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通用5篇)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三年級(上冊)教材98頁~100頁。

  教學要求:

  1、透過對問題情境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從而理解分數產生和分數的意義。

  2、能用操作的結果來表示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3、透過平均分以後怎麼表示結果的研究,讓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培養學生創造的意識。

  教學重點:

  12的意義。

  教學思考:

  分數的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及四則計算以後學習的新的知識,是對數的一次拓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飛躍,同時又是學生學習小數的基礎。學生對分數並不陌生,多數學生都對分數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還是比較膚淺的、感性的,並沒有把握分數的本質,所以教學時既要利用學生對分數有一定認識的基礎,更要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本質,把學生的生活數學提升到學科數學的層面,實現知識和思維雙提升。

  數學上有各種不同的分數,但是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分數。教學時要注意抓重點,第一個分數12應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因為它既是一個最簡單的分數,也是課堂學習的第一個分數,透過對12的深入研究,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把握分數的本質屬性,建立起準確的分數的概念,為學習其他分數奠定堅實的思維基礎,學生應用12的思維基礎進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數意義的建構。

  由於三年級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所以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直觀圖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把分數與具體的直觀圖形建立聯絡,建立起分數的表象,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構想:

  一、透過分食品使學生感知在平均分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要表示這樣的結果就要改造一種新的數表示,於是就產生了分數,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

  二、透過對半個蘋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透過用不同方法表示半個蘋果,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並對各種表示方法進行最佳化,滲透最佳化是數學研究思想。

  三、透過摺紙表示一張的12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狀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透過為什麼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學生進一步明確12的意義,建立起準確的分數的意義,為後面分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透過讓學生研究:還可以表示一張紙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白透過摺紙不但可以表示一張紙的12,還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數的範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那麼知道我們要學習什麼知識嗎?(分數)

  師:那麼對分數熟悉嗎?有什麼要說的嗎?(你想到分數可能與什麼有關係?或有什麼問題要問老師?)(學生說)

  師:好!我們今天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走進分數世界。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提問,既可以知道學生對有哪些瞭解,又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為課堂學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創設情境,引出分數

  1、平均分食品得到整數

  師:記得今年的春遊活動嗎?秦老師拍下這樣一幅照片,請看:同學們正玩得高興,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著臉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餓了!我們再來看王欣怡正笑眯眯的看著秦老師呢!因為她知道秦老師要分發食品了!那麼老師給他們倆發哪些食品了呢?請看(課件出示:四個桔子、兩瓶口樂、一個大蛋糕)

  生:四個桔子、2瓶可樂和一個大蛋糕。

  師:他們怎麼分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平?

  生: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對!平均分最合理、最公平,你打算先分什麼呢?

  生:……(選擇先分4個桔子)

  師:把4個桔子平均分給2個人吃,每人分到幾個桔子?

  生:每人2個。(課件演示:每人分到2個桔子)

  師:下面我們來分什麼?(可樂)每人分到幾瓶?

  生:每人分到1瓶。(課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樂)

  師:對,透過平均分我們知道了:每人分到2個桔子和1瓶可樂,像上面的1和2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板書:整數),除了1和2外整數還有哪些?

  生:還有3、4、5、6、7、……

  2、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數

  師:我們最後來分這個大蛋糕,怎麼分?

  生:還是平均分?(課件演示:平均分成2份)

  師: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個蛋糕?

  生:半個蛋糕。(課件出示:每人分到半個蛋糕)

  師:每人分到半個蛋糕,那麼這半個蛋糕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嗎?

  生:不可以。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個人分到半個蛋糕,也就是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數表示了(板書:不能得到整數),也就不能用整數1、2、3、4……表示了。

  師:不能用整數表示了,那麼又怎麼表示半個蛋糕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一會兒,把想出的方法寫下來或畫出來。然後讓同座位的同學交流一下,最後全班彙報。

  師:誰來彙報,你是怎麼表示的?(學生上來展示)

  【可能有三種方法:一、用圖表示;二、用漢字表示:一半、二份中的一份,二分之一;三:阿拉伯數字表示12……】

  分別研究(出現一個研究一個):

  ⑴圖形表示:

  你畫的這個圖是什麼意思?(把蛋糕平均分成……),你們認為他畫的怎樣?為什麼?

  板書:平均分成2份,

  ⑵漢字表示:“一半”是什麼意思?

  “二份中的一份”是什麼意思?是隨便分成兩份中的一份嗎?怎麼分?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課本第25-26的內容和練習七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推導並初步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計算分數除以整數。

  2、在教學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根據25×4=100寫出兩個除法算式。

  2、整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3、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4、求12的3分之1是多少?

  二、新課。

  1、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出示月餅圖並提問:每人吃半塊月餅,4個人一共吃幾塊?請你列式計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在這個算式中,1/2、4、2各叫什麼數?(教師板書)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2)2塊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幾塊?(引導學生看圖,列式計算,教師板書。)

  (這個算式與第1個算式比,已知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

  (3)兩塊月餅,分給每人半塊,可以分給幾人?(引導學生看圖,列式計算,教師板書。)

  第3個算式與第1個算式比,已知什麼數,求什麼數?

  (4)第(2)(3)兩個算式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練習:完成課本第25頁做一做的題目。

  學生填完後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及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引導學生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

  3、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出示例題,學生審題,教師畫出線段圖,引導學生明確題意,列出算式:6/7除以2(說出6/7的含義及算式含義)

  (2)每段到底長多少米呢?同學們能否以小組形式自己試著算一算,算時請你認真觀察線段圖,並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3)學生分小組彙報學習成員。(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兩種不同的思路)

  (4)學生對以上思路進行質疑: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26頁的“做一做”的題目。

  2、練習七的第2題,對比每一組中的兩個題有什麼聯絡。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3、練習七的第5題,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四、課堂練習。

  第1、3、4、6題。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P34—35。

  教學目的:

  1、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同一個分數,由於單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義、大小也分別不同。

  2、透過一個分數單位,能理解並準確找到這個分數所在的整體。

  3、理解並掌握一個整體和單位一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同一個分數,由於單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義、大小也分別不同。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一個整體和單位一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鉛筆、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學過了分數,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分數知識。這一節課,我們要進一步學習分數。

  二、新課。

  (一)活動一:

  1、請你拿出你所有鉛筆的二分之一。

  (按要求操作)

  2、拿出的鉛筆為什麼不一樣多?

  (說說你的想法。)

  3、小結:因為每個人的鉛筆總數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在這件事上,鉛筆的總數

  要看作單位一。

  4、師拿厚薄兩本書,說這兩本書的三分之一的頁數一樣嗎?為什麼?

  (小組內說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塊蛋糕,看圖,這兩個四分之一一樣嗎?為什麼?

  6、小結:兩本書的三分之一中,因為兩本書的厚薄不同,因此結果不同。在這裡,要把書看作單位一。

  在蛋糕的問題上,也是由於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們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單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單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數的大小和實際含義也不同。

  7、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二)活動二: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畫出這個圖形。

  (三)活動三:練一練。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試舉例說明,自己試獨立畫,看誰的畫法多)

  2、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各個分數。

  (展示大家的畫法。)

  3、分別畫出下列各個圖形的二分之一,它們的大小一樣嗎?

  (自己獨立完成,說說一樣嗎?為什麼?)

  4、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說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四分之三。誰是單位一?

  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四分之三。誰是單位一?

  雖然都是四分之三,它們表示的多少一樣嗎?為什麼?

  (說說你的想法。我們應從哪個角度來考慮?)

  5、選一選。

  6、在正方形裡填上適當的數,並回答下面的問題。

  (獨立完成,說說你的理由。)

  2個二分之一是()。()個四分之一是1,5個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個七分之一。

  越往下分,單位一越小,1中所包含的單位一也越多。

  你還能繼續往下分嗎?

  7、下列哪些分數更接近0,哪些分數更接近1?分別填入圈內。

  三、總結:

  分子越小的分數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數越接近1。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分子越小的分數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數越接近1。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透過具體的'問題情境,探索並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直觀,經歷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推導過程,運用轉化的思想領會計算方法的由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分析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推理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並得出的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對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的理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溫故舊知

  1.計算。

  2.說說下面的數量關係。

  小何3小時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時走多少千米?

  3.填空。

  小時有()個小時;1小時裡有( )個小時。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學教材第31頁例2。 小明小時走了2 km,小紅小時走了 km。誰走得快些?

  教師:題中有哪些資訊?“誰走得快些?”實際上就是比較什麼?你能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嗎?

  預設:學生能敘述題中告知的資訊是小明和小紅各自行走的時間和對應的路程。藉助前面的教學環節中對數量關係的描述,能理解“誰走得快些?”實際上是比較誰的速度快,速度=路程÷時間,由此根據題意分別列出算式(三)引導“轉化”,探究新知 ,。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現在你能試著把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並加以計算嗎?

  預設:

  1.要想把除數變成整數而商不變,根據商不變性質,可得

  (km)。

  2.同樣根據商不變性質,但除數可以化成1,即

  (km)。

  (四)數形結合,探明算理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自己的計算方法都非常自信,那麼教材中是怎樣推導計算方法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閱讀理解線段圖。

  教師:線段圖中1小段表示什麼?3小段又表示什麼?(藉助直觀圖,啟發學生:1小時裡面有3個小時。)

  教師:求1小時走了幾千米(即3小段),應該先求什麼?

  (藉助直觀,啟發:應該先求1小段走了多少千米。)

  2.閱讀理解算式。

  結合對話方塊,引導學生理解(km)。 教師:表示什麼?又表示什麼?

  (啟發:要求1小時行了多少千米,

  要先求出小時行了多少千米,然後再求出3個小時行的路程。)

  (五)強調“轉化”,統一演算法

  1.對比交流,尋找規律。

  教師:從例1中的

  麼? 與例2中的中,你發現了什

  預設:透過對比,學生能得出:分數除法都可以轉化為乘法計算。方法是:除以一個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教師:例1和例2的計算過程有什麼共同之處?

  預設:學生透過觀察,不難得出:不管哪種情況,都可以歸結為“乘除數的倒數”來計算。

  教師:小紅1小時能走多少千米?即計算嗎?試一試。 該怎樣計算?你能用剛才得出的方法

  教師:看看教材中是怎樣計算的?為什麼可以直接寫成“

  2.課堂小結,歸納演算法。

  教師:透過例1和例2的計算,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嗎?(學生交流。)

  教師:再看看教材中是怎樣總結的,和你有什麼不同嗎?

  預設:學生可以初步得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數,等於乘這個數的

  分數的由來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透過豐富的操作活動認識幾分之幾。會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難點:

  認識分子的含義和幾分之幾與幾分之幾的比較。

  教學準備:

  光碟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一)認識幾分之幾

  1、 出示:分西瓜場景圖(用圓片代替西瓜)

  (1)問:他們一家打算幹什麼?

  (2)教師口述:小紅吃了一塊,媽媽吃了三塊。

  問:小紅和媽媽各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同桌說一說

  追問:什麼是3/8呢?

  (3)問:剩下的爸爸吃,那麼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問:什麼是4/8?同桌討論一下

  (4)師:3/8 4/8也是分數(教師板書:分數)

  (5)師:今天學的分數跟我們以前學的分數有什麼不同?

  2、出示:一張正長方形紙,

  要求: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給其中的幾份塗上顏色。

  展示交流:你塗的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為什麼?

  3、出示:一張長方形紙

  提問:你能折出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請你折一折,並塗上顏色

  學生折一折,塗一塗

  展示交流

  4、 那麼,如果把一張紙平均分成10份,塗了2份,是(2/10);塗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師小結:塗了10份中的幾份就是(十分之幾)?

  5、出示:試一試

  提問:每個圖裡的塗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觀察判斷,同桌交流想法

  獨立填寫,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二)分數的大小比較

  二、比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問:3/5和2/5誰大誰小?有什麼方法可以比較?

  小組討論比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塗一塗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練習:出示書本P103 第4題

  (1)塗一塗,比一比

  (2)指明學生介紹自己的作業。

  3、 如果沒有圖,你會比較分數的大小嗎?

  出示:1/32/3 4/73/7 4/95/9 5/83/8

  (1)小組裡交流

  (2)出示

  1/2 〇 1/4

  1/2和1/4分子一樣大,它們相等嗎?

  (3)總結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較大小:

  5/63/6 2/75/7 3/52/5 3/124/12 9/1001/100 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 <( )<8/9 1/7<( )

  三、鞏固練習:

  1、 出示:(紅領巾試驗田)這塊地的3/9種了西紅柿,1/9種了茄子,4/9種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麼?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交流。

  師:還剩下多少?你打算幹什麼?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除了學習了幾分之幾外,還學了什麼?(分數的比較大小)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幾

  1/4 2/4 3/4 4/4

  2/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