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有關名著的讀後感

名著的讀後感

有關名著的讀後感

  《高老頭》

  這部小說出自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評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理所當然的,這部小說也屬於批評現實小說的範疇。

  故事起於巴黎的一個名叫伏蓋的公寓裡。我們故事的悲劇人物高里奧老頭就生活在這座簡陋廉價的包伙公寓裡。和其他一些不同性格的人。惟一的相同點就是他們都不是生活奢華的上流人士。雖然本書以“高老頭”為題。但主線卻是圍繞著一位名叫拉斯蒂涅克的年輕人。畢竟,這樣的悲劇是需要一個見證人。

  高老頭本來是一位麵粉商,在退休時還是一位富裕的老人。但是又因為什麼原因使他從伏蓋公寓中的最高等房間住進最低等的房間,什麼原因使他絞了他深切懷念的妻子的遺物,又是什麼使他的身體日漸瘦弱?

  所有的謎團都隨著拉斯蒂涅克想方設法逐漸擠近上流社會而解開。高老頭有兩個嫁入豪門的女兒,雷斯托夫人和紐沁根夫人。當拉斯蒂涅克成為紐沁根夫人的情人,終於在上流社會嶄露頭角時,故事也接近了尾聲。

  這兩個自私的女兒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將他們的父親榨乾,直至父親臨終時,也遲遲不肯來看望自己的父親。直到她們的生活也接近絕望時才來。可是這位無私的父親早已氣絕了。而她們淌出的淚水仍是虛假的。就算她們表現的如何真實。可是旁人仍是清楚的探清其中的虛假。高老頭離開人世了。拉斯蒂涅克這位年輕人也完成了巴黎社會的啟蒙教育,大徹大悟,然後向這個邪惡的社會發起挑戰。故事結束。起於這個簡陋的公寓,終於這個簡陋的公寓。

  文字裡的歲月是短暫的。卻濃縮了時代色彩。極力表現了一個奢靡浮華的社會。刻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他們虛偽,狡詐,虛榮……巴爾扎克用他文字的藝術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活動的,喧鬧的,真實的社會。是當時資產階級真實的寫照。人們只為金錢而活的殘酷。親情,愛情,友情所有美好的情感在當時遠遠比不金錢,遠遠比不上上流的地位。人們之間的維繫僅僅只有金錢。多麼令人悲傷,多麼讓人痛斥,這個殘酷而虛偽的社會。

  馬克思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我們悲劇的中心,高里奧老頭。這個擁有崇高父愛的老頭。他值得人讚美,他無私的為他的女兒奉獻自己的一切。從一個富裕的麵粉商變成孤獨逝去的老人。而心安理得受著他給予一切的兩個女兒給了他的父親什麼。是逐漸被敗光的家產,還是在他臨死前認清事實的絕望。我為這位可敬又可憐的老人感到痛心,悲哀,不值。可是這無私的父親還是毫無怨言,只求他的女兒也能夠愛的。這樣簡單的需求,他的女兒們卻做不到。愛人究竟有這麼難麼,還是世人已經給利益矇蔽了雙眼。

  但同時,悲劇導致的原因也有高老頭的錯誤。他太過溺愛他的女兒。沒有約束,沒有責罵,盡由著他的女兒們任性。因此,她的女兒才會變得如此熱愛物質享受,卻永遠也不能體味到她們父親深切的愛,和無私的偉大。這種無私的溺愛,究竟是種悲哀。得不到回報也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也鑄成了悲劇。但是釀就這悲劇到底還是那個瀰漫奢靡之氣的浮華巴黎。那個殘酷冷漠的巴黎社會。

  心中沒有美好的情感,離開這人世時,是還能感到擁有金錢那樣的的貪婪的滿足,還是空空如也的悲慘心境呢,答案是理所當然的。

  讀哈佛女孩劉亦婷有感

  寒假裡,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封面上是燦爛的劉亦婷,那陽光般的笑容吸引我打開了這本書。當我仔細閱讀後,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被劉亦婷刻苦的學習精神所感動,更被她父母持之以恆的系統教育的精神所感動。我感嘆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的父母,如果沒有良好的素質及對生活的理解、感悟力,是無法在孩子成長的各階段及時給予各方面的指導和訓練的。

  《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一書是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被美國4所名牌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和蒙特豪裡尤克學院同時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之後,劉亦婷的父母劉衛華、張欣武寫了本書,講述被哈佛大學喻為具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劉亦婷的培養過程。劉亦婷的父母劉衛華、張欣武都在成都市的某雜誌社工作,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女兒劉亦婷身上,精心培養。可以說,該書為讀者提供了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提高素質的成功個例。 在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上,在各個學習階段,劉的父母採用的是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小學階段,作者認為這個階段老師的態度與評價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影響最大,來自老師的誇獎和鼓勵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的 學習興趣。

  同樣的道理,來自老師的冷眼和打擊也有極大的殺傷力。父母宜每天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尤其是有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問題,及時為孩子提供“ 心理支撐”,幫助孩子重新振作精神。得不到老師鼓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多多鼓勵。如果老師能想方設法地表揚每一個孩子“肯努力、愛學習”,要替孩子們謝謝這樣的老師! 以激發學習鬥志為例——不同處境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勵。對處於劣勢的孩子而言,最為有效的引導辦法是,“一步分做幾步走,讓孩子有機會體驗成功。”因為處於劣勢的孩子普遍比較自卑,特別需要體驗“我能行”的感覺,找到自我肯定的心理依據,從而增強自信心,喚起努力奮鬥的願望和勇氣。對處於優勢的孩子而言,則要用“天外有天”來 防止自滿,那些不斷更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求,比“不要驕傲啊”這種令孩子反感的空泛敲 打更有吸引力,更能激發繼續奮鬥的.熱情和渴望。 做父母的,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較。

  不少父母就是在這種比較中忘記了孩子昨天的基礎,恨不得孩子馬上趕上或超過別的孩子,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耐心。這樣做的父母不論是出於追求完美,還是出於虛榮攀比,結果都是“欲速則不達”。這樣的家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父母的期望值在山頂,孩子的基礎在山腳,即使孩子從山腳攀登到山腰 ,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離山頂還是差得遠,父母還是不滿意,不高興,動不動就用榜樣來貶斥孩子,甚至還要打罵。孩子覺得很委屈,覺得再努力也沒有用。長此以往,孩子必然厭惡學習,甚至會把興趣轉移到消極或危險的方面去。其實,不論什麼基礎的孩子,只要立足自己的現有水平,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走,都能形成富有發展潛力的個性特徵,不斷地積小勝為大勝。

  “感覺良好”不僅對大人重要,對孩子更重要。父母多讓孩子在正面事物上“感覺良好”,孩子就容易對正面事物感興趣。想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只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調整為 “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真心地為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喝彩就行了。孩子的心靈舒展,才能形成最具發展潛力的好個性,才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幸福人生。 書中還提到周弘先生的《賞識你的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一劑良藥 。周弘先生不僅讓先天耳聾的女兒學會了說話,還把她培養成了少年大學生、留美博士生,他的秘訣就是:用教嬰兒學走路、學說話的耐心和信心對待學習落後的孩子,把“你不行” 變成“你能行!”一份10題9錯的答卷,在他嘴裡竟能變成:“這麼小的年齡做這麼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比爸爸當年強多了,再努努力,說不定還能多做對幾道呢!” 我想,做父母的做老師的若能這樣賞識激勵孩子,再加上用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輔導,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一定能一步一步實實在在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