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練習附答案

《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練習附答案

《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練習附答案

  ①歷史上的環境問題主要是人類活動特別是農牧業生產活動引起的對森林、水源及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從遠古時期起,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有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思想。這種思想,常常是不自覺的、甚至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們就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活動。先秦時期,人們對生物資源的保護由不自覺的、模糊的階段逐漸地發展到自覺的、比較清楚的階段。

  ②西周時期頒佈的《伐崇令》規定:“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這是我國古代較早的保護水源、森林和動物的法令,而且極為嚴厲。西周政府把對人口居住環境的考察和保護列入了西周的朝政範圍。春秋時期的管仲、戰國時的荀子都曾明確提出過保護生物資源的主張。先秦關於保護生物資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在以後的歷史程序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唐代不僅把山林川澤、苑圃、打獵作為政府管理的範圍,還把城市綠化、郊祠神壇、五嶽名山納入政府管理的職責範疇,同時還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劃為禁伐區或禁獵區,這就從管理範圍上超過了先秦時期。

  ③宋代,特別是北宋,也相當重視生物資源的保護,並注重立法保護,甚至以皇帝下詔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護禁令;同時,還命令州縣官吏以至鄉長里長之類的基層官吏偵察捕拿違犯禁令的人,可見其認真程度及執法之嚴。從宋代起,人們對圍湖造田導致蓄洩兩誤、濫砍亂伐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已經有所覺察,表明當時的有識之士對新出現的環境問題相當敏感。明代對山林川澤的保護一直到仁宗時,都承襲前代的有關規定進行管制,而且範圍相當廣泛。到仁宗時,為了緩和“工役繁興,徵取稍急”的困難局面,減輕人民負擔,就開始放棄或部分放棄了管制措施。

  ④元朝對環境的破壞是歷朝歷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見的,蒙古人對適合耕地的環境進行大面積的破壞和荒廢,由於蒙古人不適合中國古代的山水環境,所以強制破壞了萬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積的改變所處環境的作物和物種,大面積的放牧加劇了北方土地的荒蕪化。清代人口猛增,又開放了東北、西北及江南許多草原或山地,墾為農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擴充套件及林木破壞與水上流失,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並提出了切中時弊的警告,但是,所有這些警告並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視,不合理的墾殖仍在繼續進行,給中國的環境帶了巨大的災難。我國建國之後,也是盲目地墾荒,擴充套件農田,造成現在的土地沙漠化嚴重,歷史一再重演,我們要吸取教訓,保護環境。

  (節選自《中華文字庫》)

  1.下列關於原文第①、②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遠古時期起,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有了一些不自覺的、甚至帶有迷信色彩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思想。

  B.西周時頒佈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規定是我國古代較早的保護水源、森林和動物的極為嚴厲的法令。

  C.先秦時期,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活動,已由不自覺的、模糊的階段發展到十分自覺、清楚的階段。

  D.先秦保護生物資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唐代關於環境保護的思想和做法對其有一定發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經把對環境的保護列入政府管理的範圍,這體現了統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B.宋代的統治者相當重視環境保護,他們都透過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詔令的方式加強對生物資源的保護。

  C.元朝的蒙古人不適合當時的環境,對耕地、森林、水土、物種等的破壞是歷朝歷代甚至世界罕見的。

  D.清代統治者未對有識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視,仍在繼續不合理的墾殖,給中國的環境帶了巨大的災難。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識之士對環境問題已經有所察覺,他們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現的環境問題。

  B.唐代、宋代、明代關於環境保護的制度既承襲了前代的有關規定,又在管制範圍上有所擴大。

  C.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國初對環境的忽視和破壞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困難,做法也是合理的。

  D.古代的環保觀念在現代仍有很強的借鑑意義,我們要吸取教訓,保護環境,不要讓歷史重演。

  試題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9分)

  1. C(“十分自覺、清楚的階段”與原文不符)

  2.B (“都”表述過於絕對)

  3.C (“做法也是合理的”不符合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