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那一天作文(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那一天作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那一天作文1
時值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祭祀節日,已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今年的清明節下著小雨,這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我積極地去掃墓,但今年的清明節過得不一樣,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清明節當天,吃完早飯,爺爺就召集爸爸叔叔及堂叔伯家庭準備去掃墓了。我們攜帶酒食果品,還有一大扎白菊花就出發了。“就這些?不帶其它了?”我問爺爺。爺爺說:“不帶了,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從今年開始,我們要移風易俗、文明祭祀。”
我們步行30分鐘左右就來到了墓地,它是一個用磚石砌成的小屋,長約2米,高約1.5米,正面用瓷磚貼好,看起來非常堅固、漂亮。裡面整齊地放著先人的骨灰盅,每個都用毛筆寫上姓名。因為是新建的小屋,並沒有雜草,很快我們就打掃乾淨,然後大人們取出供品和一大扎白菊花擺在墳前,輩份最高的爺爺對我們說向先人磕頭祭拜並許個心願,說很靈的。我心中暗暗念道:祝我在期末畢業檢測語數英三科都拿100分。其實我也知道,由於自己平時太貪玩,三科都是80分左右,要想都考100分,難度可不少,一定要勤奮學習才行,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在休息時爺爺說:“我過年時徵求了大家的意見,大家都同意把先人的骨灰盅集中在一起,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第一、響應政府的號召,節約用地、節約開支;第二、出於安全考慮,上年拜祭,小紅就是因山路斜滑摔倒導致摔斷左手;第三、讓先人也聚居在一起,聊聊家常;第四、清明節只有一天假期,大家都外出打工,方便拜祭,與其花時間爬山,不如節省些時間聊聊家常。”
爺爺說得太好了,想起以前清明節去祭祀,大人們除了攜帶酒食果品,還有紙錢、冥幣、香燭、鞭炮、紙祭品等,光是紙祭品,就有一大蛇皮袋,鞭炮也有幾個,並且是越大越好,有一年還抬了一個乳豬去呢,用去了大家很多錢。清明節正值雨季,墓地多是在山上,山高路滑,把所有的祭品拿上山也不是件易事,經常是拜完山回來滿身都是泥,全身溼透,身體弱者還容易得感冒。上一年更驚險,由於山路斜滑,小紅摔倒從半山滾下來摔斷了左手,一路哭個不停,醫治用了四五千元。有些墓地比較遠,要翻過一座座高山,走路去至少要2個小時才能到達,一天只能去一兩個地方,一天下來可把人累死,外出打工的下午又要急忙趕車去上班了,剩下沒拜的墓地只能讓在家的週末才去,但我們拜祭的興趣和意義已大打折扣。拜祭時我最怕就是燃放鞭炮了,劈哩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嚇得我躲的老遠。現在可好了,再也不用爬高山和聽可怕的鞭炮聲了。
回到家裡,大家都集中在大伯家吃飯。吃飯時大家圍在一起,有說有笑的,一邊吃飯,一邊聊聊家常、談談生活。長輩們還以先人的事例告誡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的有用之才,我們從中也得到了教育,受益非淺!
清明悼念已故親人,這是一種親情,也是一種傳統,對此我們要保留,但同時又要去除傳統之中遺留的、迷信的、不科學的祭掃方式。我們要倡導大家共同攜起手來,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實際行動創造一個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那一天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淨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並行色匆匆。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後,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濛濛的細雨中飄著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後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後,爸爸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後,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並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說如果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麼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著許多外地的車輛,媽媽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
清明節的那一天作文3
4月,春光明媚,4月,大地復甦,4月,春色滿園,4月,萬紫千紅。4月,也有一個重要的節日:清明節。這一天,我和家人一次去給太奶奶上墳。
到了墓地外圍的停車場,我們下了車,透過一條小路,走到了墓地,在這條小路周圍,有許多的菜地,有一大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景色十分迷人。終於,我們到了墓園,墓園的上空煙霧繚繞,滿地都是紙灰。來到了太奶奶和太爺爺的墓旁,我給太奶奶磕了三個頭,並且給他們獻上了一束鮮花。之後,全家人都為太奶奶磕了頭,依據多年的習俗,我們就開始燒紙錢了。紙錢全部燒完了,我就在想,太爺爺和太奶奶會不會真的拿到這些錢呢?
在晚上,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條新聞,現在很多的人都使用了江葬的方式,他們把親人的骨灰灑向長江,在清明節時,乘船來到江中,往江裡灑下花瓣,紀念已故的親人。這種方法不僅能寄託對親人的哀思,也不汙染環境,是一個折中的好選擇。
墓葬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習俗,但是隨著有更多的人越來越懂得愛護地球,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江葬,我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地球的環境會更加美好。
清明節的那一天作文4
清明那天,早上天氣還烏雲密佈,下午卻是陽光明媚,微風飄絮。
下午祭拜完祖先,表弟提議去沿江路放風箏。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真是放風箏的好地方啊!
各種各樣的、五顏六色的風箏點綴著飄著朵朵白雲的藍天,那藍天顯得多美啊!
我越看越入神,美麗的風箏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江裡的魚兒也都跳出水面來看大家放風箏了,那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啊!
“我們也來放風箏吧!”表弟看著我說。我回過神來,“好啊好啊!放風箏咯!”
我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知該怎麼放,畢竟我們從沒放過風箏。
“誰先來放呢?”小姨問。我自告奮勇地說:“我先來放!”說著就拿起風箏。
我們很快就做好了放風箏的準備。“跑!”小姨喊到。我便不敢怠慢地飛跑起來,可風箏並沒有飛上天空,而是繼續趴在地上“睡懶覺”。根本就沒有要飛上藍天的意思。
不飛嗎?那就再來一次吧!我拿著風箏又來到了起跑點。起風了!我迎著風跑了起來,可惜跑得不快,所以風箏乎飛乎落。
從前兩次放風箏的失敗中,我得到了一個經驗:迎風跑時要跑得快,這樣風箏才能像展翅的老鷹一樣飛上天空的最高處。於是,這一次,我用足力氣迎著風向前衝,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風箏高高的掛在了天空。
表弟看著越飛越遠的風箏,高興的圍著我又蹦又跳。
“放得太好了!”聽著小姨的稱讚我那高興的勁簡直無法形容。
其實,放風箏就像我們在學習的過程,如果你遇到困難依然堅持不屑,那麼你就能夠成功!在這次放風箏裡我不僅學會了放風箏,還學會了該怎樣學習。
下個清明節,讓我們一起去放風箏,一起放飛我們的夢想!
清明節的那一天作文5
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每到清明節,日子也總是充滿凝重和悲涼的調子,”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像這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明節》詩句一樣流傳已久,由此可見早在唐代就有清明節了。其實清明節最早始於春秋時代,這一天禁止明火,只能吃冷食,並有掃墓,踏青,放風箏等習俗。
說到清明節也很容易使人們想到那些為祖國不怕犧牲的烈士們,於是這一天來為烈士掃墓的人特別多,讓往日肅靜的烈士陵園充滿了悲傷的氣息,來獻花圈的人群中,有大人也有孩子,他們雖然年齡不同,但是他們都是來祭拜英雄的,每當這時,人們面對高聳的墓碑就彷彿看到那炮火紛飛的年代,想起那無數的英雄……其中就有炸碉堡的董存瑞。正是他們這些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戰爭的勝利,贏取了今天的和平!
掃墓是對故人的懷念,獻上花圈,心中一陣悲傷,以至於淚流滿面,因此清明節也帶著一些的憂傷之情。
我們在說說清明節的踏青吧!陽春四月,正是好春光,來到郊外看著綠草片片鮮花朵朵,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再放起那希望的風箏,快樂充滿了空氣,一幅歡樂的景象”印“在面前,今年的踏青,我去了”綠博園“,那裡草還剛露出頭來,桃花,迎春花,還有好多不知名的花都開了,草是嫩綠的,花是萬色的,初春的風吹拂著臉,暖暖的,人們走在其中頓覺心曠神怡,這真是早春的一幅美景呀!
清明節如畫的節日,清明節如詩的節日,清明節悲傷的節日,清明節歡樂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