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物理直線運動教學計劃

物理直線運動教學計劃

物理直線運動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使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主要概念、規律有進一步的認識.

  2.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運用方程組、影象等物理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透過一題多解培養髮散思維.

  3.科學方法:

  (1)滲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

  (2)透過例題的分析,使學生形成解題思路,體會特殊解題技巧,即獲得解決物理問題的認知策略.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透過複習應使學生熟練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形成解題思路.從高考試題看,把直線運動作為一個孤立的知識點單獨進行考查的命題並不多,更多的是作為綜合試題中一個知識點而加以體現.

  對能力的培養是本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高考將審題、畫草圖、建立物理圖景??作為一種能力考查,學生往往忽視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以及一些特殊解題技巧,因此,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透過例題分析,使學生積極參與分析解題的思維過程,讓他們親自參與討論、交流,在這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同時獲得解決問題的認知策略.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一、引入

  力學中,只研究物體運動的描述及運動的規律叫運動學.這一章,我們複習直線運動.

  板書:直線運動

  二、複習基本概念

  本章的特點是概念多、公式多,還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請大家總結:

  1.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學生活動學生總結並做筆記:(獨立總結後,討論並交流)

  一、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包括平動、轉動、振動等運動形式.

  2.參照物: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那個物體叫參照物.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

  3.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是一個理想模型.

  4.時間和時刻:時刻指某一瞬時,時間是兩時刻間的間隔.

  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向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6.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有平均速度、瞬時速度,是向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向量.

  2.涉及哪幾種物理研究方法?

  二、物理方法

  1.模型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方法,是一種理想化方法.如:研究一個物體運動時,如果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屬於次要因素,為使問題簡化,忽略了次要因素,就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物體,叫質點.

  巡迴指導:學生沒有想到的,教師適當點撥.

  1.位移、速度、加速度是本章的重要概念,對速度、加速度兩個物理量要從引入原因、定義方法、定義表達、單位、標向量、物理意義等方面全面理解.

  2.模型方法.實際物理現象和過程一般都十分複雜,涉及到眾多的因素,採用模型方法,能夠排除非本質因素的干擾,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使物理現象或過程得到簡化.如;質點.

  3.等效方法.對於一些複雜的物理問題,我們往往從事物的等同效果出發,將其轉化為簡單的、易於研究的物理問題,這種方法稱為等效代替的方法.如引入平均速度,就可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為勻速直線運動,從而把複雜的變速運動轉化為簡單的勻速運動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