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鯨教學反思

鯨教學反思

鯨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鯨教學反思1

  《鯨》是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介紹“鯨”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的說明文。課文很簡單,學生能很快地掌握課文資料及相關的說明方法,如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透過學習該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一、查資料,探索鯨的世界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首先讓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查閱鯨的相關資料,對鯨的各個方面有充分了解,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查的資料十分豐富,他們的資料已充分證明鯨是哺乳動物,很快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讓他們進一步交流並用一句話把他們資料中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句告訴給大家。孩子們的彙報面之廣已遠遠超出課文資料。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不同種類,並透過圖片說明鬚鯨與虎鯨的區別。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史祖,並對鯨的史祖的生活狀況展開討論……

  二、巧板書,理清文章線索

  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板書時我把題故意寫成兩條“魚”的形狀,帶孩子們進入海洋世界。課題《鯨》也寫得很大,經觀察孩子們說出鯨的一大特點——“大”。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關鍵。按照這樣的方式我讓孩子們迅速在課文中找出鯨的其他特點並上臺板書。不一會“鯨的演變”、“鯨的種類”、“鯨的食物”、“鯨的呼吸”等就出此刻黑板上了。

  三、放手讀書,自讀自悟

  之後同學們自由學習自己喜歡的段落,並找出各段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第一個孩子說他喜歡學習“鯨的睡眠”部分,因為他喜歡睡覺。

  於是喜歡睡覺的孩子都和他一齊朗讀這一部分。學習“鯨的演變”這一部分時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了鯨的生活痕跡:從陸地到淺海再到海洋。

  學習“鯨的食物”這一部分時我讓女孩子讀鬚鯨部分,男孩子讀齒鯨部分,這樣突出了鬚鯨的溫柔,齒鯨的兇猛。學習“鯨的呼吸”時我出示了兩個剪紙:一個是又粗又直的紙條,另一個是又細又高的,“聰明的漁夫”——孩子們一下子記住了鯨噴出的水柱並由此學會辨別鯨的種類。

  在教學此部分時我穿插讓學生說出作者使用的寫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想象發揮

  最後我讓孩子們選一個自然段用筆畫出他們喜歡的鯨的樣貌,務必讓人一看就明白畫的是哪個自然段,是鯨的哪個特點。孩子們都畫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畫的是“鯨睡覺、“鯨呼吸”、“鯨的種類”。對於比較難於用畫表示的“鯨是哺乳動物”,有個孩子先畫了個大大的鯨,然後在它身下畫了個小小的鯨,十分形象。在畫“鯨的食物”時,有的孩子在鯨的前面畫了許多慌忙逃命的小魚小蝦,畫面生動搞笑。

  本課後的作業是寫一篇《我是某某鯨》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說明鯨的相關特點。

  五、反思

  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用心性很高,因為課前充分查閱了資料,所以我本以為他們難以理解的部分如“鯨是哺乳動物”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們的畫也明白他們已經學懂了這篇課文。教學中有些不足之處:如在學文與找寫作方法部分有些脫節,留給孩子們畫的時間也不夠,對較難畫的段落沒有充分指導。

  透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穫是原先以為較枯燥的說明文也能讓孩子們樂學、願學,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就能讓各種型別的課文變得生動並容易學習。

鯨教學反思2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它不像科學小品,也就是文藝性說明文那樣生動有趣,一直以來,講這一類的說明文,是讓我既輕鬆又頭疼的一件事。輕鬆的是文章結構清晰,想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在課文中都清楚明白地顯現了出來;頭疼的是科學性如此強的文章,很難激起學生的積極性,枯燥無味的課堂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煎熬。鑑於此,我想設計一堂不一樣的說明文講授形式。

  簡單的簡筆畫匯入,自然明瞭。對於四五年級的孩子而言,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已經不是難事,所以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們根據自學提示先自學文章,對文章有了整體認知。緊接著關於鯨的影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神,而“我也想養一條魚,一條大鯨魚”的想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就是權威的象徵,現在老師有了這麼不可思議的想法,而且還給大家機會去說服她,學習積極性就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於是我看到了後來學生們爭先恐後說服我的場面。而學生說服老師的過程也就是掌握文章知識點的過程。當然這一環節,也是考驗老師的教育機智和知識容納量的,對學生找到的理由要有策略的反駁,才能使這一環節一點一點全面展開。一堂完整的語文課,少不了聽說讀寫,我提供給學生各種鯨的資料,使學生獲得課外知識的同時也完成了寫話訓練。最後海底世界的影片,唯美的畫面,神奇的海洋生物,相信激發他們課後去繼續探討海洋世界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一個講說明文的課堂,成了孩子們歡笑的課堂,辯論的課堂,在熱鬧中孩子們複述文章的內容,加強了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在這堂課,學生不再只是學生,而是和我一起學習的夥伴。

鯨教學反思3

  上週四,語文教學進行到了第三單元——說明文,第一篇課文是《鯨》。文章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運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語言精煉平實。針對課文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在課前設計了自主學習卡,提前讓學生利用自主學習卡的問題進行自學,課上邊交流邊展開課文內容的探究。

  我從五個方面安排了課文的步驟:

  一、在課堂中,我主要藉助自主學習卡上了題目,串起來了對課文內容的探究。先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的鯨,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然後從第二自然段開始逐步分析。在瞭解鯨的進化過程時,我先出示了一張鯨的身體結構圖,上面清晰地顯示出鯨各部分的樣子和名稱,然後讓學生找到它進化過程:陸地—淺海—海洋,變化的原因是環境的改變,使得鯨由陸地經歷漫長的時間最終來到海洋。

  接下來透過比較鬚鯨和齒鯨的不同,瞭解鯨的種類,進食,呼吸的特點,配以插圖讓學生對書中講述,有了直觀的認識,並做動作模仿鬚鯨和齒鯨進食的樣子,感受它們的不同。對於鯨的睡覺,根據課文描述畫出示意圖,從學生畫的情況看,有的只畫出一條,有的畫出睡覺時的方向錯誤,我帶領學生再讀句子,共同糾正正確的示意圖。

  二、課文內容探究完成,由第一自然段的填空形式,引出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再找一找還有什麼說明方法,透過學生找,再發現運用了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三、通過出示課後第3題,學生讀,發現每句中加點詞能否去掉,並說明理由,讓學生明白說明文還需注意用詞的準確、嚴謹。

  四、針對課後資料袋中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鯨的現狀,由於人類的捕殺,鯨的數量急劇減少,種類更是瀕臨滅絕,培養學生保護海洋動物的意識。

  五、拓展作業:從中選其一完成小練筆:

  1、為海洋館寫一段關於鯨的解說詞。

  2、以鯨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

  3、以“我不是魚”為題寫一篇短文。

  4、利用課後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

  課程結束,回想一節課的學生反饋,自主學習卡的使用率,正確率很高,學生根據提示的問題,能夠從文章中找到相關的內容,加以探究。並讓學生以“鯨”的口吻講述鯨的進化過程,學生除了講述出過程,更加入自己的創新,如以與讀者交談的口吻來改寫。

  除此以外,我還讓學生根據鬚鯨和齒鯨進食的不同,做動作體會,以畫示意圖的方式,瞭解鯨睡覺時的樣子。對於說明方法,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從文中一一找出標註,瞭解說明方法的作用。說明文用詞的嚴謹也必須讓學生了解,並能應用於自己的說明文習作中。最後的拓展資料和作業,對學生繼續深入瞭解鯨提供了方法。

鯨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⒈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顎、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徵、壽命”等詞語。

  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⒊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⒋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蒐集一些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影。

  2.有關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交流資料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隻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板書:鯨)

  課前同學們已經蒐集了不少關於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藉助資料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後將資料進行彙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彙總資料,做好彙報準備。)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瞭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抓住要點

  ⒈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一下:課文中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寫:“哺乳”,“肺”,糾正讀音以及“肺”的寫法。結合人體部位,引導學習本課生字“顎”“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寫成“市”。

鯨教學反思5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透過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很關鍵的,我覺得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時,當講到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時,運用課件,顯示出大象和鯨,讓學生一目瞭然,把鯨與大象對比,對鯨的大、重、長特點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課件裡大篇幅不動的文字裡新增有動態效果的圖片,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感官,讓教學有效地開展學習。此外,在講鯨的進化這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作過渡:“一天,在太平洋地區舉行規模盛大的運動會,各式各樣的魚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峽,並順利通過了賽場大門,當鯨到達賽場門口時,卻被蝦將軍擋在了門外,鯨和蝦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蝦將軍說出了不準鯨參賽的理由,鯨覺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同時,我出示課件,演示鯨的進化過程,讓學生明白鯨是怎樣進化的,學生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

  在教學時,考慮到鯨對於學生來講是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首先,我讓孩子們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引導他們讀通讀熟課文,弄清課文講了關於鯨的哪些內容,接著,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特點。以第一自然段為例,體會作者是怎樣說明鯨的“大”的。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並分析說明鯨大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讓學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體會鯨的生活習性時,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鯨呼吸時的樣子,鯨睡覺時的樣子,不同鯨的圖片。體會鯨的體形龐大時,設計了鯨和象、人比較圖。理解鯨的進化過程是個難點,課件出示重點的語句和重點的詞語,讀、思、說結合。在教學這一課時,收集了許多資料,設計了形象生動的課件,拓展了課程資源。體會鯨的生活習性時,設計了鯨呼吸時的樣子,鯨睡覺時的樣子,不同鯨的圖片。體會鯨的體形龐大時,設計了鯨和象。鯨的生活習性這一部分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當成鯨來介紹。在鯨吃食時,學生把鯨描繪的活靈活現,在鯨睡覺這一部分,用新鮮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看與鯨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跳出課文的框框,這樣更激起學生保護鯨的慾望,這裡的知識豐富多彩,學生眼界大開。學生看著、讀著,既獲得了新知識,又學到了新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這篇充滿動物知識的文章,本該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的,但整節課下來,學生不是很積極地思考或回答問題,所以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要想上好一堂課,讓教學環環相扣,有聲有色,既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心理來設計教學過程,又要靈活地處理學生的各種回答,還要注重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

鯨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語言相對平淡,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21世紀的小學生已透過電視、網路、圖書等多種媒體對鯨有些瞭解,再加上《鯨》這篇課文主要介紹的是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學生對課文缺乏新奇感。。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讓學生獲益更多呢?教學這一篇課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創設教學情景,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自主探究的,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自主活動中,在積極思維中,達到自悟自得。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角色扮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習主動質疑,主動釋疑。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匯入

  有一種海洋裡的動物,“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裡看書,還顯得寬敞。”這種龐大的動物是什麼?(鯨)

  1、出示多媒體,匯入:

  一天,東海龍王興致特別高,想舉行一個規模盛大的魚類聯歡會,比一比哪一種魚最聰明,表演的節目最棒,得到名次的給予重獎。各式各樣的魚都游到指定的地點,順利地透過由蟹將軍把守的賽場的大門。鯨得到這個訊息後,也想溜進去湊湊熱鬧,去拿個大獎。當它正準備遊進賽場大門時,被蟹將軍擋在門外說:“你不屬於魚類,不能入內參加。”鯨振振有辭地說:“我就是魚,不然大家怎麼都叫我鯨魚呢?”

  T:鯨和蟹到底誰說得對?分學習小組討論。

  指名學生彙報。

  T:剛才讀課文,你們已經瞭解了鯨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類,你們還想了解有關鯨更多的知識嗎?(自讀自悟。)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你從中獲得了哪些資訊?

  2、學生彙報讀書的收穫。

  3、指名學生為本課設計板書:

  T:鯨的特點實在太有趣了,鯨哪方面的特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

  4、學生交流感悟,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鯨的特點:

  (如找有關句子朗讀、畫簡筆畫、看圖辨別鬚鯨和齒鯨、分角色讀等。)

  二、質疑釋疑

  學了課文,你還想知道什麼?讓我們來到大海邊,親自面對鯨提問,對於提出的問題,知道答案的同學可以自由發言,比一比,看誰表現得最棒?

  學生邊質疑釋疑,老師邊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解決課堂上的疑難問題。

  三、分角色扮演,複述鯨的知識

  T:在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

  1、把自己想象成海洋博物館裡的講解員,用自己的語言向別人介紹有關鯨的知識。

  2、把自己想象成一頭虎鯨或鬚鯨,用第一人稱的形式向別人介紹鯨的特點。

  T:先準備兩分鐘。

  指名學生上臺講。

  評議。

  四、自選作業

  1、把鯨某一方面的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下來。

  2、運用本課的說明方法,抓住某動物的特點寫一個片斷。

  3、上網查詢或課外閱讀有關鯨或其他海洋生物的書。

鯨教學反思7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改革要有現代意識,要引進現代教育技術。而以計算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給我們轉變教學模式帶來了契機,計算機網路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著傳統的語文學習。透過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和手段應用於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使計算機與學科課程整合,能把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保持協調一致,產生聚集效應,從而深化學科教學,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性發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資訊科技素養,豐富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積累,為知識經濟時代培養適應科技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高素質人才。

  在《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製作了相應的網路課件,把區域網引進課堂,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究,充分體現了"教師輕輕鬆鬆地教,學生快快樂樂地學"這一教學理論,透過有效地利用網路資源,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資訊科技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利用多媒體渲染環境,啟用學生的思維

  課前,準備好音樂、畫面同步的大海圖,教學時,我首先讓同學們,進入情境。逼真的畫面、豐富的資料、優美的音樂使學生們興味大增,不時傾吐著自己的真情。這樣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化學習,而且能夠激發個人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因此,當老師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於鯨的知識的時候,學生無拘無束,充分交流或發表收集到的資訊或自己的見解。

  二、利用網路激發讀書興趣

  在整體感知課文時,充分利用網路環境這一優勢,一改傳統的初讀方式,,讓學生帶上耳機自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可透過網路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這樣,既避免了其他同學讀書帶來的不必要的干擾,又充分地利用了網路環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動方式,激發了學生初讀的興趣高了初讀的效果。

  三、利用專題站延伸學習

  課文中對於藍鯨的大是從它的體長、體重、屬類、呼吸、睡覺、食物等幾個方面,並運用列資料、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進行說明的,而這些知識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其中的說明方法卻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因此從學生主體出發,教師課前收集了有關鯨的其他知識,並製作成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網頁,在教完這一段時,讓學生自己上網,查詢有關鯨的其他知識,並想想網上的資料是透過什麼說明方法讓你感受到藍鯨的特點的,學生透過查閱,激發起極大的興趣,對鯨的大有了更深的體會,學到的說明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為運用說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再用網路進行拓展學習

  在課文學習結束進行“介紹熟悉事物的特徵這一練筆。課前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製作成網頁,並帶領學生熟悉這些事物,練筆時,讓學生在網上搜索,查詢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喚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事物瞭解和回憶,結果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網頁,獲取到豐富的資源資訊。學生們興致高漲,不斷地交流著自己的搜尋結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運用學到的說明方法寫自己熟悉的一種事物,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各小組認真選擇自己喜愛的寫作物件開始練筆,由於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不少小組學生的習作寫得相當詳細生動。教師因勢利導,當堂交流學生的作品,讓全班同學共同學習。

  從《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網路語文教學利用校園網和區域網所提供的多媒體環境,以創造性思維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能力提高為目標,再加上教師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對學科知識的宏觀把握指導學生將零星的知識點串接成完整的知識系統,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達到了語文教學的一個新境界。

鯨教學反思8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捕獲、傾斜、哺乳動物”等詞。

  2.朗讀課文,瞭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學習 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事物,並用打比方、舉數字等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重點難點:

  1、瞭解鯨的生活習性,學習用打比方、列數字等方面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2、瞭解鯨的進化過程。

  課前準備

  1、一些鯨的圖片。

  2、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麼瞭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透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麼更深入的瞭解。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可在小組解決,也可查

  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0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

  2、認識生字後再來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說說。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來理解。

  3、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麼?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瞭解?

  四、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後讀一讀。指名彙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重。

  2、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是太大了,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自己試著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加以說明的好處。

  3、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4、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小描寫得非常具體。

  板書設計

  體形——大

  9.鯨 種類——多

  進化過程

  生活習性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一說出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魚,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彙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並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2、快速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彙報,你是從哪瞭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3、鯨生活在海洋裡,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麼特點呢?默讀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

  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4、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麼不同嗎?自由讀第四、五自然段用“~~”畫出鬚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讀一讀填好表後在小組內交流。

  5、鯨在睡覺時是什麼樣呢?自習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鯨睡覺的樣子,並把它畫下來。

  6、輕聲讀一讀第七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麼?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那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充套件

  1、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2、透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佈置同學

  蒐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重量——大

  9. 鯨 進化:陸地——淺海——海洋

  分類:鬚鯨、齒鯨

  生活習性:吃食——呼吸——睡覺——繁殖生長

  《鯨》教學反思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進行一一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透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五年級學生年齡雖然處於高年級階段,但注意力集中時間還是比較短,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結合學生的這些年齡特徵,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一講到底,而是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任務完成後,就及時設計了突破難點鯨生活在海洋裡,體型像魚,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鯨魚,連漢字的寫法也是帶著魚字旁,為什麼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呢?,然後讓學生再來讀課文,突破教學難點這一個教學環節。突破難點之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學習,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提問、畫畫、表演、朗誦等

  形式)學習,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學習收穫特別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由於課前設計嚴密,上課時組織得當,效果很好。這種做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枯燥無味的知識,學生自己解決起來問題來頭頭是道,條理清楚。

  另外我在語文教學時,一直重視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既注意自己語言表達的規範,又注意及時糾正學生語言表達的錯誤,讓學生儘量把語言表達的準確完整。

鯨教學反思9

  教完《鯨》這一課,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我也深有所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然後指導同學們進行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幾年前我也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為陌生。由於這些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把對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的理解畫成簡筆畫,畫出了鯨的呼吸和睡覺……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鯨教學反思10

  《鯨》是我參加“全國科學教育課堂教學展示觀摩活動”所上的一節課。大家學校作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承擔了“科學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與滲透”的實驗課題。經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大家以為,在課堂教學中,科學教育的四個層次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應該以學科知識教學為手段,提倡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本課的教學在設計上我亦在這方面有所突出。

  《鯨》選自人教版教材第九冊。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瞭。作者緊緊抓住鯨的特點,採取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四方面內容作以介紹,是一篇難得的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可以學習語文多種說明方法的科普說明文。

  一、突出語文特點,滲透科學素養

  在語文課的教學中,大家始終牢記:語文課是姓“語”的。所以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突出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要使科學精神品質、科學方法、科學知識和科學態度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以無形的滲透。以本節課為例,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在內容上做過多的糾纏,進行繁瑣地分析理解,從而把它上成一節自然常識課(也就是大家現在所說的科學課)。而是要以課文為例子,緊緊抓住語言文字,透過多媒體演示及多種形式的大聲讀增強學生對鯨的感性認識;透過“鯨家族資訊釋出會”的特殊形式使書面語言得以內化,以此增強學生對鯨的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對鯨這個龐然大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樂意自己主動地作進一步的研究,這才是大家的最終目的。

  二、強調個性大聲讀,體現科學素養

  大家都知道:“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同一篇課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而加入自己的感情地大聲讀其實就是學生對文字的外化理解,大家當然應該尊重這種可貴的個性。其實,感情大聲讀應是受到文章的感染,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後的自然流露,達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透過大聲讀不僅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在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讓學生與作者與文章產生共鳴。比如在讓學生讀出鯨很大這一特點時,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是要他們“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只要能讓大家感受到鯨很大就可以”,這樣不使學生受到書本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儘量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對於同一個內容,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學生也就必然會在這自己自由讀自悟中感受著大聲讀的樂趣,個性得到了發展,對語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雖然有些孩子讀得讓大家這些大人聽來覺得不敢恭維,但是充分尊重大家的個性,這不就是一種科學態度的體現嗎?

  三、實施對話教學,融入科學素養

  我國千年以來形成的師道尊嚴使老師學生之間缺少一種和諧的交流看法,而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把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那必將使學生失去對知識的主動探求慾望,從而造成其科學精神品質與科學態度的缺失。眾所周知,****、平等是對話教學的第一法則,沒有****與平等,老師學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因為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老師學生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品質和彼此接納。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情趣、看問題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字和言語的感知、理解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大家應創設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考慮、疑惑,讓學生之間彼此思想碰撞,言語爭辯,從而達到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讓每一個學生在生動的語文課堂上錘鍊語言,展示內心,張揚個性,體悟真情,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最最佳化。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本著一種與學生共同交流看法、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的態度,真正走到學生中間,實現老師學生間的平等對話,把課堂變成“學堂”,使老師學生成為學習的夥伴,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是在和大家一起研究學問。這應當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科學精神品質與科學態度的滲透吧。

  應該說,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並沒有故意“討好”科學教育而把語文課與其進行生硬地捆綁。我覺得,語文課堂上其實時時處處都在體現著科學教育,而大家的實驗就是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成分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與整合,從而使大家的課堂更富有科學的氣息,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點評

  我以為,劉學金老師上的這節語文課《鯨》是一節老師學生互動、和諧快樂的對話課,是一節潤物細無聲的科學素養的體現課,更是一節體現陶行知先生的關於“教學合一”思想的課。《鯨》本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的特點就在於它的知識性、通俗性和生動性,而劉學金老師的教與這個特點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也就決定了他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所以,如果讓我講“科學教育如何走進主課堂”,我覺得,在這一節課上體現得最好的、最充分的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大家可以把本節課的教學看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學習課文的第一段。在這段中,大家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劉老師讓學生理解式的學習方法,從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1、播放錄影,讓學生理解鯨的形體特點,也就是抓住特點;2、在老師學生對話的理解中,讓學生理解到說明文的寫作特點;3、在老師學生的互讀當中,讓學生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所以,他在第一段的處理上,“理解”兩個字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說在第一段中是讓學生接受一些什麼東西的話,那麼,就是老師切切實實地指導學生去讀,去理解。

  第二,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老師讓學生自得式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在“鯨家族資訊釋出會”中給學生提出的三個建議,一是通讀內容,二是抓住重點,三是大膽發揮。而且,老師還啟發學生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去表達,這實際上就是陶行知先生談到的“教學合一”中的如何教學生去學,劉老師這個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這樣一個建議,其實是老師為學生創造性地學搭設了一個平臺,給他創造了一個非常寬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潛能就能夠在老師這樣的指點下充分地釋放出來,他們才能各自找出自己的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比如,兩個學生以對話的形式表達,這其實就體現了學生的合作;再比如,其中三個學生的分角色表演,他們想唱就唱,想說就說,我以為,這是學生一種靈魂的激發;還有的學生在理解鯨的睡覺特點時,以一頭虎鯨的身份來說,這充分表現了學生的入境與體驗。這些方法都是大家自己找出來的,自己去表現出來的,學生創造了這些方式去學習,他在以後遇到問題時也就一定會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所以,這也就是孟子所講的“自得”,也就是大家眾多的教育家所說的“自用”。所以,在這部分的處理中,老師是真真正正地引領學生去發現、去創造,這也是在劉老師的這一節課中最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深思的。

鯨教學反思11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寫作方法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表現了動物界的神奇與偉大。教學這一課時,我重點學習生字新詞,從文章的內容入手,抓住鯨的外形特點,讓學生再次明確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並體會說明方法運用的好處和說明性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巧妙運用多媒體,省時高效,運用畫面啟用法,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畫面。在講授這節課時,我考慮到由於鯨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的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如學習鯨的嘴大時,我出示了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鯨嘴裡看書的圖片,這樣一目瞭然,很直觀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為學習假設這種說明方法降低了難度。

  2、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現在的教學並不是一味地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所以在本節課中,我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比如閱讀方法的培養,我先讓學生用一個字或詞語歸納第一自然段(大),然後用一句話歸納第二自然段(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接著小結:我們可以將段讀成字,也可以讀成句,這都是抓關鍵,都是閱讀的方法。最後請同學們趁熱打鐵自主歸納第三到第七自然段。

  3、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節課重點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學習前,以“作者是如何表現鯨的大呢?”這個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充分閱讀該自然段,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進行學習。

  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除了讓學生感知鯨的形體特點大之外,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內容介紹清楚的。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並透過課文中的具體例子加以說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對稍顯枯燥的說明文也學得有滋有味,從而實現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激發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興趣。

  4、關注學生的當堂訓練。每節課要求完成的任務和掌握的知識,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而這節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說明方法的學習和使用,所以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幾個當堂訓練。如,讓學生判斷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和運用說明方法把句子寫具體。透過課堂練習,學生對說明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更深刻了。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在課堂教學中,我沒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比如讓學生自主學習概括第三到第七自然段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和討論,使得效果有所降低。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鬆。

  總之,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教學,要讓學生更自由、更主動,更有興趣、更有創造性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而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鯨教學反思12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語言相對平淡,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如何讓學生既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呢?我認為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才能啟用學生的思維。精彩的導語創設情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我是這樣匯入的:同學們,你們養過小動物嗎?養過什麼?老師也非常喜歡養魚,養過小鯉魚,小金魚。這幾天,我不想養小魚了,我想和朋友一起養條大魚――大鯨魚。你們覺得怎麼樣?我結合課文內容,巧妙地選擇了“以老師想養一條鯨魚”這一生活實際為話題,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充滿好奇、情緒興奮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本文中關於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我運用生動、直觀的教學課件。形象直觀地演示鯨的進化過程,並抓住哺乳動物的主要特點與鯨的特點對照,證明鯨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除了讓學生感知鯨的形體特點:大、重、長之外,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內容介紹清楚的。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並透過課文中的具體例子加以說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對稍顯枯燥的說明文也學得有滋有味。課後的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把這些寫作方法適當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

  課後我感到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導學生讀課文上不夠到位,範讀一下效果會更好,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運用的應再準確恰當些,這樣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設計的教學情景中去。

鯨教學反思13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進行一一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透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我執教的是《鯨》第一課時,五年級學生年齡雖然處於高年級階段,但注意力集中時間還是比較短,回答問題不是很用心。結合學生的這些年齡特徵,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一講到底,而是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任務完成後,就及時設計了突破難點鯨生活在海洋裡,體型像魚,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鯨魚,連漢字的寫法也是帶著魚字旁,為什麼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呢?,然後讓學生再來讀課文,突破教學難點這一個教學環節。突破難點之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學習,能夠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提問、畫畫、表演、朗誦等形式)學習,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學習收穫個性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由於課前設計嚴密,上課時組織得當,效果很好。這種做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對枯燥無味的知識,學生自己解決起來問題來頭頭是道,條理清楚。除了課文介紹了鯨這麼多特點之後,我又用課件展示了鯨的渾身是寶這個特點,應對鯨渾身是寶,很多不法分子為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捕殺鯨,出示課件,學生看後發出倡議,要保護珍稀動物。

  另外我在語文教學時,一向重視語言表達潛力訓練,既注意自己語言表達的規範,又注意及時糾正學生語言表達的錯誤,讓學生儘量把語言表達的準確完整。我還注意板書規範、書寫工整。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這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學生回答問題舉手不是很用心,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偏重於客觀公正而鼓勵的話語少些,教學活動忽略了學困生的參與和理解潛力等等,這些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

鯨教學反思14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課文,充滿了有趣的動物知識,但並不失去語文的特性。透過上第一課時,我發現少許優點之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的。

  我覺得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時,設定了超連結,當講到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時,點選相關連結,顯示出大象和豬的圖片,讓學生一目瞭然,把鯨與大象和豬對比,對鯨的大、重、長特點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課件裡大篇幅不動的文字裡新增有動態效果的圖片,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感官,讓教學有效地開展。

  最主要的有待改善之處是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首先,因擔心學生像平時那樣提出太多不懂的詞語而耽誤時間,所以有個學生一點到一個不懂的詞,我就立刻放出事先打在課件裡的詞語解釋,課後再認真反思,覺得沒有打上課件的必要。因為五年級學生已經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了,在講課文之前佈置預習任務,學生就基本上能查字典解釋課文所出現的生字新詞了。因此在學生快速閱讀一遍課文後,提出不懂的詞時,可以動員其他同學幫其解決。而避免讓老師直接代勞,煅煉不到學生的自主性。

  其次,在學生概括文章內容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概括,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比如這篇課文從第三至第七段每段的第一句都是該段的中心句,而且這些句子裡分別有“種類”“吃”“呼吸”“睡覺”等重點詞。但事實上提問後,學生一昧地讀句子,讀了半天到最後還不知道自己讀的大致是講什麼,所花時間既長又沒能概括出內容來。如果在第一個學生讀句子後能及時引導,那麼學生自然會學著這種方法去概括。也就用不著我親自把“體形”“型別”“種類”“生活習性”這四方面的內容簡單地說出來了,或出現老師一直在希望學生儘快概括出來的僵局。或者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提問鯨給學生留下什麼印象,或拋開書本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會更好些。

  當學生提出不同的答案時,不能模稜兩可,而應該做出一些評判性語言,有助於引導學生更準確地研讀課文。雖然分段沒有嚴格的規定,但根據課文內容一定有最合適的分法。很明顯,課文按順序分別介紹了鯨的體形特點、型別、種類和生活習性,在引導學生概括出這四大塊內容後緊扣這一教學環節把課文分為四大部分。因為這篇課文重點之一就是要理解文段中出現的說明方法及其好處,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幾乎集中了課文出現的所有說明方法,那麼重點分析第一段就不難找出其餘內容中的說明方法了。課文的難點就是幫助學生理解“鯨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從微觀方面說,這是鯨的型別,與第一段中鯨的體形特點是不同的,再分析課文後面的“呼吸”和“胎生”就更好地證明了“鯨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從而突破了難點。因此,從這層面上看,鯨的“體形特點”和“型別”分別獨立成兩大部分較好。很多學生都是用了這種方法。但有個學生堅持把課文分為三部分,他認為第一部分介紹了鯨的形體和型別,第二部分寫鯨的種類,第三部分就是鯨的生活習性。他這樣歸納段意也不完全錯,但按這種分法也可以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把體形特點、型別和種類全部歸結起來,第二部分就是生活習性。如果我能及時指出,相信他會很快更正的。

  再次,讀課文很少,應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讀,在讀中思考問題,在讀中領悟內容。在這一課中,我只是安排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最後分析第一段時齊聲朗讀了一次。期間卻花了大量時間給學生概括文章內容梗概。與其在單調地重複問學生“可以用什麼詞來概括?”或老師直接在學生讀句子後說出答案來還不如讓他們再回到每一段課文中,或朗讀或默讀或指名讀或全班讀,在讀的過程中挖出重點。

  另外,在分析說明方法時,問得比較直白。直接用課件放出第一段文字,問學生“既然課文是說明文,那麼這一段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還不如叫學生找出比較喜歡的句子讀,繼而引導其思考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達到重點講說明方法及其好處的目的。

  最後,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這篇充滿動物知識的文章本該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的,但整節課下來,學生不是很積極地思考或回答問題,雖然也不是沉悶得一句話不說。要想上好一堂課,讓教學環環相扣,有聲有色,既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心理來設計教學過程,又要靈活地處理學生的各種回答,還要注重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

鯨教學反思15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我的一些反思。

  因為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有趣的故事激趣匯入,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踴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學習課文。如:分角色讀、指名讀、齊讀等。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看電影片段,品讀文中關鍵語句,講述鯨的進化過程。還展示學生收集到的鯨的原始面貌的圖片與電影中的現實中的鯨的進行對比,體會它進化的意義。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部分一部分讀,透過小組合作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在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能結合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學法的指導。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我評價:“你真會讀書,能夠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大家也要學習這種學習態度,才會學好語文。”這樣既表揚了同學,又引導了學習方法。

  抓中心句是說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很好的去找找,也強調了說明方法表達的好處。但讓學生用說明方法介紹事物時,學生運用得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學生的思路尚未開啟。拓展延伸時,讓學生說自己收集到的鯨的資料由於時間的關係拓展太少。但展示的那組殺鯨圖震撼了學生,相信學生對保護鯨的意識更強了。

  總之,設計一節課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的情況,環節不能太多,實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