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育局基層幹部掛職心得體會

教育局基層幹部掛職心得體會

教育局基層幹部掛職心得體會

  基層黨員幹部工作心得一

  20**年8月初我有幸作為**赴**掛職的7名幹部之一,掛職擔任**教育局基教處副處長。一個月來,在基教處吳慶防處長的熱情接待、悉心指導下,我對市教育局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下面把自己的所見所思彙報如下:

  一、市教育局基教處概況。

  基礎教育處是市教育局的一個重要職能處室,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指導和規範管理全市公、民辦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學前教育等工作;制定全市基礎教育管理辦法及評估標準,推進素質教育;負責指導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統籌和指導全市各類學校德育工作、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國防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等工作;指導全市教育系統衛生防疫工作。基教處一共有7名工作人員,一名處長,兩名副處長,4位工作人員。

  二、基教處工作感悟。

  在基教處工作以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規範管理、關注細節。

  市教育局工作中實行分層管理,明確職責。形成了局長——分管副局長——處室正職——處室副職——工作人員,這樣非常清晰的管理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層層抓落實,件件講成效。每件事分工明確,工作中佈置的事都制定詳實的工作方案,責任到人,事後都要求及時小結,總結工作過程中的得失,不斷完善工作。工作小結及時報給處室負責人和分管副局長,這樣領導能夠及時瞭解工作的進展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時為今後的工作提供借鑑;工作人員也能在不斷總結中提高完善自己,漸漸地就可以獨當一面。每件工作做完後,都形成一個完整的材料袋,把工作做得極其精細,讓全體工作人員不得不努力圍繞工作目標去奮鬥,盡己所能把工作做好。處室裡的普通工作人員可以就工作上的事向領導彙報,甚至可以向局長直接彙報,但是請示必須逐級請示,決不允許越級。這樣做既能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又充分體現了分層負責的工作原則。

  (二)勤奮敬業是**教育發展的有效內驅力。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上午的上班時間是8:00—12:00,下午上班時間和我們**一樣。走進辦公室,上到處長,下到工作人員,見到的是他們忙碌的身影,聽到的要麼是討論工作的爭論聲,要麼就是敲打鍵盤的劈啪聲,沒有串崗閒聊現象。一來每個人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串,二來看到別人在忙碌,也不好意思打擾別人工作。剛剛來的時候,我為了多接觸不同處室的同志,經常到其他處室,後來我覺得不好意思,別人停下手頭的工作,很有禮貌的和我交流,我感覺到打擾了別人的工作,後來就基本上不去其他處室跑動了。**教育事業一直處於全省的領先地位和機關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是分不開的。

  (三)處處彰顯人文關懷,形成工作合力。

  基教處的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月初處長結合工作實際,拿出了詳細的工作安排表,列舉了綜合工作、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體藝工作、衛生工作、德育工作、特殊民族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時間節點和牽頭負責人、責任人,對工作要求責任到人。處長對室裡工作人員在工作上嚴格要求,在生活上關懷備至。我們處室有一位同事,快要臨產了,在工作中處長和處裡的同事們時刻關心她,經常在生活中為她提供服務。她一直堅持工作,並不因為身體原因影響工作。自己剛到市教育局工作時,由於對全市基礎教育工作了解不深,新的工作崗位讓我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想幹好工作的迫切心情又讓我壓力倍增。這時,處裡的同事們,耐心細緻地教我點滴,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疑難,工作中時時提醒我,讓我較快的融入到工作中來。正是這種處處體現的人文關懷,讓處裡的同事們在工作時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不斷推動工作的深入。有人說最低階的管理是“人管人”,較高層次的管理是“制度管理人”,最高層次的管理是“文化管理人”,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我認為只有將這三種管理方式有機整合,綜合利用,才是最科學,最有效的。在基教處工作以來我能夠感覺到這三種不同的管理方式,一直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感受局常務會議

  市教育局每週一上班時召開局常務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局領導班子全體成員之外,還有處室的負責人。會議的議題主要是相關處室彙報近期要開展的重要工作,對於事關全市教育工作的大事,集思廣益,集體討論決定。會上經常能夠聽到意見不同的爭論聲,有時是處長和局長爭論,有時是處長們之間的爭論,相關處室能夠充分發表意見,會議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樣的會議有時候並不涉及到全部處室,但大家都來參會,看似有的處室沒有必要參加,但其實每一名處室負責人都能夠透過參會瞭解教育局近期的工作動態,並且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來。一來可以提高教育局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同時也讓處室的負責人能夠全面瞭解教育局整個重要工作動態,工作能夠從全域性考慮,避免了狹隘的部門利益之爭。我覺得這樣的局常務會開的很務實,能夠妥善的解決很多工作中的問題。如果能夠在週五的下午把會議議題的材料更早的發給處室負責人,這樣大家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會議的議題,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因為教育關聯的因素很多。教育管理卻是相通的,用“既紮紮實實,又轟轟烈烈”或者“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來形容**教育人的鑽研精神和工作作風都不為過。在工作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任何一項工作或活動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要真做,並且要努力做到最好。”付出是有痕的,教育是無聲的,你在付出了多少的同時,就決定了最終你將收穫多少。今天我們還走在教育的路上,面對教育改革的困難,結合實際,邁開步伐,**教育會越來越接近我們期盼的目標。

  基層黨員幹部工作心得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如何正確處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時多次強調:作為黨的幹部,心中要始終裝著老百姓,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不滿意的問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這就是在要求每名黨員都要心中有民,服務人民。

  心中有民,就要為民。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銅牆鐵壁。歷史經驗也在告訴我們,得人心者得天下。而要贏得人心,就必須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然而,近年來受到多元價值觀和不良思潮的衝擊,個別黨員領導幹部身上滋生了官僚習氣,作風漂浮、工作不實,熱衷於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看不起人民群眾。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牢記“無論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自覺擺正同人民群眾的位置,向群眾學習,向群眾致敬,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多做有利於人民的事。

  心中有民,就要實幹。古今興盛皆在於實,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實幹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關鍵。要想贏得群眾的信賴,就要多做務實利民的事。要放下架子、放低身段,自覺到群眾中去,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做到為人民服務,不是讓人民服務。然而,現實當中還存在一些“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現象。歸根結底,就是有些黨員為民服務意識不強,跟人民的情感不深,對待人民交待的事情不務實。對此,要在工作中不斷反思自己,時刻提醒自己的黨員身份,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為根本標準,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

  心中有民,就要清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清廉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是群眾路線的法紀要求。然而,有極少部分黨員卻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誘惑、頂不住歪風,不顧黨紀國法,以權謀私,貪圖享樂,置人民利益而不顧,造成極壞的影響。每名黨員要徹底認清廉潔的重要性,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格要求,嚴格自律,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做到時時清醒、處處清明、事事清正。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確保權力行使不偏向、不越軌、不出格、不缺位,時時刻刻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黨之根基,在於群眾。黨員幹部要心中有民,向群眾學習,向群眾致敬,堅持尊重群眾不動搖,堅持服務群眾不動搖,堅持取信群眾不動搖。

  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參加工作兩年來,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關心和幫助下,不斷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工作以來,在教育教學方面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待,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才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威信,才能給學生以榜樣的示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育學認為:“教學活動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每一節課都是師生雙方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在工作中,我以真誠、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我的真心換得了學生對我的誠意。在孩子心中,我不僅是老師,更是一位可以信賴的大朋友。他們願意把心裡話對我講,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願意向我尋求幫助,課堂上,在對聯知識的探索中,課堂氣氛既嚴肅又輕鬆,大家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甚至已經下課了他們也經常圍著我問這問那,從孩子們的神情和言談中流露出他們對知識的喜愛與渴求。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

  三、教學形式要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老採用一種教學形式,這樣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進行比賽,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教學經驗表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四、教師要學會傾聽

  教師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傾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是接納對方、尊重、理解對方的具體體現。你能耐心聽別人傾訴,就等於告訴對方你的態度,無形之中會提高對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為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內心需要;傾聽,將使我們教師更虛懷若谷,博採眾長,銳意進取,內涵深厚。在傾聽中師生理解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就有了靈性。

  以上就是我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在教育教學上仍然存在著眾多的不足,但是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