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走進陶淵明 作文

走進陶淵明 作文

走進陶淵明 作文

  篇一:走進陶淵明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你視而不見;籌交錯,案牘累累,你望而生厭;巍巍泰山,綿綿長城,你望而卻步;獨尋那阡陌交通,田園之樂……

  透過宦海的沉浮,人間的俗惡,我從你——陶淵明的身上,讀出了一種境界,那就是你超脫塵世的人生追求——淡泊。

  即使是“環堵蕭然,不敝風日”,即使是“短穿結,簞瓢屢空”,又怎能糾結你的心靈?終究是過往煙雲,“晏如也”。

  是因為淡泊!

  何謂淡泊?淡泊是你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的隨和;亦是鄭“難得糊塗”的豁達。

  這樣看來,淡泊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風,因為有淡泊的心態,所以無意花的容顏和芬芳,不懼樹的挺拔、山的偉岸,故能生能消,能大能小,能強能弱;水,因為有淡泊的心態,故能容萬物而心無萬物,故遇礁更能捲起千堆雪,驚濤拍岸,一往無前;雲,因為有一顆淡泊的心,所以能安於蒼穹之下,隨風做千萬變化,不慕明月之華彩,不羨太陽之光芒,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轉瞬間又消失了蹤影……順隨自然,不逼迫,不迷戀,不強求,不做非分的念想,這就是淡泊。

  一個人若想從容處事,就必須以淡泊為伴。以淡泊的心態處世,我們才能傾聽樹間的鳥鳴,我們才能關注溪水;以淡然的心態對待生活,我們才能在心中開闢一方淨土,保持清醒,自覺抵制花花世界中那些太多的誘惑。

  然而,在這個商品經濟時代裡,被功利所包圍的我們,忙忙碌碌,誰人又能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淡然?

  朋友,你能嗎?

  篇二:走進陶淵明

  我穿越時空,落到一個小菜園子中,小徑上迎面而來的是一個老翁,他的兩有些斑白,兩的黑鬍子隨風而飄,手中拿著一個破竹竿在地上四處敲著,身上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花衣服麼非這是五柳先生陶淵明嗎?

  我近看了看,他好像喝醉了酒,走起路來身子搖搖晃晃地。於是我上一戶人家去打聽,人們說他經常被他的朋友請去喝酒,去了就一定本文來自: 放放假要喝醉,而且既然醉了就會立刻就走,不會一點也不好意思,這更像五柳先生了。

  於是我問到了他家的住宅,一到門口,門簷低矮,走進院子,廳堂窄小且簡陋,住宅四周都種著柳樹和桃樹,現在正值春季,因此住宅一片花紅柳綠,鳥鶯啼飛。柳樹垂下它嫩綠的枝條;桃花綻放出它粉紅的花瓣;鳥兒唱出了婉轉的歌聲。宅子裡一片春意盎然。咦!那不就是剛才的那位老先生嗎?我跑了過去,他起先有些驚訝,不過一小會他就摸了摸他的黑鬍鬚,笑著說;‘既來就是客,來坐下吧’。他將她身旁的凳子拿給了我,哇,這裡的湖和山也很美啊!

  高峻的山巒重疊延綿著,上面長著嫩綠的青松,潺潺的流水似是將山巒浮著似地,飄飄蕩蕩。這水綠的是山倒影出來的還是他真的就這麼綠呢?

  他坐在旁邊,靜靜地釣著魚,神情盎然自樂,我問他;‘老先生,您家中如此貧窮,為何還能如此的安然自若呢?’他回答道;‘只因有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我帶著不惑。這時門響了,來的像一位官宦人家,我聽五柳先生稱他為‘道濟兄’,在五柳先生前去接待他是,我也跟了過去,那個官宦人家好像是來送錢的,並這樣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五柳先生摸了摸他的鬍子,將送來的錢推了回去,‘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多麼謙虛啊,‘真不愧是五柳先生’,我感慨道。頓時也悟出剛才五柳先生所抒之哲理。

  他辭官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志而益堅。

  樂莫非如此,只因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罷了。

  篇三:走進陶淵明

  他懷才不遇,他才氣縱橫,他風流瀟灑,他嚮往田園,他超凡脫俗,他獨愛幽菊,他潔身自好,他安貧樂道,他,便是陶淵明。

  他是東晉文壇上的龍頭,他是柔腸俠骨的鎮軍參軍,他是克盡職守的彭澤縣令,他是棲身田園的自然隱士。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秋風瑟瑟,落木蕭蕭。他踏著歸塵,拂袖而去;他脫離了爾虞我詐的湯湯官海,遠離了這世道的無常,棲身於鄉野田園,悠然自得。

  陶淵明沉醉於鄉村的淳樸平淡,感徹於自然的博大浩。他揣百家論篇,閱罷五經四書,感慨舊時變遷,徹悟治國之道。清新飄逸,深美醇厚,慷慨激昂,悲憤雄壯的詩韻與陶淵明,與田園,與自然縈繞於桃花源外,千古仍未散盡。

  回眸歷史,縱觀天下,古今文學墨客,與其才可貌美者屈指可數,寥寥無幾。除李白,杜甫,他人便無人能及。其世人贊其曰:“千古之英才,萬代入豪傑。” 可他卻不以為然,一笑了之,由此可見矣。他的思緒已然與田園相依,與山河交融。他的胸襟與氣魄,宛若自然,坦坦蕩蕩。家國混沌,朝廷荒誕,他忠心報國,胸懷遠志,卻隨波逐流,仕途坎坷。一生多磨難,萬阻還奮激。遙望清節先生的兒時,劃滿了不幸的淚痕。父親早逝,家道中落。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可在他的身上卻成了偶然……。

  他忍辱負重,他淡雅寧然,他不拘小節,他悠哉遊哉,他不戚貴賤,他不慕榮利,他笑看蒼生,他名流千古。他,就像是在歷史長河中飄蕩的一株野菊花,輕輕起,拋向高空飄舞著,紛飛著,花瓣隨著風兒瀰漫著,淡淡的花香。

  霧漸漸散去,但菊香仍繞在身邊,田園寂靜更顯人世的喧,回眸望去,高山叢林中,我隱隱約約,彷彿看到了一個身影……走進陶淵明,共賞菊,共飲酒,領略在田園中悠然的心境。

  篇四:走進陶淵明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些有關陶淵明的文章,引發了我對作者的興趣。

  其中有一篇我最喜歡的《桃花源記》,裡面描寫的`那猶如仙境的桃源正是我所神往的地方。因此,學後我就對作者留下了似仙人一般飄然的極佳印象。但之後又讀了一篇《愛蓮說》卻說他與菊花一樣,見不慣塵世瑣事而想與世隔絕,為的是襯托作者出淤泥而不染,其中不乏貶義。我不完全同意此看法。

  問世間能如陶淵明一樣有這種興致的人又有幾個,所以他一定是一個與他文章一樣,有著非凡氣質的翩翩君子。作為詩人,正需要這種氣質。而作為一個政治家,憂國憂民當然是最重要的,他不完全具備,因為只因看不慣就撒手不管,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任由賊人橫行霸道於朝廷,自然不對。可是如果這個朝廷已無藥可救,而自己參與其中又必會會送死,使世間少了一個在藝術方面有造詣,並可以為民間百姓造一些福,還可以實現自己最重要的一個夢想,我想一個聰明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他畢竟和周敦頤的志向不盡相同。

  整日在田地裡鋤鋤草,鬆鬆土,種種花,再以這些為題寫寫自己最愛的文章,過著與從前完全不同,每一天都有新鮮感,令後人評論多多而擺脫討厭的塵世的日子,這才是享受生活。而這樣的生活不就是生活在現代的人最嚮往的嗎?

  “出淤泥而不染,涿清漣而不妖”這種境界固然是一般人達不到的,因為是人就會受環境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劉錫追求它,是不太可能的。而陶淵明非常清楚,所以他才害怕被汙染,才遠離是非之地的。遠離,雖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但卻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他也有志向,但不是清除貪官汙吏,而是過上悠閒自得的生活,無憂無慮,像桃源一樣。沒有牛忙那麼頑強,也有崖中竹那麼具有抗爭精神,更沒有蒲公英那麼隨遇而安,就像一朵雲,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隨意變換樣子,變換家園,最重要:一切按照自己,過過不同的生活,別有一番洞天。

  但他仍然不是常人,不會只為了生活而生活,為了勞作而勞作,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為了自己快樂,一切勞作都是為了在勞作中找到創作的靈感,找到快樂的源泉。他不指望自己的文章能賣出什麼好價錢好養家餬口,只希望自己做自己的知音,與自己交流,如此而已。

  或許我想的不是正確的,或許他是有什麼難處才退隱江湖,或許他並沒有我心中想的像世外高人一般的心境,或許只是巧合才被後人看到了他瀟灑的一面,但我的確喜歡這傳說裡的人。

  我眼中的陶淵明,如仙人一樣瀟灑,善於發現自己的快樂,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懂得享受生活。

  篇五:走進陶淵明

  寂靜的山林中,一間破舊的草屋,幾根參差不齊的樹枝搭湊而成的籬笆湊成了一個小園子。園中,在秋風中吐露芬芳的菊花開的正豔,只見一人在園中菊花叢中漫步,忽而,他折下一株開得正盛的菊花,自言自語地似是嘆息又似怡然自得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真是愜意呀,說完,笑著走進了草屋之中。

  此人自號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一旦對知識有了新的領會,就會高興的忘了吃飯。家中貧窮,以至於不避風日,短穿結,單瓢屢空,吃不上飯的事也是時有發生。但他自己並不為此而感到傷感,反而常著文章自娛,頗示以志。在生活中,他也並不總依靠親朋好友,時常也為那南山下的豆苗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有時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但他依舊沒有放棄此中艱辛而又愜意的生活,依舊沒有為那黑暗官場中的五斗米折腰。現在,他只是扛著鋤頭走在下山的路上呢喃道;‘‘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愜意的五柳先生也有幻想。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無雜樹的桃花源就是他的夢想。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並怡然自樂。這就是他幻想中的社會。沒有官場中的黑暗,沒有世俗中的紛爭,沒有苦難,沒有惶恐,只有樸實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遠過著平和、寧靜的生活,就算有外人打攪,想著太守,官員報告此事,美麗的桃花源也會讓其不復得路。五柳先生的夢想是美好的,與世無爭的五柳先生不正適合於此地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五柳先生難道不是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讓我們走近秋風中的菊花中,找尋陶淵明的隱逸之感;走進終南山下的豆苗中,領會陶淵明的愜意之情;走近那美麗而又美好的桃花源中,品讀陶淵明與世無爭的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