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同步練習
複習課文,完成以下題目。
1.作者: ,朝代: , 詩人, 家。本文選自 。還學過他的文章有 等。
2.朗讀給同學聽聽,注意語音、停頓、情感。
3.通假字:便要還家 “要”通
4.解釋下列句子中“志”的意思:
(1)處之志之
(2)尋向所志
5.解釋加點詞意思。
(1)阡陌交通 交通: 。
(2)無論魏晉 無論: 。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 。 絕境:
(4)芳草鮮美 鮮美:
(5)欲窮其林 窮:
(6)具答之 具:
(7)悉如外人 悉:
(8)鹹來問訊 鹹:
(9)黃髮垂
(10)並怡然自樂 並:
6.用課文原句(默寫)回答問題。
(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 。
(2)本文中是什麼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
(3)文中描寫桃花源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是:
(4)文中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寧的`句子是:
(5)描寫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
7.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1) :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後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 :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覺明朗。
(3) :沒有人來問渡口。後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 :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8.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並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麼相同的用意?
答:
參考答案
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等
2.略。
3.通假字 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
4.一詞多義 志(1)處之志之 (作標記) (2)尋向所志 (標記,)
5.解釋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錯相通。
(2)、無論魏晉 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妻子和兒女。絕境:與世隔絕之地
(4)、芳草鮮美 鮮美:鮮豔美麗
(5). 窮:窮盡
(6)具:詳盡
(7)悉:全部、完全。
(8)鹹,都
(9)黃髮(老人)垂(小孩)
(10)並:都。
6.(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土地平曠,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並怡然自樂。
(5)、黃髮垂。並怡然自樂。
(6)、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 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b.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成語:(1)世外桃源(2)豁然開朗(3)無人問津(4)落英繽紛
8.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給自足的社會,與當時社會現實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郭沫若寫牛朗織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現出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一方面兩者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