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閱讀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1

  20xx年,我校開始實施打造“書香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在“書香校園”工程的實施過程中,許多有關學生閱讀的問題困惑著我們——開展小學生閱讀活動的意義是什麼?怎樣有效開展閱讀?小學生的閱讀心理是怎樣的?閱讀在少年兒童的成長中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等等,為此,我們成立了專題攻關組,負責學生閱讀方面的專題研究。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積累中,我們於20xx年4月,根據甘肅省十二五科研課題專案要求,申報科研課題。20xx年9月9日,張掖市教育局將《改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促進閱讀能力形成的研究》確立為市級科研課題。

  一、問題的提出

  (一)閱讀對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並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不僅對擴大學生知識、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讀寫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教育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在《閱讀與中國教育改造》的演講中呼籲“真正的閱讀要從兒童開始”。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呼籲,政協委員提出設立“閱讀節”的提案,都在強調閱讀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

  (二)有效改善小學生閱讀現狀的迫切要求。經我們初步的調查,現在小學生普遍存在如下閱讀方面的問題:

  1、小學生閱讀興趣不高,沒有養成自發讀課外書的習慣,閱讀活動很被動;

  2、小學生普遍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的目標不明確,沒有走出讀書時為了考試的誤區;

  3、小學生不能根據自己愛好進行經典性閱讀和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的閱讀;

  4、大部分小學生閱讀量不能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閱讀質量不高,不利於閱讀能力的形成;

  5、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大語文觀”的理想閱讀氛圍形成面臨諸多困難。

  (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建立“書香校園”的需要。

  二、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一)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閱讀”的概念。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活動,即讀者以視覺感知書面語言的方式去領會和把握文章的內容實質和表達形式的思維過程。現代研究認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創立的“結構圖表閱讀教學法”,打破傳統教法的程式框框,一掃課堂沉悶空氣,學生能透過自己的思考正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澳大利亞的桑德斯的閱讀討論教學法認為,對閱讀的控制權應該留給孩子們,允許孩子們自由地閱讀討論,老師作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紐西蘭的共同閱讀欣賞教學法等,分別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這些閱讀理念對青少年的學習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近代,我國產生了許多富有創新意義的閱讀教學理論。梁啟超實用主義的閱讀理論;蔡元培反對“注入式”的具有創新意義的嶄新的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開啟了中國教育的新局面。

  葉聖陶關於“養成讀書習慣”的精闢論述,對我國現代語文教學影響至深;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大師呂淑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於課外閱讀。”更是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來認識。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魏書生、錢夢龍、於漪、顏振遙等語文教學方面的專家所創造的風格獨特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深受“應試教育”之苦的中國教育,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刻反思,產生了許多嶄新的閱讀理論。被譽為“新教育’理念發起人的朱永新教授在《閱讀改變我們的一切》的演講中,明確提出了“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的全新觀點,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外閱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又使得課外閱讀處在“欲進不能,欲罷不忍”的尷尬境地,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面臨嚴峻的挑戰。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人把我們所處的時代叫做“資訊時代”。如何獲取資訊呢?閱讀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據有人不完全統計,當今社會需要的各種資訊約有80%以上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圖書文獻。這充分說明閱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朱永新認為,“閱讀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就是改變,透過閱讀能夠改變我們的一切。”時代的發展呼喚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課外閱讀,許多世界範圍的教育成功經驗更是證明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性。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實施“改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探索與研究”課題,有利於豐富和發展課外閱讀的理論,有利於學校形成重視閱讀,輕鬆閱讀的良好閱讀氛圍,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展開研究,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和改善,是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建立書香校園的必然過程。讓小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在閱讀中領悟真理,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時代的需要,是人的發展的需要。因此,開展該項課題研究具有實踐與理論的雙重價值。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一)課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

  1、課題了解小學生閱讀現狀,瞭解小學生的閱讀願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面臨的問題與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改善現實條件下課外閱讀面臨的困境,使學校在新課程背景下,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引領學生快樂閱讀,健康成長。課題擬以本校200餘名不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物件,以定期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師生座談、開展讀書交流與讀書競賽等活動方式,調查研究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包括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能力,教師的閱讀指導策略、學校關於課外閱讀的激勵機制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研究,完善個人、班級、學校閱讀機制,消除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不利因素,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理想的空間,開拓和挖掘有利於開展閱讀活動的所有因素,提高小學生閱讀效率。課題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從理論層面深入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有效開展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正規化,最終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成果,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大語文觀”理論。

  2、展開小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分析每一個問題產生原因,產生改善現狀的辦法與措施。

  (1)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調查和改善研究;

  (2)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調查和改善研究;

  (3)小學生閱讀習慣調查和改善研究;

  (4))小學生閱讀能力調查促進提高策略研究;

  (5)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有效利用的研究;

  (6)學校激勵機制與學生閱讀興趣、能力提高的關係研究。

  3、提出相應的對策,為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建構“書香校園”提供理論依據。

  (二)研究假設

  本課題假設:

  (1)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課外閱讀作為學生重要的獲取知識的方式,科學閱讀顯得極其重要。課題旨在探索消除影響課外閱讀效果的不利因素,產生有利於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新理念。

  (2)課題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讓學生用愉悅的心情、探索的意識、創新的眼光閱讀,為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奠基。

  (3)研究中尋找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契合點,走出應試教育誤區,達到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統一,實現“以讀促教”的語文教學目標。

  (三)擬創新點

  1、課外閱讀是打造“書香校園”工程的重要環節,透過探究小學生閱讀興趣產生和發展的規律,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卓有成效的建立“書香校園”;

  2、研究豐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內涵,推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為語文教學的自主性開展提供典型範例,形成課外閱讀的新思路、新實踐;

  3、透過課題研究,形成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的具體教學策略和方法。

  四、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將從小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量、閱讀書目的選擇、閱讀時間等幾方面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改善現狀的思路與方法,最終形成帶有普遍意義的指導理論。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對研究物件發放與閱讀有關的調查問卷,瞭解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情趣、願望、困難,測試目前條件下閱讀能力等,為制定和實施改善方案提供準確的依據。

  (2)文獻研究法。學習和研究目前國內外教育界關於課外閱讀的理論書籍和文章,為課題的開展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援和幫助。

  (3)行動研究法。確定研究物件,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廣泛調查研究;在教學與工作實踐中,主動探索課題關涉到的內容,更新教育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實踐,閱讀指導理念與學生的閱讀實踐相融合。

  2、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

  3、研究物件

  對紅石灣小學200餘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三)課題實施步驟

  本課題分三個階段進行研究:研究啟動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學習該課題當前已有成果,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申報工作,確定組成人員分工,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對方案進行論證。在課題獲准立項後,撰寫《開題報告》。

  2、根據實施計劃,展開小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提出和實踐改善方案:(20xx年6月—20xx年3月。)

  (1)課題組成員研究制定系列調查問卷;

  (2)確定研究物件併發放調查問卷;

  (3)回收問卷,進行資料統計整理;

  (4)在分析資料和調查結果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根據分工,撰寫調查報告,形成系統的調查研究報告;

  (5)制定小學生課外閱讀改善方案,並進行試驗和實施;

  (6)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3、全面分析、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撰寫《結題報告》,申請課題驗收鑑定。

  (四)課題研究的保障性工作

  1、課題論證參考資料:

  (1)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教育部。

  (2)《有效教學》肖成全等編著。

  (3)《中國當代閱讀教學理論與閱讀教學》韓雪屏著。

  (4)《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霍林姆斯基著。

  (5)《現代教育理論導讀》張洪亮著。

  (6)《朱永新教育文集》朱永新著。

  2、課題參與者的教學及科研背景。

  參與課題研究的是一批基本功紮實、富有吃苦、創新精神的優秀教師群體。其中有高階教師4名,一級教師1名。一人獲張掖市優質課三等獎,課題組成員中有市級優秀教師一名,縣級優秀教師1名。課題組核心成員具有較好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育實踐中善於總結經驗,大膽創新,有多項創新成果在主管部門舉辦的活動中獲獎。因為具有出色的工作業績,所以,被授予相關榮譽稱號。課題組成員本年度發表語文教改論文2篇,2篇課題相關論文正在審稿期間,這些都為課題的順利地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前期準備工作:

  本課題是在我校建立“書香校園”工作的核心。我校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與探索,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前期的研究還僅侷限於個人化、單打性、分散型的現狀,為了更好地對我校閱讀實踐活動進行研究與反思總結,我們經全體語文教師討論後確立了該課題為研究方向。我們又與學校全體語文教師一同蒐集研究所需資料,反覆、認真地研究課題方案,商討課題研究計劃,並邀請縣局教研室專家、領導指導。現已形成具有指導價值的、較為科學的研究方案。

  4、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外部條件:

  ①教育部頒佈實施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為本課題的制定確立了政策依據。

  ②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推進著語文閱讀教學和觀念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人們對課外閱讀的全新的認識,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

  ③“書香校園”的構建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我們教育工作的必須,符合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利於教育科研的展開。

  內部條件:

  ①開展課題研究學校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小學,偏僻的地域環境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領向前。雖然這是一所農村小學,但是,學校科研氛圍濃厚,大閱讀活動有一定特色,在縣域內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中的困惑深刻,能為研究提供真實而準確的研究資料,學校也需要在全新閱讀理論指引下創造更好的成績。

  ②課題負責人是學校校長,曾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曾被教體局授予“教學新秀”稱號,具有較好的科研素養,在教研教改方面有一定見解,發表了不少有質量的論文,他對該課題給予了全力支援。為了建立“書香校園”,學校在政策上給予支援、物質上給予保障,以確保課題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為課題研究組教師購買了大量相關研究的書籍、資料,提供電腦等現代化的設施,以供研究教師的蒐集和研究之需。學校從激勵機制方面對學生閱讀進行促進,定期舉行“教師閱讀指導課”研討活動及“學生閱讀體驗交流”活動,為課題研究提供了鮮活的內容。

  ③學校圖書館和遠端教育網路等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者可透過網路實現資源共享,充實研究內容,深化研究成果。

  五、課題組成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

  ①責課題的申報、立項。

  ②擬訂課題實驗方案,調查報告、開題報告和結題報告。

  ③合理分配每個參研人員的研究任務。任務要具體,明確,有可操作性。

  ④定期召開課題組人員會議,瞭解研究情況,加強研究指導。

  ⑤不定期的對課題組成員進行業務培訓,加強對課題的管理,督促參研人員按時完成研究任務。

  ⑥及時收集能夠反映課題成果的主要資料和過程性材料,資料整理要規範。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物化。

  ⑦做好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對前期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補救,佈置下階段工作。

  ⑧撰寫課題實驗報告,按時上報科研成果評選材料。

  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成員具體工作分工:

  1、周凌:課題組組長,負責課題研究的領導及統籌協調工作。

  20xx年11月,撰寫《開題報告》,部署研究工作的全面展開。

  20xx年,在課題組研究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綜合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負責課題的申請鑑定及驗收事宜等工作。

  20xx年,擬撰寫“怎樣更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主題的系列論文,總結研究成果。

  2、單成學20xx年11月——20xx年4月,負責學生課外閱讀讀物選擇與來源的調查,形成調查報告,為課題深入研究提供翔實的一線資料。

  3、張鳳、劉軍連進行研究資料收集及分類整理工作。協助課題組其他成員撰寫研究論文、研究報告。

  我們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教育界資深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一定會把該課題研究進行到底,結出豐碩的果實,為我們學校書香校園的打造獻上一份厚禮。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2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要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透過學生大量的閱讀實踐。理想的閱讀課程體系,應該包括三種閱讀形態:單篇(課文)閱讀、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三者之間,相互無法替代。群文閱讀讓課內大量閱讀有了實施路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5萬字,並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整本的書。在新課程實施的這幾年,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師所認識和接受。然而我們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1.學生缺少課外閱讀量。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個好成績,我們老師已經習慣了教語文就僅僅教語文教材,一學期下來就讓學生學了二三十篇課文,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將這些課文嚼得爛、嚼得透。這樣一來,學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難怪乎語文教學一直被一些專家指責為少、費、差、慢。

  2.學生課外閱讀落實不到位。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我們老師更多的只是佈置,而缺乏具體的指導。孩子們,讀書可以豐富知識,在課外多讀書吧!為師者僅僅停留於這樣的說教式的宣傳、鼓動,而沒有系統、科學、理性的思考,又沒有嘗試有效、多元、豐富的閱讀推廣辦法,那麼真正能養成自覺閱讀習慣的兒童是不多的。

  3.課堂內外閱讀零散,缺乏整合。課堂教學與孩子們課外閱讀經常是兩張皮,沒有做到有效的銜接,學生課內所習得的閱讀方法,未能在課外得到有效的運用。而且課內所閱讀的課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實踐證明: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現代人的基本素養,閱讀力就是學習力。但目前的現狀是我們普遍對兒童閱讀能力的內涵不夠清晰,突出表現在閱讀教學中目標不明,閱讀內容遠離兒童生活,閱讀方法不夠系統,兒童閱讀能力普遍不高。

  (二) 課題的界定

  所謂群就是相聚成夥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組文章,在課堂教學時間內,老師給學生呈現多篇文章。閱讀是讀者在與文字對話過程中建構意義的同時也建構自我的一種活動。群文閱讀分廣義和狹義,廣義的群文閱讀是一種閱讀形態,是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閱讀者透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從不同平臺載體上,在複雜資源中進行資訊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從而實現閱讀者個體自我或社會意義的建構。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閱讀,是一種狹義的閱讀。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書一本書順次閱讀的習慣,突破了這種孤立閱讀的行為;從一篇到一群,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絕不止課堂閱讀形式的革新,它的內涵也不限於閱讀文字進入課堂後的簡單疊加,它的背後,是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在語文教育領域,她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改變了單篇教學的傳統,衝破了單元教學的框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她是一種具體的有生命力的教學形態。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閱讀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後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所以群文閱讀的方向:多個文字、同一個議題、教學。群文閱讀既是對教學內容觀念的突破,也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突破。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低段:課外閱讀40分鐘達到2400字,40分鐘內能完成2篇文章的閱讀。

  中高段:課外閱讀40分鐘達到20000萬字,40分鐘內能完成4篇文章的閱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能自主閱讀。

  2、探索出落實學生課外閱讀的途徑。

  3、提高學生整合閱讀知識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比較當前一些教學模式,並建構出群文閱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2.問卷法

  透過自編問卷等測量工具,對學校的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等進行調查,瞭解當前小學閱讀教育教學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學生閱讀力水平。

  3.訪談法

  對參研班級進行實地聽課、考察,透過與教師、家長的訪談及對學生閱讀學習的訪問,分析並提煉影響學生閱讀力的因素。

  4.實驗法

  結合學生語文學科教育實際狀況尤其是閱讀教學實際,在學校語文課堂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驗,考察對學生閱讀力的影響。

  5.經驗總結法

  參研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整理、蒐集優質的課例,注重經驗的總結,將一些有價值的課堂實錄、活動設計、教學案例等備案,開展橫向、縱向的交流,也為後期集結成文集準備素材。

  6.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滲透在參研教師研究過程當中,把行動與研究結合起來,引導並組織參研教師從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問題,開展協作式研究,解決問題,尋找規律,從而由淺入深地開展研究。教師即研究者、 教師即反思的實踐者是本課題研究工作的主要觀念。

  7、學習成果展示法。

  四、完成課題研究的措施

  (一)課堂中的群文閱讀

  1、一課一得。

  2、一課一文,隨文閱讀。根據教學課文的主題思想選擇同題材的閱讀材料。

  3、單元整合,自主閱讀,填寫群文略讀記錄表。

  單元學習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用自習時間,可以課內,也可以課外,自主閱讀同步閱讀教材上的幾篇課文,並作好批註,填寫群文閱讀記錄表。

  群文閱讀記錄表是為了讓學生的自主閱讀更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同時記錄整理閱讀之後的心得及想法。老師也可以透過群文閱讀記錄表瞭解學生的閱讀狀況,適時給予合理的閱讀建議,更可以透過閱讀記錄的撰寫,訓練孩子的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和能力。學生一開始進行課外閱讀時,老師就鼓勵他們做好閱讀記錄,養成習慣。針對不同的年級,老師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今天課堂所呈現的閱讀記錄表就包括主要內容、精彩片段、讀後感受等這樣幾個方面。老師要把握的是,既不讓閱讀記錄成為學生的負擔,又不讓學生覺得是無關緊要的瑣事。

  (二)課外的專項活動

  (1)營造晨讀風景線。

  (2)每月每班設立1節語文閱讀賞析課

  (3)利用午間校本活動及文體活動等時間,開放學校閱覽室。

  (4)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層次和特點,有機組合,組織夥伴閱讀俱樂部,定期開展活動。

  (5)透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低年級鼓勵家長每天親子閱讀半小時,中高年級鼓勵家長每天聆聽閱讀五分鐘。

  (6)每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讀書的收穫與感受。

  (7)創編讀書樂月報。

  (三)開展學校的群體活動

  (1)打造紅領巾廣播站的讀書專欄。

  (2)每月開展讀書樂系列活動。

  (3)評選書香班書香娃。

  (4)舉行讀書樂彙報活動。

  (5)舉辦讀書報告會。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一)課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一年,主要分為以下3個步驟來具體實施:

  1、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組建課題組,確定實驗教師。

  (2)進行實驗前的調查研究工作,完成相關的調查研究報告。

  (3)明確本課題研究的意義、目的、內容,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培訓實驗教師。

  2、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

  以低、中、高年級實驗班的學生為物件,進行研究,及時反思和小結,根據實驗的進展,對課題方案做必要的調整。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2)對實驗班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進行後期的調研測試、分析研究。

  (3)整理課題組成員的課例、論文、經驗總結等原始材料,編輯成冊。

  (4)邀請專家鑑定,進行課題成果交流。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課標》對閱讀教學給予了相當的重視,中小學九級英語中的每一級目標都有具體的內容。但是由於中考、高考的壓力,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存在不少的缺陷,例如重課內指導輕課外指導;重題型訓練輕自主閱讀;重精讀輕泛讀和略讀等。這就妨礙了中學生英語素養的有效形成。因此,在中學生英語教學中探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新途徑,對貫徹《課標》精神、培養中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英語不是學生的母語,學生缺乏英語環境的薰陶,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的視野不廣,對異域文化缺少了解。另外,迫於中考、高考的壓力,學習時間緊,學生在閱讀能力的方法與策略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主要表現:學生知識面窄,語感弱;詞彙量少,對所讀文章的內容不熟;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影響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閱讀技巧掌握的不好,明白文章的大意,拿不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受自身表達習慣、發音標準等多方面的影響羞於開口,漸漸失去對英語閱讀的興趣,這樣學生主動參與少,主體地位也難於發揮。新課程,新挑戰,從教師方面來說,《課標》要求教師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以“我”為中心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樹立新的學生觀;從教學目標的單一性向教學目標的綜合性轉變,不斷學習新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可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主要表現:教師重課內指導輕課外指導,重題型訓練輕自主閱讀,重精讀輕泛讀和略讀,重視讓死記硬背輕技巧培養,大搞語法分析的現象與具體語境割裂,妨礙了中學生英語素養的有效形成,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了膩煩心理。因此,在中學生英語教學中,探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新途徑,對貫徹《課標》、培養中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改的逐步深化,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我校積極響應,透過近幾年的不斷摸索,明確提出課堂改革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目標是:“輕負擔、濃興趣、大容量、高效益”;具體要求是“三轉”“五讓”,“ 三轉”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情並重。“五讓”即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實踐中,多次的校間聯誼、教學觀摩探討活動,“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理念已經被廣大師生所接受,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走在了河北省中學課改的前列。伴隨著我校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過程的一些細節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提高,英語閱讀在英語教學中佔相當大的比重,這樣對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以及有效策略的研究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二)國內外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交際語言,它的學習與使用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很多專家對這方面都有有關的闡述。比如,陳賢純 《外語閱讀教學與心理學》對外語閱讀與學生的心理關係作了闡述; 胡春洞,戴忠信 《英語閱讀論》談到英語閱讀的方方面面;王敬之 《英語快速閱讀的策略與技巧》著重從閱讀的策略和技巧方面談都制約閱讀的速度;翟立柱 《中學英語教學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就培養學生興趣方面如何教學;付蘭;常建寶;於玲玲 《談談猜詞技巧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用例項談到閱讀與猜詞的關係,熊鷹《談談提高英語閱讀技能的策略》等等。本課題透過論述吸取他們的經驗,補充他們的理論,在實際中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閱讀能力既是英語考試的重要內容,也是運用英語的主要能力之一。在目前課改的新理念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勇於實驗,勤于思考的探究過程,強調學生知識與技能同時培養,培養他們的科學與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與科學的精神,最終促進學生的終身的發展。由於目前課改教學實施時間不長,經驗不足,閱讀課上,教師一堂言,教師滿堂灌,忽略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形式仍然存在,這樣對學生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產生了極大的障礙。讓人可喜的是有一些開拓性的人物和學校不斷出現,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理論得到傳揚。比如,張熊飛教授1995年創立的“以誘思探究教學”理論,嘗試一些新方法,已經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並受到顯著教育效益。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茌平中學等等在課改中都有大家可取之處。

  (三)創新點與特色

  本課題側重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透過對閱讀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強調學生主體作用,透過積極、主動的課內、課外閱讀,擴大資訊的攝入量,在一定的詞彙量和語法知識的基礎上,透過練習,得出有效的閱讀方法與策略。另外一方面,展示教師如何發揮自己的閱讀指導作用,在新課改實踐中不斷改進、反思,形成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指導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有效結合。

  (四) 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實踐意義:

  (一)有利於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各種技巧,在瞭解異國文化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體驗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利於激發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英語的激情,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防止個別學生掉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透過對本課題的學習、探討、研究與實踐等教研活動,使各位教師努力尋找有效的閱讀方式和方法,最終形成探究、合作、民主的科研氣氛,促進教師理論水平和研究技能的提升,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提升學校辦學層次。

  (三)有利於學校課改的有效展開。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只有根據課改的要求,學校透過各種途徑號召並大力支援,給師生提供必要的課改環境,激勵教師大膽去創新,去實踐,推進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要求學生在閱讀方面合作、探究,共創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

  理論意義:

  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新的教學理論不斷出現。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許多教學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更細的體現,得到充實和補充,減少對理論的死板硬套,機械使用和使用理論的隨意性、盲目性。在正確、有效的'理論指導下,更有效地推進閱讀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範圍和基本內容界定

  (一)什麼是閱讀

  古德曼(K.S.Goodman)指出:“閱讀是對閱讀、閱讀理解及文化背景的內涵三種相關而又互有區別的資訊,進行資訊處理的一種形式。”閱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形式,是人們獲得各種資訊的重要途徑。對閱讀的不同理解決定教師的不同的閱讀教學觀。現在中學的一些英語教師普遍持這樣一種觀點:閱讀即是按詞逐個再認,只要沒有生詞或語法現象,就算學生理解了。正是由於這種觀點,形成了目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大講詞彙知識,大搞語法分析的現象。閱讀的定義本身難以界定,各個學者對閱讀也存在著不同的理解,眾說紛紜。閱讀應是讀者利用句法、語義、語音線索、篇章知識以及讀者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由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元號的資訊進行解碼,獲取作者想表達的資訊

  閱讀是為了獲取資訊,而資訊是以語言為表達形式的,所以它必定受到語言表達形式的影響。

  (二)什麼是閱讀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閱讀能力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由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元號的資訊進行辨認,加工,處理,獲取作者意圖的能力。研究表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大致有二個層次。對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把握主要事實和線索,是第一層次;在第一層次基礎上,能對作者的意圖,態度,觀點及寓意有正確的理解,是第二層次。因此,閱讀過程是一個思維過程,是積極的, 能動的,是一個人透過眼睛的移動,注視等獲取資訊,並透過大腦對直觀資訊進行辨認,識記,聯想,分析,推理等複雜的心理過程。閱讀使學生的眼,口,耳,腦並用,所以閱讀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吸取書面資訊及內涵,又能加強記憶,鍛鍊思維能力,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知識,還能瞭解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閱讀是掌握語言的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語言學習的一種方法。它和非語言因素,才能全面提高閱讀能力。

  (三)閱讀策略

  是指為了有效地組織和安排閱讀活動而採取的行動和步驟。它包括閱讀觀念和閱讀管理兩個部分。閱讀觀念是讀者對於如何做好閱讀理解的各種認識的總和,它對閱讀行為起著無形的支配作用。閱讀觀念具有穩定性與可變性,它受讀者的所處的文化環境、個人經歷與傳統學習的影響。正確的閱讀觀念需要培養,更需要長期的錘鍊與不斷修正。閱讀管理是讀者調控閱讀過程的手段與措施,它包括認知與情感兩方面的因素,兩者是閱讀活動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只有協調得當,閱讀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課題實施範圍界定

  河北省臨城縣臨城中學2011屆學生,即高一共1373名學生包括各個層次的班,即:奧賽班、實驗班、普通班和特長班。七位英語一線教師:國文紅、吳玲娜、趙淑敏、周沉茹、米建香、趙娟珍、馮麗華。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多元智慧理論。多元智慧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各項智慧來發展語言智慧,同時,英語學習也可以帶動學生其他方面智慧的發展。智慧理論支撐下的英語教學並不強調面面俱到,而是以學生運用多元智慧理解文章為目的,讓其在規定時間內掌握文字資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二) 建構主義理論。從建構主義理論的角度出發,透過大量閱讀教學實踐,對中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方面進行理論研究。建構主義強調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互動的,教育過程既是學生參與知識建構的學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指學生知識建構的教的過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

  (三) 任務型教學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重要影響的學習理論。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學生在完成任務活動時,教師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 全面發展教育論。全面發展教育論追求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達到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它要求我們必須確立“主動發展觀”,以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發展為宗旨,構建呼喚主體精神,塑造健全人格,開發認得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 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關係到中學生英語素養的有效形成,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要學生透過課堂內、外的閱讀,利用自己獲得的背景知識,利用詞法、句法、語義、篇章知識、方法策略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自主的閱讀,培養學生自己的閱讀策略、語感並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批判性思維為目標。

  (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本身素質。教師透過綜合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學會閱讀方法,要指導的有方、有力、有節,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與應試的實效性的目標,自己本身素質也是一個提高。

  (三) 學校方面,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質整體發展基礎上,提高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達到思想情感素質的昇華,從而達到學校的育人目的。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探討掌握詞彙技巧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作用

  (二) 語法基本知識對閱讀能力的制約

  (三) 中學英語閱讀方法合理運用的策略研究

  (四) 探討培養中學英語閱讀興趣的途徑

  畢竟學生正處於學習的過程中,相對來說各方面知識很薄弱,閱讀時難免受到詞法、句法、語篇結構、語法基本知識的影響。更進一步在考試中要做好閱讀,必須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掌握精讀與泛讀的規律。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課內外閱讀,了要各國文化背景,擴大知識面,培養閱讀語感能力,同時注意平時詞彙積累,在擴大詞彙量的基礎上,進行快速閱讀。只有課堂內外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進一步進行積極、主動、創造性的閱讀,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識。

  六、課題研究的物件和方法

  課題研究的物件:

  透過對本課題的選擇,確定研究物件基本是我們本校的2011屆學生,總人數1373人,為了課題組成員方便溝通,確定課題在中學主要是高中階段學生英語閱讀情況的分析,儘可能包括高一各個水平的班,比如:奧賽、實驗、普通、特長班等等,涉及面儘可能廣,以便各個年齡段和水平的學生都能考慮到。

  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對典型的閱讀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究、點評,或許用單一的一個片段,或兩段閱讀的對比,或許一類用一個課時綜合講評,也可以專體講座的形式歸納整理出相應的有效的教學行為方式,倡導新理念、新策略。

  (二)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即師生在閱讀教學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總結,邊完善,把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使研究成果為學生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閱讀行為的目的, 最終形成一套系統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體系。

  (三)文獻法。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資訊的主要方法,其中資訊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路下載的相關的閱讀方面的資料等。透過對這些資料資訊分析與研究,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並制定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調查法主要調查本課題研究閱讀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後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課題的整個研究過程包括:學習、研究、設計、實踐、反思和提高几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11.1——2011.6)

  達成目標:成立課題組,擬定課題研究方案,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進行論證。填寫《河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規劃專案、申報、評審書》。並進行文獻學習、研究,對“中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的目標作初步計劃。

  階段成果:完成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課題申報、評審書的填寫。完成《中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開題報告》的撰寫。

  (二)實施階段(2011.6——2012.2)

  達成目標:進行探討,制定課題組的研究計劃,具體實施課題的研究,完成“探討掌握詞彙技巧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作用”和“語法基本知識對閱讀能力的制約”子課題的研究。

  成果形成:課題研究論文和經驗總結。

  (三)中期論證:(2012.2——2012.10)

  達成目標:進行階段檢查、總結和反思,調整和改進下階段研究工作,完成“中學英語閱讀方法合理運用的策略研究”和 “探討培養中學英語閱讀興趣的途徑”子課題的研究。撰寫中期研究報告,接受市縣專家的中期評估驗收。

  階段成果:教學案例和課題研究論文。

  (四)總結階段:(2012.10——2013.3)

  達成目標:整理各子課題的終端研究報告,撰寫總課題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接受課題鑑定組的終期評估鑑定。

  階段成果:課題組總的結題報告及各種課題成果形式的出版。

  課題研究進度即具體時間安排:

  八、課題研究的成效

  (一)理論成果

  1.提高了師生對英語閱讀的新認識。

  在新的課改形勢下,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 2011屆的教師和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多種理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七位課題組教師在自己的英語課堂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使很多的理論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體現出它們的高效性。在這方面,米建香老師與周沉茹老師在學生閱讀方法方面的指導非常成功。課前學生準備,課上學生主動講解,討論,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積極性很高漲,每次考試的成績比較突出。多元智慧理論充分利用學生的各項智慧來發展語言智慧,同時,英語學習帶動學生其他方面智慧的發展;建構主義理論教育過程既是學生參與知識建構的學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指學生知識建構的教的過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任務型教學理論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師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全面發展教育論要求我們必須確立“主動發展觀”,以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發展為宗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這些理論使師生對英語閱讀深刻理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2.促使師生對影響學生的閱讀因素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透過對2011屆學生不同層次班級的閱讀研究,我們發現了阻礙學生英語閱讀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知識、詞彙、語法知識、閱讀量、閱讀興趣和閱讀技巧。透過分析使學生既能體會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閱讀行為。透過學習制約學生閱讀的英語基本知識,促進了學生英語整體水平的提高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即所謂的文化背景知識。英語學科不同於其它學科,閱讀內容極廣,尤其是外國文化方面。比如,有一篇閱讀是關於不同國家的人第一次見面時問候的方式。日本人和韓國人在第一次見面時,通常鞠躬;美國、墨西哥和中國人喜歡握手錶示友好;而巴西、英國、法國和加拿大人以親吻臉頰表示友好。學生對這些知識不太熟悉,做題速度明顯受到了限制。當教師介紹時,學生表現得非常好奇,體會不同的國家的風俗文化與文化差異好像是一種快樂。閱讀技能的掌握和運用不僅能使學生在校時透過閱讀來獲得上述知識,而且當他們離開學校以後,能夠坦然地面對資訊時代廣泛而有效地進行閱讀,培養終身閱讀的能力。透過對我校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我校普通班學生閱讀學習能力較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計劃,85%以上的學生沒有閱讀習慣,閱讀能力較薄弱。實驗班和奧賽班要好得多。因此本課題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把以教師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完成教材所規定的閱讀目標的同時,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從而實現自主性閱讀。在近三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立足於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效果。閱讀的內部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能力培養。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實踐成果

  1.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養成了及時進行閱讀教學反思、及時經驗積累的好習慣。

  我們課題組成員過去對英語閱讀系統研究不夠,創新意識不強,現在隨著課題研究活動的逐步深入,課題組老師都能有意識地、積極地尋求自己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不足,透過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自己教學水平不斷改進和提高。比如,英語詞彙量大,詞彙意思多,有引申義,還有言外之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有了難度。比如,有一篇閱讀涉及到“attraction”“景點”的意思,不是詞的本義“吸引”。吳玲娜老師所帶的班是高一普通班,普通班學生基礎相對差一點。吳老師講課時學生有種種表現:不發言的佔少數;發言的一半是錯的,認為詞的意思是“攻擊”;另一半說的是本意“吸引”,幾乎沒有學生說出在文章中“attraction”講“景點”的意思。同樣的內容,在趙淑敏老師的高一實驗班,大多數學生都說對了。這說明學生程度不同對詞彙的掌握與理解是不同的。問題如何解決?我們評課時在一起商量,在普通班講課分三步走: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從詞的構成上把 attract” 與“attack”區分開;然後講“attraction”是動詞“attract”派生出來的名詞,與“attract”只是詞性的不同;最後,根據上下文 “attraction” 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景點”。這樣,教師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自己動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指導得條例、清楚,幫助、照顧普通班大多數學生,最終解決了問題。吳玲娜老師所在的高一普通班與趙淑敏老師所在的高一實驗班表現很不同。透過相互借鑑,吸取了對方的經驗,使自己的課堂有了新的改觀。這種做法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了教師素質。

  2.撰寫了研究論文,提高了課題教師科研水平

  課題組成員在平時教學中積累了大量的優秀案例和失誤案例,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為今後的教學總結了經驗和教訓。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教師進一步加強了理論學習、更新了教學理念,改善了課堂教學。

  透過座談、上課和個案調查等方式展開研究,從臨城中學學生、教師和學校三方面現狀進行了研究,並撰寫研究論文。2011.6—2012.2完成論文《探討掌握詞彙技巧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作用》和經驗總結《語法基本知識對閱讀力的制約》2012.2—2012.10完成教學案例《中學英語閱讀方法合理運用的策略研究》和論文 《探討培養中學英語閱讀興趣的途徑》。在課題實施過程中,課題組老師的教育教學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促使課題組老師在研究的同時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瞭解相關課題的研究現狀,借鑑他人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提高自身的素質,激發了大家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現在,重視並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多了,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老師多了。雖然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次的課題研究存在不少不足之處,但為我們今後繼續進行這一類的課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培養了一支教科研的隊伍。

  3.發表教研論文,推廣科研成果

  本課題組撰寫的論文在有關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並在校報和教研交流會上推廣,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英語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大家參與課堂,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教師針對研究論文中提出的英語閱讀所存在的問題,對照自己的做法,加以改進,並參考論文中提出的對策應用。在公開課和觀摩課中,講課教師精心設計,改進公開課和觀摩課。大家在聽課評課活動中積極發言,熱烈討論,都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毫無保留地說出來,全組老師再一起討論研究,共同學習,共同改進,共同提高。這種課堂模式也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因此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教學科研督導處的認可,並把我們英語課題組的這種課型進行推廣,要求其它學科向英語組學習,英語教師的公開課要求其它學科老師參加。學校的大力支援促進了我們教研成果的推廣,同時也使我們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細緻,使我們的教師不斷成長。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

  本次課題活動,學生也能透過自己的分析、研究、討論和總結得出新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充滿樂趣,充滿激情;能自主的去獲取知識,因而知識掌握更為牢固,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也推動了課程改革的發展,本課題組的科研成果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改進教學語言主動讓學生髮言,參與,讓學生參與就會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設想

  存在問題:

  (一)由於學校實行分層次教學,各個型別的班遇事不能整齊劃一,要“因班而教,因人而教”,為達到研究的有效性,教師工作量大了。為每位學生找到適合於自己的閱讀方法,不現實。

  (二)各位課題組教師本身專業素質有限,儘管大家教學經驗不少,但難以形成理論化的東西;新課程、新課本,教師都在探索,上課操作不太熟練;教學模式與課程整合需要進一步研究。

  今後設想:

  我們對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研究還比較膚淺,需要進一步拓寬相關教學理論和解決中實踐存在的諸多矛盾,需要我們今後積極探索更有效、更多樣的閱讀方法,努力實現理論創新,提升課題意義。今後將繼續圍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展開各種英語教學活動。立足課堂,把已有的教學理論應用到課堂中,帶動常規課的研究,集大家的智慧,解決重點和疑難問題。要透過反思-實踐-反思來實現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揚成功之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作法;對重點詞彙、重要句型反覆練習;課堂的隨機應變策略;對教材的創造性處理;限時閱讀把握;考試得失的分析常等等。反思失誤之處:課堂提問是否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之間的合作是否流於形式;課堂氣氛是否沉悶:課堂檢測是否有成效:課堂的學習是否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閱讀教學對師生共同的好處:學生的獨到見解、精彩回答、創新思維都源於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獨特理解,反過來學生學習中的迷茫和誤區,對教師改進和完善今後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十、 參考文獻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元認知策略與英語閱讀的關係》,劉慧君,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第12期《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英語學習策略論》,文秋芳,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年

  《英語教師》2008年第12期,曹榮蘇;葛春生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4

各位領導、專家、同行們:

  經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領導小組審批,教師進修學校確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研究》專案,被確立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下面僅就開題的有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本課題立項的背景

  21世紀是一個快資訊、高科技的知識經濟社會,社會的發展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更高的主動性與獨立思考水平。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引導下,要求我們要透過更為主動、高效的學習來發展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挑戰。資訊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資訊獲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學生正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目前在小學六年中合計的閱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這又如何能培養好與時代相適應的閱讀能力?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而語文拓展閱讀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對學生自我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提高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對學校教育及語文學科的拓寬、延伸和補充。

  基於此,我們提出“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實驗研究,試圖透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充套件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向吉林省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提出了“拓展性閱讀教學”立項的申請。經過課題規劃領導小組的論證研究,於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學習流程。

  拓展性閱讀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資訊加工的過程,而對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拓展性閱讀的預期效果,我們初步設計了這樣一個流程:

  (1)明確拓展性閱讀的內容、方向,給學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學生透過網路、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3)在教師指導下將各自蒐集的資料加以歸類、整理。

  (4)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加深對拓展性閱讀主題的理解。

  2、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歸類。

  (1)資料的收集

  指導學生透過網路、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蒐集相關資料,以填寫“拓展閱讀卡”的形式進行記錄,這是資訊的初步篩選、收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收集的資料有全面的瞭解,以便指導學生進行歸類、交流。

  (2)資料整理歸類

  在學生收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整理歸類資訊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的進行指導。

  3、檢查落實

  給學生制訂讀書計劃,設計“拓展閱讀卡”,裡面要填寫的內容: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穫與感想等。並且在閱讀量、質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閱讀。篇幅:低年級300字左右,中年級800字左右,高年級在1000字左右。文體安排:低中年級以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為主,高年級逐步擴大範圍。

  低中年級學生課外讀物可由老師指點或推薦,高年級可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師透過定期檢查“閱讀卡”,瞭解學生拓展閱讀的執行情況,並督促學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閱讀任務,養成習慣,鍛鍊學生的拓展閱讀意志。

  4、展示成果

  讓學生定期彙報階段性的課外閱讀成果,使其相互借鑑,表揚先進,鞭策學困生。可以透過生動形象的固定園地,讓學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詩擂臺、美文點評,中外名人,知識集裝箱、身心保健、先看後說等。這樣,既激發學生開展拓展閱讀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其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

  三、課題研究的基礎條件

  1、琿春市一小作為本課題的實驗學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學領導小組確定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範基地”。學校幾年來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承擔了吉林省教育科學“九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學校具有先進的教學裝置和較高的管理水平,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學校擁有一個藏書十幾萬冊的圖書館,並且全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了一條查閱書面資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提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同時開設了微機課,為學生拓展性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學習,四、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網查閱資料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學生家裡也配有電腦,為學生的拓展性閱讀提供了便利。

  3、本課題負責人承擔全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市實施以來,多次組織全市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培訓及研討活動,極大地推動了課程改革的程序。20xx年,曾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教研員。

  參研人員中,張桂豔老師是教師進修學校教務處副主任,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董麗紅、劉春霞兩位教師不但是學校的教學研究管理人員,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幹教師。張世花老師是州級名師,郝麗媛和寧玉參兩位老師是州級骨幹教師。她們都是我市小學語文教學骨幹,是善於潛心鑽研的科研型教師。

  4、課題組一定會緊緊依靠顧問組,形成合力,協作研究,攻關結題。

  四、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實驗組織機構。

  2.定期召開例會,研討,聽取實驗教師彙報。

  3.按時培訓實驗教師。創造條件為實驗教師提供各種外出學習的機會,開闊視野,增強信心,提高素質。

  4.實驗教師按時寫教學反思,積累資料,及時獲得資訊及反饋。

  各位領導,老師們,基於上述各種情況,我們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正確領導下,在教師進修學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導下,在琿春市一小李校長的大力支援下,在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及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本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5

  一、課題的提出及背景:

  閱讀教學分課內、課外兩方面,曾有人言“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語文教學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多處強調了“閱讀”和“積累”,並明確規定了各年級課外閱讀的量。

  新課改實施以來,閱讀的確被提到了較重要的地位,但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現狀卻仍不容樂觀,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相當多的小學生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嚴重脫節。課內閱讀就是“學教材”,只重視教材中篇目的學習,而忽視課外作品的閱讀和積累;只重視課文的分析,而忽視課外相關內容的滲透;只重視閱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課外閱讀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少;盲目擇書,閱讀內容單一;不重積累,閱讀方法不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問題。這樣的閱讀費時低效。而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樣的閱讀教學現狀確實令人堪憂。我們必須要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使課內外和諧銜接;要使學生既從生活中、課外閱讀中學語文,又把課內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運用到課外閱讀和生活中去,學以致用。即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互銜接,適當整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我們也發現,研究課內閱讀教學的很多,研究課外閱讀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課內外閱讀銜接這個論題展開研究的人很少,兩者如何整合也鮮有論述。我們認為:目前,就教育現狀而言,選擇這個可操作的視角,探索如何將課內外閱讀整合起來,總結出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鑑於此,我們在我校進行“大閱讀”特色建設的基礎上,進行語文課內閱讀與課外

  閱讀教學研究並申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立項。無論就理論價值還是實踐意義而言,本課題的研究都顯得非常必要,本課題選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教育的研究。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義大利教育部長就宣佈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從大陸的情況看,目前很多學校和老師在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等方面,進行很多有益的嘗試,總結了不少可貴的經驗。浙江特級教師樂蓮珠老師的《快速閱讀教學》在指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上有其獨到之處。這些課外閱讀的研究成果與實施措施,為我校的課內外閱讀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導與幫助。鑑於當前國內外閱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及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課內外閱讀教學的研究這一課題。

  三、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一)理論價值

  1.探討“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對中小學生其他學科學習能力的影響,包括:閱讀能力與聽講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等,揭示他們相互關聯的特點、規律;

  2.探討“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轉化為中小學生學習實踐的方法、途徑;3.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標準中有關改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闡述。

  (二)實踐價值

  1.透過“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首先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解決語文學習中閱讀學習的僵化、空泛、無序、低效等問題。

  2.透過實踐研究,總結“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對提高小學生各學科學習能力的教育對策。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業成績,從而找到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平衡點。 3.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構建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校園、學習型社會提供支援。

  四、課題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研究目標: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積累的黃金時期,我們將以語文課內閱讀教學為中心,課外閱讀賞析課為基本點,以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載體,以學校、家庭、社會為框架體,著力研究有效的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的分級目標,實施途徑,推進方法,評價體系等,營造書香校園,塑造“以讀書為樂,以讀書為榮,以讀書求進”的學習型、閱讀型少年,讓孩子與知識為友,與大師為友,與真理為友,用閱讀來填充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關注孩子完善的人生,關注孩子精神的建構,讓孩子充滿書香,充滿氣質,充滿智慧。

  1、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整合研究。課堂教學,著重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使課內外和諧銜接;要使學生既從生活中、課外閱讀中學語文,又把課內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運用到課外閱讀和生活中去,學以致用,為生活服務。

  2、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獨立閱讀的能力,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3、培養處理課外閱讀資源資訊的能力。

  4、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能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能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

  (二)、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以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段學生為研究物件,重點探索和實踐以下問題:

  1、探索有利於培養閱讀能力的課內閱讀教學模式。探究重在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的課內閱讀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內閱讀的實效。

  2、探索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型。探究易於操作又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型,使課外閱讀指導更好地落到實處。

  3、探索課內外閱讀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在上好語文課的基礎上,增設自主閱讀課、閱讀分享課、電子圖書閱覽課、古詩詞鑑賞課等,豐富現有的語文閱讀課結構。

  4、豐富和完善能促進閱讀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勵體系,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課外閱讀興趣。

  5、豐富和完善能促進閱讀能力提高的閱讀評價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研究的重點

  “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要指導學生探究什麼內容、怎樣進行探究性閱讀的方法、採用哪些探究方式;探究性閱讀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的策略以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本研究的重點。實踐性和應用性是本研究的出發點。同時還透過指導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學習,探索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學習時應選擇的內容、採取的方法和途徑。

  五、研究方法

  調查法:採用問卷的形式,瞭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閱讀現狀的看法,就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細緻調查,客觀分析,找準問題所在,確定研究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以便“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展開課題研究。

  文獻法:透過多種途徑搜尋其他省市在相關課題研究方面好的經驗做法,結合學校實際,借鑑使用。同時從《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學通訊》中選擇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相關文章推薦給課題實驗教師。購買有關語文素養和閱讀教學方面的書籍,組織課題組成員經常學習,相互交流、研討,蒐集前沿理論資訊,指導教師有效進行課題研究。

  行動研究法: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立足所教班級,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制定科學的研究方案,並針對實驗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構建適合本校學生的、較為完善、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模式。同時積極撰寫階段科研成果,從而轉變教師的職業行為,提高科研水平。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對個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調查、觀察、分析,課題研究提供素材資料。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週期定為一年,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具體實施: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組建課題組,確定實驗教師。

  (2)進行實驗前的調查研究工作,完成相關的調查研究報告。

  (3)明確本課題研究的意義、目的、內容,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培訓實驗教師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以低、中、高年級實驗班的學生為物件,進行研究,及時反思和小結,根據實驗的進展對課題方案做必要的調整。

  A、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動機制

  (1)營造“晨讀“風景線。

  (2)每週每班設立1節語文閱讀賞析課。

  (3)利用午間校本活動及文體活動等時間,開放學校閱覽室。

  (4)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層次和特點,有機組合,組織“小夥伴閱讀俱樂部”,定期開展活動。

  (5)透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低年級鼓勵家長每天“親子閱讀”半小時,中高年級鼓勵家長每天“聆聽閱讀”五分鐘。

  (6)每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讀書的收穫與感受。

  (7)每年的五月份設立為:“讀書節”。

  B、加強校本閱讀課程的建立和研究。

  (1)開展教學實驗研究,組織參觀和講座,探討有利於課外閱讀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型、培養處理課外閱讀資源資訊的能力,進行反饋調查和對比分析。

  (2)分年級設立閱讀目標。

  (3)分年級編寫《推薦書目》,含必讀和選讀。

  (4)分年級建立“閱讀記錄卡”。

  (5)撰寫案例、分析和反思。

  C、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1)、打造“紅領巾”廣播站的“讀書專欄”。

  (2)每月開展“我讀書,我成長”系列活動。

  (3)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

  (4)舉行“我讀書,我成長”彙報活動。

  (5)舉辦讀書報告會。

  3、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2)實驗班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進行後期的調研測試、分析研究。

  (3)整理課題組成員的課例、論文、經驗總結等原始材料,編輯成冊。

  (4)邀請專家鑑定,進行課題成果交流。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我校於20xx年被確定為縣級的書香校園,校領導和全體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都十分重視,有一定的閱讀氛圍。

  2、學校領導對本課題的研究重視程度高,在研究過程中能給予理論指導和一定的經費支援。

  3、課題研究成員及分工:

  組長:盧海英(全面管理和指導課題研究工作,重點是組織和總結,並參與一線實踐)

  副組長:張雪雲(課題研究監督和一線實踐工作)

  實驗教師:仲濟山、王星友、張秀華、王德毅、張雪雲、張彩霞、左金鵬、佟海英等

  組長全面負責課題工作。進行課題規劃、構建,組織部署、協調管理課題研究工作,提供課題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援,負責一項研究工作,深入指導實驗,整理、總結實驗成果。

  副組長具體組織實施課題工作,做好課題跟蹤、檢查、矯正及階段成果總結工作,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研究討論課題實驗的有關問題。每人負責一項研究內容,親自參與實驗研究,指導實驗老師開展實驗工作,收集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及反饋研究成果。

  實驗組成員根據實驗實施方案和課題組研究計劃,具體開展課題實驗工作,收集實驗資料,反饋實驗情況,歸納實驗經驗,總結實驗成果。

  八、預設的研究成果

  1.參研教師形成本課題研究的課堂教學實踐論文。

  2.參研教師形成課堂教學實踐實錄。

  3.深入研究,形成實驗學生閱讀學習成果。

  4.形成“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經驗和方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和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

  九、課題研究的基本保障

  人員保障。課題組成員均為學校一線語文骨幹教師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全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課題組組長盧海英老師是昌邑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濰坊市教學能手,曾經參與過《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的實驗與研究》、《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實驗與研究》等課題研究。張雪雲老師是小學高階教師,昌邑市語文骨幹教師,曾參與過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仲濟山老師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業務能力很棒。

  研究基礎。我校大面積開展閱讀教學,使閱讀能夠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經典誦讀已經成為我校的一大特色,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閱讀基礎。學校附近有圖書館,也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方便。學校的閱讀環境、讀書氛圍都使此項研究的開展成為可能。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印表機,建成了校園網班班通,可以24小時上網查閱資料。課題成員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電子圖書室藏書達10萬餘冊,閱覽室有各種報刊雜誌200多種,可以隨時閱讀。

  組織保障。學校長期堅持進行教育科研工作,有教科研實驗基礎,建立了較為系統的科研網路,有一支素質過硬的從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師隊伍,他們積極參與市級或縣級課題研究工作,理論基礎紮實,實驗操作能力強。學校具備充分的實驗條件,教師每人一臺電腦,資料的統計全部運用計算機操作,有建立原始資料檔案、進行各種能力測試的經驗和手段,資料充分,科研經費能得到充分保障。實驗的理論指導、技術處理、過程控制和終端顯示由學校教科室統一負責。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這項課題研究,為我們課題組提供各項研究資金和資料,為本課題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制度保障。為了保證課題的紮實推進和有效實施,我們還將狠抓以下“四個要求”:

  1、時間要求。一是抓好課內閱讀教學,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二是統一指導的時間,每月開設1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指定一定量的時間為課外閱讀活動時間;三是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減少作業,增加自由閱讀的時間,將早讀課以及中午休息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

  2、活動要求。每月開展一次活動,如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知識賽、辯論賽、速讀賽、讀書筆記展評等,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參觀、旅遊活動,使學生多瞭解社會,多瞭解課外的知識。公園、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大自然的優美風光等,無不是一本本攤開的大書,漫步其間,自然增長見識。

  3、指導要求。選好讀物,可以是教師統一指導的讀物,可以是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也可以是由教師結合課文推薦課外讀物。在上好閱讀指導課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搞好每週一詩、讀書記載和自辦報刊,同時有選擇地觀看知識含量高的影視節目和光碟(如影視欣賞、電子閱讀、上網瀏覽等)。

  4、檢查要求。對課外閱讀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如透過隨時個別詢問、檢查讀書筆記、小組調查或“閱讀彙報課”等形式進行檢查反饋。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對閱讀筆記要經常檢查,建立和使用閱讀成長記錄袋,督促學生形成習慣。要及時發現好的典型,組織交流,擴大影響。

閱讀課題開題報告6

  一、研究目的、意義

  研究意義:

  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再看新修訂後語文課標的一個亮點是:“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絡,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閱讀與寫作都是一對語文學習中不可須臾分離的“孿生兄弟”。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閱讀是吸收,習作是傾吐。”“讀之得法,所知廣博,眼光提高,大有助於寫作練習。”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也強調:要帶著寫的問題上閱讀課。

  學習一篇文章要在裡面走一個來回,就是從語言文字入手,讀懂作者寫了什麼,從中領悟為什麼這樣寫;然後還要從課本中走出來,想想作者是怎樣寫的,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文章中心的。 所以,閱讀教學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要途徑。從讀學寫,讀寫結合,以寫促讀,既是傳統語文教學積澱下來的一個寶貴經驗,也是當前語文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目標:

  1.透過研究,拓寬學生積累語言的途徑,拓展寫作資源,改革教學方式,調整部分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絡。

  2.透過研究,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透過實施自我“移植迴圈創

  新”課,開展仿寫作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技能,努力實現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3.透過研究,藉助文字閱讀資源,學習各種文體的表達方法,學會運用積累進行寫作,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運用“課時目標導學案”,探究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自信心。

  4.透過研究,讓學生在誦讀經典,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聯想能力、想象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二、研究內容

  1、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連結的途徑的研究。

  內容包括:不同題材的課文連結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2、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連結的實施策略的探究。

  內容包括: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連結的實施策略、教師的角色與指導功能等。

  三、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讀寫積累訓練,並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不斷反思和調整,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2)經驗總結法:依據本課題的價值取向,對教學活動和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反思性研究,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個人經驗中發掘其普遍意義,探求發展規律。

  (3)案例研究法:對具體課堂教學中的文字材料,拓展寫作素材的設計方案,形成具體實踐研究的案例實證。

  (4)調查法:深入實際,有目的、有組織、有步驟地透過考查、聽課等形式,準確瞭解讀寫能力的發展狀況,掌握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5)成績測試法:研究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因而要對研究物件的學習成績進行測試,以最直觀的方式顯示研究成果。

  四、研究階段劃分

  1、實驗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研究內容:成立課題組,組建課題領導小組,進行課題研究相關資料初步收集;擬定、論證課題研究方案,完成實驗方案,開題報告及實驗計劃;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和教育科學研究知識和方法的培訓。

  本階段的成果形式是:課題研究方案。

  2、實驗初步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研究內容:收集、彙編、學習資料,組織人員學習理論,提高課題組教師的素質;確定研究物件,選擇實驗年級,合理分工,明確任務。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確定課題的突破方向,擬定實施措

  施。撰寫科研論文,收集優秀教學設計方案,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

  階段成果形式是:部分調查問卷、教學設計,具有推廣價值的實施方法、科研論文等。

  3、實驗深入研究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研究內容: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投入課題實驗,全面落實研究內容和措施,重點突出實驗規定內容的實踐與探究,並進行課題中期檢查及方案調整。

  階段成果形式是:部分典型的課例,學生日記,活動記錄,活動圖片、相關研究內容的初步論文成果及案例等。

  4、課題實驗總結、結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研究內容:按實驗方案具體要求,進行資料整理和課題研究成果收集;撰寫研究報告,將課題研究資料彙編成冊;進行學生優秀成果展示的指導。並做好課題的結題與鑑定準備工作,籌備、召開結題會,聘請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專家聽取課題組的研究彙報,接受專家評估,做出課題研究結論。

  階段成果形式是:研究報告、研究論文集、課題研究資料彙編、教學課例設計、光碟、錄影及其他。

  五、預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