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推薦】高三生物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高三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推薦】高三生物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教學工作計劃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依照生物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為高考打下堅實基礎、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由於生物新課內容快要全部授完,本學期安排為完成第一輪複習。具體打算是根據授新課時的速度、學生掌握程度以及備考重要性等情況,有所側重地進行第一輪複習。同時穿插理綜考試訓練,讓學生提前熟悉高考題型和建立整體印象,從而有針對複習.

  1.認真學習XX年浙江省《考試說明》(還未到手),注意研究浙江省與生物高考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特點,以取得一定的課外知識量.

  2.浙江省今年繼續生物等科目自主命題,試卷結構、題型比例、難易比例、題型等都有可能微調。

  3.本學期生物複習要把思維能力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思維過程、思維層次和思維容量的訓練,強調知識的遷移與知識的再現。

  4.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生物複習方式方法的指導,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生物複習衝刺過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複習水平作為本學期教學工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學期的生物教學計劃。本學期按三個階段安排教學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9月3日至9月21日,完成選修三的全部新課教學。並儘可能的穿插一些練習.

  第二階段:9月22日至月,進行第一輪的基礎知識的複習.要點:一是狠抓“雙基”不動搖,落實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專項複習為主,綜合複習為輔,注重能力訓練。

  第三階段:5月10日至5月24日,進行一些綜合練習考試。

  1、認真抓好生物學基礎知識的複習。

  高中生物學的知識,內容比較系統、全面。複習時認真分析,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和學習規律,透過課堂複習,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引導他們認真複習好生物學基礎知識,做到正確理解,鞏固記憶,舉一反三,為他們第二輪複習打下較好的知識基礎。

  2、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學的教學內容,一切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都是分不開的,生物必須依賴於它們的環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動反過來又時時刻刻在改變著環境,從而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再有,透過講述祖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國古代的和現代的生物科學的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這也是複習時要強調的.

  3、重視對學生進行生物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

  教師透過複習,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生物學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科學地分析和解釋一些生物現象的能力。

  4、加強直觀教學、堅持理論密切聯絡實際

  複習時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鞏固記憶要重視密切聯絡本人、本地區動植物種類的實際進行,培養愛國愛家愛生物愛環境的人文情操,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

高三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認真學習2山東省《考試大綱》、《考試說明》、《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注意研究山東省與生物高考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特點,以取得一定的課外知識量。

  2.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準確定位起點,立足雙基,夯實基礎,瞄準高考,培養綜合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3.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突出思維過程、思維層次和思維容量的訓練,強調知識的遷移與知識的再現。

  4.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生物複習方式方法的指導,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生物複習過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複習水平作為本學期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終結點。

  二、學科目標

  1.構建知識網路體系,透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勇於探索,提高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抓好一輪複習,研究考試說明,捕捉高考資訊。訓練高考試題,爭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較好成績。

  三、具體教學措施

  1.繼續認真鑽研教材、考綱和《考試說明》,及時瞭解和收集各類高考的資訊,認真分析研討近幾年生物考試試題,以便把握教學的有的放矢地進行生物學科的複習,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2.認真開展備課組活動,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重點落實備課常規和課堂教學常規,課和上課質量,備課組做到統一進度、統一資料、統一考試。

  3.近一步健全集體備課制度:每週二召開一次備課組教師會議,每次活動有主題、有針對性,有專人發言,有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將全組教師凝結為團結協作的整體,實現智慧共享。

  4.為了進一步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積極開展聽、評、說課活動,採用“組內備課,組內評議,改進教案,再行教學,不斷完善”的連動式備課、上課方式,及時總結,反思問題,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提高。

  5.第一輪複習的主要精力是進行雙基教學。認真分析,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和學習規律,透過課堂複習,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引導他們認真複習好生物學基礎知識,做到正確理解,鞏固記憶,舉一反三,為他們第二輪複習打下較好的知識基礎。 同時還要穿插高考試卷的各類題型特點、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輔導,逐步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

  6.重視對學生進行生物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教師透過複習,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生物學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科學地分析和解釋一些生物現象的能力。

  7.平時嚴格控制作業量,不搞題海戰術,平時的練習、作業必須要精選,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水平。盡力實施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策略,規範作業批改。

高三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繼續任教高三8、11兩個班的生物。上期期末重慶市統考中,兩班學生卷面成績較期中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總的來看,學生在複習過程中知識得到昇華,能力得到提高。透過第一輪複習,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大部分學生能達到相應的教學要求,對於考查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實驗方面與試題,得分率較高,但也暴露出一輪複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部分學生將前一輪複習看作高二上課的重複工作,只滿足於對一些基本知識演義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係、運用條件和範圍,以及相關知識點的聯絡和區別,一輪複習下來,各知識點仍是孤立的、零散的。

  (2)不重視課本,學生在複習中關注的重點是複習資料,大部分時間忙於做題,對答案、提問上,對於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如對什麼叫性狀分離、顯性基因、雜合子仍是想當然,在解決考查概念的題型時,錯誤率較高。

  (3)解題能力弱:在複習過程中,學生進行大量習題訓練,做的題多,但對失誤的地方不夠重視,缺乏仔細分析過程,只關注答案,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同時也暴露審題不嚴,答題不規範的問題。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期主要進行高考專題複習及考前研練。專題複習的內容分為:1.生態環境。2.人與生物圈;

  3.代謝、微生物與發酵工程;4.生物實驗技術與方法;5.生物學前沿與發展。專題研練,透過分析高考命題特點和解題技巧,結合考前模擬研練提高能力。

  三、教學措施

  1 重視知識的結構網路

  根據資訊加工理論,人類的記憶是一個資訊加工系統。刺激過程是資訊的輸入,中樞過程是資訊編碼、儲存,效應過程是資訊的提取。處於無序狀態下的知識,使大腦產生充塞感,思路難以開闊,易出現“翻開書本什麼都懂,合上書又感覺什麼都不會”的無為狀態。教學中突出知識結構,不但可以使學生學到系統化的知識,較好地建立起各知識間的聯絡,更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在應用時迅速提取。

  2 重視知識的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活動通常是指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近幾十年來,許多科學教育家都認為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有效方式之一。科學探究重要的是在於它的`過程而不完全是結果。透過科學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了這種技能可以使人終身受用。

  3 重視實驗的分析設計

  實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目前高考,雖然還不具備考查考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但非常重視實驗內容的考查,如實驗原理、實驗程式、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等內容的分析。透過以往高考題的調查統計顯示,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能力、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實驗過程的設計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學中要重視實驗的分析和設計。在複習中,要重視分析實驗程式,認真分析實驗中每一步驟的作用,每一處理的意義,以及各步驟之間的相互聯絡;既要知道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還要想想換一種做法行不行,為什麼?從中學會解決問題、研究問題的方法及尋求最佳方法的途徑;要重視分析實驗結果,既要重視對實驗最終結果的記錄,又要重視要求學生對實驗的中間過程出現的現象進行記錄,並重視對結果的分析以及對成功實驗的分析,實驗失敗原因的查詢;要重視設計實驗程式,從 1教材中的經典實驗入手,學習前人實驗設計的好方法、好思路,不斷進行實驗設計練習,不斷加強這方面的針對性訓練,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和規律,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 要重視解題的失誤診斷

  在平時的具體解題過程中,應認真分析“題示資訊”,利用紮實的“基礎知識”,進行縝密的“科學思維”,保持良好的“心態環境”,這些做好了,就會不出錯或少出錯。有的學生在解題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失誤,如:知識記憶性失誤;題示判斷性失誤;思維準確性失誤等等。要認真分析學生失誤的原因,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講:知識網路、內在聯絡,改題思路,要防止藉口基礎差滿堂灌。(課前要反思教案,如何上得更好)

  2.練:試題要精編,要講梯度,要微型試卷進課堂。一般不要用套題,剪刀加漿糊,製成微型卷(5-6個選擇題,2-3個非選題)一堂課解決問題(考30-35分鐘,評10分鐘左右)。

  3.評:做到正謬誤,理思路,尋規律,求規範(學生儘可能地用生物學術語、觀點答題)。

  4.讀: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跨度較大、知識遷移要求較高的問題,跳躍性地讀結論性的語言、理解到位,在教師指導下回歸教材,透過讀,知道試題的來龍去脈。

  5.思: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知識進行反芻和對試題進行反思,要誘發、喚起學生思考,教師還要一講到底,象打機關槍。

  6.輔:一個是閱視時個別解答和檢查,二是練習的集中批改和麵批面改,尤其是培優和轉差的物件要耐心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