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白楊寫課文主要內容

白楊寫課文主要內容

白楊寫課文主要內容

  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楊寫課文主要內容,歡迎大家來查閱。

  白楊寫課文主要內容

  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說:

  “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唸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字詞導讀

  1.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砂、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

  2.清晰:清楚。

  3.渾黃一體:全都是黃色,分不出界限。

  4 .高大挺秀: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

  5.衛士:衛兵,泛指擔任保衛工作的人。文中指白楊樹。

  6.沉思:深思。

  7.新疆,一個地方

  8.撫摸:用手輕輕按著並來回移動。

  9.嚴肅:(神情、氣氛等)使人感到嚴肅的。

  10.軟弱:缺乏力氣;不堅強。

  11.動搖:不穩固;不堅定。

  12.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13.陷入:深深的進入(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是我國現代作家袁鷹60年代初的作品。當年大批內地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奔赴新疆,開發大西北,艱苦創業。作者透過對白楊的讚美來歌頌這些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崇高品格。

  本文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楊展開了討論。在討論中,兩個孩子知道了,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主題解說

  作者的人物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透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

  教學重點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體會白楊的精神,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