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八年級語文教案鄒忌諷齊王納諫

八年級語文教案鄒忌諷齊王納諫

八年級語文教案鄒忌諷齊王納諫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案鄒忌諷齊王納諫,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語文教案鄒忌諷齊王納諫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落實本文的字詞句,掌握易讀錯的字,理解重點字詞。

  2、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3、透過探討本文記敘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委婉勸說別人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委婉勸說別人的能力。

  教學方法

  練習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詞句

  (一)讀準易錯的字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期(jī)年朝(cháo)於齊間(jiàn)進

  (二)理解標題中的“諷”、“諫”兩個字意思

  1、諷,這裡是動詞,諷,這裡是動詞,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

  2、諫,這裡是名詞,指批評意見。

  (三)鞏固其它字詞

  (1)修

  (2)尺

  (3)明日

  (4)美我

  (5)地方千里

  (6)王之蔽甚矣

  (7)面刺

  (8)雖欲言

  (9)皆朝於齊

  (四)翻譯以下各句: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5.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二、再讀課文,感知文意

  (一)提問:結合本文,說一說怎樣朗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朗讀課文

  三、整體把握課文

  1、你能講一講本文記敘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2、鄒忌是怎樣成功說服齊王的?

  3、討論:鄒忌和齊王分別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

  四、拓展延伸

  提問:鄒忌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五、學一學勸說

  語境1:初春天氣,時冷時熱,假如你要勸你的母親多穿件衣服,你該怎麼說?你的母親要勸你,又該怎麼說?

  語境2:小英時不時的在看男同學寫給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親,你將如何與女兒談話?

  語境3:齊景公酷愛打獵,非常喜歡捉野兔的老鷹。燭鄒不當心,讓一隻老鷹逃走了。景公大發雷霆,命令將燭鄒推出去斬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樣進諫才救得了燭鄒?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

  2、發揮想像力,以鄒忌或齊王為第一人稱改寫這個故事。

  3、課外選讀《戰國策》中的《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寓言故事。

八年級語文教案鄒忌諷齊王納諫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詞語;歸納多義詞義項;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構。

  2、能力目標:背誦全文;學會諷喻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要點】

  重點: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難點: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教學設想】

  1、導讀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反覆誦讀,在充分利用註釋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詞句,掌握課文內容)

  2、討論法。(在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地展開討論,集思廣益,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

  3、練習法。(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測題和作業題,讓學生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掌握並積累有關詞句知識)。

  【教學步驟】

  五課時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新課探究】

  一、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大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有辯才,善鼓琴。齊威王二十一年(前358年),鄒忌以鼓琴遊說齊威王,借彈琴之道言治國之道,威王大為讚賞,任為相國。任職其間,勸說威王進賢納諫,修訂法律,監督官吏,整治軍容,選拔得力大臣堅守四境,使齊國的國力漸強。後受封於下邳縣西南,號成侯。齊威王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3、《戰國策》

  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劉向(約前77—前6年),西漢人,是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漢成帝時,任光祿大夫,受命收閱整理經傳、諸子詩賦為書籍,寫成《別錄》一書,是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說苑》、《新序》《列女傳》等書,還整理修訂了《戰國策》和《楚辭》等。

  4、史書的分類

  編年體(年代)如:《左傳》

  紀傳體(人物)如:《史記》

  國別體(國家)如:《戰國策》

  記事本末體(事件)

  通史(多於一個朝代的歷史)如:《史記》、《資治通鑑》

  斷代史(一個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

  期(jī)年朝(cháo)於齊間(jiàn)進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2、讀課文,讀清句讀。

  讀清句讀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此次朗讀,完全可以藉助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把握句意。這樣在重新朗讀時,就能體味出語句的停頓,讀得韻味十足。

  如:鄒忌/修八尺/有餘(×)鄒忌/修/八尺有餘(√)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4、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並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豔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更美?"他的妻子說:"你更美,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更美?"妾說:"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你美。"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覆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讚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讚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讚美我,是想要對我有所要求。"

  於是,鄒忌上朝廷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矇蔽非常厲害。"

  威王說:"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指責(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口和院子裡像熱鬧的集市;幾個月後,偶爾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向齊國朝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勝敵國。

八年級語文教案鄒忌諷齊王納諫3

  教學目標

  1、瞭解大概故事梗概,解決生字生詞。

  2、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虛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點撥、訓練

  【預習導學】

  一、解題與作品介紹。

  鄒忌是齊國的謀臣,以敢於進諫和善於辯論著稱。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才算善於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於治國。威王聽後,大為讚賞,於是封他為齊相。

  《鄒忌諷齊王納諫》講述的是鄒忌用設喻的方法規勸齊王,使齊王接受別人的意見。諷,婉言規勸。諫,直言規勸。“諷”與“諫”是相對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這題目不能解釋成“鄒忌勸告齊王聽取意見”,而應該把題目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鄒忌諷齊王”,一部分是“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戰國策》是記東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諸國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並六國,約240年(460—220)。《戰國策》是國別體。作者不可考,西漢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為《戰國策》。

  《戰國策》的基本內容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儲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

  《戰國策》的文章特點是長於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誇張渲染。就歷史散文的明白流暢來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中說事常常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透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

  【合作探究】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昳麗()(2)窺鏡()(3)寡人()(4)納諫()

  (5)謗譏()(6)期年()(7)暮寢()(8)妻妾()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6分)

  (1)形貌昳麗()(2)吾孰與徐公美()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暮寢而思之()

  (5)臣誠知不如徐公美()(6)期年之後()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4)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本文的結構層次,概括各層意思。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展示提升】

  各小組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其他同學訂正補充。

  【教師點撥】

  穿插於以上各個環節中。

  【達標測評】

  1、給下面的多音字注音並組詞。(8分)

  (1)朝()(2)與()()()

  (3)觀()

  (4)燕()()()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鄒忌修八尺有餘()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旦日,客從外來()

  (4)徐公來,孰視之()

  (5)王之蔽甚矣()

  (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7)能謗譏於市朝()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內容。(2分)

  (1)問之:“吾孰與徐公美?”

  (2)暮寢而思之

  (3)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4)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佈置預習】