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鄉村故事》閱讀答案

《鄉村故事》閱讀答案

《鄉村故事》閱讀答案

  莫泊桑的小說在細節上都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功力,細節描寫準確傳神。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鄉村故事》閱讀答案,更多熱點雜文閱讀歡迎訪問YJBYS文學網。

  鄉村故事 莫泊桑

  離一個海濱小城不遠處,在一座小山腳下有兩座並肩而立的小茅屋。兩個農夫在貧瘠的土地上辛勤勞作,為了養家餬口。每家都有四個孩子。小傢伙們一天到晚都在門前的空地上嬉戲打鬧。兩個家庭幾乎是同時成家、同時生兒育女的。

  從羅爾波特療養站過來,第一座茅屋裡住著蒂瓦施一家,他們有一個女孩三個男孩;另一間破屋住的是瓦蘭一家,他們有三個女孩一個男孩。

  所有人都靠菜湯、土豆和充足的空氣艱難度日。早上七點、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兩家的主婦都要把她們的娃娃們集合在一起喂菜湯,就像看鵝人把鵝群趕攏一樣。孩子們按年齡大小依次坐在一張用了五十年、磨得油光鋥亮的木桌前,最小的孩子的嘴剛能夠到桌面。每人面前都擺著一個凹凹的湯盆,盛滿了用土豆、半棵白菜和三個洋蔥煮的湯以及在湯裡泡得軟軟的麵包。一排人吃得飽飽的。母親親手給最小的餵食。星期天的一點肉湯對所有人來說都像過節一樣,父親這天在飯桌旁戀戀不捨,翻來覆去地說:“要是每天都這樣該多好啊!”

  八月的一天下午,一輛小汽車猛地停在了兩個茅屋前,駕車的年輕女人對坐在身旁的先生說:“噢!看哪,亨利,這群孩子!他們在土裡滾來滾去有多可愛啊!”她跳下車,向孩子們跑去,抓住兩個最小的男孩中的一個,蒂瓦施家的那個,把他抱在懷裡,狂熱地親吻他骯髒的臉蛋。她是亨利·德·于貝爾太太。

  一天早上她來的時候,她的丈夫同她一起下了車,她沒有在孩子們面前停下,而是徑直走進農夫的屋子。

  正在屋裡忙著劈柴做飯的夫婦倆詫異地抬起頭來。年輕太太先開了口,她的聲音發顫:“我們沒有孩子,家裡只有我丈夫和我……我們想把他帶走……你們同意嗎?”

  “你們想把夏洛從這家裡帶走嗎?哦,不,不行,絕對不行。”農婦生氣地說道。

  這時德·于貝爾先生說話了:“我的妻子沒說清楚。我們是想收養他,不過他以後可以回來看你們。如果他能長大成人,這點當然不成問題,那麼他將是我們的繼承人。萬一我們有了孩子,他將享有同等的繼承權。而且,考慮到你們的情況,在你們有生之年,我們將每月定期給你們一百法郎,你們聽明白了嗎?”

  農婦氣沖沖地站起身來:“你們想讓我把夏洛賣給你們嗎?啊,不!怎麼能對一個母親提出這種要求!噢,不!這太無恥了。”

  男人沉默不語,一臉嚴肅,彷彿在沉思,不過他頻頻點頭表示贊同妻子的話。

  於是他們做了最後一次努力。“但是,朋友們,想想你們孩子的未來,想想……”

  農婦(A. 怒不可遏 B.忿忿不平)地打斷了他的話:“夠了!夠了!夠了!走開,還有,別讓我再在這兒看見你們。居然想這麼著就把我們的孩子帶走!”

  德·于貝爾太太走出大門時,忽然想起有兩個小小的孩子,於是問道:“但是另外一個小男孩,他不是你們的吧?”

  蒂瓦施老爹答道:“不,是鄰居家的,如果你們願意,可以去那家看看。”說完他就進了屋,他妻子在屋裡大發雷霆。

  瓦蘭夫婦正坐在桌旁小口小口地吃著麵包片,他們用刀在放在兩人中間的盤子裡挑起一點點黃油,然後小心翼翼地抹在麵包上。

  德·于貝爾先生再一次陳述了他的建議。兩個鄉下人搖了搖頭,表示拒絕。但是當他們得知每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時,他們的決心大大地動搖了。夫婦倆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用眼光徵詢對方的意見。

  他們沉默了很久很久,左右為難,猶豫不決。女人終於開口問道:“你說呢,他爹?”

  他用一種說教式的口氣答道:“我認為這倒不壞。”

  於是德·于貝爾太太開始跟他們談孩子的未來,他的幸福,他將給他們帶來的財富。

  農夫問道:“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要在公證人面前立約嗎?”德·于貝爾先生答道:“當然,這事明天就可以辦妥。”

  農婦仔細地想了想,又說:“每月一百法郎,想從我們身邊把小傢伙帶走,這點錢可不夠。這孩子過幾年就能幹活了。得給我們一百二十法郎。”

  急得跌足的德·于貝爾太太立刻就答應了。她拿出一百法郎作為禮物,以便立刻將孩子帶走。她的丈夫則在一旁立字據。鎮長和一個鄰居很快被請了來,他們欣然同意為雙方作證。

  從此再沒有人聽到小讓·瓦蘭的訊息。他的父母每個月都去公證人那兒領他們的一百二十法郎。他們跟鄰居家翻了臉,因為蒂瓦施大媽沒完沒了地羞辱他們,挨家挨戶地說若非喪盡天良怎麼會賣孩子呢,還說這事太可怕、太骯髒、太下賤了。

  有時候她把她的夏洛誇耀似地抱在懷裡,衝著他大聲說,彷彿他聽得懂似的:“我可沒把你賣掉,我的小寶貝。我沒把你賣掉,我沒錢,可是不賣孩子。”

  年復一年,天天如此。每天她都在門前含沙射影地大聲說些不堪入耳的話,好讓鄰居家的人聽見。蒂瓦施大媽最終相信在這個地區無人能與她相提並論,因為她沒有賣掉夏洛。人們談起她時都說:“我知道那是很誘人的,可是她不管,她那樣做的確像一個好母親。”

  人們都讚揚她。已經十八歲的夏洛從小就聽著這些話長大,他認為自己比同伴們都優越,因為他沒有被賣掉。

  靠著那筆年金,瓦蘭一家不愁吃喝了。依然窮困的蒂瓦施一家因而怒氣難平。他們的大兒子去服兵役了,二兒子死了,只剩下夏洛和他的老父親一起拼命幹活來養活母親和小妹妹。

  他二十一歲了,有一天早上,一輛亮鋥鋥的小汽車在兩個茅屋前停了下來。一位掛著金錶鏈的年輕先生從車上下來,像回到自己家一樣走進瓦蘭家的茅屋。

  老媽媽正在洗她的圍裙,身患殘疾的父親在火爐邊打盹。兩人一起抬起頭來,年輕人說道:“您好,爸爸,您好,媽媽。”

  他們驚呆了,一下子站起來,激動之下,老婦人手裡的肥皂掉進了水裡,她結結巴巴地說:“是你嗎?我的孩子?是你嗎,我的孩子?”

  他張開雙臂擁抱她,親吻她,不停地說:“您好,媽媽。”而顫巍巍的老頭子用他一貫的平靜語調說道:“你回來了,讓?”就好像自己一個月前還見過他似的。

  相認之後,父母親迫不及待地想讓鄉親們見見他們的兒子,於是帶他去鎮長家、鎮長助理家、神父家、小學老師家。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門口看著他走過。

  晚飯時,他對兩位老人說:“你們那會兒可真蠢,居然讓他們抱走了瓦蘭家的孩子!”

  他母親固執地說:“我可不想賣掉自己的孩子。”父親沉默不語。

  兒子又說:“送給這樣的人家並不壞呀。”

  蒂瓦施老爹含著怒氣一字一頓地說:“你是不是責怪我們把你留了下來?”

  年輕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錯,我怪你們,你們可真是呆子,像你們這樣的父母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幸,你們使我不得不離開你們。”

  女人對著面前的盤子失聲痛哭,她邊抱怨邊喝菜湯,勺裡的湯灑了一半。“累死累活地拉扯這些孩子!”

  年輕人怒吼道:“我寧可不生下來也不願像現在這樣活著。剛才我看見那人時,真氣極了,我對自己說:‘本應該是我。’”

  他站起身:“聽著,我覺得我最好走,因為我會一天到晚地埋怨你們,給你們的生活帶來痛苦。你們知道,為這件事我永遠都不會原諒你們。”

  兩個老人驚呆了,一句話都說不出,老淚縱橫。

  他又說:“不,這樣想太殘忍了,我還是到別處去謀生吧。”

  他開啟門,一陣歡聲笑語闖了進來,這是瓦蘭家在為他們歸來的兒子大擺宴席。

  夏洛跺了跺腳,轉身對他的父母吼道:“鄉巴佬!”說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短篇小說之王

  ⑴在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史上,以短篇小說而著稱的非止一人,但名列前茅的卻是莫泊桑。他以三百餘篇短篇小說而獲得了“短篇小說之王”的稱號。在歐美文學史上,莫泊桑把短篇小說這種體裁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取得了多方面的藝術成就。

  ⑵他的小說完全脫離了浪漫主義表現非凡和神奇的傳統,有意識地選擇描寫他最熟悉的生活。他曾說:“如果昨日的小說家是選擇和描述生活的鉅變、靈魂和感情的激烈狀態,今日的小說家則是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所以他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題材,關注各階層人物的平常小事,從小事中現出特定時代的社會風俗,反映某一階級的特殊心理,從而為讀者認識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社會提供了形象的材料。以短篇小說這一特定體裁而論,它並不怕題材小,關鍵在於作者如何從小題材中揭示出社會生活的實質。莫泊桑的小說往往從一串項鍊、一把雨傘、一盒珠寶、一枚勳章等小事入手,但卻反映了金錢統治下人們普遍的心理狀態和道德水準。

  ⑶莫泊桑的小說繼承了他的老師福樓拜冷靜、客觀的藝術風格,作者很少在作品中露面,而是在表面上客觀的描寫中,在對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中,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作品的意義,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的餘地。他的作品“小心翼翼地避免複雜的解釋,也不去議論人物的行為動機,只讓人物和事件在讀者眼前經過”。這是他的小說深受讀者喜愛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有代表性的事例,作冷靜的剖析、觀察,卻將結論留給讀者去作多方面的探討。

  ⑷他的小說構思奇特,佈局巧妙,不拘一格。莫泊桑說:“佈局的巧妙決不在於有激動力或者使人覺得可愛,決不在於引人入勝的'開端或者驚心動魄的收煞,而在於那些表現作品明確意義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組合。”並不是任何一個作家都能夠把小事寫好,因為平鋪直敘的寫法很難取得好的藝術效果,所以莫泊桑在選好材料的基礎上,非常注意對題材的藝術化處理,這就是要把生活真實變為藝術真實,對它進行一番重新組合,即要在構思上下功夫,在詳略上做文章,在對比中見深意,把平常的小事寫得有起伏、有波瀾,從而調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自覺地去探究作品的意義。如《珠寶》: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使用了真假難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描寫,描繪了愛金錢勝過愛一切的生活狀態,當諸多真相揭開時更給讀者造成深刻難忘的印象。

  ⑸莫泊桑的小說在細節上都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功力,細節描寫準確傳神。如《項鍊》中,描寫瑪蒂爾德離開晚會現場時的細節:她出門時,丈夫怕她受寒“把事先帶來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那是平日穿的普通便服,那種寒傖和舞裝的雅緻很不調和。她感覺到了,便想溜走,不讓其他裹在錦裘裡的太太們注意到。”因此,她不聽丈夫的招呼,“便迅速下了樓梯”,這一系列細節,沒有一處是多餘的,烘托出一個愛慕虛榮的小資產階級女子的形象。

  (選自百度,原題為《像流星一樣步入文壇的短篇小說家——莫泊桑》,有刪改)

  【初讀感知】

  6.下列對《鄉村故事》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以浪漫主義的筆法,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兩個家庭因不同的選擇,帶來了不同的結果。這種結局令人深思。

  B.蒂瓦施一家的選擇的確是愚蠢的,面對飛來的機會,完全可以改變自己及孩子的命運,卻不肯把孩子賣給別人,兒子夏洛的指責很有道理。而瓦蘭家的選擇就是明智的,可取的。

  C.“文似看山不喜平”,說的是文章要講究波瀾起伏,曲折有致。這篇小說的情節曲折地再現了兩家人的情感和命運的變化發展。

  D.瓦蘭家的孩子讓·瓦蘭被送到城裡富裕人家,回來探望父母,他彬彬有禮,顯示了良好的教養。而蒂瓦施家的夏洛就略顯粗魯。可見富裕一定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教育。

  7.閱讀《短篇小說之王》,簡要概括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上的藝術成就。(4分)

  ▲

  【細讀品析】

  8.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7分)

  (1)夏洛跺了跺腳,轉身對他的父母吼道:“鄉巴佬!”(品味加點部分的表達效果。)(3分)

  ▲

  (2)農婦(A. 怒不可遏 B.忿忿不平)地打斷了他的話:“夠了!夠了!夠了!走開,還有,別讓我再在這兒看見你們。居然想這麼著就把我們的孩子帶走!”(根據語境為空缺處選擇恰當的詞語,並說明理由。)(4分)

  ▲

  9.閱讀《鄉村故事》,說說劃線段落這一場景描寫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

  【聯讀發現】

  10.莫泊桑短篇小說常“在對比中見深意”。請結合《鄉村故事》和《我的叔叔于勒》,探究莫泊桑短篇小說中隱藏在“對比”中的“深意”。(5分)

  ▲

  11.結合《鄉村故事》一文,談談你對《短篇小說之王》第⑶段劃線句的理解。(8分)

  ▲

  參考答案:

  6.(3分) C

  7.(4分)①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擷取典型事件,以小見大,深入挖掘。②藝術風格冷靜客觀、含蓄不露。③構思奇特,佈局巧妙,不拘一格。④細節描寫準確傳神。

  8.(1)(3分)運用語言描寫,形象細膩地寫出了夏洛因看到讓·瓦蘭衣錦還鄉時對父母的不滿、埋怨和指責(1分),“!”起加強語氣的作用(1分),加點部分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夏洛貪圖富貴、冷酷自私、心靈扭曲的形象(1分)。

  (2)(4分)選A。理由示例:農婦面對德·于貝爾夫婦的無理請求,內心極度生氣,無法容忍與阻止,體現了農婦對孩子的愛,對親情的捍衛。同時,與前文 “生氣地”“氣沖沖地”等詞相呼應,生氣的程度遞增。而“忿忿不平”指因心中不服而感到氣憤,與此處語境不符。【選擇正確得1分,原因分析3分(農婦的心理分析合理得2分,指出與前文的呼應得1分)。若提到“忿忿不平”不符語境或程度不夠的理由可得1分;若選B,能自圓其說,最多得2分。】

  9.(3分) ①交代了兩家人貧困的家境。②渲染了一種溫馨和睦,充滿親情味的氛圍。③為下文兩家人的選擇作了鋪墊。④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及命運。(作用寫一點得1分)

  10. (5分)《鄉村故事》中的對比:①一家重親情不賣孩子與另一家為金錢捨棄孩子對比。②孩子一個衣錦還家,家人團聚,與另一個黯淡離鄉,骨肉分離對比。③賣孩子後,兩家人境況變化的對比:一家人不賣孩子由受人尊敬到因貧困受孩子指責黯然傷心,另一家人賣孩子後由受人嘲諷到孩子榮歸故里受人羨慕。《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對比:①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後態度的對比。②“我”的善良與菲利普夫婦的勢利的對比。(若有其他對比內容的表述,合理亦可。能點出兩篇文章對比內容並簡要評析各得2分,對比作用分析能形成整體理解給1分。)

  參考示例:《鄉村故事》將夏洛為自己父母沒有賣掉自己而感到優越與自豪,和後文他粗暴埋怨父母、責怪他們不將自己送給富人家形成鮮明對比,強調突出了夏洛的愛慕虛榮、貪圖名利,將地位與家境看得比父母還要重要。《我的叔叔于勒》將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前後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對遠在天涯的富翁于勒讚詞滿口,朝思暮盼,對近在咫尺的窮水手于勒卻驚恐咒罵,如避瘟神,形象地塑造了菲利普夫婦自私、虛榮、勢利的形象。對比手法的運用,揭露了在金錢主宰一切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係,深化了小說的批判意義。

  11.(8分)

  【說明】《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第⑷段畫線句有三個要素:有代表性的事例,冷靜的剖析、觀察,多方面的探討。能夠從兩篇文章中發現與這三個要素相符的內容,按照它們內在的邏輯關聯形成整體理解,合理即可。事例的概述佔2分,對“冷靜”的理解佔2分,指出文章的問題探討或揭示文章主旨得3分,語言表達流暢得1分。

  參考示例1:小說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家農民夫婦經受住了城裡貴婦人出高價想收養她孩子的誘惑,而他們的鄰人卻為了生計“賣”了自己的孩子。許多年過去了,被賣到城裡的孩子瓦蘭衣錦還鄉,引起了當年沒被賣掉的夏洛對他父母的不滿,並在大罵他父母為“鄉巴佬”聲中離家出走,到外地謀生。作者只是客觀地敘述,冷靜含蓄,不露聲色,卻引發了讀者對作品的推敲、深思。小說揭示了蒂瓦施一家兩代人面對富貴誘惑所表現出的不同心態,留給讀者思考的問題:是捍衛親情還是向現實妥協,是固守傳統道德忍受貧困,還是為了生存發展而向金錢投降,哪一種做法更可取呢?之間的是非對錯美醜,我們難以盡說,也許生活就是一個悖論。這也是這篇小說餘味悠長的魅力所在。

  參考示例2:小說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家農民夫婦經受住了城裡貴婦人出高價想收養她孩子的誘惑,而他們的鄰人卻為了生計“賣”了自己的孩子。許多年過去了,被賣到城裡的孩子瓦蘭衣錦還鄉,引起了當年沒被賣掉的夏洛對他父母的不滿,並在大罵他父母為“鄉巴佬”聲中離家出走,到外地謀生。作者只是客觀地敘述,冷靜含蓄,不露聲色,卻在冷靜寫實中蘊含著深刻的批判性。如果為了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而“賣”孩子,這樣的父母於心何安?又如何面對自己的孩子和世人?雖說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義,但任何財物都代替不了血濃於水的親情。

  (“多方面探討”還可以聯絡到“貧窮困境對人性的壓迫和扭曲”、“偶然的因素對人生命運的影響”、“環境造就不同的人”等。若只涉及一方面,如示例2,研討充分,也可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