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愛玲> 讀《張愛玲散文全集》有感 作文

讀《張愛玲散文全集》有感 作文

讀《張愛玲散文全集》有感 作文

  無論是“鏡花水月的女人”,亦或“才女”,這些稱謂都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女”字。我不是在這兒廢話連篇地說笑,而是因為張愛玲所表現出的典型而又獨特的女性氣質,著實讓人感慨萬千。

  典型,在於她細心、敏感的女性心理;獨特,是因為上下幾千年中國女人縝密復的心思只有在張愛玲的幽幽敘述中展露無餘。

  沒有丁玲辛辣鞭撻的暢快,亦沒有冰心古道熱腸的光明,張愛玲散文起初給我的印象是幽綿、晦暗,然而又有無窮無盡值得玩味、思考的意味。她的筆墨並不多姿多彩,卻又不乏意象萬千。活潑多情的修辭,恰如其分地兼具著古韻之風和詩的爛漫。語言的超常組合更令人拍案叫絕,如:“住了陽光”(指黑影),“沉浮於最富色彩的.經驗中”(指打仗經歷),“簡單的心”(指夜營的喇叭聲)。縱觀她的散文,始終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冷色調綿綿流淌於字裡行間.

  換言之,一股淡淡的蒼涼總是透過紙張襲上讀者的心頭。文章是作家的肺腑之言,作品是作家的心境。於是我不得不聯想到張愛玲本人的善感、多慮。散文集的編者介紹張愛玲出生於曾經聲勢顯赫的書香門第,家庭的衰敗對她的人生有著重大的影響。曹雪芹寫出舉世矚目的大悲劇,而張愛玲同樣也以淡淡的悲融入自己的寫作中。於是透過打著烙印的心去觀察那個時代的世態人情,一切在她的筆端另生一番情景。用不鹹不淡的話娓娓述說暴虐的父親、無情的姨媽媽,沒有抱怨之言,沒有痛恨之辭,卻悲從中來;戰爭中的非凡經歷沒有使張愛玲刻意去描寫絕望和苦楚,而是以旁觀者的姿態涼涼地講述著戰爭中的人們,略帶詼諧的筆墨中自有不勝的荒涼和悽慘;即使在一些藝術鑑賞文中,她也是以漫不經心的涼涼的語氣否定了許多藝術作品,並我行我素地崇尚具有悲劇色彩的藝術。

  我不同意稱張愛玲是無病呻吟的文人。她的散文語意雖淡薄,主題雖談不上積極,然而她從來沒有虛偽地矯飾自己,而是真實地展示著自我。她欣賞日本文化,於是就寫了;她對社會主義思想沒有興趣,於是就寫了。從這一點上說,張愛玲是坦率透明的。也許我們都誤會她了。也許淡雅清冷的雋語正是表達她內心強烈感受的通途。而別人對她的誤解正因為她太與眾不同了。就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既可看作眷侶之間纏綿悱惻悲悲悽悽的情意,也可以理解成捨己奉獻無怨無悔的蕩氣迴腸的傾吐。張愛玲,難道你真是個“情到深處情轉薄”的謎一樣的女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