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物體的沉與浮》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物體的沉與浮》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物體的沉與浮》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物體的沉與浮》,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示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2、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試驗材料(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樹葉、小碗、磁鐵、筆、紙)若干。

  2、幼兒每四人合用一張操作檯,另備水槽、托盤各一隻。

  重點與難點 :

  探索、發現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

  二、幼兒嘗試(一)教師提出嘗試題:把這些物體放入水中,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得出結論:

  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教師總結(演示課件):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三、幼兒嘗試(二)教師提出嘗試題:如果用向上的.箭頭表示浮,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這些實驗材料該用什麼符號表示呢?(插塑、紙、梳子、牙刷、電池、鉛筆、小刀、橡皮)。

  各組幼兒進行嘗試猜測,並在紙上畫好對每一種材料沉或浮的猜測結果。

  教師總結(演示課件),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為沉,有的幼兒認為浮)透過實驗驗證,統一認識。

  四、幼兒嘗試(三)教師提出嘗試題:怎樣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

  幼兒嘗試.得出結論:

  往空瓶裡裝水,把鉛筆拴在石頭上。可以讓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積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釘子放在積木上,可以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釘子浮上來。

  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兒嘗試(四)教師提出嘗試題:

  1、故事:小明在樹林裡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樹洞裡去了,樹洞很深,小明夠不上來,他多著急呀,誰來幫他想個辦法呢?

  幼兒嘗試回答:往樹洞裡灌水球就浮上來了。

  教師演示課件,驗證答案。

  2、有一堆摻有麥糠的小麥,怎樣儘快的把麥糠和麥粒分開?

  幼兒嘗試回答:把它們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麥糠,沉入水底的是麥粒。

  教師演示課件,驗證答案。

  六、幼兒嘗試(五)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教師總結(演示課件):

  沉浮現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它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製成的。

  匯入:有個小朋友玩乒乓球時把球掉進樹洞裡了,該用什麼方法把它取出來?(灌水)乒乓球真的會浮嗎?一起來觀察一下(演示:1、放水面 2、放水底)真的會浮唉!看來沉浮知識真管用,我們這堂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出示吹好的氣球,提問:"小朋友,氣球娃娃來找你們玩來了,大家快跟它打個招呼吧!氣球娃娃想考考你們,'我的肚子為什麼是鼓鼓的?'

  引導幼兒說出氣球裡是空氣,教師"空氣從哪裡來?我們去捉空氣好不好?"

  活動反思: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學生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更是為培養學生科學科學素養和能力在不斷地探索。

  就拿《沉與浮》這一課教學來說,在教學中我結合“透過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採用“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得出資料→得出結論→再運用到實踐中”這六個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得很順利。得出的結論證實了有的同學的猜想是對的、有的同學的猜想是錯的。但是我感覺這個探究過程更像是驗證過程了。而且學生在彙報實驗資料時我只讓兩個小組上來彙報,沒有收集所有小組的實驗資料,這樣我在帶領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時就不容易把資料轉化為證據。

  整節課的環節是由學生先猜測,然後我們大家一起動手做實驗證實,從而發現物體沉與浮的秘密,透過各種不同的材質,讓學生不斷的大膽想象,最後再集體歸類總結,有哪些東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東西會沉的。

  本次活動透過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幾個步驟,經歷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樂趣中體驗,動手中發現,達到發展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活動中,學生做實驗的實間偏長,導致後來在做總結的時候就弄得有點倉促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合理安排整個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