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選段閱讀練習題

桃花源記選段閱讀練習題

桃花源記選段閱讀練習題

  閱讀下面這篇文段,完成下列各題。(20分)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漁人甚異之( ) `(2)悉如外人( )

  (3)阡陌交通( ) (4)便要還家( )

  小題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

  B.之緣溪行,忘路之遠近(選文)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C.為武陵人捕魚為業(選文)

  不足為外人道也(選文)

  D.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雖殺臣,不能絕也(《公輸》)

  小題3:翻譯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小題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所選文段出自《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東晉人。

  B.文章是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來結構全文的。

  C.桃源中人與漁人所處的社會環境的生活是不一樣的。

  D.太守遣人隨漁人去尋找桃花源,說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過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小題5:本文演繹出的一個成語是什麼?本文寄託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4分)

  小題6:請就文中所描繪的桃源生活,談談你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共4分,每空1分)

  (1)對……感到詫異 (2)都,全 (3)交錯相通 (4)通“邀”,邀請

  小題1:D(2分)

  小題1:(1)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和晉兩個朝代了。(2分)(重點詞“乃”、“無論”,如翻譯錯誤,酌情扣分)

  (2)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一類的東西。(2分,重點詞“儼然”、“屬”, 如翻譯錯誤,酌情扣分)

  小題1:D(3分)

  小題1:成語是:世外桃源;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亂,人人生活得幸福。

  小題1:這個理想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剝削的要求,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它帶有一定程度的復古傾向,是不可能實現的。(3分,能言之有理即可)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詞義要結合具體句子理解。A項前一個“因為”,後一個“來”;B項前一個“的”,後一個“到”;C項前一個“做”,後一個“對”;D兩個都是“即使”。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重點詞“乃”、“無論”、“儼然”、“屬”。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辨析能力,逐項閱讀辨析後不難找出說法有誤的一項。D.太守遣人隨漁人去尋找桃花源,說明太守聽後很驚訝,非常感興趣。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要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概括。

  小題1:此題屬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