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合集1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吃粽子,加糯米,和紅棗,看的歡,吃的樂……”端午節又到了,這次端午節我一定要自己包粽子。
奶奶說,包粽子一定要記住步驟。奶奶和我先把買來的糯米、竹葉和竹繩給洗乾淨,然後我們把手清理乾淨,開始包粽子。
奶奶把洗乾淨的竹葉包成一個像三角杯一樣的形狀,末端留了些竹葉包上面的封口,奶奶再把洗好的糯米放入“三角杯″中,用末端的竹葉在上面封口,然後又用竹繩包起來,一個粽子完成了!
我看挺簡單,就自己按照奶奶的方法自己做了一遍。沒想到的是,在包“三角杯″時,我居然把“三角杯″做成了“沙漏”,糯米像沙子一樣,一顆一顆的從“沙漏”裡流下來。失敗!
我再一次包粽子,這次沒有把“三角杯”做成“沙漏”,可是,當我封口時,“噼啪”地一聲,糯米全灑了。又一次失敗!
我又一次包粽子,奶奶說,粽子封口完要馬上綁上竹繩,不然就會撒掉。這次我很細心很細心,封上口馬上綁上了個“蝴蝶結″,我屏住呼吸,把它放在手心上,哇!我終於做好了一個!後來我又做了一個、兩個、三個……
包粽子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難,所以看東西不能看表面。
端午節作文 篇2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比如說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的節日,那就是——端午節。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
那麼為什麼有端午節這個節日呢?據說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屈原不僅是一個愛國詩人,還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夫。據說屈原因為沒有完成他的愛國計劃,就在自己身上積累一塊巨大的石頭,跳入汨羅江裡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粽子扔入河中。另外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每年到端午節時,我會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準備的材料有一些粽葉、糯米、鴨蛋黃、肉等。開始包了,我先把粽葉捲成漏斗型,然後放入一半的米,接著放入一個用醬油醃好的肉和一個鴨蛋黃,再放入一些米並有勺子把米弄平,最後用粽葉繞一圈,並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粽子就誕生了。之後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裡煮一煮。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品嚐起來,真的是粽香四溢啊!我喜歡吃粽子,更愛吃自己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品嚐粽子,還會插艾葉、系絲線、掛香囊等。端午節真是一個熱鬧非凡的節日啊!
端午節作文 篇3
在端午節,我們要插艾葉,掛香包,手戴五彩線繩,但最不可少的還是吃那種類繁多,花樣翻新的粽子。
在北方,粽子又白又胖,活像一個大白胖子,它可以是原滋原味的白粽子,也可以加上紅棗、紅豆讓粽子更加甜蜜。而在南方,粽子就變得小巧玲瓏,裡面包著滷肉或者蛋黃,它帶點鹹味,又帶點滷香,跟北方的粽子相比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粽子的形狀非常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它的形狀大多數以三角形、四角形、圓柱形為主,在超市裡,各式各樣的粽子應有盡有,讓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我最盼望的是在端午節和家人一起包粽子。
粽子的包法也非常有趣。需要準備泡好的粽葉、糯米和你自己喜歡的餡料,首先把粽葉捲成你喜歡的形狀,注意,最底部不能漏口,接著,把泡好的糯米倒進卷好的粽葉中,再加進你自己喜歡的餡料,這時就可以封口了,將餘下的粽葉順著粽子的形狀纏繞起來。最後拿一條五彩的線繩把粽子紮好,把所有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鍋,一個小時後,揭開鍋蓋,一股誘人的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讓我迫不及待的咬它一口。
粽子的甜香讓我回味無窮,所以我對粽子喜愛有加,我也盼望著端午節到來。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在我家地位是十分高的,在前三天就開始準備了。
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山上摘粽葉,摘來的粽葉先在水裡泡個八小時,泡好洗乾淨,上鍋蒸煮三分鐘,這樣起到了殺菌的作用。第二天,去集市上買粽繩,糯米還有餡料,粽繩能讓包好的粽子不散開,糯米作為粽子的主料,而餡料只是增加粽子的味道罷了。第三天,便到了激動人心的——包粽子。
包粽子可是個"功夫活"。媽媽先示範了一下,她先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泡好的糯米,中間夾著一塊瘦臘肉,最後用糯米封頂,折上封口,紮上粽繩,一個臘肉餡的粽子便成了。看完後,我心想:沒想到啊!包粽子那麼簡單。我立刻學著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可是剛準備封口時,糯米調皮的從它的綠衣服上露了出來,再試一次,這下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完成了。可就在我扎粽繩的時候,麻煩它又出現了,媽媽細心的教我,總算將一個綠豆餡的粽子包好啦!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包了許多,雖然樣子醜醜的,但裡面全是我一天的心血,煮起來香噴噴的,美味極了!
在端午節,下午我走到公園,正好碰上了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只要你運氣好,總會碰上。隨著觀眾的增加,隊伍做好準備,"砰"的一聲龍舟出發了,從上游到下游成一個s形,女子隊又九的劃漿總算與男子對並肩同行,兩隊你追我趕,將把湖水劃出一道道波浪,最終兩隊打成了平手。
這便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你家鄉的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我最喜愛的一個節日——端午節。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屈原因為國家淪陷,並懷才不遇,所以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江裡的魚兒啃食屈原的身體,所以,就把糯米放入蘆葦葉中用彩色的線捆住,扔進江中,讓魚兒吃裡面的糯米,所以,這天人們還要吃粽子。
人們除了吃粽子,南方人還會賽龍舟,而我們就把用線做的五彩繩帶在手上,並採些艾草放在門口可以辟邪驅蟲。
這天,縣城裡還要舉行一場集會呢!爸爸媽媽一說要帶我去感激,我頓時興高采烈、喜出望外。剛坐上車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快到了嗎?快到了嗎?“經過十五分鐘後,終於到了。走到會場邊兒上,我就聽見了遊樂場的音樂,我看見了高高蕩起的海島船,想起了去年玩時的情景,心裡不由得一顫,海盜船一高一低地蕩,一開始蕩得不怎麼高,可是後來,越蕩越高,感覺像是飛到了九霄雲外,遠遠的,也能聽見體驗者的尖叫者,後來,我又進了鬼屋體驗了,驚悚的感覺讓我尖叫連連……
集會上還有各種小吃,比如:臭豆腐。人們都說:“到長沙不吃長沙臭豆腐,等於白來。”所以,我今天也要嚐嚐這長沙臭豆腐有多好吃,我走到小攤前,一股臭味撲鼻而來,我要了一份臭豆腐,吃了起來,吃完後,感覺到唇齒生香,回味無窮,真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啊!“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6
今天是我最盼望的節日——端午節。早上我和媽媽從市上買來一些艾草和菖蒲,還有許多菜,回來就開始準備過節了。
上午外婆在包粽子,她一邊包一邊說:“小猴子,也過來幫幫忙呀!”“好吧!好吧!以後別再叫我小猴子了,我可是一個人呀!”全家人聽了我倆的對話,都哈哈大笑起來。
我拿了一個椅子坐下來,毛手毛腳地包了起來。包粽子可真不容易呀!先拿出用開水浸泡好的粽葉,接著又把糯米放入粽葉中,然後把紅棗或豬肉放入米中,包裹嚴緊,咬住繩子的一端開始纏繞,最後打一個結,就大功告成了!婆婆包的粽子小巧玲瓏,像一個個百看不厭的藝術品。可我包的粽子像一個“大肚子將軍”一樣,無法形容。
到了中午,家裡來了許多客人。外婆和媽媽在廚房裡燒飯,我給客人倒水,終於到了吃飯的時間,今天的飯菜可真豐富呀!有雞有鴨,還有龍蝦、魚……裡面還有我和外婆包的粽子。我二話不說,快速地把飯吃了個精光,那吃飯的樣子讓人哭笑不得。再說說粽子吧!婆婆的粽子都被別人拿走了,只剩下我的“大胖將軍”由我自己處理。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節了,媽媽要包粽子,我也跟著學,粽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因為沒有買到新鮮的竹葉,就只好用幹竹葉湊合一下了。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蜜棗和飽滿的紅豆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勞的媽媽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裡頓時都瀰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
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好看。在端午節這天一定要把艾蒿掛在門楣上。除了粽子、雞蛋以外還要吃煮的蒜,我不喜歡吃,因為是端午節必須要吃,我也被強迫吃了幾個。又要端午節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裡藏著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作文 篇8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重陽節、中秋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就會說到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屈原提出許多好的建議,楚國大王不但沒答應作文,還把屈原逐出楚國,免官流放。當他聽到秦國把楚國給滅了,屈原很傷心,投汨羅江自盡,鄉親們聽說屈原投江而死,極為傷心,他們劃小船,去找屈原的身體,還包粽子扔進江裡,讓魚兒們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端午節的習俗有許多,有包粽子、賽龍舟等,但我最喜歡包粽子。
我先把粽葉洗一洗,把食材也洗一洗,曬乾。開始了,我先拿幾片葉子,把兩片葉子合在一起,捲成漏斗形,再把糯米、蜜棗放在中間,用勺子壓緊,用線綁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煮一煮,不一會兒水蒸汽夾著香氣飄了出來,讓人垂涎欲滴。我把鍋蓋開啟,一陣清香撲面而來,我先把線剪斷,把粽葉給開啟,就可以看到煮熟的糯米,油亮亮的。我咬了一口,又糯又香,一口兩口就把粽子給吃進了肚子裡,留得香氣在口中徘徊。
我愛端午節,更愛我自己包的粽子。
端午節作文 篇9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投入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為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法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體驗一下這種氛圍,請奶奶告訴我包粽子的方法。
包粽子,首先要清洗筷子的葉子,用熱水浸泡。準備棗、雞蛋、肉等陷落,把自己喜歡的陷落煮得香,就可以開始了。首先,摺疊長筷子的葉子,圍起來,做個窩,中間放入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起稜角。然後把凹陷放在米里,和筷子的葉子一起揉,最後把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形。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不耐煩地揭下蓋子看情況。從鍋裡飄出粽子的香味,想要我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漫長,當我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時,我很高興得到舞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下來,就能看到裡面金黃色柔軟的粽子,咬一口,好吃,幾乎連筷子都咬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作文 篇10
要說起家鄉的端午節風俗,我必然會仔細回想,因爺爺奶奶早逝,我便節假日去的都是外婆家。我是個“不合格"的家鄉人,為何故說,因為我對風俗這是一竅不通啊,這可不是謙虛。
記得我年幼時,5月5日端午節,外婆在三更半夜雞鳴時便起床了,因雞鳴很響亮,我便被吵醒了,睡眼朦朧的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外婆並不拉燈,緣由是因燈太亮,擔心吵醒我罷了,現在回想起來滿滿都是對我的愛呀,外婆輕悄悄的起床,輕悄悄的穿衣,麻利極了,接著便看看我,這時,我閉著眼睛只睜一條縫繼續看她做事。
外婆出去了不久便回來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奇特的香味,不用多說,香味便是艾草那獨特的香味,外婆用艾草掃了房屋便一根根的插在牆縫中。用來淨化空氣,驅蚊蟲,其風俗,有句俗詩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就是艾草。
記得還有個方法,就是用藥草洗漱。外婆粗識草藥,外婆上了山,她對山瞭如指掌,一會兒採好了草藥,大約10種,把它們洗乾淨和水煮,當水漸漸從清水轉變成了好看的琥珀色就大功告成了。
對了,還有一大主角就是吃粽子,粽子一開始就是紀念屈原的,因為屈原他杞人憂天。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好人。後來屈原想不開就投江自盡,百姓擔心他被魚兒吃掉,於是包了許多粽子,不讓魚兒吃掉他。
端午節過了,我回到了家,這次端午節過得還挺開心的呢。
端午節作文 篇11
從記事開始,我便非常愛吃粽子。印象中,吃粽子時的模樣,總是狼吞虎嚥的。現在回憶起來,倒真的想吃了。
想起它的模樣,那可真可愛!白白胖胖的米粒,擠擠攘攘地被蒸好,發出誘人的香味。然後被“綠外套”緊緊地裹住,誇張的成了三角形。拿起它,沉甸甸的,裡面淨是豐富美味的食物,也許你會情不自禁的開啟,然後一吞而盡吧。哦,別忘了灑點白糖,那樣吃著才會更香哩!
我愛吃粽子,媽媽就愛給我包粽子。
一次,她給我講了一個故事:粽子。古時候有一個愛國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他精忠報國,是國家利益重於泰山,是一位好大臣,這時,他卻遭到了迫害。於是,她在五月五日,也就是一個讓我們懷念的日子,端午節那天投江自殺了。他死後,愛戴他的百姓們,經常在五月五日那天往江中投粽子讓他“吃”。這也是端午節那天人們習以為常的獨特風俗,一直沿用至今。
我的心情真的是久久不能平靜了。
媽媽包粽子時總是認認真真的,不馬馬虎虎。吃過很多粽子,就數老媽包的香甜。她說:“你愛吃粽子,我就給你包粽子,你想吃最好吃的粽子,我就竭盡全力給你做最好吃的粽子。”我笑笑,看著她那不再有神的眼睛,很認真很認真地盯著手中的綠葉,小心翼翼的包著……
我喃喃說道:“會很好吃,”當然了,媽媽包的粽子怎麼會不好吃?呵呵,因為我嚼出的是愛的味道!
端午節作文 篇12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傳說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為屈原,相傳楚國被攻破後,屈原悲痛萬分,跳到了汨羅江裡。當地百姓知道後,馬上划船打撈屈原屍體,一直到洞庭湖,可就是不見屈原的屍體。大家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把自家的米團紛紛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
每當過端午節時,人們都會插艾草,賽龍舟。當然,小朋友最喜歡的還是吃粽子。端午那一天,全家人都會圍在桌子旁,拿出粽葉、配料和糯米,開開心心的包粽子。既然說到了粽子,我們就來講一講粽子吧。
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用菰葉包住黍米。晉代的時候,粽子被正式定為了端午節的食品。之後的粽子餡料不斷豐富,形狀也逐漸變成了錐形、菱形。到了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葉已經從菰葉變為箬葉、蘆葦葉,餡料有豆沙、豬肉、松子仁等。端午節還會賽龍舟。龍舟的形狀就像一條兇猛的龍,上面會有一個人用鼓打節奏,剩下的人都是用槳來划船,看誰最先劃到終點。賽龍舟時,所有人都會圍在河邊,把河堵得水洩不通,很是熱鬧。
去年過端午節,我回到老家去看賽龍舟。我來到河邊時,只見人山人海。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話,還以為裡面沒有河呢!
這就是端午節,是不是很熱鬧?
端午節作文 篇1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漢族的一個特色節日——端午節。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
雖說我們當地沒有南方龍舟比賽那麼隆重,但這一天還是蠻有意思的。
按我們當地習俗,端午節要在門前插艾草。傳說插在草是用來辟邪的,實際上艾草也確實對蚊蟲有一定防護作用。我早早的拿著剪刀,到西邊剪來數只十艾草,從大門到臥室擺了個遍。風吹過,艾草散發著悠悠清香,沁人心脾。這個院子,甚至整個村莊,都被挨操的香味籠罩著。
光有艾草香,只滿足了嗅覺,這過個節日,還不得飽飽口福啊!媽媽早早的就準備好了糯米,粽葉,白糖,紅棗等,早上十點多鐘,媽媽開始包粽子:那糯米已是浸泡了三個多小時的,粽葉也因為煮了兩個多小時,散發著清香。媽媽先將四片粽葉錯開包捲成三角形,裝入約一兩糯米,再依次放入三顆紅棗,接著放入一兩糯米最後用葦葉裹嚴,再用線繩紮緊一下,最後將棕胚用木板壓實,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我呢,就在一旁給媽媽打雜,(幫媽媽裝點米,拿片粽葉)忙的不亦樂乎。我想去嘗試一下,可媽媽總說我還小,不讓我包。包了有七八個,將鍋裡的水煮開,把粽子放在裡面,煮了兩個小時,又添上水,悶了一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我不禁嚥了口唾沫。
端午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流露的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傾佩。品著粽子,嗅著艾香,我的心頭別有一番滋味,不知是對粽香的陶醉,還是對文化傳承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