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案與教學反思
導語:《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
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透過品味語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
3.學習課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和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預習導學】
一、 瞭解“銘”這種文體及作者簡介。
1、“銘”,本來是古代刻在金屬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短小精悍,押韻,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內容上有頌揚或警戒之意。如:座右銘、墓誌銘
2、作者簡介。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當年劉禹錫被貶官到安徽和州當通判,受到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讓他在半年時間,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是斗室(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劉禹錫因此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並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用來明志。
二、自主學習,反覆誦讀,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惟吾德馨( ) 苔痕( ) 鴻儒( ) 案牘( ) ....
2.解釋加點字詞
(1)有仙則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吾: 馨: ........
(3)談笑有鴻儒 ..
(4)可以調素琴 .
(5)無絲竹之亂耳 ..
(6)無案牘之勞形 ..
3.一詞多義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 ..
之
何陋之.有 ( )
4.古今異義 古義古義
形絲竹今義今義
5、詞類活用
(1)有龍則靈.
(2)無絲竹之亂.耳
(3)無案牘之勞.形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型別。
何陋之有?
7、指出下列句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 )
(6)孔子云:何陋之有? ( )(
8、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 ) ))
【合作探究】
1、快速從文中找出能總領全文的句子(主旨句)。
2、文章開頭寫山、水,這與陋室有什麼關係呢?
3、文章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德馨”的?
4、文章題目為“陋室銘”,結尾卻又說“何陋之有”,這樣矛盾嗎?
5、結尾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6、(歸納主題)作者透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怎樣的節操和情趣?
7、文章借陋室以言志,透過形容陋室不陋,表現作者不貪戀榮華富貴,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這種是一種怎樣的寫作手法?
第三課時
【鞏固提升】
課題:《短文兩篇—陋室銘》
姓名: 班級: 課型:新授 授課時間:2011.9 主備人:李成華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透過品味語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
3.學習課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和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