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精選端午的粽子作文8篇

端午的粽子作文

精選端午的粽子作文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的粽子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1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端午節到了,按照中華民族的民風民俗,端午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猜燈謎等。今天,奶奶教我包粽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根據餡的不同,花樣也多:豆沙粽、鮮肉粽、八寶粽、紅棗粽、蛋黃粽、火腿粽等。

  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瞧,她熟練地把兩片箬竹葉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後,她往“畚斗”裡裝米,又用手壓實,多餘的粽葉按下,做好蓋子,最後用繩子捆緊,三下五除以二就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看得入神了,也想學包粽子。我拿起一片箬竹葉,一扭,嗨,也成了一隻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奶奶看。“錯了!”奶奶放下手中的粽子說,“包粽子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箬竹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顏色綠一些;粗糙的一面是反面,顏色淺一些,柄莖突出。包粽子時,要正面朝裡,反面朝外。”奶奶一邊說一邊放慢速度給我做示範。

  等我學著把尖角畚斗做好了,一勺一勺往裡面裝糯米,中間放了香香的火腿鹹肉餡,再蓋上糯米,想用箬竹葉包上,可糯米像淘氣的孩子老往外鑽。怎麼辦呢?“傻孩子,一口氣吃不了大胖子,你米放得太多了。只要放八成滿就可以了。”奶奶幫我倒出一些米,接著用右手掌心把“畚斗口”多餘的箬竹葉壓下,當作蓋子蓋上,右手按住蓋子,倒過來,把長出的箬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後用繩子捆緊!這一步是最難的。我看一步學一步,看一步學一步……試了好久好久,終於包出了一隻長有四隻角的粽子了。

  我又包了第二個,扎繩子時突然想起忘了放餡,只好拆開箬竹葉,重新放,這回我放了一個大大的紅棗餡。要蓋“蓋子”了,我又請奶奶幫忙,奶奶告訴我:“包粽子時米一定要壓實,繩子要捆緊,這是需要力道,需要反覆練習才有的經驗,你多練多包,總會有進步的。”

  是的,學做任何事都需要多練。我一邊包一邊學,包了一隻又一隻,慢慢摸索出了一點經驗。這真是熟能生巧啊!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鍋裡煮。一個多小時後,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箬竹葉,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品嚐了粽子的美味,還懂得了好多好多。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快樂又有意義。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提前幾天媽媽就買好了粽葉、紅棗、花生、還有香腸。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包粽子,包粽子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粽子,卻像個受傷的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的粽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包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粽子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鬥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餘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紅棗把尖部堵嚴,再放入江米蓋住紅棗,再把棕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紮緊,多餘的葉和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粽子還有那麼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粽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顆棗再放入糯米,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繫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真實又香又甜啊!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3

  我最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這不,又到了端午節,我打算“大顯身手”。

  我坐在奶奶身邊,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真正也是門技術活兒,要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一大一小兩片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成一個錐狀,再在摺好的錐筒裡放入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粽繩。小意思,看我的!大家都知道,粽子要紮結實才不會散。我接過粽繩,先把粽子捆了一圈,還以為奶奶她們包的樣子特別土氣,就自作主張地把粽繩打了一個蝴蝶結,只要不碰繩子,粽子就不會散。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盆子裡,可是一不小心拉到了粽繩,“嘩啦”一下,粽葉散開了。

  我不甘心,各式各樣的.粽子在奶奶的手中誕生,可我一個都包不好,骨子裡的牛勁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個。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開心極了。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4

  開啟嫩綠的粽葉,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飄來。白花花的糯米緊包著香噴噴的綠豆和散發著濃香的豬肉,這就是我們甘棠的特色美食------大肉粽。

  粽子的製作工序是很簡單的。首先,要把新鮮的糯米、綠豆、還有豬肉用清水洗乾淨,再用剪刀把葦葉的柄杆剪掉,然後抽出4~6張葦葉,兩個手指夾緊,一彎一繞,就成了一個漏斗的形狀,再往“漏斗”裡裝上糯米、綠豆、豬肉等,你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上紅棗、栗子、赤豆等,加好料後就把它壓平折蓋上葦葉,最後用紅線一圈一圈地紮緊一個大肉粽就完成了。把肉粽放進蒸籠裡蒸熟就可以吃了。

  煮熟了的粽子,熱氣騰騰的直燙手,可我還是迫不及待地剝開葦葉,一股濃濃的香味立刻就撲向了我。那白白的糯米、滑嫩爽口的綠豆合肥而不膩的豬肉令我垂涎三尺,咬一口,糯米的香、軟、粘馬上就佔據了我的味覺,再咬一口,綠豆的滑嫩、入口即溶的豬肉在我的舌尖上徘徊,粽子還有很多的吃法:你可以把它切成一塊塊的煎著吃;如果你愛吃辣,可以蘸上辣椒醬和蒜頭;愛吃酸,可以蘸上醋。

  這就是我們甘棠的特色------大粽,嘗一嘗我們的大眾,你一定會覺得唇齒留香,吃了還想吃!想吃的話要趁早哦,去晚了就沒了。啊!又是這大粽的濃香,我得趕緊去吃了,拜拜!!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兒歌唱起,端午來到。端午節習俗多多,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包粽子了。

  那天,我端了小板凳坐在外婆身邊,只見外婆從浸泡著粽葉的盆裡抽出一張墨綠墨綠,表面滑亮滑亮的箬竹葉,把它捲成一個小三角形,一隻手緊緊的捏著,另一隻手舀了一勺洗好的糯米倒入粽葉捲成的小三角中,再放入一顆紅棗,蓋上一些糯米,多餘葉子順手一折,再一疊。之後又取了一張粽葉,把粽葉再往上一裹。最後嘴巴上咬著棉線的一頭,沿著粽子繞一圈繫上一個蝴蝶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外婆還給我總結了一個包粽子口訣“一折,一疊,一裹,一紮”看了包粽子的過程我感覺又好玩又新奇,心想這包粽子還蠻簡單嗎,我也來嘗試嘗試。

  我學著外婆的樣子也捲了一個三角形,可粽葉好像和我打對臺戲,總是散開。我堅決不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卷,最後終於一個底部密閉的三角形卷好了。我倒了米,摺疊好多餘粽葉,上面不漏米了,可下面又開始漏。於是我又拿了一張粽葉裹上,一來二去,一個小粽子被我裹了五六張粽葉,用了三四根繩子,真是像一個胖胖的囚犯被我五花大綁。哎!不管了,再醜也是我的處女粽,說不定味道不錯呢!

  “出鍋啦!吃粽子啦!”外婆在廚房裡喊出聲來,我這個小饞貓三步並作兩步,一下就衝進了廚房,只見外婆開啟鍋蓋,撈出粽子。一股竹葉香撲面而來。我顧不上燙,拿了一個就往嘴裡塞。媽媽大喊“傻孩子,剝皮!剝皮!”大家哈哈大笑。剝開皮的粽子糯米透亮,紅棗通紅,嘗一口,那味道我已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了,絕了!我包的粽子嗎,呵呵!你猜結果如何?

  此時此刻,我多想把香甜的粽子送到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手中;我多想把美味的粽子送到保家衛國的解放軍叔叔手中;我多想把可口的粽子送到不辭辛勞,孜孜教誨我們的老師手中;我更想把幸福的粽子送到憂國憂民,胸懷大志的詩人屈原手中。不論你是誰,你在哪裡,我都希望端午那天你能聞到粽香,吃到粽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6

  端午節——包粽子耶!端午節又到了,我高興極了。爸爸媽媽帶我去奶奶家過節。

  奶奶買了包粽子的葉子和糯米,糯米中放了紅豆、綠豆,拌得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奶奶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葉子,捲成個兜,在兜裡放點糯米,然後包起來。我看得手有點癢癢的了,也想來包粽子。於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粽子來。結果,我包出來的粽子根本不成樣子,只好放棄了。

  不一會兒,奶奶把粽子包完了。奶奶把粽子放進鍋裡煮,沒過多久,鍋裡就飄出了香味。後來,粽子熟了,奶奶把粽子端到桌子上,我急忙跑過去拿了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7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在粽葉飄香的端午節裡,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包粽子。

  上課了,老師說要上一節不一樣的作文課,我們都很好奇,會是什麼樣的呢?老師也不賣關子,直接告訴我們,今天我們來包粽子。對於一次粽子沒包過的我更是心裡一陣激動。

  老師為我們準備好了原材料,有翡翠般的粽葉、珍珠白的糯米、暗紅色的蜜棗、香甜的葡萄乾。老師把包粽子的方法告訴我們,我們便開始自由創意了。

  我本想先把粽葉捲成圓錐形,可粽葉根本不聽我的話,想讓它轉個身,它非得拗在那裡不願和另一端合作組成圓錐形,經過我多次的“撮合”,它終於肯扭過去了,但這個調皮的圓錐形不僅漏米還漏水,仔細一看,原來圓錐底部有個小洞。沒辦法,我只好把所有的食材都倒了出來,又把兩邊粽葉向中心緊了緊,這才不露米了。接著,我把上面的粽葉折下去,再把兩邊多餘的粽葉捏下去,最後,把多出來的粽葉向一邊折去,哈哈,一個完美的三角形出現了。再看其他同學,不是折不成三角形,就是漏了一堆米,我暗暗誇了自己一句“天才!”,就哼著小曲用麻繩纏起來粽子來,但是繩子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似的,像一隻小泥鰍一樣在我的手中活蹦亂跳,就是不乖乖地呆在粽子上,直接導致了“完美的三角形”許多的“bug”,時不時的還會鬆開。

  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終於下鍋了,想一想那味道我的口水就“直流三千尺”,好了好了,不說了,我要等待粽子出鍋了。

端午的粽子作文 篇8

  母親節快到了,總想寫點什麼,多少文人墨客對偉大母親的讚美詞,總讓我感到寫這話題太沉重,那我就從生活的一個側面談談我的母親—一個平凡的母親。

  去年春天,朋友送來幾斤糯米,放了很長時間愁得不知該怎麼吃,端午節前到超市購物,看到大量賣粽子的促銷廣告及各種包粽子的竹葉、糯米等,忽然想起家中的糯米為何不包成粽子吃。因此,順便從超市購買了幾包鮮綠色的真空包裝的“鮮粽葉”。回去後把糯米就泡上了。第二天就開始包,憑著記憶先把兩張粽葉圍成漏斗狀,裝上糯米及紅棗,再折回來,捆上線,可手中的粽子怎麼包都不像樣,就是不聽話,怎麼扎捆也不像記憶中母親教我包的粽子,煮出來的粽子破的破、漏的漏,鍋裡都是米。這時才想起原來學藝拜師不到位,只是看到母親包粽子時的模樣,沒有親手包,只可惜當時母親外出旅遊不在家,現學都找不到老師,沒辦法,只好湊和地包了一部分,剩下的米用了偷懶的辦法,把粽葉鋪在蒸鍋屜子上,把米放上,再蓋一層粽葉蒸出來得了。

  透過這次包粽子,才感覺到母親平常為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我們都認為是應該的,也從沒有注意到一點小事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資訊在裡面,也蘊含著我們很多傳統的文化在裡面。母親是江淅人,心靈手巧,記得幼年時每過“端午節”,我們都能吃上母親親手包的好看又好吃的粽子,那是上世紀60年代,我家住在福建的山區永泰縣,那是山清水秀的美麗的南方小縣城,附近有條河,不遠處就是山巒,到處都長有一簇簇的竹子,葉片大大的,每當要包粽子,我就會拎上竹籃子,帶上弟妹去採摘,包出的粽子竹香味特別的濃,所以在超市買粽葉我還是喜歡買鮮的,總想找到記憶中過去粽葉的影子,可是現在真空包裝的“鮮粽葉”,令人大跌眼鏡。

  今年清明過後,春暖花開,母親又要回故鄉去遠遊,我想今年端午節又吃不上母親包的好吃的粽子了,決定一定要把包粽子的手藝學會。於是跑了幾家商鋪去購買粽葉及包粽子的原料,因為不到季節都沒有賣的,無奈就找出去年剩下的一包真空“鮮粽葉”,買了兩斤糯米,積極主動地找到母親拜師學藝,母親一看非常高興,終於有人看到她的手藝的重要性了,非常認真地手把手地教,一點不合格都要重來,並說“東西可以亂吃,活不能亂幹,差一點都不行”,這句話是我常聽母親掛在嘴邊的,老人家的話與當今我們學的《細節決定成敗》,真是大同小異。只不過她們用淺顯的語言講出來,而沒有那麼多高深的理論。道理都是相同的。在母親的指導下我終於學會包粽子了,包出的粽子有稜有角既好看還好吃,這次煮出來的粽子還是有漏米現象,問題就出在那“鮮粽葉”上,母親說在北方只能買那種幹粽葉,這不又學了一手。我想我國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是在這種手手相教,口口相傳中才保留下來的吧。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帶給我們商品極大的豐富,超市裡各種口味的粽子都有,但我總覺的沒有母親包的粽子好吃,口感不一樣。母親年紀漸漸大了,每年我們都勸她別包了,她總要多包一些,送給幫助過她的左鄰右舍,她說年齡大了,受別人的恩惠無以報答,只能拿出點自己的手藝回贈一下朋友。母親每次包粽子都會準備多種原料、多種顏色的線,好區分不同口味的粽子,邊包嘴裡會邊叨叨,大女婿愛吃紅棗餡的,大女兒愛吃花生的,外孫愛吃純糯米的,兒子愛吃肉餡的等等。母親是把她的愛包進了粽子裡,我也要將這份愛代代傳遞下去。母親節即將到來僅以此文獻給我親愛的母親,並說一句從不當母親面說的話“媽媽,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