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語文《詹天佑》的說課稿

小學語文《詹天佑》的說課稿

小學語文《詹天佑》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義務教材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清朝末年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反映了他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分四段,其中第二、三段是重點段,本課的表達方法是先概括介紹,後具體敘述。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認識過渡句與過渡段,理解它的意義;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課文中心思想。這是在第一單元藉助中心句進行正確領會中心思想訓練的基礎上,對中心思想的把握提出進一步的要求,為第5單元的習作訓練“確定中心、合理想象、續寫文章”打下基礎。準確地把握了課文之間的聯絡點,有利於充分發揮教材的整體功能。教學時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兼顧一般。具體說來,本課著力於下面四方面的訓練:一是訓練語言。著眼於“篇”,抓住課文中重點語句和段落,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紮紮實實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二是發展思維。如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一層層地敘述的,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理解課文中“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一內容後,讓學生幫助詹天佑出主意,看看是否有別的辦法,以訓練思維的創造性。三是滲透德育。本篇課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鮮明,熱愛祖國的思想、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這些都是跨世紀人才所需要的,所以在教學中著意點拔,相機滲透,實現文與道的和諧統一。四是培養能力。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語文基礎知識方面:會正確讀寫11個生字,理解“藐視、阻撓”等詞語的意思。

  2.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能在認識過渡句、段的基礎上,理清段落層次,知道先概括介紹,後具體敘述的表達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感受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本課分三課時進行教學。

  第1課時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2課時,細讀課文,推敲課文的詞句。

  第3課時,總結課文,領會本文的寫作特點,歸納學習方法和中心思想。

  下面,我著重說第2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細讀第三、第四兩段,用推敲重點詞句和畫簡圖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3.擴句寫段練習。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的內容。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領會中心思想。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變教師的講為學生的練,而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會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重在品析跟中心句關係密切的詞句,所以,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緊扣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為什麼這樣寫”。透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標點的品味、結構的解悟、情感的體會等等品賞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品評之後的積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剝。

  學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重點指導學生用推敲重點詞句、畫簡圖和朗讀體會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努力使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掌握學法,使學生在自身的語言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學習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邊讀邊想邊批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幻燈出示口頭填空題,回顧本課的中心句與全篇課文內容的關係。設計最近發展區,視學生學習需要復現已知的知識及學法,為新舊知識的迅速聯絡作準備。

  2.指明學習的目標及探索的方向,讓學生從課後題著手,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找到相應合理的定位。這樣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這是語文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

  (二)細讀課文,把握要點,知道課文是透過哪些具體內容來表達中心的。

  第三段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講了三層內容,即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概括要點要準確,這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因此,讓學生多讀多思,在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歸納要點,提高概括能力。

  第一步,指導方法,開啟思路。第4自然段,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出。然後用幾個字概括。(板書:勘測線路)

  第二步,學生練習概括第5、6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書上用鉛筆寫一寫)教師反饋後板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三)品析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表達中心的。引導學生緊扣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這部分教學我設計了三個訓練點。

  第一個訓練點:

  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

  1.訓練目標

  體會詹天佑嚴謹的工作作風、科學的態度和愛國思想。

  2.訓練過程

  ①讀讀劃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他是怎麼想、怎麼說的?

  ②做檢測題1:為什麼“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③讀讀議議,下面這句話的句式有什麼特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前一句寫詹天佑的決心,後一句寫修不好鐵路的嚴重的後果,一正一反,中間用“否則”轉折。在讀讀議議中,使學生體會到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勇氣和戰勝重重困難的動力,都源於他的一片精誠愛國之心。

  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訓練設想

  學生從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驗中能夠領悟到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國思想。引導學生評價人物,從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行動著眼,授之以漁。

  第二個訓練點:

  畫出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隧道和“人”字形線路的簡筆畫。

  1.訓練目標

  ①理解詹天佑根據兩地不同的地質條件採取不同的開鑿方法,以縮短工期,表現出詹天佑傑出的才能和智慧。

  ②抓典型、抓要點的寫法,使文章精煉。

  2.訓練過程

  ①劃出寫京張鐵路在經過居庸關、八達嶺、青龍嶺時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語句。

  ②畫簡圖,同桌交流。

  邊讀邊想象,把語言文字變成圖畫。(這樣既達到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③在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施工中,集中反映了詹天佑的()的精神。

  (1)愛國(2)負責(3)虛心(4)創造

  ④修築鐵路要開鑿的隧道很多,為什麼要重點寫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工程?

  ⑤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鐵路,你幫他出主意,是否還有別的辦法?

  第三個訓練點:

  第4段的第二句: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1.訓練目標

  聯絡第二段、第三段,推敲體會這個句子的意思,並能有感情地朗讀。

  2.訓練過程

  ①快速默讀第4段,思考課後第4題:課文第4段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寫了哪幾個方面內容,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②一邊讀一邊想,理解“藐視”和“回擊”兩個詞語是什麼意思?(透過)這裡可以換別的詞嗎?然後做檢測題2。

  ③熟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劃劃,議議:帝國主義怎樣“藐視”中國,這件事又怎樣“回擊”了帝國主義?

  3.訓練設想

  掌握中心思想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就必須抓住重點句、段來體會。本例設計把前後三段最能體現文章中心思想的話放在一起,讓學生透過比較、朗讀和品味,理解“藐視”和“回擊”,讓學生懂得詞語用得準確,能夠牽動全文,使文章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從而準確地表達了中心思想,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有藐視,就有回擊。修鐵路如此,今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是如此。所以這兩個詞語的教學不僅有助於對文章結構的理解,而且恰到好處地進行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四)選讀,讓學生把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語句或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五)擴句寫段練習:先讓學生根據自己能力任選一題寫,寫後交流評議。

  1.許多到中國來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有的說____,有的說____,還有的說____。

  2.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你想說些什麼?請你以《我認識的詹天佑》為題寫一段話。

  3.看課文插圖寫一段話。

  這樣設計的根據:①讀是吸收,寫是運用,讀寫結合對於語言文字訓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②“創造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提供思維的空間,啟發創造想象,身臨其境地談感受,能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