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關於陶淵明的飲酒賞析

陶淵明的飲酒賞析

關於陶淵明的飲酒賞析

  在醉意朦朧中,自我意識消失了,詩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態可掬的詩人形象。

  詩人最後說:有些人迷戀於虛榮名利,而我則知“酒中有深味”。魏晉以來,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們所追求的是與自然冥合的境界,只有透過飲酒,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酒之深味便在於此。

  其十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詩人一下筆,就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一個矛盾現象: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實上可謂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齊餓死在西山(首陽山)。伯夷、叔齊是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後,他們互讓君位。周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終被餓死。詩人緊接著義正嚴詞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古聖先賢要講那樣的空話呢?

  詩人又舉出榮啟期的事蹟,證明善有善報之類的說教是空話。榮啟期是一個安貧樂賤的人,是封建社會的一位善人。孔子說榮啟期:“善乎,能自寬者也。”但這位善人九十歲還是以鹿皮為衣裳,以繩索為衣帶,過著飢寒生活,像他青壯年時一樣。

  但是伯夷、叔齊也好,榮啟期也好,他們生前沒有得到善報,死後名聲卻流傳後世。他們所以能名聲傳世,依賴的就是固守貧困的節操。陶淵明本人正是這樣一位固守窮節的貧士。

  其十三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蕕年,長飢至於老。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陶淵明的飲酒賞析陶淵明的飲酒賞析。

  裸葬何足惡,人當解意表。

  孔子的弟子顏回,可謂仁者也。然而他29歲,頭髮盡白,早死。榮啟期也是有名的好人,但九十歲還過著飢寒生活。他們雖留下身後美名,但死後何所知。

  人生在世,有些人厚自養身,把身軀看得千金一樣貴重,但臨終時,再寶貴的身軀,也得消滅。西漢楊王孫於病危時,囑其子裸葬,要以身親土。人當解其真意。

  這首詩的前八句說名不足貴,後四句說身不足惜,都是憤世之言。

  陶淵明寫《飲酒二十首》詩時,酒喝得不少,家中也經常斷酒喝。當他寫成十九首詩時,家裡的酒罈酒罐又空了好幾天。就在這個時候,一天清晨突然聽見有人敲門。陶淵明披上衣裳,開啟門一看,原來是鄰居李老漢,抱著一個酒罈,站在門外陶淵明的飲酒賞析李老漢說:“我們家大清早剛釀成的酒,我想讓你嚐個鮮,就趕緊給你送來了!”

  陶淵明一看送酒來了,高興得手舞足蹈地說:

  “我幾天不吃飯不覺餓,可是這幾天沒喝酒,簡直渴得要死!”

  “我還不知道你!”李老漢說,“就算渴死了,也要當酒鬼”。

  兩個人朗朗地笑起來。

  進到屋裡,陶淵明急不可待地倒出一海碗酒,淺黃色的酒液散發著迷人的酒香,叫人垂涎三尺。因為是剛釀成的酒,沒有經過濾,酒面上漂浮著一些酒糟,像一些白螞蟻。陶淵明去找漉酒巾,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一撓頭,想起頭上纏的葛巾,蒙在一隻空碗上,把另一碗渾酒倒在葛巾上。他撣了撣葛巾上的酒糟,重新把葛巾圍到頭上,頭上的葛巾也飄逸著迷人的酒香,這股酒香,透過鼻子,一直鑽到陶淵明的肺腑裡。

  “這是個好法子”,陶淵明得意地說,“又過濾了酒,又能戴在頭上聞香”。

  陶淵明舉起那碗濾清的酒一飲而盡,頓時覺得兩眼發亮,兩掖生風,每一個毛孔都透氣,每一個細胞都快活。

  陶淵明喝足李老漢送來的酒,寫成了《飲酒二十首》的.最後一首詩。

  其十四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恐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陶淵明是以飲酒為題材,大量創作酒詩的第一人。他的詩,可謂篇篇有酒,寄酒為跡。

  伏羲、神農是傳說“三皇”中兩位最古老的帝王,已經離我們很久遠了,世上已經罕見那樣純真的人。只有那個一生勤奮奔走的孔子,還想把四分五裂的東周社會彌補復原,讓民風世俗再回到那個淳樸的時代陶淵明的飲酒賞析百科。

  孔子的奔走努力雖然沒有達到天下大治,他所期待的鳳鳥雖然沒有飛來,但經他整理研究,殷周以來的詩書禮樂,總算由殘缺不全而恢復一新。可是,自孔子在洙水、泗水之間設壇施教的事業停止以後,他的微言大義就再也聽不見了。世風江河日下,以致出現了那個瘋狂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把詩書燒成灰。

  好在西漢初還有伏生等幾個老儒生,傳授六經的工作勤勤懇懇。可是為什麼隔世之後,六經就沒人愛好和親近了呢?如今有些人也像孔子那樣成天在外馳車奔走,可是沒有人前來禮賢問津。

  最後突然轉到飲酒上,在這樣

  令人絕望的世風下,我還能說什麼,做什麼?只好痛痛快快地飲酒,才對得起頭上戴的過濾酒的葛巾

  陶淵明飲酒詩寫了二十首,這是最後的一首。這組詩是借酒後直言,談出自己對歷史、對

  現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因為是酒後直言,所以難免有謬誤之處。“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這是二十首飲酒詩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