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必備】粽子的作文六篇

粽子的作文

【必備】粽子的作文六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粽子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粽子的作文 篇1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注: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注: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渝:改變,違背。忠誠堅定,永不改變。]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裡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

  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注:依依:依戀的樣子;舍:放棄。形容捨不得離開。]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注: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無限遠的地方或遠得無影無蹤。]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注:回味:指吃過東西以後的餘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

  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粽子的作文 篇2

  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老媽送年貨給外婆,到了外婆家,看到了粽葉、米、繩子放在那裡。我說:“外婆,還要包粽子。”外婆說了一句,你和老媽一起包。哦!

  吃了中午飯,我看見老媽真的在那裡包粽子。我過來一看,老媽熟練地包著,她先把粽葉捲起圓錐形,在裡面放一些米,然後用粽葉包住,把繩子繞在上面捆緊,一個粽子包好了。

  我看完了,拿起粽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我放米時,米從小洞裡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米來……我弄了好多時間才包好。

  過了一會,我表哥在外面玩也回家了,看見我和老媽在包粽子。表哥迫不急待地過來拿起粽葉,問阿姑怎麼包,叫軒來教你,好吧!我說:“你看著我包,馬上就會。”他拿起棕葉,把粽葉捲起來在裡面放滿米,也不要太滿,再把粽葉包住,最後把繩子捆緊,一個粽子包好。我老媽說:“兩個人真棒!”一看就會,是一個既頑皮又聰明的小夥子。聽到老媽的誇獎,我倆很高興。我們三個人包著包著很快就包好了。

  到了三點鐘,外公和外婆把粽子放進鍋裡,再倒滿水,然後蓋住。燒了很長時間,總算燒好了,開啟鍋蓋一看有些粽子露出了白白的大尾巴,原來是漏餡了。

  我和老媽要回家,外婆拿了好多粽子叫我帶來,我非常高興。謝謝!外婆。外婆明年過來我家哦!

粽子的作文 篇3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都可以吃上奶奶做的蜜粽。一想起那甜絲絲的味道,我就口水直流。奶奶做的蜜粽,是用自家的糯米做的。包蜜粽的'那天,奶奶一大早起來就開始淘米,把糯米在籃子裡攪勻,小石子就全都溜走了。做餡的蜜棗是在市場上精選的。亮晶晶的棗、甜糯糯的米,就像搭配得最好的舞伴,在我的舌頭上跳舞。

  包好的粽子,穿著一身綠色的軍裝,纏上神氣的紅棉線。只要解下那翠綠的外衣,雪白的粽子就露了出來。那晶亮的糯米,看上去真像一粒粒閃亮的小珍珠。

  我拿起剝好的粽子送進嘴裡,那一粒粒黏糯的米粒,芳香而又粘牙,誘得我舌頭上的味蕾又蹦又跳,爭著把味道給融化。裡面的棗更誘人,暗紅的、香甜的棗餡把它周圍的糯米都染紅了。棗子甜蜜的味道,彷彿把我也融化了。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吃蜜粽,奶奶總是笑吟吟地包給我吃。我很好奇,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美的味道?後來,我明白了,那香香甜甜的蜜粽中飽含了奶奶的愛與關懷。

粽子的作文 篇4

  二月春風送嫩寒,空新角黍早登盤。

  摘來半戶青蘆葉,香裡晶瑩玉一團。

  從小,我最愛的節日就是端午,因為在這一天,奶奶就會準備好棕葉和餡料,叫上鄰居家的老奶奶一起包粽子。

  奶奶的手很粗糙,早已不像年輕時那般白淨細滑,而是泛著泥土般的黃色,因在田間勞作多年,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而長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但就是這雙一點也不好看的手,卻包出了一個個玲瓏小巧的粽子。

  奶奶的粽子,做法十分考究,每一步都很細緻。首先,糯米要浸泡一夜,這樣做出來的粽子才更飽滿。其次,要挑選粽葉,粽葉有什麼好挑的?有!粽葉一定要挑乾的,因為幹粽葉包出來的粽子會更香。但使用之前浸泡時間要比新鮮粽葉更長。奶奶還悄悄告訴我,挑粽葉的學問可大啦:黴變的、蟲蛀過的粽葉是不要;要挑形狀呈梭形的大片葉子;還要看葉柄頭,一般好的粽葉柄頭短,這樣粽葉中間的筋絡包起來才不容易斷。包粽子的餡料一般有甜棗、豆沙和醬肉等,肉一定要選五花肉。

  包粽子前,奶奶的準備工作可多啦,要先把浸泡過的糯米的水份瀝乾,還要在粽葉上刷一點香油,避免粽葉上的毛粘在糯米上。開始包粽子,奶奶整個人都變得年輕起來,一臉的笑意。只見兩片粽葉在奶奶的手上靈巧一轉,就旋成了一隻“小漏斗”。我說:“奶奶,你會變戲法吧!”我是怎麼學也旋不好,還糟蹋了幾片粽葉呢。算了吧,還是欣賞奶奶包吧:只見奶奶左手輕握“小漏斗”,右手就把一小勺糯米倒進漏斗去了,然後擱一塊醃製好的五花肉,再撒上一小把糯米,一層層分得十分均勻,就像量過一樣,最後才將麻線纏繞在粽子上,打上結,一個稜角分明的粽子就神奇地誕生了。

  我把它拿到手上仔細端詳,一、二、三,上面有三個小角,下面有一個長長的角,一共有四個角,真秀氣!外邊買的粽子幾乎都是五大三粗的,那叫什麼粽子喲?

  等待總是漫長的,而等待粽子煮好的那兩個小時,就別提有多長啦。我彷彿覺得時間老人一定是跟奶奶一樣,包了一下午粽子,累壞了,才走得這麼慢的。“奶奶,好了嗎?”我都聞到香味了。實在等不及我跑到廚房去看,大蒸鍋上白氣瀰漫,鍋中水在沸騰翻滾,粽子正在經受華美變身的考驗。

  “還不到時候呢,小饞貓。出去玩吧,等會我叫你。”

  “奶奶,我不走,我就在這兒聞粽香。”大量蒸氣伴隨粽香撲面而來,讓人陶醉不已,挪不開腳步了,還沒等開吃就已經“咕嚕”“咕嚕”地嚥唾沫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吃慣了奶奶包的粽子,再吃別的粽子,嘉興的粽子也罷,五芳齋的粽子也罷,都不如奶奶包的粽子香軟甘甜,綿柔醇厚,回味無窮。

  奶奶,端午節就快到了,什麼時候能再吃到您包的粽子呢?

粽子的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撒白糖……真的好想吃粽子!

  到了端午節,奶奶買回好多粽葉準備包粽子,我也想包粽子吃,就跟奶奶一起走進廚房。奶奶說:“包粽子前要先把糯米泡上幾個小時,新買回來的葉子也要先用水泡,晚上才能包粽子。”放學回家,我和奶奶開始包粽子,奶奶很快就把兩片葉子做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小漏斗,然後放入糯米、紅棗,然後用葉子蓋住糯米,開始一層一層地裹住它,最後用繩子把它紮緊,哇,一個粽子這麼快就包好了!我覺得看起來很簡單的,我也拿起葉子開始包,可是裝了糯米的小漏斗一下子就裂開了,糯米一點也不聽我的話,總往外跑,急死我了,奶奶看見了,說:“不著急,慢慢來,要有耐心,奶奶教你一定能學會的。”原來看起來簡單的包粽子,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

  包完了粽子,我們找來大鍋,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進鍋裡,奶奶說:“要過半個小時粽子才能熟。”聞到粽子的清香,奶奶給我從鍋裡拿出粽子,用剪刀剪斷包裹它的線,我剝開粽葉,放進碗裡,按照電視上說的撒上白糖,我一下子吃了三個粽子,自己包的粽子真是太美味了!

粽子的作文 篇6

  我最愛吃香噴噴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這不,又到了端午節,我打算“大顯身手”。

  我坐在奶奶身邊,認為簡單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我。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真正也是門技術活兒,要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一大一小兩片粽葉,學著奶奶樣子折成一個錐狀,再在摺好錐筒裡放入已浸泡好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我得意極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頑皮孩子似不聽我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也是最簡單步驟——扎粽繩。小意思,看我!大家都知道,粽子要紮結實才不會散。我接過粽繩,先把粽子捆了一圈,還以為奶奶她們包樣子特別土氣,就自作主張地把粽繩打了一個蝴蝶結,只要不碰繩子,粽子就不會散。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盆子裡,可是一不小心拉到了粽繩,“嘩啦”一下,粽葉散開了。

  我不甘心,各式各樣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一個都包不好,骨子裡牛勁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個。

  吃著自己包粽子,我開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