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餘力學文導言散文

餘力學文導言散文

餘力學文導言散文

  “餘力學文”指在生活中努力踐行“孝悌、謹信、仁愛”,完成自己的道德修養之外,在閒暇時間學習文化典籍。

  孔子儒家思想規範堅持視道德修養為首務,而對於書本知識的學習則在其次。《論語集註》,程子曰:“為弟子之職,有餘力則學文,不修其職而先文,非為己之學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藝,末也。窮其本末,知所先後,可以入徳矣。”

  個人修養固然重要,而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樣無容忽視。朱熹認為,學文乃修德之法。他說:“愚謂力行而不學文,則無以考聖賢之成法,識事理之當然,而所行或出於私意,非但失之於野而已”。

  “學”,是個形聲字,本作“學[繁體學字頭,下土]”,像雙手構木為屋形,後作聲符,加“子”為義符,本義:學習,即透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子就是孩子,小孩子是學習的主體。“雙手架木做房屋”,此足見“學”字的本意就頗具有實踐性和目的性。《廣雅》:“學,識也。”《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尚書大傳》:“效也。近而愈明者也。”

  孔子十分重視學習的'重要性。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而思,無益,不如學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關於學習態度和方法,稱:“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他勉勵大家學習,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鑿,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他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之說,更是把學習視為治國安邦、化民成俗的第一要務。

  譚嗣同《仁學》:“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輿、全體、心靈四學,蓋群學群教之門徑在是矣。”本篇內容取自《幼學瓊林》,該書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瓊”,美玉。“瓊林”,南唐李昱: “玉樹瓊花,美玉成林,謂之瓊林”。《幼學瓊林》也就是說裡面的內容就象美玉妝成的樹林一樣。

  學而時習,不亦說乎,瓊林信步,未始不是一種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