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蘇聯改革與解體》的教學反思

《蘇聯改革與解體》的教學反思

《蘇聯改革與解體》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聯改革與解體》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了九年級下冊第十課《蘇聯改革與解體》,覺得這一課上得還是比較成功。回想起來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一、在教學設計上注重找準與學生的契合點。蘇聯改革與解體涉及的方面很多,從學生的感覺來說比較遙遠,就象一個局外人一樣,對這樣的情緒體驗和講解不會引發學生更深、更積極的思考,思考的深度肯定遠遠不夠。作為老師必需思考:學生的內在需要和情感的契合點究竟在哪裡?必需從生活中挖掘,其實“蘇聯解體”嚴重的影響了民眾的生活,到現在這種影響依然存在,為此,選擇了“蘇聯經濟改革”為契合點,設計了“斯大林模式”下蘇聯的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感悟“模式”下蘇聯人民的生活狀況.學生一下子就意識到國家與個人的關係,有了這樣的體驗後才會引發對“改革”的思考,才會關注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效果。學生透過學習蘇聯改革和解體,清楚地對斯大林模式特點的'認識,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複雜性、艱鉅性和曲折性。認識到“不堅持社會主義,不堅持黨的領導,不按本國的國情進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條”。

  二、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得如何?關鍵在於老師營造的課堂環境密切相關,教師的講、問、引導非常重要,大多老師考慮更多的是怎樣講,而缺失的是怎樣問?怎樣導?教師的問和導更能體現教學智慧。透過我的追問,把學生對歷史的情結煥發出來,學生積極的思考。

  三、注意對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透過學生對蘇聯解體的認識,老師要適時的給學生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同時期的中國也進行了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這究竟是為什麼?透過啟發討論學生很容易解決這一問題,學生也就更感受到我們黨的偉大,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性。

  總之,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內在需要,又要考慮對只是的領悟程度如何?既要考慮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又要考慮如何去應試指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