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施工方案> 腳手架施工方案三篇

腳手架施工方案

腳手架施工方案三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腳手架施工方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腳手架施工方案 篇1

  (一)施工方案

  1、根據工程實際編制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方案有針對性,能有效地指導施工,明確安全技術措施。

  2、搭設高度在25M以下的外架應有搭拆方案,繪製架體與建築物拉結詳圖、現場杆件立面和平面佈置圖。

  3、搭設高度超過25M且不足50M的外架,應採取雙鋼管立杆或縮小間距等加強措施,除應繪製架體與建築物拉結詳圖、現場杆件立面、平面佈置圖外,還應說明腳手架基礎做法。

  4、搭設高度超過50M的外架,應有設計計算書及卸荷方法詳圖,繪製架體與建築物拉結詳圖、現場杆件立面、平面佈置圖,並說明腳手架基礎做法。

  5、外架專項施工方案包括計算書及卸荷方法等必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並簽字蓋章。

  (二)立杆基礎

  1、毛竹腳手架立杆需深埋地下30cm以上並支在墊木(塊)上,基礎夯實後落地頂撐支設在木板或水泥墊塊上,並設縱橫相連掃地杆。立杆基礎埋深上部分採用砼澆築的可不設掃地杆。

  2、鋼管腳手架基礎平整夯實,砼硬化,落地立杆垂直穩放在金屬底座、砼地坪、砼預製塊上,設縱橫相連掃地杆。

  3、立杆基礎外側設定截面不小於20×20cm的排水溝,並在外側設80cm寬以上砼路面。

  4、外腳手架不宜支在屋面、雨棚、陽臺等處,確因工程需要搭設的腳手架,要分別對外架和屋面、雨棚、陽臺等部位的結構穩定性進行 計算並採取有效安全措施。其設計計算書和安全措施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蓋章。

  (三)架體與建築物拉結

  1、腳手架與建築物按水平方向不大於7M,垂直方向不大於4M設一拉結點。拉結點在轉角和頂部處加密,即在轉角1M以內範圍按垂直方向不大於4M設一拉結點,頂部80cm以內範圍按水平方向不大於7M設一拉結點。

  2、鋼管外架拉結點應剛性拉結;毛竹外架採用2根並聯8號鉛絲加套管的柔性拉結(既拉又撐)。拉結點應保證牢固,防止其移動變形,且儘量設定在外架大、小橫杆接點處。

  3、外牆裝飾階段拉結點也須滿足要求,確因施工需要需除去原拉結點時,必須重新補投可靠、有效的臨時拉結,以確保外架安全可靠。

  4、拉結點或臨時拉結點必須畫出製作詳圖。

  (四)立杆間距與剪刀撐

  1、毛竹腳手架步距不大於1.8M,立杆縱距不大於1.5M,橫距不大於1.3M, 架子總高度不得超過25M。

  2、鋼管腳手架步距底部高度不大於2M,其餘不大於1.8M,立杆縱距不大於1.8M,橫距不大於1.5M。如搭設高度超過25M須採用雙立杆或縮小間距的方法搭設,超過50M應進行專門設計計算。

  3、架子轉角處立杆間距應符合搭設要求。

  4、腳手架外側設定剪刀撐,由腳手架端頭開始按水平距離不超過9M設定一排剪刀撐,剪刀撐杆件與 地面成45-60°角,自下而上、左右連續設定。設定時與其他杆件的交叉點應互相連線( 綁紮),並應延伸到頂部大橫杆以上。竹腳手架剪刀撐底部斜杆應深埋超過30cm。

  5、毛竹腳手架必須設定頂撐,頂撐能有效地擱在小橫杆上,不得移位、偏離。

  6、嚴禁搭設單排腳手架。

  (五)腳手板與防護欄杆

  1、25M以下建築物的外腳手架除操作層以及操作層的上下層、底層、頂層必須滿鋪外,還應在中間至少滿鋪一層。25M以上建築物的外架應層層鋪設腳手片。裝飾階段必須層層滿鋪腳手片。

  2、滿鋪層腳手片必須垂直牆面橫向鋪設,滿鋪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滿鋪處必須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3、腳手片須用不細於18#鉛絲雙股並聯綁紮不少於4點,要求綁紮牢固,交接處平整,無探頭板。腳手片完好無損,破損的要及時更換。

  4、腳手架外側必須用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封閉,且應將安全網固定在腳手架外立杆裡側,不宜將網圍在各杆件的外側。安全網應用不小於18#鉛絲張掛嚴密。

  5、腳手架外側自第二步起必須設1.2M高同材質的防護欄杆和30cm高踢腳杆,頂排防護欄杆不少於2道,高度分別為0.9M和1.3M。腳手架內側形成臨邊的(如遇大開間門窗洞等),在腳手架內側設12M高的防護欄杆和30cm高踢腳杆。

  6、腳手架的高度,裡立杆低於簷口50cm,平屋面外立杆高於簷口1-1.2M,坡屋面高於1.5M以上。

  (六)交底和驗收

  1、腳手架搭設前應對架子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交底內容要有針對性,交底雙方履行簽字手續。

  2、腳手架搭設後由公司組織分段驗收(一般不超過3步架),辦理驗收手續。驗收表中應寫明驗收的部位,內容量化,驗收人員履行驗收簽字手續。驗收不合格的,應在整改完畢後重新填寫驗收表。腳手架驗收合格並掛合格牌後方可使用。

  3、腳手架應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並按要求填寫檢查表,檢查內容量化,履行檢查簽字手續。對檢查出的問題應及時整改,專案部每半月至少檢查一次。

  (七)小橫杆設定

  1、外架子按立杆與大橫杆交點處設定小橫杆,兩端固定在立杆,確保安全受力。

  2、小橫杆應設定在大橫杆的下方,頂撐的上端(僅指毛竹腳手架)。

  3、小橫杆兩端各伸出立杆淨長度不少於10cm並應儘量保持一致。

  (八)杆件搭接

  1、鋼管腳手架立杆必須採用對接,大橫杆可以對接和搭接,剪刀撐和其他杆件採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於40cm,且不少於二隻扣件緊固。

  2、竹腳手架立杆、剪刀撐、大橫杆和其他杆件均採用搭接,其中立杆、剪刀撐搭接長度不小於1.5M,大橫杆不小於2M,且均用不細於10#鉛絲雙股並聯綁紮3道以上。

  3、相鄰杆件搭接、對接必須錯開一個檔距,同一平面上的接頭不得超過50%。

  4、竹腳手架頂撐設定到位、有效、與立杆綁紮不小於10#鉛絲雙股並聯綁紮3道。

  (九)架體內封閉

  1、腳手架的架體裡立杆距牆體淨距一般不大於20cm,如大於20cm的必須鋪設站人片,站人片設定平整牢固。

  2、腳手架施工層裡立杆與建築物之間應進行封閉。

  3、施工層以下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應用密目網或其他措施進行封閉。

  (十)腳手架材質

  1、鋼管腳手架應選用外徑48mm,壁厚3.5mm的A3鋼管,表面平整光滑,無鏽蝕、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新用鋼管有出廠合格證。搭設架子前應進行保養、除鏽並統一塗色,顏色應力求環境美觀。

  2、搭設竹腳手架的竹竿要求挺直、質地堅韌,不得使用青嫩、枯脆、腐爛、蟲蛀及裂紋連通兩節以上的竹杆。竹杆有效部分小頭直徑必須符合:A.立杆、大橫杆、頂撐、剪刀撐等不小於75mm;B.小橫杆不得小於90mm;C.擱柵、欄杆不得小於60mm。

  3、鋼管腳手架搭設使用的扣件應符合建設部《鋼管腳手扣件標準》要求,有扣件生產許可證,規格與鋼管匹配,採用可鍛鑄鐵,不得有裂紋、氣孔、縮松、砂眼等鍛造缺陷,貼和麵應平整,活動部位靈活,夾緊鋼管時開口處最小距離不小於5mm。

  4、竹腳手架綁紮用的鉛絲無鏽蝕,雙股並聯捆紮。

  5、底排立杆及掃地杆均漆紅白相間色。

  (十一)通 道

  1、外腳手架應設定上下走人斜道,附著搭設在腳手架的外側,不得懸挑。斜道的設定應為來回上折形,坡度不大於1∶3,寬度不小於1M,轉角處平臺面積不小於3m2。斜道立杆應單獨設定,不得借用腳手架立杆,並應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步或一個縱距設一連線。

  2、斜道兩側及轉角平臺外圍均應設1.2M高防護欄杆和30cm高踢腳杆,並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封閉。

  3、斜道側面及平臺外側應設定剪刀撐。

  4、斜道腳手片應採用橫鋪,每隔20-30cm設一防滑條,防滑條宜採用40×60mm方木,並多道鉛絲綁紮牢固。

  5、外架與各樓層之間應設定進出通道,坡度不大於1∶3,寬度不小於1M,通道宜採用木板鋪設,兩邊設1.2M高防護欄杆和30cm高踢腳杆,並固定牢固。

  6、斜道和進出通道的欄杆、踢腳杆統一漆紅白相間色。

  (十二)卸料平臺

  1、外腳手架吊物卸料平臺和井架卸料平臺應有單獨的設計計算書和搭設方案。

  2、吊物卸料平臺、井架卸料平臺應按照設計方案搭設,應與腳手架、井架斷開,有單獨的支撐系統。

  3、卸料平臺要求採用厚4cm以上木板統一鋪設,並設有防滑條。外架吊物卸料平臺應採用型鋼做支撐,預埋在建築物內,不得采用鋼管搭設。井架卸料平臺可以由鋼管從基礎上搭設,但基礎必須採用砼,地立杆墊型鋼或木板。

  4、吊物卸料平臺必須設定限載牌。

  5、卸料平臺臨邊防護到位,設定1.2M高防護欄杆和30cm踢腳杆,四周採用密目式安全網封閉。

腳手架施工方案 篇2

  1、編制腳手架工程施工方案時要堅持“五性”原則①搭設的架子要有實用性。即要有足夠的面積滿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人員行走、車輛運輸都方便。

  ②搭設的架子要有足夠的堅固性和穩定性。即保證不搖不晃、不傾斜、不沉陷、不倒塌、不變形,在各種荷載和氣候條件下保證安全可靠。

  ③搭設的架子要具有快捷方便性。即構造簡單、裝拆、搬運方便,並能多次週轉使用、節約材料。

  ④搭設的架子要有藝術性。即整齊、勻稱、美觀。

  ⑤搭設的架子要和施工進度同步性。即搭設進度和其他工序相配合,同步有序的進行施工。

  2、編制腳手架施工方案的基本要點1)稽核圖紙、瞭解建築的具體狀況①透過建築平面瞭解建築物的平面形式,建築物的總長和進深多寬,共有多少開間,每個開間的平面尺寸多大等。

  ②透過建築物立面圖瞭解建築物的立面狀況,如總高度有多少,共有多少層,每層的層高多少,立面有無高低跨,屋頂是平是坡,有無陽臺,邊沿形狀及外牆的裝修要求等。

  2)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選用腳手架形式①瞭解施工組織設計對腳手架施工提出了什麼具體要求,如在施工中採用單排架還是雙排架,在某種特定部位是否要求使用特殊架,如挑架、插架、吊架等。

  ②根據施工要求,施工地點和施工條件確定腳手架種類,如是採用鋼管架、門式架或是其他架子③針對整個工程,計算腳手架的施工工程量和所需的材料,機具數量以及勞動力的用工量,並提出相應的計劃,進場時間和完成日期,做到有計劃、科學施工。

  3、腳手架施工方案實施前要經過工程專案部的稽核,報上級機關領導即公司技術總負責人審批,方可生效。

  4、腳手架高度超過規範規定(一般以50米高為限),要有設計計算書,同時並要經過技術部門稽核,公司審批。

  5、施工現場實際搭設程式和操作技術務必與腳手架施工方案相吻合,否則,方案就無指導好處。所以架工搭設架子務必按方案進行,防止搭架子的隨意性或按某工程程式生搬硬套,憑經驗搭設。

  目前,我們建築施工採用的腳手架大多數是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它是由鋼管和扣件組成。具有承載力大,搭設靈活、拆裝方便,堅固耐用等優點,使用材料為週轉材料,互換性強,一次性投入材料不變,且可適用於多種不同的建築結構體系,被廣泛用在建築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中,是當前建築施工企業豎向施工的主要架設手段之一。

  基本構件有:

  1、立杆(立柱)和底座:是承受自重和施工荷載的主要受力杆件。底座則分散立杆受力和防止立杆受力下陷。

  2、大橫杆(縱向水平杆):平行於建築物,是承受並傳遞施工荷載給主杆的主要受力杆件。

  3、小橫杆(橫向水平杆):垂直於建築物,橫向連線內,外排立杆,是承受並傳遞施工荷載給主杆的主要受力杆件。

  4、扣件:是連線各杆件的連線件,分為:

  ①直角扣件:連線兩根垂直相交的杆件,靠扣件和鋼管之間的摩擦力傳遞施工荷載;

  ②對接扣件:鋼管對接接長的扣件;

  ③旋轉扣件:連線兩根任意角度相交的鋼管的扣件、用於斜撐與立杆、大橫杆、小橫杆之間的連線。

  5、剪刀撐:設在腳手架的外側,呈十字交叉狀,可增強腳手架的整體剛度和平面的穩定性。

  6、斜撐:設在腳手架的外側,上下連續呈“之”字形佈置,作用與剪刀撐相同。

  7、連牆固定件(拉結件):是連線架子與建築物之間的加韌體,承受風荷載、持續架體穩定。

  8、掃地杆:分為縱向和橫向掃地杆、連線立杆下端,防止立杆縱橫移位。

  9、腳手板:帶給操作條件、保護工人安全、傳遞荷載。

  以上資料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腳手架施工方案 篇3

  一、施工裝置

  1、材料要求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以及國家有關標準,合理選擇各種原材料,其中鋼管選用48×3.5的普通鋼管,用作立杆和斜杆時長度以4—6米為宜,用作小橫杆以1.3米左右為宜,且鋼管上嚴禁打孔。連接扣件要符合材質要求,腳手板選用木腳手板厚度50mm每塊重量不大於30kg,基礎混凝土選用商品砼,強度等級為C25。

  2、作業條件

  搭設方案要經批准並向作業人員進行詳細交底,對各種原材料進行驗收,不合格的不準使用,合格的配件要按品種、規格堆放整齊,平穩且場地不得積水,搭設位置的'場地要清理、平整。

  二、腳手架的搭設

  1、工藝流程

  場地平整夯實澆注砼→準備工作檢查→定位、放線→縱向掃地杆→立杆→橫向掃地杆→大橫杆→小橫杆→連牆杆→剪力杆→鋪腳手板→墊底託→扎防護欄杆→扎平網→扎立網

  2、 搭設要求

  (1) 基礎:基礎採用20cm砼板帶,澆築基礎前,首先將基礎處的凍土挖出,並進行夯實,方可進行澆築。澆築完成後在板帶上鋪設木板,其中靠近挑簷部分的外排架體需鋪設兩層木板。

  (2) 從室外地坪起,設定三排腳手架,最裡排搭至挑簷底部,中間排搭設屋頂簷口下50cm,最外排搭至挑簷上第三步架體。

  (3) 靠近挑簷部分的架體,中間排架距離建築物1m,在挑簷的首層部分加設十字斜拉桿,以減少挑簷部分的承重,斜拉桿共設定三步,自挑簷下反兩步。首層部分的固定連線杆,需設夾槓與建築物緊固連線,以防止由於沉降造成挑簷受力超負荷(具體辦法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外排架體從±0.00往上35m均設雙立杆。

  (4) 挑簷層加設的夾槓,應緊貼外牆內側,且沿建築四周佈置。夾槓應與建築物緊固連線,遇牆鎖牆、遇柱鎖住。夾槓的搭接部位應最少出牆、柱500~1000mm。

  (5) 為防止架體壓迫挑簷,在搭設內排架體時,首先在挑簷上鋪設木板,然後在立管下加設底託和3cm~5cm的木楔,待腳手架驗收完成後去除木楔。

  (6) 靠平臺部分的雙排架體架設在平臺上,首先將平臺清掃乾淨,並且通鋪木板,方可進行搭設。

  (7) 應先立裡排立杆,後立外排立杆,內外排兩立杆的連線要與牆面垂直。

  (8) 搭設高度:內立杆要低於簷口50cm,外立杆高出簷口1.5m。

  (9) 靠近立杆的小橫向掃地杆,應緊固拉桿上。

  (10) 剪刀撐沿高度和寬度方向連續佈置與地面夾角為60度,剪刀撐交叉部分需相交1m,兩端伸出10cm。

  (11)連牆杆的設定為5m×5m,梅花型設定,在頂部與轉角處加密設定,增加30%,且拉接要牢固、穩定、上下錯開。

  (12) 要滿鋪一層腳手板用18#鑽絲同周圍大橫杆扎牢,腳手板交接處平整、牢固、無探頭板。

  (13) 設一個出入口,在出入口及開口兩側用雙根鋼管,用扣件緊固。並在出入口外側上部搭設安全遮棚,棚寬要大於出入口的寬度,棚頂滿鋪間距不大於3cm的木腳手板並封密。

  (14)立網要求自±0.00開始至頂層通鋪,平網每三層鋪設一道。

  (15)在腳手架外圍的適應位置設定寬度為1.2m的斜道(坡度為1:3),轉彎平臺面積不小於3.2m,斜道上要設定防滑條。在平臺的兩個外側及平臺同斜道連線的一面,設剪刀撐到頂。

  三、質量要求

  1、立杆垂直度允許偏差不大於架高的1/200,全高垂直度不大於100mm。

  2、大橫杆同一排水平偏差不大於總長的1/300且不大於50mm。

  3、用於連線大橫杆的扣件,開口應朝架內側,螺栓要向上。直角扣件開口不得朝下,內外立杆連線需要對接扣件,不得采用搭接。

  4、剪刀撐斜杆兩端扣件與立杆節點的距離不大於200mm,中間1----2個連線點。接長採用搭接,搭接長度為1米,採用三隻迴轉扣件鎖緊。

  5、連線杆應與腳手架成垂直,並儘量拉撐在立杆與大橫杆的交接處。

  6、腳手架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頭,均應大於10cm以防杆件滑脫。

  7、底座沉降小於2mm,步距偏差上下20mm,縱距偏差為左右50mm,橫距偏差為前後20mm。

  四、拆除

  1、拆除前應召集有關人員對工程進行全面的檢查,確立不需要腳手架時,方可進行拆除。

  2、拆除腳手架前,應將腳手架上的遺留材料,雜物等清理乾淨,按照先裝者後拆,後裝者先拆的順序進行。

  3、不準分立面拆架或上下兩步同時進行拆除。剪刀撐應先拆除中間後,再拆除兩頭扣件,所有連牆杆等必須隨腳手架同步拆除。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時應分離,不準在杆件上附著扣件或兩杆連著送到地面。

  4、拆下的杆件與另配件運到地面後,應隨時整理,檢查,按品種,分規格,堆放整齊,妥善保管。

  5、拆下腳手架時,要加強對成品保護,每天拆架下班時,不應留下安全隱患。

  五、腳手架的驗收

  要嚴格把好驗收關。要以建築物的結構分段,分部位驗收。各部分都要按照技術交底和相關質量要求,嚴格把關,確保工程質量。

  腳手架搭設由專業施工隊進行搭設,負責人為侯在書、侯複合,搭設完成後後,必須經過現場安全員檢查後,上報專案負責人進行驗收,簽字認定合格後,才能投入使用。發現問題及時加固。驗收合格後的外腳手架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任意拆除。

  六、安全技術措施

  1、搭設或拆除腳手架時,必須劃出安全區,設警戒標誌,並應有專人負責,阻止無關人員靠近。

  2、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並經專業培訓,不適於不高空作業者,一律不得上腳手架操作。

  3、搭設、拆除腳手架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安全帶,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內,防止掉落傷人,登高要穿防滑鞋。

  4、拆下的零部件嚴禁從高空拋擲。

  5、當遇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架搭設與拆除工作。雨雪後上架作業,應有防滑措施,並應掃除積雪。

  6、操作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大於2K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