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1

  一、說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體育遊戲《採竹葉》是根據《山東省幼兒教育活動教材》小班下學期體育遊戲《送竹葉》改編的。該活動安排在小班下學期的期末,此時的孩子年齡約在3.8歲到4.5歲,身體協調及平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還不完善。本活動就力圖透過遊戲,綜合訓練幼兒走、鑽、爬等基本動作的活動。活動雖取材於教材,但又不囿於教材。為了使幼兒更形象地模仿熊貓的動作,把手腳著地屈膝爬,做為本活動的一個重點。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以遊戲為生命,多遊戲,多快樂”。本活動正是以遊戲貫穿始終,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等活動中,使幼兒感受並體驗熊貓慢吞吞走路(相對於人而言則是“爬”)的動作。為了更好地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靈活性,以遊戲情節把走、鑽、爬等動作的鞏固練習貫穿活動始終,增加了活動的情趣。同時,此階段的孩子已經漸漸萌發了一定的規則意識,因而活動中提出了一定的規則要求。

  此外,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由過去發展基本動作,增強體質的單一價值觀逐步轉向以健身為主,全面育人價值觀。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動結束後,孩子們不僅要掌握新的爬行動作技能,還能夠激發幼兒對熊貓的喜愛之情,增強保護意識。

  (二)活動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幼兒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和保護意識;

  2、能力和知識目標:引導幼兒綜合練習走、鑽和手腳著地屈膝爬等動作,鍛鍊幼兒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

  (三)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是手腳著地屈膝爬的動作。這同時也是活動的難點

  依據:爬的動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雙手雙膝著地爬行、手腳著地屈膝爬、匍匐爬行。根據幼兒身體發育特點,手腳著地屈膝向前爬行是在雙手雙膝著地爬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難度相對較大的爬行動作,但小班小學期期末的幼兒動作發展正逐步趨於協調、自然,所以經過正確指導,小班幼兒是完全可以掌握的,雙膝是否著地是兩者的區別所在。

  (四)活動準備:

  1、教玩具:

  ⑴表現熊貓走路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⑵反映熊貓特點的影片課件以及多媒體播放裝置;

  ⑶熊貓頭飾每幼兒一個。

  ⑷拱形門做“山洞”,自制竹子樹若干:彩卡紙做的“竹葉”可以摘下來。

  2、場地佈置:如圖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幼兒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活動中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有:音樂影片啟示法、遊戲情境體驗法、重點分解法、示範講解法。

  音樂影片啟示法: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認識事物必須依賴於具體形象的物體,為此在活動中我採取了影片課件重點觀察了熊貓走路的姿勢(相對於人們的手腳著地屈膝爬)、生活習性以及它的本領,以期完成教學目標。

  遊戲情境體驗法:這是活動的主要方法。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動力,的老師,它能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願望,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在活動中運用具體形象的熊貓頭飾,透過讓幼兒扮演熊貓來完成熊貓走、站立走、鑽等動作,增加了活動的情趣,幼兒活動積極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橋”、“草地“等也為活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有助於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重點分解法:手腳著地屈膝爬是活動重點和難點,要讓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們已經非常習慣於雙手雙膝著地爬。為讓孩子掌握這個動作,觀看錄影後,對這一動作進行了重點練習;在之後的“熊貓操”、“採竹葉”中又進一步進行了鞏固,這樣重難點被分解在各個環節來突破,使孩子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這個動作。

  示範講解法:在一個遊戲中連續完成幾個動作,對小班幼兒來說難度比較大,“小橋”怎麼走,“山洞”怎麼鑽、“草地”怎麼爬有必要進行示範講解,以幫助幼兒按要求完成連續的動作。因此,在活動中,採用了教師邊示範邊講解的辦法明確提出了遊戲的要求。

  三、說學法指導

  體育活動重要的特點就是要“動”,為了讓幼兒樂動、善動,主要透過情境體驗法完成教學目標。啟發幼兒聽,感受音樂節奏的“動”;引導幼兒看,觀察熊貓走的“動”;鼓勵幼兒學,親身體驗走、爬的“動”;指導幼兒做,鞏固走、鑽、爬等的“動”。在情境中學習,在遊戲中運動,是我指導幼兒活動的主要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程式

  (一)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熊貓走路的動作。(2分鐘)

  1、透過聽音樂,啟示幼兒想象音樂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從音樂的節奏的感受上,體會熊貓慢吞吞走路的樣子。

  2、幼兒回答後,教師追問一句:你怎麼覺得像是大熊貓來了?因為音樂節奏慢,像大熊貓在慢吞吞走路的樣子,並請幼兒學一學大熊貓走路的樣子。

  3、啟發引出下一環節:熊貓走路到底是怎麼走路的呢,我們看一段錄影吧。並提出看錄影的要求:在錄影中,你最喜歡熊貓哪個動作?鼓勵幼兒帶著問題看錄影。

  (二)看一看、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練習走、鑽、爬動作。(6分鐘)

  1、看一看:看影片課件,瞭解熊貓的外形特徵,並重點觀察了熊貓走路的姿勢(相對於人們的手腳著地屈膝爬),這個鏡頭相對其它鏡頭來說,時間要長。以使幼兒仔細進行觀察,為模仿奠定基礎。

  錄影中還介紹了熊貓的生活習性以及它的本領:站立行走、投籃,並透過配音使幼兒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激發幼兒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懂得要保護它。

  2、請幼兒說一說、學一學:引導幼兒說一說最喜歡熊貓哪一個動作?然後學一學,重點練習熊貓走(手腳著弟屈膝爬)

  在這裡強調了幼兒喜歡的動作,喜歡的就感興趣,感興趣的就樂意去做,去動,幼兒練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幼兒對熊貓走路的姿勢以前是很少模仿的,好奇心驅使他們都喜歡對他們來說很少做的動作,所以,當老師問到最喜歡的動作時,孩子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喜歡熊貓走路的動作。也就自然進入重點動作(爬)的練習。

  3、情境體驗鞏固練習:

  律動表演:《可愛的大熊貓》

  透過角色扮演,練習熊貓的各種本領,這同時也是綜合練習前的準備活動,活動各部位關節,如手、腳、腿以及腰部的靈活性。

  教師扮熊貓媽媽,幼兒扮雄貓寶寶,一起表演律動《可愛的大熊貓》讓幼兒在模仿中體驗熊貓真可愛,會這麼多本領,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熊貓的喜愛之情。

  (三)遊戲《採竹葉》,綜合練習走、鑽、爬等動作(6分鐘)

  1、透過教師示範講解,提出遊戲要求:

  示範講解:我們去“竹林”還真不容易呢,要先走過一座小橋,兩臂側平舉,以保持身體平衡;鑽過山洞,要彎腰、屈膝,以免碰到山洞上;向熊貓一樣走(爬)過一片草地,手腳著地屈膝爬。到竹林後,摘一叢竹葉後向熊貓一樣站著從旁邊慢慢走回來。

  逼真的“竹子”進一步激發了幼兒遊戲的願望,當看到“媽媽”真的採回了竹葉,孩子們更加躍躍欲試,想去摘竹葉。

  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明確了遊戲的要求,為幼兒練習作好鋪墊。

  2、情境體驗:幼兒做遊戲《採竹葉》,教師指導

  ⑴寶寶們,我們一個跟著一個出發吧。之所以強調一個跟著一個,這也隱含著遊戲規則:依次前進,不爭不搶。

  教師根據幼兒活動情況,提醒幼兒走鑽爬的要求,並注意觀察按要求活動的和沒有按要求活動的。幼兒回到原地,把採摘的竹葉放在小筐裡。

  ⑵教師根據活動情況進行小結:寶寶們,你們走小橋時,一定注意腳不要踩到線外,不然就要掉到“小河”裡了;還有摘了竹葉後,寶寶們一定要記得從旁邊走回來哦。我們再去採竹葉好不好?這次,看誰能按媽媽說的要求去做。

  ⑶鞏固遊戲,教師語言提示指導。表揚鼓勵按要求

  遊戲的“寶寶”。

  寶寶回來後,“品嚐”又鮮又嫩的的竹葉。

  (四)律動《快樂的大熊貓》,放鬆活動(2分鐘)

  寶寶們,你們都吃飽了嗎?我們散散步,活動活動去休息吧。

  運用情節自然銜接到結束部分,從而降低了幼兒大腦皮層的興奮程度,放鬆肌肉,使之儘快地消除疲勞,使身體由運動狀態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媽媽帶寶寶做放鬆活動,讓孩子在放鬆、滿足的狀態下自然離開活動場地。

  五、活動設計特色:

  1、遊戲情境體驗貫穿始終:堅持在遊戲中學習,在情境中運動。

  2、注重重難點的分解,循序漸進。

  從課堂效果來看:情境體驗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學學、做做中盡情體驗了熊貓的各種動作,達到了鍛鍊幼兒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同時,透過體驗,幼兒對熊貓的熱愛之情貫穿始終,比單純的說教更具有說服力,這從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上可以看得出來。由於天氣熱,場地小等客觀原因,整個活動運動量略顯不足。也希望自己能夠多幾次這樣的鍛鍊機會,以便更快地成長。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2

  一、教材的選擇。

  這次我進行的體育活動名稱是《小青蛙跳田埂》。選自南京教材中班《健康》一書中“身體鍛鍊”教育活動的第24課。

  二、學情及教材分析。

  我班幼兒在小班已經進行了一學年的赤足活動,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活動積極性較高,體質增強了,發病率也減少了。班上孩子都很喜歡跳,在這次活動前他們在模仿動物時已經對跳的動作要領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我把這次選擇的教育活動設計成一個有故事情節的遊戲活動,讓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跳過25-30釐米寬的平行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對青蛙的生長過程及生活環境知道得較少,所以必須在活動前豐富這些方面的知識。

  三、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教材中的幼兒健康教育的階段目標為依據,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和動作發展水平,制定本次活動目標:

  (1)在原有的基礎上,準確地練習跳的動作。

  (2)教幼兒學習跳過25-30釐米寬的平行線,發展幼兒跳躍能力。

  (3)讓幼兒知道小青蛙是益蟲,能保護莊稼,大家都要愛護它。

  (4)透過遊戲,培養幼兒的靈敏,協調性及遵守紀律的良好品德。

  四、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跳過25-30釐米寬的紙板(雙腳併攏,兩臂擺動同時屈膝半蹲,蹬地向前跳過紙板,輕輕落地)這次活動主要練習跳的動作要領,所以是重點。

  (2)難點:動作協調地跳過25-30釐米寬的紙板。在掌握好跳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寬度,孩子的動作要做到協調自然是不容易的,所以定為難點。

  五、活動過程(三個過程)

  (1)開始部分(約3分鐘):引起孩子的活動興趣,要求精神飽滿,積極愉快地參加活動,透過隊型練習和紙板操。使幼兒上下肢及軀幹部大肌肉群,關節,韌帶得到活動,為基本部分做好準備。

  (2)基本部分(約17分鐘,幼兒實際練習時間10分鐘):經過開始部分的準備,孩子的情緒已經比較投入,所以此時進行動作分解練習效果。教師要保證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幼兒充分地,自主地活動。透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增加幼兒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掌握好運動的'強度,密度,控制活動量適中,脈搏指數為1.5—1.6。

  (3)結束部分(約3分鐘):遊戲後讓大家一起分享勞動的喜悅,讓幼兒在優美和諧的音樂聲中慢慢放鬆身體,使原來興奮的神經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遊戲。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3

  一、說教材:

  新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很喜歡玩圈,怎樣讓幼兒玩出新花樣,孩子們透過一物物品,創造出多種玩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在玩中幼兒可以和夥伴合作玩,從而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的作用,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能力、認知、情感方面的目標,本節課共設計了兩個目標:

  1、對玩圈產生興趣,嘗試用多種方法玩圈。

  2、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根據目標,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探索圈的多種玩法上。讓幼兒體驗到玩圈的興趣,知道圈有多種玩法。

  活動難點:怎樣引導幼兒合作玩圈,並讓幼兒感到合作玩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創設多個嘗試區。

  2、物質準備:椅子、呼啦圈、沙包、平衡木、紙箱。

  3、歡快的背景音樂磁帶。

  四、說教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體現綱要中: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演示法: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如何玩圈的同時,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方法。

  2、激勵法:教師在幼兒嘗試不同的玩圈方法時,教師引導幼兒相互學習。

  3、交流討論法:透過練習、集中交流,再練習再交流,使教師和幼兒共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活動中出現的不正確姿勢、和特殊情況師生共同探討使之得到經驗的積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動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幼兒自由玩圈,玩後請幼兒說一說是怎樣玩的?並演示玩法。第二次探索,鼓勵幼兒探索圈的多種玩法,引導幼兒相互學習。第三次探索,引導幼兒合作玩圈。第四次是以遊戲的方法進行鑽、跳、平衡的練習。四次探索的活動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在對幼兒的要求逐層深入,體現了一節課中層層遞進的要求。

  5、觀察法:教師透過觀察幼兒分散練習,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及時對好的玩法加以鼓勵。

  6、對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時候,教師透過邀請幼兒逐個示範,透過對比展示,讓幼兒開拓思路,玩出更多的花樣。

  此外我還採用了重複練習法、問題設定法、動靜交替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五、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採用了以下學法。

  1、嘗試法: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玩圈方法,在玩的過程發現問題,斷調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鑑同伴的經驗。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健康活動“圈圈樂”一定會對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樂,和探索的精神也將會永遠讓他們回憶。與此同時他們不僅學會了一物有多種玩法,回憶同伴老師一起遊戲的情景,從而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六、說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熱身運動——請幼兒自由玩圈——鼓勵幼兒探索圈的多種玩法——引導幼兒合作玩——遊戲——放鬆運動

  1、開始部分:熱身運動是開展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讓幼兒在春天在那裡的音樂聲中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鬆。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生理上的準備。

  2、基礎部分:透過以嘗試玩圈各個環節。鼓勵幼兒嘗試自由玩、跟同伴學習、引導幼兒合作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整個活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3、結束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鬆肌體的動作,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對活動進行評價,整個過程考慮到幼兒的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4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運動量較大,喜歡動手探索新事物,其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準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紙板箱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針對幼兒愛探索、好動好玩的特點,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和創造力。並且大班幼兒已有較強的集體合作意識,掌握了爬、鑽、跑、跳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我和紙箱做遊戲這一體育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上述理由,我從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三條目標:

  1、知道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紙板箱的遊戲。

  2、能夠藉助箱子進行自主活動,綜合發展爬、鑽、跑、跳的能力,提高身體協調性、靈活性。

  3、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和紙板箱做遊戲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空曠的場地

  空曠的場地為活動過程中幼兒提供足夠的空間,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體育鍛煉,激起他們的活動興趣,寬鬆的環境是必要的。

  2、紙板箱若干

  經驗準備:

  1、幼兒在生活中已接觸過紙箱,玩過紙箱的遊戲的經驗。

  2、幼兒在生活中玩過紙板箱的經驗,這對目標的達成有極大的支援作用。

  四、說活動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紙板箱的遊戲。

  把它作為活動的重點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根據大班幼兒身體發展規律的特點,豐富幼兒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遊戲。

  2、內容是幼兒能夠掌握能夠接受的,孩子的發展水平能夠接受的方式,能夠和生活經驗結合。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過程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利用紙箱做準備活動

  第二環節:幼兒自由探索與交流分享

  第三環節:幼兒遊戲,教師觀察指導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

  第一環節透過利用紙箱做走、跑的動作,活動身體各個部分,讓幼兒自由發揮玩耍。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站立,師幼一起做運動操。

  第二環節教師在第一個環節的基礎上,比如觀察到的幼兒把紙箱當汽車開著玩,進行提問“剛才我看到小朋友把紙箱當成汽車玩,還可以怎麼玩?”鼓勵幼兒想出更多辦法,讓幼兒知道紙箱還有不同多種玩法,教師讓幼兒自由玩耍練習。自由玩耍後,教師引出幼兒分組遊戲,分四組,進行平行遊戲,設定成三個障礙。教師提出要求:小朋友要跨過小山坡(紙箱),鑽過山洞(紙箱),再開著小汽車(紙箱),再沿著原路回來,用時最短的一組獲勝。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問法、操作法等方法。

  第三個環節教師交代任務,讓幼兒進行分組的遊戲,在幼兒遊戲時教師要細心觀察,對於個別有能力問題的幼兒,給予幫助和指導。因此採用了觀察法、指導法。

  第四環節播放音樂,放鬆身體,結束活動。

  六、說預期效果

  本次活動想要達到的效果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能夠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紙板箱的遊戲,體驗和紙箱做遊戲的樂趣。

  七、說活動的延伸

  教師可以在教師創設材料區,放各種大小、形狀、材質不同的紙箱,讓幼兒自己探索、玩耍,和同伴說說自己的玩法,共同交流、分享。

幼兒園體育說課稿範文5

  一、說教材:

  《好玩的跳繩》是一節體育活動,選自大班上學期第八個主題《冬天的故事》。這節課利用孩子們喜歡的跳繩這一活動,讓幼兒自由探索多種玩法,嘗試合作跳繩,進一步增強孩子們的體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運動的快樂,讓幼兒在快樂的活動氛圍中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所帶來的快樂。

  二、說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接受能力快創造力強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大膽想象,探索不同的跳繩方法,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發展跳躍能力,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三、說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為: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練習跳繩,發展跳躍能力。把練習合作跳繩,提高與他人的合作能力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雙腳跳繩的經驗。

  2、物質準備:活動場地、幼兒每人一根跳繩、音樂磁帶、錄音機。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將主要採用:觀摩示範法、合作探索法、語言激勵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遊戲法、練習法、競賽法、發現法、合作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的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組織幼兒進行熱身運動,匯入活動:

  播放音樂,帶領幼兒做小繩操(對摺繩子,隨著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動作),談話:你會怎樣跳繩?請會跳的幼兒示範跳一跳。討論還可以怎樣跳,怎樣玩?

  (二)讓幼兒自由探索:

  (1)播放歡快的音樂,幼兒分散在場地上,用不同的方法練習跳繩。

  (2)鼓勵幼兒在學會跳繩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變換花樣,儘量與別人跳得不一樣。請有創意的幼兒示範,大家都來學一學。

  (3)兩人或者三人一根繩,幼兒結伴跳繩,教師指導幼兒合作跳繩:兩幼兒同時甩繩同時跳;一幼兒站著不動,一手甩繩,另一幼兒邊用一手甩繩邊跳;一人搖繩帶另一幼兒一起跳繩;兩人分別在兩頭搖繩中間一人跳繩,引導幼兒把一人跳繩的方法遷移到兩人合作跳繩過程中。

  (4)請成功合作的幼兒示範,讓大家也變換花樣試一試,看兩人合作學會了幾種跳法。

  (5)遊戲鞏固雙人跳繩:一名幼兒戴上小白兔頭飾,雙人跳繩將“小白兔”送回家,將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

  (三)放鬆身體:

  放鬆整理活動:大家放下繩圍成一個圈,播放舒緩的音樂,隨音樂做放鬆整理。

  七、活動延伸

  晨間活動時,讓幼兒繼續練習花樣跳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