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今天是9月1號,老師組織我們在教室裡看《開學第一課》,裡面的故事講得非常感人,有王忠華老師,有將音樂分享給大家的朗朗……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而我們就生活在幸福之中,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其實,幸福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幸福是一份好心情,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一位小男孩,他失去了雙眼,可他卻熱愛音樂,他用手彈起了鋼琴,雖然說眼睛看不見,但是他心裡很自信,他為自己確立了一個目標,就是一定要彈好鋼琴,經過不懈努力,現在,他終於實現了。而對於那些看得見的人,知道嗎,我們雖然比盲童的條件好,但卻沒有好好珍惜,沒有堅持,結果一事無成。有人可能會說我做不到,可是,連一個盲童都做到了,你還做不到嗎?這個盲童對生命中的一切都充滿自信,只要自信、持之以恆,你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朗朗是一位著名的鋼琴家,對於他來說,幸福可能就是分享,幫助。他建立了朗朗國際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的資金是用來幫助那些喜歡音樂,而不能實現音樂夢想的孩子們。他透過這個基金會把音樂分享到了每一個人的身上,也幫助了許許多多的孩子們,自己也感受到了幸福。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幸福,也許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如果你想得到幸福,那麼你的心中首先要充滿自信,認真做好每件事,還要學會把自己的快樂與人分享,最大限度的去幫助別人,你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美在你身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和煦的陽光。澎湃的海浪,五彩的鮮花…只要你認真去觀察,你就能體會到生活中無與倫比的美麗。

  第一位出場嘉賓是神九宇航員劉洋姐姐,她用充滿是詩情畫意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廣闊無垠的太空神秘獨特的美,也講述了她回到地球的後的深切情感,她說:“當我們真正的遠離了地球,我們才明白地球的珍貴與美麗,原理了地球,我們才明白地球有多麼的神奇。我熱愛高山平原,熱愛大河湖泊,熱愛地球的一切美麗。”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所海拔1800米的高原小學,學校裡只有一位老師,在老師的努力下,有了第一堂音樂課,第一堂美術課…這個破舊的學校裡,孩子們雖然不寬裕但是十分幸福快樂的生活著,孩子們用小小的紅心構成了一個大紅心,獻給了老師,用那些最真誠的心靈,表達對老師的感激與敬愛,對老師的感情之深厚,竟當場淚流滿面。

  最美司機吳斌走了,離開了他深愛的女兒和妻子,一個人的離去,一座城為之嘆息,他走了,走進了我們的心裡,那幾十秒的緊急操作,展現了深切的人性之美,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在我們生活中也處處充滿美麗。我家隨眠的李奶奶,獨身一人居住,收養了十幾條流浪狗,每天為那些流浪狗準備食物,傾注了全部的心力對待那些狗狗,疼愛它們就像疼愛自己的親生兒女一般,每天與狗狗同進出,李奶奶自己也活的非常開心,難道這不是人與動物的美麗情感麼?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在這成長的青蔥歲月裡,盡情體驗生活中的美麗!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今天晚上8點鐘,我準時觀看了中央一臺的《開學第一課》,主持人是董卿阿姨和撒貝南叔叔,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五星紅旗是用鮮血染成的,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革命先烈的犧牲,就換不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個節目都讓人感動,內心暖暖,有一個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夏泊渝爺爺,他講述了“中國梯”的故事,讓我十分震撼。他在69歲高齡,用安裝著假肢的雙腿,竟然爬到了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的山頂。中國第一批登山隊伍只有4個人,走到珠穆朗瑪峰8500米的時候,有一處斷崖沒有梯子,沒法爬上去,他們想辦法,用搭人梯的辦法來爬到頂上,因為登雪山的鞋子底都有釘子,他們在嚴寒的環境裡把鞋子脫了爬到山頂,把中國五星紅旗第一次插到珠穆朗瑪峰的最高點,但是這次的登山隊員凍傷導致雙臂截肢,還有登山隊員10個腳趾頭和腳後跟凍傷給截肢了。後來夏泊渝爺爺他們把搭梯子的材料背到山上,他們又費了一天的時間,終於把“中國梯”搭建好了,夏泊渝爺爺因為凍傷導致雙腿截肢了,我很佩服他們是靠什麼毅力,在這些嚴寒缺氧的情況下,完成了登頂,把中國的五星紅旗插到珠穆朗瑪峰的山頂,我想這是他們對五星紅旗的熱愛,也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表現。

  還有很多讓人心潮澎湃的故事,我就不一一寫出來了。總之,透過觀看今天的開學第一課,激發了我強烈的愛國情懷,我以後要努力學習各種本領,長大了,為國家多做貢獻。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前幾日,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漢字。

  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漢字源遠流長,是唯一流傳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漢字記錄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是中華文化精神價值的源頭。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她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學以溯源,一筆一畫,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只有學好漢字,才能更好地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

  相比起漢字,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柯潔不服輸的精神。兒時就接觸圍棋的柯潔,好勝心極強,雖然前進路上崎嶇坎坷,但他立志超越所有人,千錘百煉,百鍊成鋼,終於獲得冠軍稱號。阿爾法GO問世以後,柯潔更是遇到了強敵。因為阿爾法GO匯聚頂級圍棋大師的智慧,人類目前難以戰勝,可柯潔面對超強人工智慧,明知很可能會輸,還迎難而上,直面挑戰。

  “當困難出現時,我會迎難而上,不計後果,拼盡全力,勇敢面對,我永遠不服輸。”正是這種永不服輸,不怕困難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他。一個令我無比欽佩的柯潔。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不僅要學好漢字,更要永不服輸,迎難而上,超越自我。以前我坐立不安,現在要努力改正;要“站如松,坐如鐘“。以前我不喜歡傾聽他人發言,現在也要敢於糾正;以前一遇到難題就放棄,今後要像柯潔那樣:直面困難,迎難而上!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今年央視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相比往年更加吸引人,因為除了對學生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更大的意義是突出了建國_週年以來的鉅變。這是讓我們思考的一課,給了我們心靈的啟迪,也是讓我們感受濃濃愛國情的一課,讓我們知道作為青少年,該如何去愛國,如何回報社會。

  今年9月1號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依然對中小學生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讓我最難忘的一幕是每個上臺嘉賓自身故事的述說,對於生活的不屈不撓,對於夢想的永不放棄。他們讓我明白了沒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隨手可得,每一個閃耀光芒的背後都是無數的汗水和淚水。正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言,他們光線靚麗的背後,也隱藏著無數難以開口的苦衷。

  我的思路不自覺回到了上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公佈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己由於上課不認真,沒有及時做好複習工作,導致最後不及格的分數。當時知道這一訊息,眼淚馬上就飈出來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於自己的學習也是前所未有的迷茫無措。眼睛盯著熒幕上他們為了成功所付出的每一個畫面,都是如此直擊人心,相對於那些苦難,想想自己遇到的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我有什麼理由不振作起來呢?

  愛國是我們每個人終身的主題,一個人如果連基本的愛國之心都沒了,那麼他即使獲得再多的榮譽及金錢,也不足以讓人尊敬,只會讓人唾罵。《開學第一課》節目中愛國這個主題在今年來說,意義尤其重大,因為今年是我國成立_週年,這是所有中國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兒!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6

  快樂的暑假終於過完了。開學第一天,我和媽媽、爸爸一起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是這個一個半小時給我的感動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為自己的黨、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先輩、自己的人民和國家倍感無比驕傲和光榮,也被毛澤東、周恩來等一代天驕和成千上萬革命烈的革命氣概、前赴後繼、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動。

  開學第一課》一共講了四堂課。其中最讓我感觸很深的是第一堂課“信念不移”99歲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長征途中“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訊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歷背靠背的小夥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飢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的瞬間,展現了紅軍戰士“跟著走”和“為國家奉獻一切”的堅定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臺發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電機運轉。

  看著《開學第一課》我不禁流下了淚,現在的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抗戰時期,可是每天餓著肚子,腳上穿著還是用稻草扎草鞋的。作為有著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著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7

  “開始啦,開始啦!”我盼望已久的《2014開學第一課》終於開始了。沒錯,我和媽媽、爸爸正在收看2014年開學第一課,這是一堂不同尋常的公開課,它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共分“孝”、“愛”、“禮”、“強”四個篇章。透過父母的言傳身教,教會我們孝敬父母、熱愛生活、文明禮貌、自強不息。

  其中的“孝”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還談什麼“善良”。《說文解字》說過“孝”字是一個會意字,上部是一個不全的老字,下部是個子字。說明老人需要子女支撐。“孝,善事父母者。”“從孝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感恩和扶助,尊敬家長,關愛長輩。孝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基礎。

  一個人自己改造了一輛摩托車,帶著他父親上全國各大名勝古蹟玩了六年。他父親回來就給他的朋友講一些故事。他父親說:“能和兒子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看了這一片段後我爸爸感慨的說:“盡孝的方法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趁早,趁父母身體硬朗,多帶父母出去走走,散散心。真所謂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要有愛,父母用幾十年的時間一點一點陪著我們成長,我們更要用我們的愛陪伴父母,從一點一滴做起。”我認為:“我們現在對父母最大的孝敬是先保證自身安全,在健康的基礎上好好學習,刻苦努力,奮發圖強,取得優異成績。還要幫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不要對父母使性子,和長輩出現分歧要用平和的語氣溝通等等。”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對人有禮貌,遵守社會的基本公德,學會自立自強,勇於挑戰自我,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

  百善孝為先。“孝”字上部是一個不全的“老”字,下部是一個“子”字,表示老人需要子女支撐。

  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從老也。“孝”字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感恩和扶持。尊敬家長,關心長輩,“孝”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和基礎。這只是理論上“孝”字的意思,可行為上呢?很多人只知道嘴巴上說說,我們應該抬起腿來做。要對自己說過的話付出行動。有時,我認為,如果我能早些這麼認識“孝”字就好了,也不至於之前總是跟媽媽打冷戰了。不知為何,那時我們甚至會因為我有沒有收拾好書包而吵起來。“書包收拾好了嗎?明天要帶的書都帶了嗎?我看簡訊上你們要寫的作業呢,都做好了嗎?”這是媽媽以前慣例要在我睡覺前說的話。“你能不能以後別說了啊?你說這麼多次怎麼還沒煩啊,我麻煩你以後別說了行嗎?”我感到十分不耐煩。“這是老師叫我們提醒的,別到時你沒收拾好,被老師罵了回來都怪我。”媽媽的語氣裡似是帶了一絲火氣。“放心吧,錯了絕對不怪你!所以你就別再煩我了,管那麼多幹嘛,真不知道你哪兒來的這麼多時間,沒事找事做。”我大聲說道。“我不管你誰管?”媽媽的火氣上來了,“給我收拾書包去,收好了看書去,不收好不許睡覺!”“憑什麼呀?我睡我的關你什麼事?”說著,我快步走進房間,“砰”的一聲關上了房門。整整有一個多星期沒怎麼和媽媽說話。之後要不是爸爸的調節,不知道我和媽媽還要僵到什麼時候呢。“孝”,嘴上說是沒有用的,要行動。

  或許,那時候的我沒理解“孝”的真正含義,以至於和媽媽總是吵架還須要爸爸從中調節。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深刻的明白了,百善,孝為先。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9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已經度過了整個暑假,來到了九月開學季!九月一日的晚上八點正是《開學第一課》的直播,我著急的等待著《開學第一課》的開始。

  跟隨著音樂的響起,主持人出現在電視機螢幕上。今年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講述了許許多多的人物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有李大釗、陳獨秀、夏明翰等等革命先輩,還有守衛邊疆的守邊員、遨遊太空的航天員、知識豐富的研究員等等英雄人物。

  其中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一名叫都爾汗·拉齊尼的小女孩,她的三代家人都堅持為祖國守衛邊疆。都爾汗·拉齊尼在那出生,在那長大,她的爸爸拉齊尼·巴依卡曾驕傲的說,他要守衛邊疆四十年。可就在2021年1月4日拉齊尼·巴依卡為救一名落水兒童而英勇犧牲。都爾汗·拉齊尼立志要當一名軍醫,既是軍人,又是醫生。而她的弟弟都爾汗·拉迪爾要繼承他爸爸的事業——守衛邊疆。

  看到他們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爸爸。他的工作是保護光纜暢通,他已經保護光纜二十年了,無論是春夏秋冬、寒冷炎熱,只要光纜發生了故障,就必須馬上前往事發地點。因為爸爸的那段光纜在洛陽,所以一去就要兩三天。有一次爸爸在工作時,不小心讓鐵絲掛到了眼睛,從而造成了眼出血,爸爸只是到附近的藥店裡買了一瓶眼藥水,用了一下,就繼續去工作了。我看到了既害怕又擔心,好多次我都叮囑爸爸要小心!

  作為新一代的好青年,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之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祝祖國越來越強大,祝民族越來越團結!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

  經歷一個暑假之後,我的心好像飛走了還沒回來,不過幸好我還是愛學習的,緊跟著每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對學習的熱情有增無減。那麼2021年的《開學第一課》又會給我們全國中小學生帶來什麼樣的驚喜,這是一個讓人期待的節目。

  在9月1日晚上八點多的時候,我吃過晚飯之後,就在電視機面前等候著《開學第一課》節目播出。眼看就要到八點了,終於開始了,今年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隨後我們看到了許多英雄,他們是“00後”奧運健、抗疫先進人物、時代楷模、英雄航天員、空中梯隊代表等等,每一個都是獻身於為祖國建設的英雄。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今年東京奧運會上的冠軍——楊倩。她是一名零零後,同時也是跟我差不多一樣大,但是她卻能為祖國贏得很不錯的榮譽,讓我有點慚愧不如了。她告訴我們說到:“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付出!”也許是這句話也成就瞭如今的她。

  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於我看得太入迷了,因此不知不覺時間過得真快,2021年《開學第一課》就這樣接近閉幕了。今年我的收穫很多,讓我意識到開學第一課的重要性,因為是它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的使命與任務,努力學習,不再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那麼簡單了,更是為自己提前做好基礎鋪墊。因為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去建設,去繼承,所以我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如果我不好好學習,那就是沒有了捍衛的能力,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因此好好學習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要做好每一步,例如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去學習,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外,還要去學習課外的知識,好好學習中國的歷史,豐富自己的知識,未來的中國,我一定會為之奮鬥,貢獻一份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標,加油喲!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1

  2021年《開學第一課》在九月一日與我們正式見面了,作為一名中學生,《開學第一課》是我每年都必看的一檔節目。今

  《開學第一課》作為全國中小學生新學期第一門課堂,一直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令人深思並感悟的事蹟故事,我們透過觀看領悟,不僅能清楚的知道祖國發展歷程中,都經歷過什麼艱難險阻,也能在品味節目的同時,開拓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的未來成長與學習,更具方向與目標,只有如此,才能在小小年紀的時候,擁有一顆踏實上進的學習之心。

  一個國家的未來,除了看各個領域的建設發展,也要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頂上、替代;只有不斷的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我們的祖國才能建設的越來越美好,我們能擁有如今這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因此作為祖國新一代的繼承人,我們一定要像《開學第一課》節目的各位前輩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學習他們那為了祖國發展,而不顧自身,不求回報的犧牲精神。

  現在也許我們還非常的稚嫩,細小的手臂無法抬動哪怕粗壯一點的枝幹,渺小的身軀看起來是那麼的不起眼;但我們終究會長大,不斷的變高,不斷的變壯,直到我們的手臂可以撐起蒼穹,我們的身軀可以護於人前,利用自己那僅有的力量,也要不斷的為祖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作為新中國未來的花朵,時代賦予在我們身上的歷史責任,都需要我們擁有過人的學識,充沛的體能才能實現。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斷汲取新知識,養成一個好身體,在《開學第一課》先輩們的目光中,一起不斷往更好更強的方向躍進。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2

  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在《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這句話像燃燒著的火焰般闖進我的心。它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理想。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或小或大的理想。它可能不像鑽石那樣吸睛,不像太陽一樣照耀萬物,但它卻會像沙漠中的綠洲,夜空中的北斗星,茫茫大海上的燈塔,引領你向光明的未來邁進,甚至,改變你的一生。

  理想,改變了“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的一生。她年輕時曾質疑大山裡的女孩子為何不能讀書?為什麼不利用知識改變命運,邁出這座大山呢?內心的無私與同情之心被激發了出來,她下定決心要辦一所女高。雖然現實不給她一點面子,處處碰壁,但她憑著對理想的執著,永不退卻。歷經好多年的時間,最後得到了國家的幫助,終於建成了女子高中。但積勞成疾,她卻把自己的醫療費都用在了建立女高的費用中。這要多大的決心才能做到啊!我熱淚盈眶。她用畢生精力來換取無數女孩的讀書夢。她的無私精神,為所有女孩點亮了一盞燈!這,就是理想的力量。

  而正在太空中遨遊的3位宇航員叔叔,堅守理想成就了他們的現在。建黨100週年慶時,空中的女飛行員,也是因為從小埋在心裡的那顆種子,才在天空中留下了帥氣的身影。

  照亮未來的,不是一粒會發光的金子,不是一盞明燈,也不是天上的星星,而是永恆不變的理想,它是神聖的,它點亮了萬家燈火!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3

  隨著暑假的結束,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每當在九月份開學前,教育部都會安排我們觀看一期《開學第一課》的節目,殊不知這個節目已經陪伴了我們很多年了,晚上8點整,我便早早洗漱完在電視旁等待著開學第一課的到來。

  2021年是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裡我們的黨迎來了他的一百週年生日,因此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在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參加今年開學第一課的嘉賓有張桂梅、李宏塔、楊利偉、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鞏立姣、楊倩、李亞中、彭潔、謝興昌、何曉莉等,在節目上隨著主持人一一介紹了場上嘉賓的真實事蹟後,那一刻我才深刻認識到原來祖國光榮的一面背後是我們這些民族英雄艱辛的付出,而作為新時代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一定不能辜負了先輩們這一輩子的付出,為此我們從現在開始,要不斷努力學習成長起來,好將來做一個為祖國有奉獻的接班人。

  我們都知道愛國,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愛國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更何況作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我們要更為一個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具有愛國情懷的人,就讓我們肩並肩,用我們雙手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墊下美好的基礎吧。

  每當看完開學第一課時,我總能從中學習到不一樣的知識,總能夠從那些民族英雄身上學習一些滿滿的正能量,正因為如此,每年九月份新開學前,我們總會去觀看這開學第一課專題節目,為此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為自己的祖國奉獻一份力量,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要不斷培養一顆愛國情懷的心。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4

  轉瞬間這個快樂的暑假過去了,迎來了九月,九月是豐收的季節,稻穀滿倉,九月也是開學的季節,新的學期,新的目標,新的嚮往,九月也是《開學第一課》開播的季節。

  現在,我守在電視機旁,觀看著《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每年都不一樣,每年也都會邀請來不一樣的嘉賓,每一年的主題和嘉賓都給我帶來了新的認知和新的知識,給我帶來難忘的故事,今年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今年邀請的嘉賓和故事,在他們身上和故事裡都體現出了一顆愛國的心。

  藍蒂裕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意義,藍蒂裕是中國的革命的道路上的先烈,在犧牲前給僅5歲的兒子寫了七十六字的信,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美麗的園林,我看到的是對祖國美好的未來那份期望和對兒子藍耕荒的寄託,現如今藍耕荒也變成了一位77歲的老人,藍耕荒老人也給自己的父親寫了封回信,這一封跨越72年的回信,信中是這樣寫道的:親愛的爸爸,如今遍地的荊棘已被剷除,再也沒有滿街的狼犬,請你放心,今天的祖國,地更綠,天更藍。現如今的中國有現在這樣的繁華,離不開這些革命道路上這些先烈的奉獻,我又認識了很多英雄,有“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英雄航天員,還有很多其他的英雄,都給我帶來了新的知識,和愛國精神。

  在觀看完這次《開學第一課》後,我學到了很多,我要樹立一顆愛國的心,確立自己的理想,為自己的理想為之奮鬥和努力,作為祖國的新一代,為中國的建設和未來,儘自己的一份力。

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5

  當葉子開始泛黃的時候,秋季開學了。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我們開學的日子已經到來。在開學這天我們也迎來我們的的第一課——《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是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

  《開學第一課》它是結合當下的時事和事件來給我們上課,是一門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十分的貼切我們的生活。2022年是很有意義的一年!共青團建團100週年、香港迴歸25週年、七七事件85週年等等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反省感悟這其中的意義。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我看到了祖國的迅速發展,看到了很多默默無聞的英雄的付出和勞動,讓我們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名學生,也許我們的力量很微小,接觸不了更多的東西。但透過看《開學第一課》瞭解到這些,那麼我們就要暗暗下決心,為祖國奮鬥!為了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奮鬥。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讓我們一起向《開學第一課》裡面的英雄前輩學習!體會他們的奮鬥精神!勇往直前,只要堅定不移的炒著一個目標前進,那我們一定會成功。

  《開學第一課》給我們帶了勵志奮鬥的節目,相信大家都會有所感想,讓我們一起奮鬥,奮進新時代,跨進新徵程。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少年!在今後的日子裡我一定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為祖國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