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家鄉的粽子作文9篇

家鄉的粽子作文

家鄉的粽子作文9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粽子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1

  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尤其是肉粽,那肉香加上米香,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

  粽子好吃,不過做起來可不簡單。我小時候是在奶奶家長大的,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時候我就當她的小助手。首先,要挑選好糯米並洗乾淨在晾乾,拌好佐料,然後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把米放進去,在中間放一塊醬好的肉,上面再放點米用粽葉把它包好並用線紮緊。這樣一個美味的粽子就完成了。如果不喜歡吃肉的也可以加入赤豆、紅棗等材料。說到現在,以上的我都幫不上忙,接下來應該讓奶奶休息一下了。我搬來小凳子在爐子邊上放上小鬧鐘,坐在旁邊看著不讓水漫出來。一個小時過後,熱氣騰騰的粽子出鍋了,家裡飄滿了香味。

  後來爸爸告訴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原來粽子不僅美味,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傳統端午佳節。雖然傳統端午佳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傳統端午佳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傳統端午佳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傳統端午佳節特色。

  傳統端午佳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傳統端午佳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傳統端午佳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傳統端午佳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傳統端午佳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傳統端午佳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傳統端午佳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去歡迎你。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3

  每到五月初五的時候我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接下來我就給你們說說。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慢慢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擬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汨羅河。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著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只能無奈地往河裡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

  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裡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連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裡,魚兒吃飽了粽子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賽龍舟的時候用漿划船可以把魚打跑還可以給人帶來樂趣。在青海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去湖裡賽龍舟,賽完以後吃粽子,熱熱鬧鬧的。有的還跳起舞來了,有的唱歌,真是熱鬧非凡。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4

  在我的家鄉中,有兩個我覺得最美味的東西,一個是炒肉圓,另一個就是粽子了。

  每年中秋、端午節期間,奶奶都會包粽子。

  奶奶先把糯米浸泡個幾分鐘,使糯米保持溼潤。然後把水倒掉,放入醬油、少許酒繼續浸泡。餡不用那麼著急,第二天早上再拌。第二天,奶奶一早就在準備餡了,先把肉切成一條條,用醬油醃製,接著她還準備了豆腐、青豆的餡料,正等著我們來。

  我盼呀盼,終於到你要到奶奶家包粽子了。我等待這一刻已經很久了,一來到奶奶家,我立即向奶奶學習包粽子。

  只見奶奶先拿起兩片粽葉,光滑的一面朝上,把兩個尖尖頭壓在一起,然後,好像要把它對摺起來,突然,手一彎,粽子的外衣就做好了。看著奶奶嫻熟的動作,我的手早就癢了,我也學著奶奶的動作,先把外形包好。然後把米在形狀上均勻的鋪一層,隨後又加入拌好的豆腐,肉,接著鋪上一層米,然後,用粽葉把它裹好,用繩子將它捆起來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奶奶終於把粽子給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剝去粽葉,放入口中,剛開始是一股淡淡的粽葉香,隨後咬開粽子粘牙的糯米與香脆的豆腐搭配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

  我吃過許多個粽子,還是家鄉的粽子最好吃。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5

  我家鄉的端午有許多風俗和外地一樣:裹粽子,把一張張粽葉裡放上餡,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還有的放蛋黃;掛艾草,把一株株曬乾了的艾草掛在門上,可以“辟邪去妖”;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孩子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端午,我最愛吃奶奶裹的粽子了。我們嘉興五芳齋的粽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談起嘉興自然而然的就就會說到嘉興五芳齋的粽子。

  雖然五芳齋的粽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粽子也不賴,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連粽葉也都是最好的,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說到了粽子,就不得不提提我們這兒特有的迷你型的一口粽了,這一口粽就如同這名字,咬一口就沒了,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餓了,就每人一個,墊墊肚子。

  我們這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裹粽子,裹粽子的程式非常複雜,而且裹粽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難,我就簡略的.介紹一下:先把糯米洗乾淨,把粽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淨的糯米倒些醬油(包括白抽和老抽),再放些鹽和味精,把糯米攪拌均勻,切一些肉,要切成塊狀,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著把肉和糯米裹到粽葉裡。

  這就是我家鄉的粽子!我一想到我的家鄉就會想起我家鄉的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6

  說起我們家鄉的粽子,那可是有說不完的話。一說起來,那誘人的香味彷彿在我的唇齒間纏繞著。

  粽子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粽子大多以三角形為主,再加上外層包裹著一片粽葉,看著就像一個穿著綠袍子的三角形胖娃娃,粽子還是分口味的呢!蛋黃味有些鹹,蜜棗味有點甜。但其中我最愛媽媽做的那種獨特味道。

  每當到了端午節,媽媽便會開始忙。媽媽準備好了粽葉,糯米,和各種餡料後,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的方法可真特別那!她用稻草灰把糯米浸泡一下,再把餡料放進糯米之中去,把糯米捏成三角形,最後把綠色的衣服給它穿上,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拿來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它的綠衣裳,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啊,無論是這香味,還是這口感,都令人回味無窮。一口咬下去,一股清香直入肺腑,沁人心脾。媽媽做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鹹味,又有誘人的色彩。

  大家都說,一道菜只有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成為一到真正的美味佳餚,粽子可是俱備了這三點呀!

  這就是我們家鄉別有風味的小吃-----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7

  今天上午,我和範奕均一起在家裡學,之前準備是;一碗調好料糯米,一些粽葉,蘭草和調好料肉。

  媽媽拿起兩張粽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著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後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後已經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我粽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著我手輕輕媽媽說“好了”,現在我該看一看範奕均包粽子了,哈!她包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吃肉)。媽媽把包好粽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後要多練習,你會嗎?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8

  每當我想起家鄉的家鄉粽子,都會讓我口水直流,現在回憶起來仍然是記憶猶新。雖然我吃過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但都沒有向像家鄉的家鄉粽子一樣好吃。

  家鄉的家鄉粽子是用十幾種材料拼組而成,有糯米、蝦米、板栗、五花肉、花生仁、臘肉……

  家鄉粽子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非常困難,一不小心就會把鹽放多了,或者是包漏底了……

  在做家鄉粽子的時候,要注意三大要點:

  一:要事先準備好竹葉,然後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記著,不要把它變成“漏斗”。

  二:要把之前準備好的配料跟糯米混在一起,在炒熟。

  三:用勺子勺幾勺配料放在圓錐裡,在包起來。最後再用一根繩子給即起來。

  家鄉粽子營養高。有蛋白質、維生素的多種營養成分。

  在家鄉粽子的背後,還藏著一個讓人淚流滿面的故事。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家鄉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家鄉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家鄉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家鄉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說:“送家鄉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家鄉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家鄉粽子划龍舟的來歷。後來,送家鄉粽子漸漸的變成吃家鄉粽子。

  家鄉的家鄉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9

  粽子是家鄉的人們在端午節這天必不可少的吃食。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就開始忙前忙後的為端午節的粽子做準備了。大人們準備好包粽子要用的粽葉、新鮮的棕繩、香噴噴的糯米就踏上了包粽子的征程。大人們包粽子的時候,小孩子就在旁邊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好像怕粽子會消失一樣。有時候我也會拿著棕葉嘗試著包粽子,可就是不如大人包得稜角分明。粽子包好以後工序就非常簡單了,直接放鍋裡蒸30來分鐘新鮮的粽子就出爐了。

  你可別急,這還不能吃呢!按我們這裡的習俗,吃粽子之前要先祭奠家中已經逝世的先人祈求他們保佑子孫後代幸福安康,以此教育孩子孝順。

  祭奠完了先人,就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時刻——吃粽子、送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分成幾份,留一份自己品嚐,其他的送給自己的親人。其中外婆家是一定要送的,這一天由母親帶著我們去外婆家送棕子,同時還要拿一些外婆家的粽子回家。除此之外,人們還會收到各家送來的粽子,各有不同的風味,五花八門,簡直讓人大飽口福。

  午餐是端午的高潮。各家送來的粽子佔主要地位,一大盤粽子居中,青黛色的外衣,四角如稜,繫著淡青的腰帶。腰帶一般打活結,一扯就開。也有打死結的,那都是新手怕粽子煮散了才打的死結。

  我喜歡看大人、孩子忙碌包粽子的身影,喜歡各家各戶送來的粽子,喜歡這祥和安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