯濱孫·克羅索的英國人由於一心想出海,導致不幸流落到一座沓無人煙的荒島上;他到了島上怎樣定居,怎樣安排生活,怎樣捕獵,又如何從野人手中救出俘虜,最後怎樣獲救迴歸祖國。

  人的一生或許要經歷許多磨難,但是,我們面對這些困難又該怎樣解決?也許,你的爸爸媽媽會替你承擔,可假如你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孩子,假如你是一個背井離鄉的人,沒有錢交學費,吃不飽、穿不暖,甚至在沒有父母、親人、朋友的情況下,該怎樣面對?一切的一切,有使你措手不及的,有使你悲痛欲絕的,有令你興奮的,有令你失望的,無所不有。或許你會痛苦、煩惱、彷徨,但我們不能絕望,要學會自力更生,從失望中燃起新的火苗,只要堅強、努力,一定能戰勝困難。就好比魯濱孫·克羅索,在荒島上,他一個人憑著堅強的毅力頑強地生活著,與惡劣的環境、兇猛的野獸作鬥爭,並透過辛勤的勞動開闢新的生活。當然,假如碰到和你一樣遭遇的人,我們也要幫助他。人不是一生都幸運的,不是一生都完美的,不是不會犯錯誤的,但上天對我們是一樣公平的,只是我們要去發現、去拼搏、去創造。

  所以,我們要學會在逆境中奮發向上,克服困難,一路闖關斬將,才能走向人生事業的巔峰!

生存的作文 篇7

  蠟是一個小的不起眼的東西,現在可能在家中再也見不到了。在原來還沒發明電燈時,蠟是最亮的所以受到重用,可發明電燈後,漸漸連窮人也能用上了,所以自然而然被淘汰。

  恐龍在人類之前就已經有了,那時它們算是一方霸主了,所有比較大的陸地動物都逃不過它們的捕殺,惟有螞蟻蟑螂,這類的小生物才能存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恐龍漸漸滅亡,但相比之下小生物雖然在不斷變形,但還是能生存下來的,像現在的魚蛙蟲,大的動物像是鹿馬象,它們之所以能生存是因為它們能適應各種環境。

  恐龍不能適應各種環境,所以被淘汰了;像魚蛙蟲,等的動物能適應各種環境所以能生存下來了,它們如果能繼續適應未來的環境那它們將永遠不被淘汰直到老死;蠟因為跟不上時代潮流也被淘汰了,燈因為跟上了時代步伐所以它成為人們現在所需的光亮。人也是一樣,只有適應所在的環境,跟上時代潮流,才不會被淘汰。適者生存就是這個道理。

生存的作文 篇8

  清早,我出門散步,不經意間發現路邊石頭階上一片黑色,走近一看,發現是一大群螞蟻。

  它們不大,個頭僅有一般螞蟻的一半,正圍住一個還剩餘果肉的蘋果核。哦,不過是一群螞蟻罷了,我正想走,卻不知為何卻又留下了。我仔細觀察,發現有幾十只螞蟻爬在蘋果核上,它們咬下一點蘋果渣,慢吞吞地運到後面螞蟻的手上,就這樣反反覆覆,不厭其煩地運輸,把大半天的時間都浪費在這兒了。

  螞蟻,雖然它們這樣渺小,但也理應享受天倫之樂,它們可以在草葉上的露珠裡游泳,可能改造自己的蟻穴,還可以在“草叢迷宮”裡玩耍,我知道我的想象有點誇張,但也是有可能的。螞蟻們就這麼需要這一丁點兒食物嗎?

  螞蟻們還在運輸,那麼認真,一絲不苟,讓我這個旁觀者百思不得其解,不管了,我站起身來,走了。

  可螞蟻們的行為像一條繩子,纏繞在我心中。我不禁想,人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操勞一生後得到了什麼?無盡的榮譽嗎?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希望這個答案能好一些,畢竟,人們可以去旅遊、玩樂、生活中也有不少樂趣可得。願我們品味人生之樂趣,這大概就是生存的意義吧。

生存的作文 篇9

  高考語文一直都被稱作語文教學的指揮棒,同時又體現了選拔功能,具有很強的嚴肅性,高考作文應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存狀態。高考作文分值在試卷中佔了很大的比重,這幾年都佔到60分,考生的作文成績直接影響整個語文成績。每年考前,語文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大容量的訓練,一些以中學生為閱讀物件的報刊也長篇累牘地介紹高考作文動態以及考題預測,我非常理解老師們的良苦用心,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學生也認老師這個帳,領老師的情。師生為作文可謂煞費了苦心,至於效果怎樣,當然是考過了看成績。

  面對著這樣一個作文環境,從長遠看真的有點讓人無所適從。筆者不禁要問,在這樣的作文環境下寫出的作文有幾篇是經過學生自己的心靈的,沒有經過學生心靈的作文能體現出教育的真正價值來嗎?也許有人會說,作文又不是什麼嚴肅的論文或是性情寫作,非要從心靈走過不可。

  我以為,學生作文的意義並不僅僅侷限於評出個高下優劣,更要在引導學生在端正作文態度上下一番工夫。按照人的認知規律,以及個體作文能力的差異性,僅憑一道話題作文評判一個人的寫作能力,未必科學,合理。特別是,我們評判作文的標準仍沒有完全拋棄知識教育的模式。許多人也知道,作文是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檢測考生如何對待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當然包括他們自己的生存環境。

  然而,在我們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又有多少學生在作文中能真誠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大家寧願去胡編一些不著邊際的所謂“故事”,也不願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看看自己周圍的一切。在我們學生的作文中已很難看到他們自己的影子,這是相當不正常的。作文中學生位置的“缺席”可以這麼說,這直接影響到教育職能有沒有真正落實,教育的功能有沒有真正體現。

  造成學生在作文中迴避自己的生活,漠視自己的生存狀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不容小看,我們這些老師有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表達自己的現實語境。具體表現在我們給學生提供的那些“作文題”有多少貼切學生生活實際。儘管,我們現在為學生設計了一套相對較為合理的“話題作文”,而且也提倡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事實上,在這種形式的背後仍潛藏著不公平。地區間教育不均衡發展加上個體差異決定了學生之間在認識上必然存在著差異,高中優秀作文《高考作文應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存狀態》。就一個省而言,這種情況仍很典型。全省幾十萬考生同做一道作文題,評分標準也只有一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在學生的考分中也有所體現。而且,這種差距在作文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顯然,讓一部分欠發達地區的學生承擔這種不應該的犧牲肯定是不合理的。

  再好的“作文題”都有它的極致,關鍵在於人的認知能力,而人的認知能力根本在後天的培養。作文審題的標準即作文的話語權一般都掌握在城市人的手中,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學生要想達到高品質的語境,確是一件難以企及的奢望,往往也只是一部分人才能達到。現實語境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也是很容易被人忽略了的。

  筆者在教學中,常常碰到這樣的問題。當我在作文課上範讀外地學生寫的優秀作文的時候,學生會陷入到一片迷茫之中。學生在課後問我,“我們怎麼沒有生活,”學生確實問在點子上了,他們的生活是俗了不能再俗的生活,想在這樣的生活中寫出精彩的人生來,不要說這些學生,就連我們這些老師都感到為難,這決不是誇大其辭。也許,有人會把板子打在高考制度上,這是不客觀的。作文之所以採用這樣的命題形式,,有為了批閱方便這樣的主觀成分。

  作文中,學生角色的缺席也暴露出學生對自己缺乏自信。捨近求遠,捨本逐末的去找素材,甚至不惜一切的去編故事。假如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感興趣,有自己的思考,可能對作文的態度會是另一番情形。更不至於我們這些學生養著社會上一批以編作文,賣作文為生的人。而這份自信在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優質教育資源基礎上的。某種意義上說,作文的比拼是素質教育比拼的具體形態,而這種竟爭又具有極大的隱蔽性。也極易被人所忽略。特別是學校的決策者。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作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沒有素質教育,沒有相對的教育均衡,沒有高品質的話語環境,談作文競爭無異於雞蛋與石頭碰。筆者首肯考了5年的話題作文,要知道,這種作文題型的出臺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思想啊!作文怎麼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作文爭議的聲音越來越少。真理越辨越明,這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

  當然,拋開客觀現實談現實本身就是不現實,如何使高考作文更公正,更客觀?這需要國家,乃至關心教育的有識之士共同努力,不斷提高作文研究水平,開展作文批評研究,營造一個良好的批評環境,一方面促進作文形式的創新,另一方面引領學生從生活中學會發現美,感知美,表達美。用曹文軒先生的話說,“美比思想更重要”。這樣,作文這種秉承著歷史傳統的優秀文化樣式一定會散發出時代的光輝。

生存的作文 篇10

  若有人問我:假如有一天我流落荒島,身邊只有一本書,我希望那是一本什麼書我會告訴他:我希望那是本教人如何在荒島上生存的書。因為身處荒島的我們,最需要的是生存。生存是一切的基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主人公保爾察柯金曾說:“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們只有一次。”事實上,書中的保爾一次又一次面對重重困難,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逆境之中,他卻一次又一次的戰勝了死亡。他明白,只有生存著,才能搞好革命,只有生存著,才能更好地為理想而奮鬥。我們不難從中看到:生存是一切的基礎。斯賓諾莎說過:“自由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關於死的默唸而是對於生的沉思。”是的,真正的智者總是把生存當作其餘一切的基礎。沒有生存,一切都是徒勞的。

  也許有人會認為,身處荒島的我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但一個連生存都無法保證的人,縱然有再高的志向又能怎麼樣呢鴻鵠之志是以生存為基礎的。在沒有學會填飽肚子之前就想去填滿腦袋,這是不切合實際的。就像一個不會走路的孩子想去跑步一樣,是不可能的。

  居里夫人說過:“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其實,這又何止是科學的基礎呢沒有生存作為基礎,一切都是空話。著名文學家韓愈曾譜寫出一曲曲壯麗詩篇,但“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結果落得個英才早隕的結局;著名詩人李賀,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但卻在三十而立之際病逝;《多伊娜》圓舞曲的作者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是一個享譽音樂界的少年奇才,卻在二十歲之前就病故了,留下的作品寥寥無幾。由此可見,沒有生存為基礎,精神上的富足只是瞬間的光華,這是一種不符合實際的追求,是難以長久的。一切還是要以生存為基礎。

  現實中的我們難道不需要以生存作為一切的基礎嗎不,我們當然需要。在高樓林立,科技發達的城市中尚且如此,又何況是一個環境惡劣,荒無人煙的荒島上呢

  生存的基礎地位向我們陳述了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生命的火焰在靈魂中不息的燃燒,綻出朵朵燦爛的火花,生命的清泉在靈魂中奔流不息,敲擊出曲曲動人樂章,生命可貴,無論我們身處荒島或是繁華都市,生命的價值都不可輕視。

  阿拉伯有句諺語說得好:“有健康的人,就有了希望;有希望的人,就有了一切。”這句話無疑在一次奠定了生存的基礎地位。

  假如有一天,我流落到一個荒島,我希望我身邊有一本教人以生存的書。因為生存是一切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