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500字>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500字錦集9篇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500字錦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500字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1

  昨天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媽媽一起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著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說,也只有踩著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於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著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裡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裡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太公、太婆和小爺爺你們“走”的那麼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都趕著去祭拜自己死去的親戚和朋友。有的人買菊花和美酒,有的買紙錢和香和燭,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而且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是多種多樣的,是說不完的,今天就講到這裡吧!從去年開始,清明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便於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祭奠親人。清明節真是來之不易啊!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姥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裡很久很久了。外孫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外孫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在我的印象中,姥爺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長。他為人忠厚老實,從不貪圖小利,一直為村默默的工作著,直至他死去。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但是我想,我對於姥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姥爺的音容笑貌時,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哪怕是五年、十年,這種感覺還是沒有減弱、消失,反而更加強烈。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今天,又一次站在姥爺的墳前,淚光朦朧了雙眼。透過蒙蒙的雨絲,只發現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裡人寫著春聯,還在告誡村裡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裡倒,還在為村裡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麼抓,都已經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溼在掌心。這時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但姥爺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那是一楨新陳代謝的生機景象,紛紛雨、滴滴淚交織在一起,滋養著我。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4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節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農諺。清明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4月2日也是清明節的前夕,老師帶著我們兩個班排著齊整的隊伍走向公園中的烈士塔。到我們來到時,已經有兩個學校在等候掃墓,我們排在第三個,我們站在臺階旁邊等候邊練習著詩朗誦。

  終於輪到我們進行掃墓。我們兩個班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烈士塔下。我想現在站在烈士塔下的同學老師們,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帶九分憂傷的。

  掃墓活動開始,小主持人對烈士們進行讚頌,然後讓我們默哀一分鐘,當時,現場上十分安靜,靜得彷彿一根針掉地也能聽到,我們每一個人都低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為守護我們國家犧牲的烈士哀悼。默哀結束後,由我們班為烈士獻上詩朗誦《緬懷先烈》。在那一句句有感情的詩句中,帶著我們的尊重,帶著我們的一顆顆感恩。敬仰的心。我們把心獻給捨生死要守護國家的英雄戰士們。我們詩朗誦結束後,又聽五五班的演講。結束後,我們到紀念碑前撫摸他們的靈魂……

  我們今天的快樂生活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我們要繼承他們不怕犧牲流血,勇向前的奮鬥精神,長大後建設我們美好和諧的家園。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5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著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裡默默的說:“安息吧!烈士們,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咱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想到這裡,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扣人心絃的旋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咱們的血肉鑄成咱們新的長城!……”。

  面對你們,我怎能不肅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際,是你們用血肉之軀,去喚醒中國人民那憤怒的火焰;是你們用灼熱的鮮血,來呼喚起中華民族的反抗;是你們用那不屈的精神,築起了一道新的“萬里長城”。你們倒下了,但千千萬萬個不願做奴隸的人又站了起來。面對鬼子們的嚴刑拷打,你們毫不變色;面對著劊子手們高官厚祿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直到與日本侵略者鬥爭到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為了人民的解放,你們和法國那些英勇無畏的巴黎公社戰士們一樣,為了弘揚共產主義信仰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你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英勇就義,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你們的精神與江河共存!咱們敬仰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英雄們,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咱們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沒有你們,便沒有新中國的繁榮昌盛!沒有你們,便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永記史冊,青史留名!

  同學們,咱們是幸運的,咱們不是出生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咱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報答祖國呢?咱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咱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咱們一起努力,讓咱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6

  我倚在視窗,眺望著路上前去掃墓的人群。不由得想起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清時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低聲吟道。

  “啪啪”細小的雨點伴隨著風姐姐悄無聲息地到來。風姐姐打著美妙的節拍,小雨點們邁著輕快的步伐,跳著優美的舞姿,在風中翩翩起舞。

  “咕嚕咕嚕”我的肚子不滿地抗爭著。這時,媽媽“破門而入”,邊換鞋邊說:“今天我們吃青團!待會兒我們一起做!”

  “好耶!”我拍手叫好,興奮地說道。

  十分鐘後,媽媽已經把糯米粉和好,泛著淡青包,還有餡料:豆沙。媽媽熟練地捏出一個麵糰,做成小碗狀,加入一勺豆沙,用右手托住,一邊使“小碗”飛快地轉動,一邊用右手手心把“小碗”的四周搓合起來,沒有一點豆沙掉出來。媽媽的動作十分麻利,才用20秒時間。媽媽給我示範兩次,我便開始做。比起媽媽,我顯得笨手笨腳,豆沙掉一地,做出來的青團,連肚皮都撐破,估計是吃得太多!

  外婆看看我手中的青團笑眯眯地說:“沒事,孩子,畢竟你是第一次做,已經做得不錯!”

  該蒸青團,媽媽往鍋裡倒大半鍋水,架上青團,蓋上蓋子,鍋子便開始“工作”。大約蒸二十多分鐘,廚房裡瀰漫著蒸氣,感覺像是來到雲端,空氣中散發著青團誘人的清香。媽媽掀開鍋蓋,那香味更濃,沁人心脾。我趕緊湊上去,瞧!那青團個個亮晶晶的,泛著深綠色。就像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真不捨得吃它!

  我看得不禁有點發呆,轉眼間,那一個個小青團變成一張張可愛的臉龐,好像在說:“小主人,小主人,快來吃我呀!我可好吃,快來呀……”

  我一口氣吃三個青團,一邊吃,一邊笑,我的小肚子也變成一個圓圓的青團。

  雨還在窗外不停地下著……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7

  4月4日清明節,早晨鬧鐘一響我就早早的起來了。我一起來,媽媽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寶貝,祝你生日快樂!我也知道清明節就是我的生日。以前我認識一個六年級的小哥哥,他的生日也在今天,今天我要和他一起去爬山呢。

  我們的早餐是姥姥專門給我們製作的營養套餐!我吃了好多好多一個小鵪鶉茶葉蛋,吃完後,爸爸帶我去小區門口,我們看到了一輛紅色的小車和一輛大越野車在小區門口停著等我們。到了車前,我發現叔叔阿姨們都在等我。我上了那輛越野車,我覺得這輛車好高階呀!

  越野車在前面帶路,小轎車在後面跟著我們,這時我問爸爸,爸爸那個跟我一天過生日的小哥哥在哪裡啊?爸爸告訴我小哥哥有事沒有來,我心裡覺得沮喪極了!我們光坐車就從七點半一直開到九點才到了太平浴的山腳下。

  我們先是走了好長時間的平路,然後我們看到了覽車,我對爸爸說:老爸,你陪我坐覽車行不行?爸爸說:好吧,好吧,看在你今天過生日的份上,就陪你坐吧!

  我們開始坐覽車,我可不會像班裡的王一涵同學那樣,以為覽車會在那裡等著乘客上去。覽車來了,我趕快跑到覽車旁邊跳了上去,爸爸也趕緊跨了上來,工作人員趕緊把門給我們關上、鎖好。快到終點的時候,突然覽車停了下來!我爸爸說:是不是讓我們看什麼風景呢?我往旁邊看,真的有一塊石頭非常好看!但是,我還是問爸爸:是不是停電了?等了一會兒,覽車終於開始正常進行了。

  終於下了覽車,但我們還要再走一段路才能到彩虹瀑布呢!彩虹瀑布就是這個山的山頂。走著走著,我覺得好累啊要,我就坐下休息。爸爸說:我估計是我一個上了年齡的老人要上覽車,覽車才會停下來。我覺得說得有道理。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8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使清明成為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每逢清明,憑弔先人,傳送思念,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民俗。

  清明時節,祭奠先祖是人們的一種寄託,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文化。清明除了上香祭祖,一家人也可以和朋友結伴踏青,領略自然風光,採擷趣聞逸事。此外,我們還可以到陵園憑弔先烈,追思他們的業績,珍惜今天的生活。但令人痛心的是,清明過後環境汙染了,清潔工的強度增大了,留給人們的是另一種傷痛。以往一到清明節就會看到許多墓碑前的通道上鋪滿了垃圾,塑膠瓶、鮮花包裝紙、廢紙,甚至還有焚燒“冥幣”留下的黑灰堆。風一吹,黑灰滿處飛。掃墓者隨意丟的垃圾,不但影響環境還增加了火災隱患。清明節前後天氣乾燥,又是森林火災高發的時節,所以更要提高森林防火的警鐘。作為我們中學生,清明節放假一天,在緬懷親人的同時,更應該倡導文明行為,更應該是有一種文明心態。

  親情是永遠割捨不斷的人際紐帶。追思親人,我們更應注重精神上的紀念。想一想他們的為人品行,表一表他們的在世功勞,說一說他們的哺育之恩,從而不忘記先人的艱苦創業,珍惜家庭的和美。 寄思故去的親人,也是一筆精神財富。它可以用來教育後人,倡導一種感恩的美德。工作在外的子女不妨“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說些暖心的話。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可以幫爸媽幹些活兒,節日裡多陪陪家人,學會感恩和報答。

  朗日皎月共氣象,松柏河山寄思念。本週五,又一個清明節來臨了,如何使這一傳統民俗過得更文明,讓我們大家從自我做起,使這個清明節更有意義更文明。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9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是會很哀傷的。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的時候,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他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