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12篇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12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1

  過去,中小學音樂教育以教音樂知識、技能為主,如今新課標強調透過音樂課程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強調讓學生感悟、理解音樂、喜歡音樂,為學生一生愛好音樂打下基礎,這一點十分重要。音樂不是一種技能教育,應當透過音樂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組組長於潤洋認為,這次課程標準的制定,從根本上理解了音樂課的價值,突出了藝術教育的特點。迴歸藝術教育的本質,使藝術課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強調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和融合,發揮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創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使藝術課程體現出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大大開拓和豐富了教學內容,既有藝術知識技能,更有藝術製作、藝術表演、藝術批評、藝術欣賞等方面的內容,並強調這些內容與日常生活、情感體驗、文化背景和科學知識的緊密聯絡;創設了體驗式、探究式、對話式等教學方式,豐富了藝術課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著眼於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藝術教育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創新,使藝術教育的本質真正迴歸到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層面。

  快樂無限一:把快樂帶回“老家”(課前準備)--讓同學們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資料

  師: 孩子們,下一節課我們要學習《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資料,行嗎?

  生:行!

  師:這首歌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樂生活的情景。請你們回家後(1)收集一些有關蒙古族的資料,例如:服裝、草原、生活起居、習慣等等。

  (2)有條件的同學學習一兩個舞蹈動作回來。

  (彭可熒一2班)生:老師,我媽媽在育新幼兒園當老師,她會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學習一兩個動作……

  (劉子健 )生:老師,我們家有很多的民族圖片,是上次媽媽旅遊的時候買的,我到時候帶回來,好嗎?

  (溫梓源)生:我爸爸去過蒙古旅遊,我把它的旅遊照片帶回來給大家看看……

  ……

  師:太好了,我們大家一起找資料,下一節課一起帶回來好嗎?

  生:好!

  快樂錦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讓學生回家收集資料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並且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發揮各個同學及其家庭成員的所長,既能增長知識、又能促進親子關係。

  快樂無限二:快樂大家庭聚會(上課學習)--遊戲課堂、邊學舞蹈邊學歌曲

  片段一:

  (上課前同學們教室門口列好隊)

  師:同學們請你們騎著馬兒到“大草原”……

  生:模仿騎馬的動作進入教室……

  生:哇好漂亮的大草原呀

  師:是呀,老師上網下載了蒙古這塊美麗的草原圖。(利用多媒體展示),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範文:讓音樂課成為“快樂老家”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2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根據學校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

  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鋼琴音色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3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於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學習快樂的願望。”本節課是一節綜合性藝術表演課,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配合歌曲用身體即興做動作,在本節課我設計以“兩隻老虎”的律動組織教學。進一步透過模仿老虎和小貓聲音與動作這一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在歌曲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意境用肢體即興做動作。

  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於是我就從故事入手,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學生回答小貓可能用了什麼好的方法智鬥老虎時,學生們思路敏捷出乎意料,我及時用讚美的語言和獎勵頭飾的方式鼓勵肯定他們。

  在歌曲教學中循序漸進解決重難點,透過我的範唱讓學生找出歌曲中小貓用了什麼辦法智鬥了老虎。在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時,我應該給學生多些時間表現小貓的神氣動作,不宜倉促。再引導他們唱到“只憑一招會上樹啊,‘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時用手勢來寫一個“王”字幫助學生在短時間裡唱準唱對“王”字的時值,學生們掌握的很好。在“老虎被弄的稀裡糊塗哎”這個環節我課後反思應該在“稀”字處板書上畫兩個圈,再在“塗哎”時寫出要數的拍子,這樣就更容易的使學生直觀的體會到樂句的時值。也可以滲透音樂知識,透過我的範唱讓學生自己找出時值的規律。

  新課標指出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簡單評價。在本節課表演環節我引導學生佩戴頭飾師生表演、生生表演的方式分角色表現歌曲,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

  在歌詞編創環節,我原本設計加入貓和老虎的叫聲只是在“吔吔吔”和歌曲結尾處,結果學生觀察力豐富,思路開闊,基本每句都加入了聲音,使得我不得不及時改變思路,第一次表演時加入的聲音比較緊湊,顯得有些慌亂。第二次表演時我給學生分了組,這時就有了層次,課堂的表現效果也非常顯著。

  新課程指出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音樂遊戲,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所以在拓展活動中,我設計學生戴頭飾表演、創編歌詞、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小組合作表演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引起感情的昇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合作,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他們綜合藝術表現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4

  上這節課我雖然做了充足的課前準備,可是實際教學卻沒有按即定的教學思路進行,因為在上課的最初幾分鐘裡我發現學生與我原教學設計所要求的程度有很大的差距:

  1、孩子們對節奏沒有概念,使得節奏創編這個環節不能如期完成;

  2、孩子們在課堂中不能充分地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非常拘謹。

  於是,我臨時改變了教學思路,本節課我就把讓孩子們學會歌曲,並且感受舞蹈的快樂、表現自己的真實情感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一、在歌曲的學唱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透過多次的聆聽來感受熟悉歌曲,並學會歌曲,解決好切分節奏這個難點;

  二、在教學中,我大量地穿插了舞蹈的表演,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情感,以自己的飽滿激情調動學生的熱情與勇氣,最終使其勇敢地隨著音樂快樂舞蹈;

  三、充分運用肢體語言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如我在欣賞《霍拉舞曲》時,與學生們共同圍成圓圈舞蹈,並且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勢感受樂曲,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全課教學達到了高潮。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5

  近年來隨著教育觀念與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課堂中的使用日漸頻繁,也已經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使用比較多的是教科書、黑板、樂器、圖片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錄音機、唱片、電影、電視等視覺與聽覺媒體輔助裝置,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又將電腦、多媒體等高新技術應用於音樂教學中。

  多媒體課件以其畫面豐富、聲形並茂、生動有趣等特點,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透過畫面,圖片,聲音等多媒體技術,帶給學生生動的,真實的形象,並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多媒體僅僅是教學活動中工具和手段,教師必須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出發,不能“畫蛇添足”為了使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我們對待音樂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認真研究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課件,讓它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在匯入新課中的作用

  學生學習音樂的感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或方面。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裝置已成為老師們的得力助手,它集聲音、影象、文字、動畫於一體,化虛為實,創設出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更真切地感受音樂,開拓思維,展開想象。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節好的音樂課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所以在講授新課前,利用多媒體匯入新課,既形象直觀,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音樂的慾望。而且,利用豐富多彩、生動鮮活的多媒體課件畫面和恰如其分的畫外音創設課開始的情境,能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如教學《上學歌》這課時,我製作了清晨鳥語花香,旭日東昇,人聲漸顯的動畫。話外音:太陽公公醒來了,花兒在晨光裡笑了,紅的臉,黃的臉。小朋友們背上書包上學去,小鳥在前面給我們帶路,……一年級孩子對動畫特別感興趣,特別是那鮮豔的畫面,一下子就扣住了他們的心絃,課堂興趣倍增。又如在欣賞《星光恰恰恰》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匯入:夜漸漸拉下帷幕,一群可愛的小星星掛在深藍色的天空,眨巴著小眼睛。星星舞會要開始拉,隨著歡快跳躍的音樂,小星星們扭動起來。這群可愛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樂曲的美好意境中。

  二、多媒體在音樂欣賞課中的作用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音樂作品,就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鑑賞力和表現力。但是,目前不少小學音樂教師在上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時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學生對音樂欣賞課沒有多少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埋怨學生的自律能力差。

  事實上,小學生在音樂藝術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對比較弱,加上小學生具有小孩子好動的年齡特點,如果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上沒加什麼輔助性的素材或教學活動,他們是沒有這個耐性來堅持下去的。一般說來,欣賞課是學生透過聽覺來接受知識資訊的。但時間一長,就會造成聽覺疲勞。儘管安靜的聽,我想也是很被動。固然,會出現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上“死氣沉沉”的局面。音樂既然是一門藝術,那就說明它是一種抽象性的東西。按照人的認識規律,人們在理解抽象的東西的時候往往藉助一些具體的事物來完成。我想,我們不少的音樂教師在上音樂欣賞課的時候可能忽視了這一點,以至出現在音樂欣賞課上強迫學生聽音樂的現象。

  其實,欣賞音樂就是一種抽象思維的活動過程。而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一認識過程的轉化的任務。音樂欣賞是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音樂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限於兒童的年齡和性格特點。學生的經驗有限,無法獨立地去理解一部音樂作品。必須依賴於教師的講解和引導。然而,有的教師千篇一律空口說教,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把視聽結合起來,把美妙的音樂與生動的影象聯絡在一起,輔以兒童化語言的講解,以直觀的視聽效果觸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以生動的情境引發心靈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對音樂作品深層的理解與感悟。

  例如,過去在欣賞《牧童短笛》這首鋼琴曲時,樂曲的背景知識、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等的講解與樂曲的欣賞不能同步進行,破壞了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即使教師介紹一段播放一段,介紹與欣賞同步,但音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離破碎,影響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藝術魅力,這種教學很容易產生與音樂相悖的現象,而利用多媒體就能使音樂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鮮明。我在課件設定上,簡介樂曲內容時,播放製作好的電腦軟體,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依次出現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閒的吹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邊快樂嬉戲的情景。事先製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資料也同步顯示在螢幕上,這樣多機並用,給學生提供了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刺激,把樂曲欣賞環境變成畫面與聲音交相呼應的寬鬆的學習場景。音樂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大大激活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創設出欣賞的情境,學生的審美體驗被推向高潮。這樣透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機、投影儀、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體對化解重、難點的作用

  音樂教材中的重點要使學生掌握、難點要讓學生理解,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點,而這些重點、難點所在往往抽象難懂,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如果難點不突破,學生不僅不能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標,而且也會喪失學習信心,降低學習熱情,而多媒體的優勢是直觀形象,它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將教師平時說不清、道不明,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重、難點之處應用了形象直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動、靜結合無疑能達到最最佳化的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學是音樂教師面臨的最大難題。如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樂器和音型去表現各個角色的形態、動作和性格特徵。讓學生們理解音樂各要素對音樂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是重難點。在進行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抓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音樂中出現的彼得、小鳥、貓、鴨子、狼等動物和分別用來“模擬”表現這些角色的小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圓號等樂器,精心製作出多媒體課件。

  首先,介紹以上樂器的音色特點,同時放映小鳥唱歌、小貓爬樹、鴨子戲水等動畫片斷。這樣,既可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可透過聲像使孩子們對以上樂器的音色及形狀有初步瞭解,同時培養了同學們音樂欣賞的基本能力。

  接著,先聽辨用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片段,再放映出各種樂器圖形和各個角色,讓學生配合進行如下活動:一找,每段音色是什麼樂器演奏的;二想,音樂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諧是不和諧,塑造的什麼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動作;四說,說說音樂所代表的音樂形象的性格特點。透過以上分段欣賞,用不同方式誘導、啟發孩子們在賞心悅目、輕鬆快樂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解決了難點,突出了重點,找出了規律。加深了他們對音樂形象的理解,體會到音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聲音的色彩在音樂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寬了孩子們的音樂聯想力。

  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往往教授一個簡單的讀譜知識,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容易出現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維阻滯的現象。此時,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感性認識,讓他們在對新鮮事物的嘗試中克服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使他們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亢奮狀態,願意調動自己的全部力量進行實踐。例如:在音符的認識中,我設計了一個小音符找家的遊戲,讓學生利用滑鼠的點選和拖動來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確小音符便會對學生說謝謝。如果不對,小音符就會滑落原處。學生們被這個遊戲深深吸引了。在遊戲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每個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透過多媒體,使教學難點由遠及近,由深化淺,變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興趣。

  四、多媒體在歌曲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引入音樂教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透過音響塑造音樂形象,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給音樂課創造出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的聯合體,它集影象、動畫、文字、聲音於一體,能較好的突破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將學習材料及輔助材料演繹得聲情並茂、出神入化,處理得形象直觀、生動逼真,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知識的良好動機,營造出和諧、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音樂形象在兒童的心靈中產生巨大的影響。那麼在這種美的情景和氛圍中,學生們必然情緒高漲,學習信心倍增,學習效率高自不必言。

  多媒體的介入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音樂課的教學方式,使音樂從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為視聽藝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自覺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習的動機。在《過新年》一課中,教師應用多媒體播放從網路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歡度佳節的熱鬧場面,陝北的秧歌、舞獅、舞龍,江南的燈會,北國的冰雕等片段,帶給了學生無以倫比的震撼的視聽感受。讓他們從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過幸福生活的喜慶場面。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對各民族的瞭解。此時播放新歌《過新年》,拉近了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增加了親切感,同時彌補了以往傳統教學中掛圖式靜態教學的不足,使課堂充滿動感,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歌唱活動的強烈願望。

  五、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被擺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音樂以他獨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橋樑。在音樂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形式,營造資訊場。多渠道地向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訊,不僅能豐富學習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在音樂中張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如在教小學音樂《小雨沙沙》這課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用生動的畫面,把學生帶進一個嶄新的境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一上課,老師首先出示一幅多媒體課件:(音樂大樓),然後講解;在今天的音樂課堂裡,有一座奇妙的音樂大樓,裡面住著幾個好朋友,他們天天在一起唱歌,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歌曲都是由他們組成的,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今天,這些作曲家給我們帶來了幾個小問題,然後出示問題,讓學生透過合作的形式解決問題。學生甚至又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樣,透過多媒體創設出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讓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結束了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多媒體教學不僅對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展示一個全新的空間。學生在聲、圖、音、像的多媒體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讓全體學生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地全過程之中,使他們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在參與過程中得到主動的提高。總之,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將作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透過演唱歌曲,讓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演唱歌曲時能準確、形象地模仿出鐘錶走動的聲音。

  3、讓學生主動參與為歌曲伴奏,即興編創歌曲伴奏譜和動作,並能簡單地評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會歌曲《這是什麼》的演唱,並能準確、形象地模仿鐘錶走動的聲音;

  (2)自己為歌曲編創動作,並能用打擊樂器自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對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簡單的作出評價。

  2、難點:

  (1)準確演唱歌曲,鐘錶走動的聲音要唱的輕巧、短促;

  (2)能協調的做到邊打節奏邊唱或邊表演邊唱。

  教具準備:

  電子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噹噹噹,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噹噹噹,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謎底是鐘錶。今天我們就唱一唱這首謎語歌——這是什麼。”

  二、寓教於樂

  1、教師範唱:加入伴奏音樂,老師要唱出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並形象地模仿出鐘錶走動的聲音。

  在老師演唱的時候,請大家判斷一下歌曲的節拍,也可以自己跟隨音樂拍一拍。

  2、、朗讀兒歌

  3、問:“嘀嗒嘀嗒是什麼聲音?”(鐘錶針走動的聲音)

  “你能模仿一下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的要輕巧、短促。

  “噹噹噹又是什麼聲音?”(鐘錶報時時的聲響)

  “請你來模仿一下。”注意這個地方有空拍,要讀的準確。

  4、將兩句連起來完整地讀一讀,老師指導。

  5、加入電子琴節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詞讀一讀,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賞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7、跟隨音樂輕聲哼唱一遍,不加歌詞,只哼旋律。

  8、跟琴試唱,老師指導。注意“嘀嗒”處要唱的整齊輕巧;還要注意學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樂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緒以及學生的聲音。

  三、創造表現

  1、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請同學們按課本上的節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選節奏但要按節拍打。打玩後,請小朋友們互相評一評,看看優點有哪些?不足之處有哪些?

  2、分小組表演歌曲,一組唱玩後,請同學們對其他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個評價,然後再給自己的小組提出改進的建議。

  3、最後再請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樂。請同學們自己加動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結課

  建議:請同學們在課下蒐集更多的響聲,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為發出的等等,下節課進行彙報、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準備)鼓勵大家動腦筋想、聽、做,下節課看誰表演的響聲最精彩。

  教學反思:

  以謎語匯入,提高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比上節課的學習氣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課過程中,還是有個別同學走神,所以,整節課中,多處出現律動,可以說各種律動滲透在課堂中的每個環節。首先是頭部的律動,左右搖頭,點頭,左轉右轉,這些動作都不難,但是要求一年級的學生們跟著音樂的旋律有節奏地做上述動作,就有一定的難度。這要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頭、腦共同配合,才能夠完成得好。其次出現的是學習鬧鐘的秒針和鐘擺的律動,學生的動作雖然不那麼協調靈活,但也為下面的學習做了準備,而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最後的律動是創編歌表演的動作。讓學生聽錄音隨意表演,邊唱歌曲邊律動。在鞏固歌曲的同時,又更深層地理解歌曲的意境,並且使孩子們顯得更可愛更活潑,更富創造性。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7

  《長大要當宇航員》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們“長大要當宇航員”的理想。全曲僅四個樂句,富於鄉土氣息。歌詞中的襯詞,增加了歌曲的情趣,突出了輕快、活潑的特點。根據這首歌曲的特點,我的優秀教案思路是以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動身,以他們的體驗為教學起點,引導學生自身去發現音樂、參與音樂、認識音樂、喜愛音樂、理解和表示音樂,體會音樂豐富的內涵。透過具有引導性、挖掘性的提問,啟發學生積極考慮,充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探索,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示能力。具體表示如下:

  一、律動匯入,讓音樂被快樂感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一個精彩的匯入能強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律動教學是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所創導的啟迪學生靈感,培養學生髮明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本節課我就是以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種太陽》帶領學生一起律動,給學生們發明一種參與音樂律動的環境,讓學生置身於某種音樂情趣下,透過運用自身的肢體語言,使學生在氣氛的渲染下和教師發生共鳴,體驗情感,然後進入新歌曲的教學。

  二,適時哼唱,讓旋律深入人心

  哼唱旋律是學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種音樂教學手段,而且無需藉助其他輔助用具,學生能夠張嘴就來。因此在學唱環節我先讓學生用“IU”哼唱歌曲旋律,每一遍的哼唱都有相應的要求,讓學生在哼唱中讓學生自身去發現歌曲中出現的音樂符號,如和點節奏、四分休止符、切分節奏等,且每一遍的哼唱方式也是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如第一遍由老師帶領哼唱,第二遍老師不帶唱,學生自身聽旋律哼唱,第三遍直接跟琴哼唱,同時在學生每一次的哼唱後都作出相應的評價與指導,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歌曲旋律。這樣,透過哼唱旋律這個保守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在引導學生有效地走進音樂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演唱能力以和對音樂的記憶能力。為後面的歌詞加入作了有效的鋪墊。同時,我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在歌曲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連那些在歌唱方面比較落後的學生都樂此不疲,唱的有模有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投入範唱,讓音樂清晰出現

  教師的範唱有著磁帶、光碟無法比擬的一個優點——對比。聲音的對比、表情、動作、情緒的對比等等。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模仿力強,假如光聽聲音,也許只能模仿其聲而難以神其形。只有在教師不同的演唱中學生才幹獲得審美的體驗,逐步意識到怎樣才是好的歌唱表示。因此,我在教學歌曲環節除了讓學生聽錄音範唱外還加入了自身的表情演唱法,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多篇與對比,這樣做不只能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輕鬆地解決一些難點節奏的學習。例如教學“2 2 5︱2 5 5︱2 6︱1 0︱”這一樂句時,學生很容易把“|2 2|”這一八分音符唱成兩個四分音符|2 2|,因此我在範唱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看老師是怎樣表示的。有了老師動情的範文,準確的音準掌握,學生也自然會更加用心的去演唱,極力地去模仿老師的歌聲,更投入地去探索,去表示,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用歌聲把它表示出來。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是透過情感體驗來達到審美的目的,這是音樂教育的核心。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完全進入角色是重要前提。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主動地像小朋友一樣天真爛漫地唱啊、跳啊,用自身的熱情去感染學生,開啟學生的心智,調動學生的情感,發揮小朋友們好奇、好動、好勝、好玩的天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多篇、發現歌曲的美之所在,促使課堂氣氛逐漸高漲,始終充溢歡聲笑語。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8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最佳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最佳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識譜是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學過程中便有著這樣的深刻的體會: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注重音樂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

  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學內容不僅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調整教材內容以適合現代學生審美需求,並根據學生的學力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目標的反思。

  由於學生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是多樣化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的音樂教育觀,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顯示發展水平。聯絡學生的客觀實際,根據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提高教學目標設定的合適度,增強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三、把握學生認知心理,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儘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四、圍繞主體,緊扣主題,集體協作是反思教學必要補充。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透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學會"聽"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為音樂老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就是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上音樂課時,我就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著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參與鑑賞。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老師學能從中,引導學生興趣的去學習瞭解音樂的不同領域。如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容入歌曲中讓聆聽者知道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知道音樂不單單只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這種相融通關係,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及情節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明暗、相同與不同等等。所以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音樂教學一直在不斷改革都是為了學生、學校、社會等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作為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9

  《貓虎歌》最具有特色之處是符合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故事改編的,有情節有鮮明的形象。本課我揣摩了孩子們好奇的心理,以故事帶領孩子快樂遊戲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並且安排了打擊樂伴奏、歌曲表演、情境表演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1、用故事匯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歌曲《貓虎歌》本來就是由一則兒童故事改編創作而成的,於是我採用了故事匯入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貓和老虎的故事,並在故事中設計了懸念,讓學生聯想、回答並模仿貓和老虎的聲音與動作,學生思想非常活躍,很快就掌握了貓和老虎的個性特徵。

  2、動作創編解決難點。

  歌曲中的結尾兩句“老虎被弄得稀裡糊塗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是本課的難點句。在朗讀歌詞時就讓學生配上動作,“弄”字處用畫圈表示疑惑,“哎”字攤手,表示老虎還在思考解決。“王”字用貓師傅給自己的3個大拇指,並在樹上向著老虎得意地語氣來說這句話,編創這些動作來幫助解決難點。

  3、以創編為契機,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完歌曲之後,因為有前面對歌曲演唱和情感的認知作鋪墊,學生對貓和老虎的個性特徵都把握的很好,創編的動作也非常到位,表演很有創意,很形象生動;加上自己創編的動作,他們對歌表演就豐富多了,情感也激發出來啦。尤其是歌曲的最後一句:“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學生雙手叉腰,然後用手指往前一指,唱得特別起勁,特別有表情,把小貓得意的樣子表現的淋漓盡致。孩子們還請出串鈴加入到歌曲的表演中來,就這樣孩子們邊唱邊伴奏,沉醉在自己創造的美妙而又悅耳的樂聲中。

  實踐證明,低年級音樂課的情境教學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深厚興趣。透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徵,並緊密結合音樂課的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10

  《論語八佾》中,孔子對魯國大司樂說:“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皎如也,繹如也,以成。”這是孔子對音樂的理論說明,他要求音樂和諧、純粹、清晰。孔子不只僅認識到了音樂是對實際的摹仿,同時也注意到了並不是對實際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對實際進行藝術概括。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純粹和諧”。

  《我當老師》就是這樣一首天真的歌曲,表達了一個小主人公對“當老師”的有趣實踐。

  千年前的孔聖人已經意識到:音樂在教育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全面發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禮樂”,所以他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為人生而音樂” 是音樂課堂的遠端目標,從近處點滴做起,為遠方的理想服務,是音樂課堂“投入不問回報”的事實和有效地價值。

  一、讀小詩的改進

  “小鬼當家”第五單元的開頭語,很適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點啥?你快猜一猜,掃地洗衣釘釦子,小鬼當家人人誇。

  在其他班級,讓學生按節奏朗讀這四句,覺得結束感不強,有戛然而止的不適感,所以重複了最後三個字——“人人誇”。在做課件的時候加了進去。

  二、“樂以發和”

  “和諧”成為當代的最強音,課堂也求和諧。但課前十分鐘,課件還是出了點小問題。電腦開機後,自動跳出一個對話方塊,說裝置了一個什麼程式我匆忙中沒有記住,然後再開啟昨天除錯時非常正常的課件,糟糕!其中的影片竟然無法播放,於是只好重新插入影片,眼看上樓去帶學生來音樂教室來不和了,早早來準備聽課的徐雪紅老師主動說“我去幫你帶下來吧!”真的心裡是感激不盡,在此感謝善解人意、“救”我於“水火”之中、笑靨如花又倩聲如銀鈴般悅耳的徐老師——謝謝!

  原本想讓學生下樓來音樂教師的時候,順便帶些凳子下來,給聽課的老師坐,可是因為課件故障的關係,搞到鈴聲響的那秒鐘才“排除險情”,所以造成了課堂凳子“緊缺”的狀況,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樂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質與音樂的內在聯絡。他說假如一個人沒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樂呢?”

  在聽課老師的眾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過了一節“難得和平”的音樂課,那個我研究課題中的“問題小孩”小潘同學,迫於“聽課”這種氛圍的壓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現象”讓我很欣慰:終究是個聰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學的聲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聲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學不必如平時般為潘同學的隨性而行的搗亂行為而承當無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魚”的後果。是聽課老師帶來的“人氣”讓“問題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讓課堂順利進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對我來說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啊。

  四、寬容勝於苛求

  “歌者直己而陳德”。這節課,雖然沒有佔據“天時”優勢,氣溫轉冷,讓教室中咳嗽一片確實讓我有些小小的沮喪,但“人和”讓我的感動一直在加分。

  學校的地理位置處在風、溼的當口,冷風夾雜著回湖水的潮溼,教室裡一咳就是一大片。當我課堂上初次聽到那壓抑的一片咳嗽聲,就在後悔時間選的有點不妙。於是為了不讓咳嗽來破壞歌聲的音響效果,出了個下策:“當你咳嗽了,你乾脆停下來,不要唱了。”但是在“公開課”的氛圍下,我發現幾乎沒有小小朋友停下來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盡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來計算的實間,然後又跟上大部隊的腳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點點殘暴。

  五、音樂課堂以外的故事

  這節音樂課上的表示,以至於我在2班的下一節美術課上,有“說話不算話”的“心太軟”行為。

  上節美術課結束時候已經確定要“懲辦”,因為兩節課完成一張畫,但是畫畫時候總有小孩在講話,影響畫畫速度,下課鈴聲響了,很多小朋友沒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評了。

  但是上完公開課的第二天,我走進教室,想到咳嗽了還“捧我的場”,批評他們真有點不近人情,於是心軟:想到你們上節課,那麼認真的配合老師,咳嗽了,還在唱歌,所以這節課,不忍心再罵你們,懲辦你們了。但是你們以後的美術課,畫畫時候應該少講些廢話,認真些畫畫,對自身畫畫的要求高中一年級些,不要怕難,一味追求簡單省力。你們唱歌時候那麼活潑聰明,相信你們動腦筋了,畫畫也會很出色的。

  於是,再給五分鐘,完成上次的畫,再畫今天的作業,教室裡,出奇的恬靜,沒有小傢伙再交頭接耳。畫畫的質量明顯提高了。

  五、春天的氛圍

  音樂的表示,是需要內心的熱情。讓學生對音樂充溢興趣和熱情,並樂意把上音樂課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音樂”上,二不是浪費在發呆等頹廢的事情上。並在動腦中找到樂趣,在應約中體會到想象的愉悅,讓課堂出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狀態。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11

  一、主題與背景

  課改以來,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尤其是公開課上,大量引用了美術、影視、戲劇等姊妹藝術與非藝術學科內容輔助音樂教學,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生動也更豐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認地存在濫用、泛用、為形式而用等運用不當的問題,這從根本上忽略了音樂一、主題與背景課改以來,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尤其是公開課上,大量引用了美術、影視、戲劇等姊妹藝術與非藝術學科內容輔助音樂教學,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生動也更豐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認地存在濫用、泛用、為形式而用等運用不當的問題,這從根本上忽略了音樂教學的“音樂本質”。因此,該如何合理、適當地運用姊妹藝術等學科綜合的內容,便成了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問題。

  二、案例描述

  在一節學唱歌曲《過新年》的公開課上,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是學唱歌曲並能歌表演。就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綜合彙報表演”,為了上出新意我特意安排學生分不同的小組進行剪窗花、畫新年、做賀卡、詩朗誦、編兒歌等活動。由於形式多樣豐富,學生興致勃勃、激情高漲。

  忽然,我看到有一個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眼睛裡充滿了疑惑。我不動聲色地走了過去,問道:“小朋友,你有什麼事嗎?”小男孩眨了眨大眼睛,皺著眉認真地對我說:“老師,我們是在上音樂課嗎?”“是啊!”我好笑地看著他。“為什麼音樂課會人那麼多人畫畫、剪紙,還有做賀卡的,我覺得這像一節美術課呀!”我半蹲著的身子,因為他天真、樸實的話頓時僵在那裡!

  對啊!這是節“音樂課”,怎麼讓我上成美術課了。回過神來,我迅速走到講臺邊,對已經準備了好一段時間的學生說:“小朋友們,你們都完成了嗎?如果沒有完成的,請下課再去完成好嗎?”“老師!還沒畫完呢!讓我們再畫一會兒吧!”“老師!等會,兒歌還沒編完!”學生都堅持不懈地想要使自己的作品完美無缺。不忍打斷他們,我就焦急地等了一會兒。

  過了幾分鐘,他們總算基本完成了。在成果展示的時候,學生個個滿懷欣喜。在音樂聲中,他們有的表演著,有的捧出自己的的作品得意地展示著。“小朋友,老師和同學們都已經欣賞了你的優秀作品,現在請把你的作品等放進去。最後,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歌曲吧!”說著,我就彈起了鋼琴,可很多學生還沉靜在欣賞作品成功的喜悅中,難以回過神來。七零八落地開始表演唱以後,我發現學生裝唱的時候,感情還不夠到位,沒有真正的融入歌曲;表演的時候,很多人的動作不夠協調,也不敢放開地大膽地跳起來。

  三、問題討論

  以上綜合彙報表演這一課堂環節,雖然教師運用了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各種實踐形式剪窗花、畫新年、做賀卡、詩朗誦、編兒歌等,多樣的形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這樣的綜合教學,並沒有完成本課“學會歌曲《新年好》並能歌表演”這一基本教學目標,導致了教師執教的有失偏頗。從本質上說,該教學環節的內容安排與音樂沒有密切聯絡,脫離了“以音樂為本”的基本原則,脫離了“音樂”這一課堂的“主線”。

  新課程提倡各類學科的綜合以後,音樂教學尤其是欣賞教學中出現了音樂與戲劇、音樂與影視、音樂與美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各科綜合的運用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也是課改帶來的新成果。《新課標》同時也指出“在實施中,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若綜合教學佔用過多的時間,引用過多的形式而脫離音樂主線,阻礙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會偏離《新課標》,成為我們教學的敗筆。因此在實施綜合教學時,我們必須注意各科運用的“時機”、“程度”和綜合教學的“運用目的”。

  ?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所設計的音樂課的任何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為音樂“審美教育”這一核心內容“服務”。加教師在具體安排以上歌曲的綜合彙報課時,可以安排成舞蹈編排小組、樂器伴奏小組、合唱演繹小組等與音樂有密切聯絡的教學環節,另外再加入個別非藝術類的教學環節,沒必要用則不用。我認為教師要注意不管綜合教學能引起多大的教學效果,在需要的時候才適時地用;與音樂聯絡不太緊密的環節不能安排太多的時間;教學設計更應該圍繞教學的目標、圍繞音樂的目的進行展開,不能為了使課堂看起來光彩奪目而喧賓奪主。

小學音樂課後教學反思12

  1、用故事去引發想象。

  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於是我就從故事入手,儘量把故事講得生動,特別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時讓學生說說,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徵。

  2、用表演激起情感體驗。

  在學完歌曲之後,我便讓學生上來表演,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對貓和老虎的個性把握得較好!而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都還有創新,有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於歌曲表現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較為精確!歌曲最後一句歌詞:“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唱的很有表情,把小貓的得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3、以興趣為先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今天這節課學生透過感受音樂,模仿動物來達到學生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到最後,探索到最後,而且效果很好。

  4、探索過程有淺入深,環環相扣。

  要使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探索,教師必須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方式中轉變過來,注重研究學生,根據學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識水平進行設計。

  5、教師語言的引導。

  教學過程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語言的引導是致關重要的。在探索過程中,除了讓教師自己來說以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透過演唱、欣賞的方式從中來體會。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歌曲《兩隻老虎》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而且很喜歡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編寫是在原來歌曲的基礎上,把它變成了(卡農式)!學生比較的陌生。於是,我就順勢把歌曲的兩個聲部變成了“兩隻老虎”,請學生來唱第一隻老虎,我就在後面當第二隻老虎,讓學生聽,找一找這兩隻老虎有什麼區別,學生聽了幾次後就找出了,然後,再請其他學生與我合作,從扮演簡單的第一隻老虎開始,然後逐漸讓他們也來扮演第二隻老虎。最後由學生來扮演全部的角色,就這樣慢慢的學會了歌曲!對於小學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藝術主要還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審美愉悅的體驗,而沒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樣一種審美愉悅的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