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城市該給無助者留一扇門散文

城市該給無助者留一扇門散文

城市該給無助者留一扇門散文

  94歲的李秀英不是遊客,也不是被封為“上帝”的消費者,但在北京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一王府井大街上,有一扇門為她留著。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李秀英都和這條金光閃閃的街道格格不入。每天晚上,她戴著兩隻顏色不一的手套、穿著深藍色大褂出現在這裡,拖著與身體一半高的鋁合金支架,艱難地穿過擁擠的人流與財富。

  如果說這條街上存在一條無形的食物鏈,那麼李秀美就位於鏈條的最底端。她的慾望在這條10億元打造的“金街”上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不過是期望能在垃圾桶裡,多翻出幾個被人丟棄的塑膠瓶,再用每個瓶子換來一角錢。

  半個多世紀前,這位老人從安徽到北京做保姆,如今住在王府井附近一間6平方米的平房裡,每個月領800元低保,還要照顧74歲生病的女兒。10年前,她轉向這條繁華的街道,在這裡尋找生活的機會。

  這條800多米長的步行街上,每隔幾米,就有一扇可以滿足不同慾望的大門,比如去四聯美髮店燙燙頭髮,去國際品牌的專賣店試件最新款的上衣,或者戴一戴老字號盛錫福的帽子……她也經過這些琳琅滿目的櫥窗,只是沒有機會踏進。

  對於李秀英來說,那些藏匿於黑暗中的`廢紙片與塑膠瓶,或許比路邊廣告牌上閃耀著的英文字母更有吸引力。可總有身強力健的拾荒者比她更早發現這些東西。事實上,就連那些好不容易撿來的空瓶子,她也必須把它們掛在支架上,才有力氣拖著走完回家的路。

  但有一扇飽含善意的門,卻特意為她留著。

  每天晚上商場臨近關門前,李秀英都會被允許進入一家名叫APM新東安的商場裡撿垃圾。據說,珠寶店和服裝店的店員會準備好空飲料瓶,一旦她出現,就把空瓶放進她的黑塑膠袋裡。這家商場的保安也不會阻攔她,這些年輕的小夥子們說,普通撿拾垃圾的人,是不可以進商場的,“但李奶奶例外”。

  帶著這些戰利品,李秀英回到那間破舊的小屋。潮溼的牆皮已經脫落,在家養病的女兒只能為她點亮家裡唯一的電器:一盞被電線吊在房頂上的燈。

  然而,當她的故事偶然被傳到微博上,並經媒體報道後,四合院卻要對她掩上大門。鄰居們告訴她:“不要讓外人進家,如果再招人進去,就把你和你女兒趕出家門。他們(記者)都是壞人!”一位記者探訪她時,還遇到了鄰居的阻攔:“你們是誰啊?你們想幹什麼?”“出去,都滾出去!”

  從善意的角度揣測,記者和熱心人士接連的造訪對這個平凡的四合院,確實是一種壓力。況且,他們和老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多年來能允許她把莫名其妙的垃圾帶回院子裡,也算是一種寬容了。只是這兩扇門一開一合之間,讓人意識到,對於這些小人物來說,善意是多麼容易就會成為碎片,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又是多麼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