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筆記> 《昆蟲記》讀書筆記(彙編15篇)

《昆蟲記》讀書筆記

《昆蟲記》讀書筆記(彙編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書筆記1

  好詞:忽如其來、飄忽、興趣盎然、熠熠生輝

  好句:它真是兇猛如餓虎,殘忍如妖魔,它是專食活的動物的。看來,在它溫柔的面紗下,隱藏著十分嚇人的殺氣。

  好段: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襬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

  感想:《昆蟲記》是由一個個有趣的故事組成的,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汙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係,《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我們要向動物學習,學習黑螞蟻的勤勞、學習蜘蛛的聰明------可紅螞蟻像強盜,總想不勞而獲,這樣的行為我們可萬萬學不得。

《昆蟲記》讀書筆記2

  隧蜂門衛年紀較大,它們已不能生兒育女,便當了看門人。這些個看門人是那樣的忠誠、負責、認真。

  文中它對來著說“讓我瞧瞧你的隧蜂黃爪子,不然就不讓你進來”,可見它那負責任的態度。在夜幕降臨或者更晚的一些時候,它們仍不休息,仍精神旺盛、像白天那樣恪盡職守,絲毫沒有被夜色所觸動。到晚上休息時分還可以這樣認真的看門,這樣負責的態度昆蟲界還有誰可以相比?或許放在我身上,我都自愧不如。有時的我為了玩耍就把職務拋之腦後。看了這一章節,相信在不久之後我也可以做到如隧蜂般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的工作。作者:宋恆語

《昆蟲記》讀書筆記3

  《昆蟲記》是 法布林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寫成的,是法布林嘔心瀝血之作。

  《昆蟲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不僅生動活波向世人展現了昆蟲的生活和習性,還反省了社會狀況,人們的習性法布林一個有一個關於昆蟲的生動故事展現了出來。用大量的擬人、比喻等修辭,巧妙地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的社會聯絡在一起,把人類的社會知識和道德理念運用到了昆蟲世界中,賦予了昆蟲生命。

  法布林為了完成這本書,不畏困難,向前人的理論挑戰,不清楚的東西一定要弄明白,不迷信,相信科學。那種追求真理而百折不撓的精神令人讚歎,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為科學做出了卓越貢獻。

  《昆蟲記》向我們展現了法布林那種對真理探求的勇氣和毅力,令人折服。做人就要像法布林一樣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即使條件艱難,也要為了理想而奮鬥!

《昆蟲記》讀書筆記4

  我原本以為,人是天地之靈長,只有人,才擁有喜怒哀樂的能力,只有人,才擁有表現眾生百態的權利。直到,我翻開《昆蟲記》的那一刻,我才發現,小如螻蟻,微如蚜螢,亦有其一姿一態,亦有著我們所謂的“人性”。雖然弱小,但每一隻昆蟲,都可以單獨拿出來寫一本書,或者說,每一隻昆蟲自身,就是一本優美的書。這些自然的精靈,在法布林的筆下,更是在大自然的操控下,用弱小的身軀,靈動而又無奈地跳著生命之舞,優美卻又悽美。我看見了隧蜂的舞步,以勞碌與責任為鼓點,以勤勞與善良為節奏,用修長的身軀,輕輕地舞動著,律動成一首歌。四月修巢,五月採蜜,六七育兒,生生不息。更難得的是,這種昆蟲有著寬宏大量的性格。無論是從外形、品質、以及其為自然帶來的那份甜蜜,都是無與倫比的,都是完美無缺的。大自然的寵兒,非你莫屬。這種昆蟲有著極強的包容性,足以令每一個瞭解它的人欽佩與歎服。只是,上帝是公平的,又是殘忍的,他安排了另一群強盜,在這些精靈輕盈舞動的時候,悄悄地潛入。它們披著罪惡的外衣,扭動著骯髒的身軀,以隧蜂善良的天性為突破口,在它們家裡大吃大嚼一頓,再產下後代,繼續欺凌隧蜂的子女。

  年復一年,迴圈往復。法布林稱它為小飛蠅,對於一個罪惡的種族,並不需要一個確切的名字。法布林說,這是為了生態平衡,而產生的自然界的剝削殺戮。大約完美的東西,總會有嫉妒者與劫掠者,來阻止他走向完美吧,尤其是這些弱小的生命。我也只能這樣想。松毛蟲的舞步堅定而樸實,謹慎卻有些戰戰兢兢。它們始終堅定著團隊意識與首領意識,在複雜的昆蟲世界中,遵循著自己的舞步,以連綿不斷地連結絲線,纏繞成了屬於自己的詩篇。是的,每一群松毛蟲行動時,領頭的那隻便是領袖,它負責著偵查與領導,還要吐絲讓後面的松毛蟲尋找。這種極強的社會性,法布林的驚歎,足以說明一切。這是它們的優點,也是它們因弱小而想出的最佳報名措施,但也註定了它們的悲劇。這種甚至有點盲目的社會性,或者說,奴隸性,致使他們除了跟著部隊走之外,別無所知。於是,法布林將它們頭尾相連,沿著器皿邊緣繞成了一個圈,一個死亡之圈,而食物,就在它們附近幾釐米處。它們仍然堅定地跳著舞,跳著一圈圈的死亡之舞,將昆蟲世界裡的無端盲從,舞成了死亡的詩篇。一隊松毛蟲,就在食物的附近,完完全全地餓死了。也許又是上帝的一個玩笑,弱小如它們,當然不會有什麼戲弄之處,大概只有當具有相同特性卻自稱靈長的人類也受困於此時,上帝才會呵呵地笑一笑吧。至於其他的各種虐殺、偽裝、掠奪、剝削、欺騙等等,都是各種昆蟲常用的姿態。也許是為了求偶,也許是為了自衛,也許是為了填飽肚子,也許僅僅是為了活下去,甚至於,它們本身並沒有這些想法,只是我的強加與臆想罷了。畢竟,它們太弱小了。可是,我總是覺得隱隱不安。畢竟,這些,都是人類社會的陰暗面,在昆蟲世界裡的體現。

  人類雖然不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種族,但,這都是人類社會內的潛在危機。我或許應該慶幸,人類遠遠比昆蟲強大的多,也不必為了生計,為了防衛而無奈受欺,而奔波賣命。弱者,只有被欺凌的權利,雖然很殘酷,但這是現實,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這是昆蟲們無奈卻又不得不接受的自然規則。我也應該慶幸,人是能夠思考的動物,人性中,還有那些道德與善良,所以,大多數人類不會像昆蟲那樣,自相殘殺,人類社會不會像昆蟲世界那樣,殘酷無情。我想起一篇文章中的對白:“這人怎麼盡跟動物學壞了呢?”“大概是動物都跟人學壞了吧。”有些道理,但昆蟲的思想似乎沒有那麼複雜。我也只能用粗糙的文筆,藉助這些昆蟲的口吻,塗抹些文字來感嘆這些悲哀的小生命:天生玲瓏物,愛與天比奇。身披流光甲,揹著綺羅翼。苦心營生計,奈何世相欺。恨指天而怒,卻嘆命不濟!

《昆蟲記》讀書筆記5

  你知道嗎?在普羅旺斯的村莊裡有這樣一種雜亂的灌木叢,這種灌木叢長滿了小尖葉,沒錯!它就叫櫟樹。

  櫟樹長著許多烏黑油亮的“漿果”,村民們經常把它摘下來,放到嘴裡吃。用牙一咬它會裂開,有種微苦中帶甜的味道,結果會讓人產生錯覺。

  但是這種非常可口的果實,並非是漿果,真相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這種“漿果”其實是一種昆蟲叫做胭脂蟲。如果你用放大鏡仔細尋找它的蟲頭、蟲腹和蟲爪,會發現這些作為蟲子的基本特徵它一個也沒有,看上去它就是一個小黑球。

  “它不就是漿果嗎?連蟲子的基本特徵都沒有,它怎麼能叫蟲子呢?”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就來看看科學家們是怎麼做的吧!

  科學家們假設也許在小球兒與樹枝的接觸面上,能找到動物身體構造的痕跡。小珠子很容易就從樹枝上摘了下來,和摘漿果一樣,完好無損。

  但事實卻不像科學家們假設的那樣,小球的底部根本沒有找到爪子和爪鉤的痕跡,那它們是怎麼固定身體的呢?而且也沒有找到蟲子的“吸管”,沒有“吸管”的話蟲子會餓死的,可蟲子現在還活的好好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話就接著往下好好看看吧!

  原來,胭脂蟲的底端有一個多功能的小口,第一個功能是流淌甜漿的泉眼,第二個功能是固定自己。

  科學家們折了幾枝有胭脂蟲的櫟樹枝插進一杯水裡,不久就看見了從小口處冒出了一種透明的液體。科學家們品嚐後發現這種液體與蜂蜜不相上下,但如果用手捏裂它,裡面只是一團蟲卵。可以說,所謂的胭脂蟲,無非就是滿滿一匣子蟲類種子。

  這就是神奇的胭脂蟲,也是被人們認為的“漿果”,是不是很神奇呀!

《昆蟲記》讀書筆記6

  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來讀法布林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

  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

  當我讀到“但到了相當的高度,仍然難免後退。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不但球滾落下去,連自己也被拽下來??有時經過一二十次鍥而不捨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後成功”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一二十次,雖然不是大數目,但對於一隻揹著一個沉重的大圓球,經過險陡的斜坡,攀登簡直無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蟲來說,卻是多麼大的挑戰啊!有時,甚至可能將性命都搭上去。

  多麼值得我學習的小甲蟲呀!想起我以前玩電腦遊戲,總是選“簡單”這一級別,跟那隻小甲蟲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了。一隻小甲蟲,都知“勤奮+努力成功”的道理。而我們呢?五年級的學生,當老師佈置幾道難題時,同學們剛開始是蠻起勁的,沒過幾分鐘,就沒耐心了。這些題雖然有點難度,但是也不是困難到極點。況且,也總有做出來的人,為什麼別人能做出來,而我們卻做不出來呢?那是因為我們太懶惰了,沒有上進心,只會向簡單的題目挑戰,不敢向困難的題目挑戰。

  寫到這裡,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題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戰,那麼,也就是永遠的弱者。

《昆蟲記》讀書筆記7

  十九世紀末,法布林從百里香恣地荒石園中捧出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一個人窮其一生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得上奇蹟了;一個人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書竟然會被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知道百年之後還會在知識界一次又一次的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林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法布林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了謳歌作者描述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據其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和成果,以人性化觀照蟲性,以蟲性反映社會人生,其重點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物習性,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發,現在孩子們沒有經歷很艱苦的生活,但我們要獲得成功就要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昆蟲記》讀書筆記8

  柔和的月光斜斜地灑在原野上,靜謐而又安詳,空氣中瀰漫著玫瑰花般的香味,甜蜜充滿愛意。靈敏的.聽覺細心地將動物微妙的喘息捕捉,不覺更添幽靜。月光下,我輕輕釦響大自然久掩的門扉,進行一次難忘的探訪。

  ——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裡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本是無意,卻竟成就了一番美麗的邂逅。《昆蟲記》一書一改以往科普書給我帶來的枯燥無味的印象,在說理講述的同時溶入了一般清新的文藝範兒,讓我讀後感覺一習古樸的風吹來,愛不釋手。

  靜靜地,順著書往下讀,沿著法布林的足跡探索動物的奧秘。一步步地,我陷入了他營造的氛圍中,好似置身於月光皎潔的夜晚……

《昆蟲記》讀書筆記9

  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受到了無限的啟發:蟬,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雖然在炎炎夏日為我們唱出美妙的歌聲,可人們似乎並不十分喜歡它。可是法布林卻開始了他對蟬的研究。很快,他便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勤勞的螞蟻卻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辛辛苦苦尋覓到的食物一搶而光。這使我懂得看待問題時不能光依據別人對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覓真正的答案,並且要細心觀察,大膽鑽研。

  《昆蟲記》這本書,讀起來像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可當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會發現,世間萬物如此神奇,如此奇妙。便覺得法布林不僅是一位昆蟲學家,還是一位作家!

  法布林把許多昆蟲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而且把昆蟲歸結在一起。他為了瞭解昆蟲的特徵,並親身去做、去體驗。就算我們不能從《昆蟲記》裡學到什麼,至少我們能從法布林身上學到他那種精神!

  《昆蟲記》我從你那學了不少知識,你讓我受到無限的啟發!

  你讓我沉迷於其中,你讓我體會到你那優美的文字,你那神奇的奧妙!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作者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透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秘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

  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鬆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

  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學學他的精神吧!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像法布林一樣去探索昆蟲的奧秘,但我們可以學他的精神,去做好其他事情!

《昆蟲記》讀書筆記10

  記得美國的卡耐基曾經說過:“真正的好書應是歷經歲月的考驗而新的,不是那些反能維持數週的暢銷書。”正是這樣,法國的法布林這位大哲學家,他那像藝術家一般地去觀察和詩人一樣地去感受和表達,他觀察之熱情耐心,細緻入微,另我敬佩的是,他的書堪稱藝術傑作。我讀過他的書,非常的喜歡,他一定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暑假裡,我懷著對這本書的好奇與喜愛,翻開了這本文學名著。這位名揚四海、譽滿天下的法布林先生,運用了巧妙的擬人手法,再加入自己幽默生動的另我帶著無比探索的精神去這神秘有趣的昆蟲王國“探密”,不斷了解昆蟲先生的習性,與生活。法布林先生還用了許多生動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這些小昆蟲的洞口、洞型、以及在挖洞時的神態、動作,簡直是惟妙惟肖。另我感覺是走進了這廣大的昆蟲王國,跟它們一起快樂、跳舞、歌唱。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有著不同的吸引力,什麼樣的吸引力呢?如果法部爾先生不運用這些幽默而形象的擬人句子――整篇文章都是這樣的句子,也就是說,法布林先生無時無刻都把這些調皮可愛的昆蟲當作天天可見的“人”,把它們當作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要是法布林先生不這樣寫的話,我完全可以認定這是一本普通的記敘文,一本枯燥無味的記敘文。沒有創意,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以及引人注目的地方。可他運用了,這樣就像把我也一起帶進了這個神秘有趣的昆蟲王國,自己也是一隻頑固可愛的小昆蟲,就像在看動畫片、小人書一樣的有趣、好玩。把我吸進了這個似人卻非人的王國。

  初看這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眼睛像是安裝了兩塊強力的吸鐵磁,讓我著迷,甚至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如果你問我:“這本書真的有這麼好看、有趣、並且生動嗎?”我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你:“當然了,不信你也試試。它會帶你一起闖進一個奇妙、充滿幻想的異世界。”

  昆蟲一樣有著和人一般的生活。快樂、悲傷。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這就是奇妙、有趣、神秘而又充滿著幻想的昆蟲王國。

《昆蟲記》讀書筆記11

  我最先接觸到《昆蟲記》這本書是在小學三年級的圖書角里,雖然書中錯字甚多,還零零散散刪減了不少,可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將其奉為不可多得的嘉作。時間一晃已過去了四年,相同的書名,相同的故事,卻給了我截然不同的體驗,草叢裡、樹蔭下,法布林的昆蟲世界正向我們敞開懷抱。

  來到門前的荒地,將目光放低,一隻義大利蟋蟀也許正在葉尖上引吭高歌,一對兒摩擦器劇烈地抖動著;花瓣中,幾對兒大孔雀蝶在翩翩起舞,不時留意著葉下的朗格多巨蠍;大樹上,隱約有蟬在吟唱,一聲聲中斟滿了生命的純釀。《昆蟲記》如同一架顯微鏡,透過綠葉的屏障,窺探平時難以觸及的觀世界。加上作者細緻又不失風趣的語言,再渺小的生物也成了巨人,再可怖的屠夫也變得可親可近。

  不過,可千萬別以為法布林僅僅只是在描寫昆蟲世界。在他的筆下,小小的聖甲蟲之間也有合作與背叛,金步甲和螳螂也會為了個人的生存而殘害同類,光鮮亮麗的螢火蟲到了夜晚也會攻擊手無縛雞之力的蝸牛。草叢內外,人類和昆蟲都在為了利益而明爭暗鬥,誘惑之下,生物的本性暴露無遺。在法布林辛辣的筆觸下,當權者玩弄權術的醜陋面目終究被世人所知曉。

  三分嚴謹,三分風趣,再加上三分辛辣——這就是我心中的《昆蟲記》,一本值得後人銘記的昆蟲百科,一部自然與科學共同奏響的華美樂章。

《昆蟲記》讀書筆記12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耗盡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昆蟲學鉅作。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習性、食性、身體構造、婚俗等,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展現在大家面前。值得一提的是,法布林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他更是一個妙筆生花的作家。書中,作者用生動的文學語言詮釋了複雜的科學。

  在介紹金步甲的婚俗有一段非常傳神的描寫:表皮終於先讓了步,接著創口擴充套件開來,繼而內臟被摘除,被步甲大姐吞進肚裡。再看胖主婦,腦袋鑽進伴侶的腹腔,正仔細清理硬殼底下的軟組織。只見雄蟲的肢爪一陣抖動,宣告此生走到了盡頭,宰屍婦並不動情。它用肢爪繼續搜尋,一直深入到腹腔中可以探進頭嘴的狹窄地方。死者身上所剩的,只有抱合成小船殼狀的鞘翅,以及尚未脫落的前半個身子。掏空後的殘骸就被無情的拋棄了。

  這段話形象的描寫了雌歩甲殘忍的殺害雄步甲的場面。作者將金步甲的動作擬人化,讓讀者彷彿親眼看到當時的場景。更有趣的是,作者不斷變換對雌金步甲的稱呼,先是“步甲大姐”,然後是“胖主婦”,還有“宰屍婦”等,真正將昆蟲看做自己的朋友,這樣也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的確,法布林一生與昆蟲為友,懷著偉大的信仰和對生命的尊重漫步在奇妙的昆蟲王國。荒石園中有一段自述:是啊,當一個人整天為一日三餐發愁的時候,卻有幻想在曠野裡為自己找個實驗室,那就簡直不可思議。我以不折不撓的的勇氣跟窮困潦倒的生活整整鬥爭了40年,結果,這朝思暮想的實驗室終於如願以償。他是我孜孜不倦頑強奮鬥的結果。

  是的,如果沒有法布林當初的堅持,這部鉅著如今就不會展現在世人面前。《昆蟲記》以其獨特的視角,巧妙的構思,讓我在昆蟲的樂園裡遨遊,它使我受益匪淺!

《昆蟲記》讀書筆記13

  第12、13和16章。12章寫的是蜜蜂、紅螞蟻、貓。它們都是不會迷路的小精靈!無論把它們帶到哪裡,他們總能找回去,好像是它們的本能!螢火蟲是我們最熟悉的動物。並且他們捕捉蝸牛時,要先用麻醉針把他們麻倒,在吞食。螢火蟲即使在土壤下頭,他也會為自我點燃一盞明燈。黃蜂的窩很精緻,對蜂寶寶也照顧周到。他們是溫柔保姆殘忍殺手:他們很疼愛小寶寶,但他自我快不行是,他們會把寶寶拖出來,咬死扯碎,然後扔出去。

  昆蟲世界有許多奧秘!他們會給你講述故事,去體會蘊含其中脈脈溫情。

《昆蟲記》讀書筆記14

  《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讓。享利。卡西米爾。法布林,他是法國的科學家、昆蟲家。被人類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記》這本書讓人類重新認識了昆蟲,所以我非常喜歡《昆蟲記》這本書。

  《昆蟲記》主要講述了100多種昆蟲的發現習性、本能、勞動、死亡等。體現出作者仔細的觀察和嚴謹的實驗能力。使我們瞭解了昆蟲的未知世界。尤其是他在寫螢火蟲時,仔細的描寫了它們的“小燈籠”,並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它們“小燈籠”明亮、美麗的特點,表達作者對它的喜愛與讚美之情。而且在我讀螢火蟲之前,我一直認為螢火蟲吃樹葉,吮吸樹汁為生,但我讀完後才知道它是以吮吸動物的肉為生,它最愛吃蝸牛的肉了!它會把蝸牛吃的乾乾淨淨,只剩一個空殼,使我對螢火蟲有了新的認識。

  《昆蟲記》裡精彩的片段有很多,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聖甲蟲”的梨形糞球裡面的“一個藝術家把我們推理得來的粗糙作品進行了加工。它把圓柱形修成半橢圓形,顯得優美雅緻得多;它又在這個球體上加工出一個精巧的曲面,與球面仍連線在一起,這就變成了一個梨形,使它形成了一個藝術品,十分漂亮。”使我感受到它偉大的創造力。

  《昆蟲記》讓我明白做一個事情要仔細、認真,不能馬馬虎虎。又讓我感受到生活和昆蟲息息相關,我們要愛護昆蟲,讓它們成為人類的朋友吧!

《昆蟲記》讀書筆記15

  說起關於昆蟲的書籍,最著名的非《昆蟲記》莫屬。在這本書裡,充滿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在這本書裡,充滿了永不停止的樂趣;在這本書裡,充滿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走進了這本書,就會感到自己是一隻小昆蟲,跟隨著法布林的腳印,飛進昆蟲的世界。

  《昆蟲記》這本書一共介紹了二十幾種昆蟲,每一種昆蟲都有自己的喜好、性格及生存方式都很不一樣。就說孵卵,如黃蜂,它把自己的卵變成幼蟲時,工蜂們競然把幼蟲全部吃掉,連卵都不放過,實在太可惡了!而蟹蛛就完全不同,它用自己的身體遮住卵,每天都日夜守著,蟹蛛已經奄奄一息了,可它還在守護自己的寶寶們,實在感人。那麼美麗的母甲蟲是怎樣做的呢?它的卵是放在梨的最厚部分,那裡粘得很緊,空氣很少,為了不讓它的卵被悶死在裡面,母甲蟲想了個好辦法。預備一個牆壁薄且透氣的小房間,讓它的孩子居住,你是不是也覺得母愛很偉大?

  昆蟲的世界是真實的、生動的、折射出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昆蟲還是人,都要面對本能、習性、婚姻、繁衍和死亡等問題。法布林讓我們走進了昆蟲的世界:在那裡,知道了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蟋蟀善於建造巢穴。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讓對方驚慌失措。而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它們長著發光器官。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泌物……

  法布林為了研究昆蟲,放棄了自己安逸的生活,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的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昆蟲的本能、特性,並將昆蟲的世界展現在世人面前。我們要向法布林學習,學習他對科學的一絲不苟,嚴謹認真。他為了探求毛蟲使人癢痛的青素存在的位置,推翻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在表皮上的說法,他不惜把自己作為試驗。學習他觀察生活細緻入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讀完了《昆蟲記》後,我對自然科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感興趣了。今後,要多閱讀一些自然科學類的書籍,積極參加各類科學活動,透過小實驗、小製作來培養科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