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底的好聲音隨筆
執筆,今夜我用盡紙筏,望盡最美的意象,只為那一首清絕無染的曠世佳作。
《蜀繡》一曲在春晚上以蓮般淡雅的姿態,徐徐盛放於百花叢中,絕世獨立,宛轉悠揚。仿若有人踏歌而來,打碎一地月光,揉進滿腔柔情,讓我們不禁也跟著歌者回溯至百年前,感受那幾許情深。曲聲如泣如訴,經久不散,餘音繞樑,不絕如縷。多盼就此穿越了時光,去欣賞那段眷戀了山河,驚豔了時光的“繡緣”。
那些靈性慧黠的字眼,靜靜述說於皓腕的起起落落間。繡娘如水的'思緒,越過層疊的山巒,唯願抵至丈夫心間。他不歸,她怎敢老去?對丈夫的思念,對必勝的信念,由此融入一幅幅繡像。或是豔麗牡丹,抑或是流水蕭蕭……精巧絕妙的手法,濃郁真摯的情感,撲面而來,聚成“蜀繡”二字。
曲中“明月照不盡離別人”道的是繡娘艱難的守候。淚灑千里,離腸萬種,欲向誰訴?美詞佳作,更重精妙在聲。清麗淡雅的嗓音貫穿整曲。開始的呢噥輕吟,再到後來的婉轉高歌,不溫不火,與悠揚的旋律相得益彰,那牽引的針針線線的意境渲染已足。輕閉雙眼,仿若循著歌聲,就能看見繞指刺繡的女子,人映於畫,而畫現於歌。
一句“芙蓉花蜀國盡繽紛,轉眼成歸塵”道盡了人間滄桑。清冷的蒼涼之感恰到好處地撓人心底。以前總覺得中國風理應是如江南般的婉約纏綿,抑或是戰場上浴血時的傾國傾城。而《蜀繡》則像民謠,素雅歡快,朗朗上口,令人身心愉悅。
一曲罷,徒留世人評說,那餘音繞樑,那絕世蜀繡,吟的是雪月風花,繡的是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