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中國古姓氏的產生和發展閱讀題答案

中國古姓氏的產生和發展閱讀題答案

中國古姓氏的產生和發展閱讀題答案

  閱讀原文:

  在遠古時期姓氏的創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為核心的。姓是什麼呢漢代的許慎認為:姓從女,女就是母,女、生就是生母。無論是誰,他的生命都是他的生母帶來的。因此,古人的姓應該隨從生母,他的生母姓什麼,子女就應該姓什麼。在家庭未產生以前的遠古時代,我們的先人生活在一種遊獵和原始群居狀態中,男子外出遊獵,漂泊不定,女子往往定居一方,從事採集生產。男女不可能有固定的配偶關係,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只能知道家中有母,而不知道父親是誰在哪兒所以說在母系氏族社會,母親是後嗣唯一可以確認的尊親。

  母系氏族社會以後,隨著父系氏族社會的到來,氏也就出現了,它和姓不同,再也看不到文字中的女字旁了。根據史前的傳說,黃帝和炎帝出生於姬水和姜水,也就有了姬姓和姜姓,但以姬為姓的黃帝卻稱有熊氏和軒轅氏,因為黃帝所率領的部落群在戰勝炎帝所率領的部落群后,又打敗了蚩尤率領的九黎族部落群,就駐紮在有熊這個地方,黃帝的氏族部落以駐地而得名有熊氏。軒轅氏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有人說和有熊一樣,也是地名,但我相信,黃帝因發明車而得軒轅氏的傳說是千真萬確的。

  從黃帝在氏名的選擇上,我們應該理解:許多部族在選擇氏名時,多以圖騰為名。有的以植物為自己的氏,如:蒲、柳、楊、梅等;有的以動物為自己的氏,如:熊、馬、牛、羊等。同一圖騰氏族的成員禁止通婚,這與母系社會高階階段同姓不通婚一樣,是為了族人的健康繁衍,用以區別婚姻界限的標誌,氏和姓是不一樣的。在父系氏族社會的氏,是同姓衍生的一個個分支,本來是同姓部落的個體私有名稱,到後來可能是專門指代部落的首領。

  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產生了奴隸制國家,在國家的體制下,某些官職也成了氏,在我國古代,邦國和官職有些是可以世襲的,於是這些氏也就可以隨之世襲了。一旦邦國和官職失去之後,氏就開始演變成為家庭的標誌。那個時候,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氏族名號的使用範圍從王族一直涵蓋到普通平民,但沒有涉及到與奴隸相近的階層。女子稱姓是用來別婚姻,男子稱氏則用來明貴賤,姓和氏各自發揮著不同的功能。

  從西周到春秋,是姓氏的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姓氏制度既是一種血緣性家族制度又是一種政治制度,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成了一種禮規。同時,賜姓制度的'施行,徹底改變了先前的氏族名號制,賜姓命氏使得姓氏重新受人重視。在宗法社會等級制中,嫡長稱伯,庶長稱孟。這時期命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國為氏,以采邑為氏,以祖輩或父名為氏,以官職為氏等形式。

  姓氏合一和姓氏全民化是春秋晚期以後的事。姓氏合一主要表現為,春秋晚期,特別是在戰國時期,姓氏在概念上混用,戰國時代的女子名稱中古姓基本不見了,個別古姓也已經在男子名稱中出現,同姓不婚的規定被破壞,以氏別貴賤的功能也喪失。春秋晚期,諸侯兼併,強宗傾扎,血緣親情的意識早已被人們淡漠,古姓氏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了戰國時期,原來以土地為依託的作為宗族的氏蛻化成一種與政治和等級脫鉤的虛化的血緣識別符號號,不再是別貴賤的象徵,氏的概念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別婚姻的母系社會古姓和明貴賤的父系社會的氏走到了歷史的拐點,終於合二為一了。

  (《教育教學論壇》20xx年第21期,原文有刪改)

  閱讀題目:

  6.下列對有關姓或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母系氏族社會中子女都隨母親的姓,母親是後嗣唯一可以確認的尊親。

  B.氏出現在父系氏族社會中,有熊氏和軒轅氏就是對黃帝的稱謂。

  C.各部族都把圖騰作為氏名,既有以植物命名的,也有以動物命名的。

  D.氏是姓的分支,氏名先是各分支的名稱,後來可能就成為部落首領專用名稱。

  7.下列對姓氏產生和發展的表述,正確一項是( )

  A.姓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當時一些家庭中的子女只知家中有母,而不知父親是誰。

  B.奴隸社會中有些官職成了氏,這些氏隨官職被世襲,在官職失去後,氏就演變為家庭的標誌。

  C.西周到春秋時期,施行賜姓制度,氏族名號制被徹底改變,摒棄了男稱氏女稱姓的禮規。

  D.姓氏在概念上混用始於戰國,當時女子名稱中古姓基本不見了,個別古姓出現在男子名稱中。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黃帝生於姬水,便以姬為姓,被稱為有熊氏,這是因為熊是黃帝部落的圖騰。

  B.奴隸制時代,同姓之間不能通婚,在貴族和奴隸之間則用不同的姓氏來區別貴賤。

  C.以國為氏、以采邑為氏等命氏形式,都表明在宗法社會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

  D.戰國時期,姓在男子名稱中出現,氏也與政治等級和宗族血緣脫鉤,最終合二為一。

  閱讀答案:

  6.C(各部族是全稱,而許多部族是特稱;都把圖騰作為氏名不對,原文是多以圖騰為名)

  7.B(A文中有在家庭未產生以前的表述,說明當時還沒有家庭。C雖然改變了先前的氏族名號制,卻並未摒棄男稱氏女稱姓的禮規。D原文中說春秋晚期,特別是戰國時期,始於戰國的說法不對)

  8.A(B文中說奴隸沒有姓氏;C命氏的形式並不能證明宗法社會的等級制度森嚴,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嫡長稱伯,庶長稱孟;D氏與政治等級脫鉤,並未宗族與血緣脫鉤,而是成為虛化的血緣識別符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