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岳陽樓記> 汪曾祺版《岳陽樓記》

汪曾祺版《岳陽樓記》

汪曾祺版《岳陽樓記》

  汪曾祺

  長江三勝,王閣、黃鶴樓都沒有了,就剩下這座岳陽樓了。

  岳陽樓最初是唐中書令張說所建,但在一般中國人印象裡,它是子京建的。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於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子京因為岳陽樓而不朽,而岳陽樓又因為范仲淹的一記而不朽。若無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會有那麼多人知道岳陽樓並對它嚮往。《岳陽樓記》通篇寫得很好,而尤為人傳誦者,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這位“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的範老子的事蹟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傳後世的,除了幾首詞,最突出的便是這篇《岳陽樓記》和其中的兩句話。這兩句話育了很多後代人,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品德的形成,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嗚呼,立言的價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寫這篇記的時候,范仲淹不在岳陽,他被貶在鄧州,即今延安,而且聽說他根本就沒有到過岳陽。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他沒有到過岳陽,可是比許多久住岳陽的人看到的還要真切。岳陽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卻是久經考慮,出於胸的、真實的、深刻的。看來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獨特的思想,才能調動想象,才能把在別處所得到的印象括集中起來。范仲淹雖可能沒有看到過洞庭湖,但是他看到過很多巨浸大澤。他是吳縣人,太湖是一定看過的。我很深疑他對洞庭湖的描寫,有些是從太湖印象中借用過來的`。

  現在的岳陽樓早已不是子京重修的了。這座樓燒掉了幾次。據《巴陵縣誌》載:岳陽樓在明崇十二年毀於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順治十四年又毀於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時、知縣趙士捐資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毀於火,直到乾隆五年由總督班第集資修復。但是人們還相信這是子京修的那座樓。

  我在別處沒有看見過一個像岳陽樓這樣的建築。全樓為四柱、三層、盔頂的純木結構。主樓三層,高十五米,中間以四根木巨柱從地到頂承荷全樓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寶柱作為內圍,外圍繞以十二根簷柱,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全樓純用木料構成,逗縫對,沒用一釘一鉚,一塊磚石。樓的結構精巧,但是看起來端莊渾厚,落落大方,沒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氣,在煙波浩的洞庭湖上很壓得住,很有氣魄。

  岳陽樓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佔的地勢。“王高閣臨江渚”,看來和長江是有一段距離的。黃鶴樓在蛇山上,晴川歷歷,芳草萋萋,宜俯,宜遠,樓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樓自樓。岳陽樓則好像直接從洞庭湖裡長出來的。樓在岳陽西門之上,城門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樓外女牆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腳底,丟一個石子,就能聽見水響,轉載請保留此連結!。樓與湖是一整體。沒有洞庭湖,岳陽樓不成其為岳陽樓;沒有岳陽樓,洞庭湖也就不成其為洞庭湖了。站在岳陽樓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來往,漁歌互答,可以揚聲與舟中人說話;同時又可遠看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的湖水,遠近咸宜,皆可悅目。

  夜讀《岳陽樓詩詞選》。讀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氣魄的還是孟浩然的那一聯。劉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化大境界為小景,另闢蹊徑。許棠因為《洞庭》一詩,當時號稱“許洞庭”,但“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寫得最美的,還是屈大夫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兩句話把洞庭湖就寫完了!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 北京

  (選自《中國當代才子書:汪曾祺卷》,有刪節)

  11. 從文中相關描述來看,岳陽樓之美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4分)

  答: 。

  12.結合文字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1)作者為什麼說《岳陽樓記》的寫作是“不可思議的事”?(3分)

  答: 。

  (2)文中說“但是人們還相信這是子京修的那座樓”,原因是什麼?(3分)

  答: 。

  13.按下面的要求,分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7分)

  (1)從修辭的角度,對文中畫線的句子簡要分。(3分)

  答: 。

  (2)寫黃鶴樓、王閣,引用大量古人詩句,用意是什麼?(4分)

  答: 。

  14.作者由《岳陽樓記》被千古傳頌及該“記”寫作情狀引發了怎樣的思考?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8分)

  答: 。

  參考答案:

  11. 純用木料構成,逗縫對,具有結構的精巧美;樓與湖是一整體,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勢美;因范仲淹的一記而不朽,具有高度的思想美;名人登樓留下眾多詩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美。(四個要點,每個要點1分)

  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括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首先找出文中體現岳陽樓之美的描寫,從中提取關鍵詞來述。

  12.(1)范仲淹根本沒有到過岳陽,他是憑著自己的想象,從太湖的印象中借用過來,(2分)描繪出比許多久住岳陽的人看到的還要真切的洞庭湖萬千景象。(1分)

  (2)因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深入人心,(1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為後人傳誦。(2分)

  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資訊的篩選與整合,先要明確題乾的指向。

  13.(1)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整體結構形態,賦予岳陽樓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岳陽樓建築的精巧獨特。(指出修辭手法1分,分評價2分)

  (2)文中寫王閣、黃鶴樓的建築地勢,並與岳陽樓的建築地勢作比較,目的在於襯托岳陽樓得天獨厚的地勢美;(2分)文中引用古人詩句,大量的古人詩句豐富了文章內涵,提升了文章品味,更體現出岳陽樓深厚的文化意蘊。(2分)

  解:本題考查對錶達手法的分,能力層級為E級。第一題考查語句的分,先要明確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第二題考查材料的運用,拿黃鶴樓、王閣與岳陽樓作比較,目的在於襯托岳陽樓的美;引用古人詩句,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美,而且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化內涵。

  14. 作者認為范仲淹憑想象寫出《岳陽樓記》,而該“記”千古傳頌,在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2分)由此提出“立言的價值之重且大”的問題,說明文章的不朽主要在於真實、深刻的思想。(2分)

  古人說:“文以載道。”文章應表達深刻、透亮的思想,(1分)予人思想的啟迪、心智的開啟,予人心清意朗的審美愉悅,這樣的文章才有生命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