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教學方案設計

琵琶行教學方案設計

琵琶行教學方案設計

  【知識目標】

  一、瞭解白居易與唐朝“新樂府運動”的文學主張及創作特色*

  二、學習本詩透過特殊景物來渲染氣氛烘托突出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

  三、品味生動比喻、細節描寫的對錶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能力目標】

  一、能結合詩歌意境簡單敘說對人物形象的體會。

  二、能簡析景物描寫對詩人情感主旨的表達作用。

  【情感目標】

  欣賞品味詩歌中對音樂描寫的精妙之處,體會詩歌語言的音樂美,體會作者與琵琶女特殊的感情與身世遭遇,培養高尚的情操。

  【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家、作品

  〖作者簡介〗

  1、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名作品有《賦得古原草送別》、《憶江南》《長恨歌》等。編有《白氏長慶集》。作品平易通俗。

  唐憲宗元和十年,跟擁兵割據的藩鎮吳元濟有勾結的朝廷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長安城頓時一片混亂。白居易當時任東宮贊善大夫,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上書 請求緝捕兇手,終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對於這次遭貶,詩人既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後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態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 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創作了《琵琶行》這篇著名的長詩。

  2、歌、行、吟:古代詩歌體裁,三者沒有嚴格區別。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一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二、初讀探究:詩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的感情基調。

  三、尋疑慮探究

  1、詩中交代白居易巧遇琵琶女的詩句,此時作者的心情怎樣?

  遭遇貶謫,憂憤難平;送別友人,孤寂愁悶。

  2、你覺得琵琶女最美的表現是哪一個細節?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作者突出琵琶女的彈奏技藝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側面烘托細節描寫比喻誇張對偶通感

  4、在彈奏過程中,最能表現琵琶女遭遇與心境的詩句是哪一句?

  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5、琵琶女的自述身世觸一動了白居易的愁情,不禁對她深表同情,這個詩句是?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四、誦讀上述研讀的幾個片段,回味詩歌的語言藝術。

  五、查閱註解與《導學》“知識薈萃”,把你認為尚未掌握的字詞在書本上作標記。

  六、作業

  試比較本詩與《夢遊天姥吟留別》的異同點

  第二課時

  一、全詩最能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個?這句詩可以有幾種解讀?

  1、同是懷才不遇(不被珍惜、不被重視),心曲相通;

  2、同是淪落天涯,處境淒涼,同病相憐;

  3、雖然素昧平生,但卻命運相同,應該相互安慰;

  4、借事述懷,表現不平事處處皆有。

  二、你認為“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有無聲勝有聲”妙處在哪裡,今天用此典故還可以有哪些含義?

  三、找出詩中寫景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詩中敘述景物環境的句子為哪些?它們在詩中起了什麼作用?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詩人江東送客環境。秋夜、江水、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更顯情之悽慘。

  渲染了悽清悲涼的氣氛,突出送別時人物悲悽愁慘的心情。

  ——“別時茫茫江浸月”

  別時景象,融情入景。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彷彿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渲染哀傷之別,為琵琶聲的出現作有力鋪墊。

  ——“唯見江心秋月白”

  音樂結束時寂靜環境。

  一曲彈罷,感情仍在擴散,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彷彿江心秋月也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一融,襯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繞船月明江水寒”

  歌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歌女冷落淒涼的心情;

  ——“黃蘆苦竹繞宅生”

  詩人的生活環境,點明寂寞悲涼的心情。

  【小結】由於景物環境敘述與抒情的結合,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鬱的月光裡,優美動人又不乏悽清悱惻。

  四、拓展遷移

  試比較本詩與《夢遊天姥吟留別》的異同點〖討論後參考《導學》“創新思維”〗

  五、運用實踐

  1、《導學》“同步訓練”

  2、背誦名句

  3、預習“唐詩六首”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