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900字> 【實用】重陽節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實用】重陽節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900字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1

  隨著候鳥的遠走高飛,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金菊爭豔,秋高氣爽,金秋時節讓人心曠神怡。此時,九九重陽節帶著所有人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重陽節前夕,我們去了外婆家,讓她們享享清福,一起來度過這個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快,放面!”我和媽媽在廚房裡忙得不亦悅乎,這不,我們正在做第一道菜――長壽麵。我拿了一個雞蛋,輕輕沿著鍋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鍋裡了。我又加入青菜,堆點肉末,散點小蔥。一碗香噴噴的長壽麵就做好了。“上菜――”外婆臉上的皺紋剎那間沒了,而外公的頭上的白髮似乎也少了數根,一邊品嚐著長壽麵,一邊誇著我和媽媽的傑作。“外公外婆,這長壽麵阿,可是我們用特別長的面煮的,你們吃了呀,保準能活到100歲,身體康健得不得了!”我調皮地對外公外婆說到。“你這丫頭!”外婆點了點我的腦門。“上重陽糕!”只見媽媽端著一盤松軟可口的重陽糕來了。“外公外婆,這叫‘九九重陽糕’。這個‘糕’阿,預祝你們步步高昇,上面畫的兩頭羊,象徵‘重陽’,而這‘九’呢,古代時為陽數,兩個‘九’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長久之數,長命百歲不成問題!”看,外婆笑得連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

  我們還上了西紅柿炒雞蛋、大閘蟹、雞湯……只剩下最後一道“壽比南山”了。

  我們先將準備好的哈密瓜、桔子、葡萄、蘋果洗淨、去皮,開始做我們的招牌菜――水果拼盤。我先將哈密瓜分成4份,每一份我都將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樣,把前端削得尖尖的,後端削成圓圓的,中間刻上一條縫兒,嘿!真像個‘壽桃’。我再分別刻上‘壽’‘比’‘南’‘山’四個字,放在盤子的東南西北四個角,成了我的主打。我再將桔子的一週畫上波浪線,沿著波浪線把桔子分成兩部分,側面一看可真像花瓣!我接著在桔子的中心插上了根牙籤,把葡萄插在牙籤上,葡萄就成了花蕊,兩種水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朵‘花’。我把蘋果切成薄薄的一小片,把它切成五角形,讓它與‘花’一起來當點綴。哇!我做的水果拼盤還真不錯!我立即把它獻給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條皺紋上都盪漾著歡樂,笑得開心極了,津津有味地吃著我的傑作,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外公外婆,這叫‘壽比南山’,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健康,天天快樂!”“好,好,每道菜都好。只要是我們外孫女兒做的,樣樣都好!”……

  唐代詩人王維有這麼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老人節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們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吧!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2

  農曆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每年此時,人們登高遠眺,觀賞菊花,吃重陽糕、喝菊花酒,慶豐收、祈長壽、飲宴祝健,這些重陽習俗已相傳兩千餘年。

  雖然重陽節時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然而早晚的秋風中已寒意漸顯,因此,此時的登高秋遊就有著“辭青”的濃郁意味,是秋寒至、陽氣衰,人們“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即將減少外出活動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登高遠眺、嘯詠騁懷之後,人們的胸臆裡就有了足夠的燦爛陽光應對即將到來的漫長嚴冬。同樣,常在此時舉行的祭祖與敬老崇孝活動,也會為老人們帶來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溫暖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面臨自我調整與絕望的衝突。人們晚年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飽滿的感情與世辭別,也可能懷著絕望走向死亡。這時,自我調整有助於他們接受自我、承認現實,獲得並形成一種超脫的智慧之感。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調整大於絕望,他將獲得智慧的品質,以超然的態度對待晚年的生活,以及面對死亡。重陽節以及我國傳統的敬老習俗,有助於讓老人為自己的一生作出肯定的評價,產生幸福感和完善感,安度幸福的晚年。

  人們祈望長壽,願意敬老、愛老,幫助老人們在脆弱的心理期發展滿足感和完善感。而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會看到老人們那種自發自覺的超脫的智慧,感受到他們身上散發的人性的光輝和巨大的魅力。新近就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講述褚時健74歲還在坐牢,84歲成為億萬富翁的人生經歷。褚時健1928年出生於一個農民的家庭,1955年,27歲時擔任了雲南玉溪地區行署人事科科長,31歲時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勞動改造。1979年接手玉溪捲菸廠任廠長。經過褚時健和他的團隊18年的努力,把當年瀕臨倒閉的玉溪捲菸廠打造成後來亞洲最大的捲菸廠,為國家創稅收991億元。走到人生巔峰時,1999年,褚時健因為經濟問題被判無期徒刑(後改判有期徒刑17年),這時,褚時健已經71歲。三年後,褚時健因為嚴重的糖尿病,在獄中幾次暈倒,被保外就醫。經過幾個月的調理後,褚時健上了哀牢山種田,後來承包了2400畝的荒地種橙子。

  這時,他74歲。褚時健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變成果園,幾年後,他種的冰糖臍橙一採摘就運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效益驚人。如今,這位已經87歲的老人,經過評估,身家又已過億。在很多人膽戰心驚與對死亡的恐懼作戰的時候,在很多人悔恨浮生虛度的時候,褚時健在最輝煌時跌倒,而就在這樣的經歷之後,他卻又一次創造出神話!感謝有這樣的老人,感謝無數位這樣的老人,用他們的淡定、從容、堅韌、樂觀,讓我們,見證了人性與生命的奇蹟和輝煌。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3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掃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4

  重陽節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準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燦燦,燦燦……”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裡。趕緊把媽媽叫來。趁著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說:“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姥姥說:“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重複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麼紮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後,望著姥姥乾淨的腳,喜出望外。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這一年的重陽節讓我過的很充實,很完美!即使在平時,我也會多多的為長輩做事。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名少先隊員!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5

   又是一年重陽節.

  “父母的偉大,就是從不需要報答。”一首歌是如此真誠的這樣唱著,卻道出了遠離父母親的我心境的酸楚與無奈,想想即將來臨的重陽節(又名老年節)和老媽老爸生日的臨近,異地的我能做的僅僅是給父母親郵寄一點錢和打一個電話外,其他什麼都幹不了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養兒方知父母恩。這麼多年,老媽和老爸一直都是牽腸掛肚的想著天各一方的五個子女——我們這幾個我認為是沒心沒肺的孩子。我們五姊妹分別在福州,廣州,成都和攀枝花以及老家各一個,讓兩老常常是擔心著這個,又擔心著那個。七十多歲了還沒有真正的停下來休息。年青的我們也從來就沒有設身處地的為二老想過,兩老真的需要些什麼?這麼幾十年了,幾姊妹從沒相約過同時回去看看二老。“孩子小,不方便,工作忙,走不開。”成了大家不約而同的藉口。沒想到這一推託就是十多二十年。唉!真沒想到,已為人父為人母的兄弟姐妹們就是如此報答父母親的'生養之恩。

  如今我們的孩子們也漸漸長大了,大侄女川北醫學院畢業後也已上班了。可作為子女的我們沒有任何一人提出同時回家看看父母親。偶爾我回去看他們時向父母說出這件事,兩老總是說:“不用,我們身體都還好,還能照顧好自己,用不著回來看,你們自己好好的把家弄好,把孩子培養出來,讓他們成為有用之人就是對我們兩老的報答,不要擔心我們。”聽了這話的我也只能眼含熱淚的點了點頭,戀戀不捨地回到了單位,回到了自己的家。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父母總是如此的在電話裡面向我這樣說著。已在異地定居幾十年的我也總是在電話的這端耐心的聽著。雖然,打一通長途電話一般都在一個半小時左右。我總會認真的聽著電話那端兩老向我說著院子裡和親朋好友的趣事,煩事與傷心事。許多時候都能聽見兩老為一件事的好與歹爭吵著,我就在電話這端相互勸說著。說到高興時,兩老也會“呵呵”的朗朗的笑著,讓我在這邊也放下心來,爽朗的笑聲告訴我父母心情還可以,身體也還很健朗的這個資訊。許多時候兩老還會為取他們倆誰的工資多少,怎麼用爭吵一番,好像一天不吵架就不知要幹什麼似的,其他的姊妹就很煩倆老吵架。可我卻覺得,兩老吵吵是好事,說明他們倆精神頭還很好,蠻有精神的,告知我他們健康沒有問題。他們不吵對我來說才是壞事,能吵精神好才是他們健康的標誌,如今我是這樣認為的。

  現在又一個重陽節即將來到了,二老的生日也到了,遙遠的我只能祝福他們身體健康,順心如意!希望我們為子女的盡心盡力地去報答父母親,多陪陪他們,聊聊天,拉拉家常。因為父母不需要我們用錢去報答,只想聽我們說說話,和我們聊聊家常,常回家看看吧!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6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準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凡凡,凡凡……”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裡。趕緊把媽媽叫來。趁著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說:“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姥姥說:“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重複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麼紮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後,望著姥姥乾淨的腳,喜出望外。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這一年的重陽節讓我過的很充實,很完美!即使在平時,我也會多多的為長輩做事。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名初中生!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7

  重陽節也稱作老人節,理應把為老人祈福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們這裡卻很少有見到如此的,也許是緣自忌諱。人到暮年,腦子已大不如壯年時靈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時。

  愈想愈怕,於是愈發受不得一點刺激。別說是祝福長壽了,光是翻翻日曆都會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壽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們這一帶以九的倍數為人壽的災禍之年,視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歲,八九七十二歲等等。時不時就聽見外婆嘆氣,八九七十二,要不要還吶。逢年過節給我們壓歲錢時總以“現在不給就來不及了……”開頭。我望向夕陽,西沉的日頭給眼睛帶來一絲刺痛。很多老人就是這樣的心態,固執得像一頭牛,什麼重陽不重陽對他們來說真的沒有什麼意義。

  漸漸發現,現在的節日更像是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忘卻古老,忘卻過去。在我們一次次用食物與整天的鑼鼓喧囂深化節日這個儀式時,節日真正的精神與內涵卻在漸行漸遠。若有一日一覺醒來,重陽節憑空消失,如同從未出現過一般,不知我們是否會感到訝異,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許一個節日最好的結局是這樣的:最後一個記得這個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搖椅上,目光隨著落日下降,漸漸閉上。這就如同一個文明的覆亡。別妄想與天地同壽,那隻不過是一個水中的夢。當社會已不再需要,當再也沒有的理由讓它存在時,有一個完滿的終點,比它如何開始更為重要。

  當然也有可能是由這個節日衍生開去,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義,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比之徹底消亡的說法,我也更為認同這種說法,畢竟走極端的只是少數,完全維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機率幾近於零,還是融合來得更為妥當,弱化了具體的概念,而能將精神核心提煉出來。

  於是就想到一個關於民族大同的問題。早些時候我對他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後來磚頭與我提起,一個民族的走向,無非是兩種,即同化他人與被同化。對當今這個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的世界來說,出現統領全域性的文化只是遲早的事,當然現如今這個問題便轉化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爭鬥,簡言之就是中華文明與歐式文明的一場戰爭。中華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爭第一也不落最後,於是團隊作戰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歐式文明更講究競爭,也催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這場戰爭也許會曠日持久,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微小的細節而閃電結束,總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要靠來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磚頭更傾向於中華大同思想的最終獲勝,但究竟以何種方式來結束,就要留給歷史來印證了。

  一個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銘記與深化;而希望這一次,不會僅僅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