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的學習

《錢塘湖春行》的學習

《錢塘湖春行》的學習

  背景介紹

  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長慶三年(823年)春寫的一首七言律詩。

  唐代開始,西湖一直是遊覽勝地,白居易少年時就神往西湖。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達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剛剛來臨,大地稍露些許春的氣息,早就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西湖邊遊賞,終於實現少年時的心願。

  漫步西湖湖堤上,面對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為西湖美景感染,興奮而作《錢塘湖春行》這首炙人口的西湖名詩。這首詩在描繪了西湖美麗春光和勃勃生機外,還體現出作者對春天的心悅之情。

  詩文學習

  詩文原作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字義註釋

  錢塘湖春行[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在西湖裡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連,故稱孤山。白堤與其相接}寺北賈亭{即賈公亭,是古代西湖名勝之一,因唐朝杭州刺史賈全所建,故得名}西,水面初(剛剛)平(齊平)雲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低。

  幾處早(早出現)鶯爭(爭搶、爭佔)暖樹[暖樹:向陽的樹木],誰家新(新歸、新來)燕啄(叼啄、嘴銜)春泥。

  亂(紛)花[亂花:紛的花朵]漸(逐漸、漸漸)欲(要、想要)迷(使……迷住)人眼,淺草{初春剛剛長出地面的草密而不高,故稱淺草}才(剛剛)能(能夠)沒(遮沒、遮住)馬蹄。

  最愛湖東行(散步)不足(夠)[行不足:遊賞不夠,即反覆遊賞],綠楊(楊柳)陰(樹陰)裡白沙堤。

  詩歌譯文

  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水面剛剛(與堤岸)齊平,雲氣(重疊)低矮(得要同湖面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現的黃鶯爭搶著向陽的樹木,誰家新歸來的燕子叼啄春泥(忙築巢)。

  紛的花朵漸漸想要使人的眼睛迷住,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最喜愛西湖東面(一帶的景色),(我在那)反覆遊賞還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樹陰裡的白沙堤(更讓人流連忘返)。

  詩文分

  《錢塘湖春行》緊扣環境和季節,描寫了西湖早春的.迷人景緻,體現出西湖早春的生機盎然,表現作者在西湖早春旎風光中無比喜悅之情。

  首聯(一二句)第一句先點明具體地點,第二句寫遠西湖美景,春水新漲似與堤岸齊平,藍天裡白雲低垂似與湖水相連,描繪了湖面景色,體現西湖靜態美。

  頷聯(三四句)由靜寫到動,由遠的輪廓寫到了近觀的細節。作者選擇了春的歌手黃鶯和春的信使燕子這兩個極具早春特色的春天化身加以描繪,讓人感到冬即去春已臨,引發人們心中的喜悅。

  頸聯(五六句)又由動物寫到靜物,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信馬由韁地踏青在春草上,欣賞西湖畔的花,看花的時間長了,人們產生迷亂的感覺。多麼愜意啊!作者將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感情色彩的景物,使讀者也受到感染。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體現了生命的活力。

  尾聯(七八句)是作者即景寓情,寫白沙堤之景,表達自己對白沙堤一帶景色的留戀,表現作者欣賞西湖美景時的喜悅興奮難以抑制。進一步感染讀者,使讀者在讀到這兩句後產生去白沙堤感受美景與快樂的衝動。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下人(今陝西渭南縣附近),書香門弟出身,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白居易是貞元年間的進士,初授周至(今陝西周至縣)縣尉,在那裡寫了《長恨歌》和《觀刈麥》等名作。後官至校書郎,再後召為翰林學士,任左遺、贊善大夫等。這一時期,他意氣風發,賦詩文,上書獻策,積極參與朝廷的政治活動。《新樂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詩篇作於此時。

  後因進諫得罪朝廷官僚階層,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秋寫出了著名的《琵琶行》。後調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杭州刺史。

  唐敬宗長慶四年(824年),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兩年後因體弱多病而告假休官,56歲回到洛陽。此後雖曾入朝作秘書監,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當時朝廷黨爭激烈,他不願介入,就請求退休。終於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管東都洛陽,任河南府尹,在這編定了《白氏長慶集》。後為太子少傅(太子的老師)。 71歲出任刑部尚書。846年,他七十五歲時病逝於洛陽,追贈尚書左僕射。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其擅長詩歌,他的作品平易近人,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